第六百五十六章 緩行

陽武侯薛濂是崇禎帝繼位之後一手提拔的將領,歷來受他看重。他聽完周顯話語,眉頭一蹙道:“爲什麼有薛濂?”

周顯回道:“薛濂多行不法,罄竹難書,所犯的罪行在臣的上書中都有提及。陛下可以先略微翻看一番,就在最上面的那個奏摺裡。”

崇禎帝拿出文冊,仔細翻看,臉色變的越來越難看。最後他將文書甩到一邊,冷聲道:“這薛濂該死。”

周顯繼續說道:“陛下,除了他所犯之罪不可勝數以外,還在於他乃陽武侯,又是神樞營的主將,身份高貴。試想,連他這樣身份的人都受到重懲,其他的人怎能不感到恐懼?如此方能達到震懾京營諸將的效果。等到之後,陛下再軟硬兼施,強迫讓他們做出改變。在這種情況下,誰敢不從?這就是微臣所謂的緩改。”

崇禎帝沉思片刻,覺得十分有理,他緩聲道:“那就薛濂吧!這件事還由你去做,你現在就親自率部將薛濂給朕拘禁起來,等待三司會審。”

周顯眉頭微蹙,揚聲問道:“請問陛下,薛濂所犯的罪行如果按照大明律該如何判罰?陛下又準備如何處置他?”

崇禎帝不知周顯爲何有如此之問,說道:“貪墨軍餉,佔役士卒,按律當斬。但薛濂畢竟是大明朝的侯爺,朕打算剝去他的侯爵,貶爲庶民,而陽武侯之爵由其親族接任。”

看周顯眉頭越蹙越高,崇禎帝臉帶疑惑的問道:“怎麼,這樣不行?”

周顯抱拳彎身道:“陛下,如果您真的想京營有所改變,請斬殺薛濂?”

崇禎帝臉色一變,驚聲道:“斬殺?除了謀反之罪,我大明什麼時候斬殺過侯爵?這樣,朝臣是不會同意了。”

周顯有點氣餒,剛纔是誰在說要殺掉京營所有將領的。自己剛剛勸了半天,讓他止殺。他可倒好,現在殺一個薛濂就又猶豫成這樣。

“陛下,您是天子,不需要朝臣的同意就能下達任何命令。而且微臣可以找一個斬殺薛濂的由頭,讓朝臣無話可說,也無從可勸。只是微臣需要陛下下一道聖旨,准許我調用一些錦衣衛和五城兵馬司的人馬。”

崇禎帝問道:“你要幹什麼?”

周顯猶豫了一下道:“陛下,這件事您最好還是不要過問了。因爲這件事最後發展到什麼程度,微臣現在也說不清。如果到時候事情真的惡化到無法控制的地步,您可以將微臣推出去承擔責任。”

崇禎帝感覺自己受到了侮辱,怒聲道:“你覺得朕保不了你?”

周顯淡淡笑道:“陛下,微臣不是這個意思。只是覺得您是微臣的最後依靠,如若您不知道這件事情,那一切都是微臣的自作主張。出了事情,您還可以保周顯。但如果讓朝臣知道這件事是在您的授意下做的,他們的矛頭就會直指陛下。他們無法歸罪陛下,只能將責任算在執行的微臣身上。而您因爲牽涉其中,也不能再爲微臣說話了。從這點看,微臣覺得還是將這件事算成周顯的自作主張吧!”

崇禎帝臉色陰晴不定,心中升起一些感動,他知道周顯這是在爲他考慮。他沉默了好半晌,最後嘆了一口氣道:“好吧!那就依你。但你放心,想怎麼做就儘管去做,朕到時候一定爲你做主。”

周顯躬身道:“多謝陛下。”

崇禎帝揮手讓周顯坐下,突然問道:“周顯,前段時間你告訴朕劉澤清在山東多行不法,還說他可能放任闖賊流竄入兗州。爲此朕派了內恃太監王廉去充當監軍,但他傳回來的消息卻是劉澤清雖然有擾民之舉,但你所說的劫掠殺死鄉民的事情卻絲毫沒有。而且他還在兗州卻積極備戰,說要與兗州共存亡。你是不是對劉澤清有什麼誤解?”

周顯愣了一下,說道:“陛下,臣在山東見到什麼,就對您說了什麼。而且供詞俱在,劉澤清劫掠袁郎中的事情千真萬確。而王公公前往山東充當監軍,時日很短,就如微臣粗粗一看一樣,或許看到的層面和微臣不太一樣。但臣對劉總兵確實沒什麼芥蒂,也犯不上特意編造罪名來誣陷他。”

周顯心中想的是,你派一個不清楚當地情況的太監去看幾天,怎麼能清楚知道情況。況且你怎麼知道那個太監向你報告是真實情況,而不是他已經被劉澤清收買,按照他的意思給你上的書。

崇禎帝擺了擺手道:“朕不是這個意思,只是在以前,劉澤清曾上書指責你驕橫越權,而這次你又說他劫殺鄉民。朕對此很是疑惑?”

周顯愣道:“劉澤清指責微臣?”周顯還真不記得有這回事。

崇禎帝點頭道:“就是之前你去青州收復一夥盜匪的時候。劉澤清說那批賊匪在山東境內燒殺劫掠,無惡不作,他正打算出重兵剿滅他們。而這些盜匪因爲害怕被官軍圍剿而選擇前往登萊歸降於你,他們一轉眼成了官軍,而最終逃脫了罪責。對了,那個匪首叫什麼名字,朕在你的將士立功表上似乎還看到過他的名字。”

周顯怒氣填胸,這劉澤清還真是不要臉。謝遷橫行山東多年,官軍多次圍剿而都功敗垂成。你劉澤清真是臉大,他害怕你而歸降於我。你怎麼說你放個屁,直接將謝遷從青州薰到登萊了呢!

“陛下,他叫謝遷。當時率四百騎突入岫巖城之南,最後憑藉一己之力擊敗周邊滿虜,並利用當地民衆建立起了一個近四千人的軍隊。現在以孤軍在遼東頑強抵擋滿虜,尚可喜多次進攻而始終無法剿滅他。因此立下大功,被封守備。”

崇禎帝笑道:“對,就是他,沒想到還真是個人才。”

周顯道:“陛下,謝遷雖然出身爲賊,但也屬義賊,絕對不像劉澤清上書的那麼不堪,請陛下明察。”

崇禎帝擺手道:“這件事早已過去了,朕之前不是也告訴你嗎?只是今日偶爾想起,固有此問。但山東和登萊本爲一體,相隔爲鄰,你們兩位又各掌一地。朕還是希望你們不要鬧出什麼隔閡,畢竟都爲大明的臣子。”

第五百九十章 送行第四百四十三章 孔有德2第一百六十一章 側擊太子第三百二十九章 回京聽宣2第一百一十章 單發手銃第三百一十七章 火器演練第五百二十五章 渡河第三百零四章 賊入登州第四百一十九章 突生變故2第二百八十二章 趙航到達第七十九章 城外激戰第四百八十八章 坐地分利第四百五十一章 於七的眼光第六百零七章 松山之戰13第七十章 真相大白第四百七十二章 周泰請戰第三十章 攻城第二百三十二章 洛陽西安之爭第十七章 南洋商會第十二章 山東之局12第九百一十九章 襲營第六十章 審問2第五百九十三章 議和條件第七百九十五章 議事3第七百八十四章 天下態勢6第七十二章 陳鋒抉擇第四十八章 步步誘敵第二百一十九章 決勝第六百二十章 登萊雜事第五百六十四章 登萊戰事第二百九十四章 屠殺3第九百零四章 李巖的決定第四百二十一章 返回大明2第五百九十八章 松山之戰4第一百四十二章 席間閒敘第八十四章 接應第八百三十九章 席宴衆人第六百五十二章 兗州歸屬第三十二章 進軍第六百五十三章 劉澤清的圖謀第三百一十六章 火器成型第一百四十八章 一眼定情第二百七十章 懲治污吏2第一百八十章 火器痹症第五十一章 絕路重生第947章 議和2第一百一十四章 松山之戰20第四百三十七章 祖大壽第五百零七章 孟越心事第四十六章 逃跑第二章 山東之局2第九百零四章 李巖的決定第七十八章 滅寇計劃第一百三十九章 崇禎皇帝第九百四十四章 克服濟寧第一百九十章 撤離第九百七十六章 會見使者2第八百七十章 藏富於民乎第八百六十章 沂州攻防8第一百一十三章 松山之戰19第二百九十九章 顧炎武第四百二十章 返回大明第三百零八章 攻破防線第八百一十一章 震遼陽7第六百四十三章 進神樞營第四百二十九章 顧炎武修渠第八百八十六章 李巖的提議第九百二十一章 迎孟倒孔第四百零七章 生擒俘虜第四百零八章 戰果磊磊第四百八十八章 坐地分利第一百六十二章 四大公子第五百二十八章 對峙第三百一十八章 丁可澤所想第七百六十九章 亂局2第一百九十五章 仁心第五十三章 風雨欲來第八百零四章 過海州2第七百七十九章 高奇第964章 川地形勢3第一百一十二章 歸家第四百七十一章 船向皇城島第一百六十三章 小曹將軍第七百七十九章 天下態勢第四十四章 兵起2第九百二十八章 使出南洋第一百五十九章 驅民攻城第六百五十八章 登萊來信2第八百六十三章 收降王俊第五十四章 雁過拔毛第五百三十八章 屠殺百姓第五百五十三章 金州血戰第六百五十五章第一百九十章 撤離第四百七十九章 地主家的傻兒子第六百一十五章 開封城破第六百二十一章 趙宇討房第四十二章 震懾第一百零一章 相交2第六百二十五章 節寰袁公行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