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六十一章 攻心之戰2

皇太極當時殺戮過重,整個正藍旗基本上完全崩散,滿清八旗一度只剩下七旗。後來,豪格因爲殺死自己的妻子,也就是莽古爾泰姐姐莽古濟的女兒。以此徹底斷了自己與正藍旗之間的聯繫,也因此重新獲取了皇太極的信任。

後來,皇太極重組正藍旗,讓豪格擔任旗主。他從鑲黃旗抽調出大量的士卒補充到正藍旗裡面,使正藍旗的實力得到迅速復原。目前,在滿清八旗中,正黃旗實力最強,緊接着是兩白旗,排名第四的便是正藍旗。

在那麼大規模的清算之後,實力能恢復到這種程度,豪格的確花費了不少心思。但是戰力恢復了,人心卻沒有完全凝聚起來。

現在豪格所統御的正藍旗,混合了原有的正藍旗士卒以及調過來的鑲黃旗士卒。也因爲歷史原因,擔任上層將領的基本上都是調過來的鑲黃旗士卒,而中下層將士都是原有的正藍旗士卒。後者提升困難,而且最終能混入正藍旗上層的少之又少。

原有的正藍旗卒,此刻在軍中大約有兩千人。除此之外,還有等同數量的阿哈是當日被貶斥爲奴的正藍旗旗卒以及他們的後代。

薩哈納對這些情況十分清楚,凡是他認識的人,他一個個的點名,號召這些人和他一樣投靠明軍。

中下層的那些旗卒還稍微強一點,他們對這場戰爭還有所期待,不要萬不得已是不會主動投降的,但那些阿哈就不同了,他們平時被當成奴隸一樣對待,內心對皇太極怨恨已久。聽着薩哈納在城上的大聲喊叫,不動心纔怪。

豪格抓到了幾個私下討論此事的,將他們直接斬首示衆。然後,沒人再敢直接討論了,但這些人內心的怒火卻如同一座活火山一樣,隨時都有爆發的可能。

如果豪格能夠迅速拿下金州城,他完全可以將這些問題強壓下去。但目前的情況是,他屢次下令攻城,損兵無數,卻始終無法拿下它。

不僅那些阿哈,就是很多清軍士卒心中也開始嘀咕,懷疑豪格這次能否領着自己取勝。而在戰敗之後,自己能否能在明軍那裡討得一條命在。懷疑的情緒在清軍中彌散,而且有越來越猛烈之勢。

薩哈納的不斷喊叫收到了直接效果,在清軍中開始出現一些阿哈逃離的現象。開始只有幾個,後來越來越多,他們脫離開清軍隊列,前往金州城嚮明軍投降。人數不是很多,但影響特別大。

後來,不僅是那些阿哈,連清軍中一些漢卒也開始出現逃亡現象。

明軍來者不拒,將這些阿哈全部放入城中,又利用他們再來分化清軍的軍心。連續的攻擊和浮蕩的軍心,無論是清軍的士氣和戰力都衰弱到了極點。

在此期間,周顯曾派出城中僅有的四百騎兵和六百精銳步卒出城偷襲。雖然最終被清軍擊退,卻差點突入中軍,清軍士氣的低落和混亂可見一斑。

當然,豪格才採取了一些手段。

例如他曾派出死士混在投降的阿哈中,想要進入城中殺了薩哈納。城最終是混進去了,但進城之後卻發現周顯派了專門的人保護他。刺殺失敗,折損了十幾個人,卻連薩哈納的頭髮絲都沒有摸到。

後來,豪格又從那些阿哈中挑出了一些忠於大清的,許以重利。讓他們進入金州城,妄圖在恰當時間奪取城門,或者直接在城中造成騷亂。

但這些人進城之時,武器當即就被沒收,而城中對武器又嚴格管控。他們完全沒有取得武器的任何機會,便一直沒有發動。而且最主要是,投降過去的人,明軍給他們提供食物,清水和衣着,但卻完全將他們控制在一處,限制了他們的自由。

最後,有人忍受不住,主動向明軍報告了此事。幾十個混進來的人,一個都沒逃掉,全部被明軍清出來直接斬首。

智取不成,豪格只能通過強攻來壓制心中的憤怒,並以此來振奮士氣。

但慢慢的,看着損失不斷加重的自軍,他突然意識到明軍好似是在故意用薩哈納來激怒自己。

他們守着金州城,損失遠少於攻城部隊。這樣添油似的戰術,除了無謂的損折兵卒外,沒有一點效果。

種種考慮之後,豪格最終下令暫停進攻,將全軍再次撤到五里之外,以避開薩哈納的喊叫聲。同時,還加強了對手下士卒的約束,對那些膽敢逃脫者直接斬殺,沒有一點姑息。

此外,豪格還下令那些紅衣大炮每天都放上幾炮。炮彈越過城牆在城中爆炸,有一些民房被擊中,化爲一團廢墟,也有一些倒黴蛋被炸傷,炸死。但這點損失,對城中明軍來說基本上可以完全忽略不計。

後來周顯才發現,豪格這是想借助這些炮聲來鼓舞自軍士氣呢!虛張聲勢,拉虎皮扯大旗,這也算是清軍在攻擊失利後的無奈選擇。他對此也只能笑笑,覺得自己反攻的時刻越來越近了。

但豪格暫停攻城這件事引得阿巴泰的強烈不滿,他當日主攻金州城,士卒死傷慘重。連他自己肩部都中了一箭,直接從城頭跌下,要不是高信鍾護持,此刻的他或許就是一具屍首。現在他心中對周顯的怒氣超過一切,恨不得攻入城屠盡城中的所有人。但豪格怯戰如此,又怎會取勝?

阿巴泰性格強硬,以前就直懟過皇太極。只因爲他母親出身貧賤,而他本人在努爾哈赤諸子中也地位甚低,威脅不了皇太極的皇位,皇太極纔對他多方忍讓。連皇太極的面子都不考慮,何況是眼前的豪格?

他到豪格中軍大帳大鬧了一場,氣勢十足。

豪格無奈,只能向他慢慢解釋,並許諾在戰後會拿出自己三個牛錄的滿旗卒來補充他的損失。阿巴泰出了氣,又獲了利,這才停止了鬧騰。

但在這個時候,清軍士氣低落到了極點,越來越多的士卒開始對這場戰事的結果表示悲觀。甚至有將領提出,先退到復州,休整一番之後,再來攻城。

第三百二十二章 松山前線第五百二十七章 後撤第九百一十四章 奪城第八十五章 攻入居城第五百一十九章 不發援兵第八百一十六章 震遼陽12第一百三十七章 楊嗣昌第四百五十七章 孫李生變第三十章 收心第四百六十四章 攻遼三途第七百七十七章 離間之計4第一百四十八章 一眼定情第四百三十六章 土豆的育種第四百零一章 李雄帶信第二百九十七章 設立陵祠2第八十六章 海上遭遇第二百四十九章 茶攤閒談第五百九十六章 逃離松山2第八百七十四章 已西四論第六十一章 審問3第七十八章 出京6第四百一十三章 殿內和談第四百八十四章 對戰2第一百四十五章 聖旨到第一百六十二章 四大公子第四十八章 兵起6第955章 擴兵第六百零六章 松山之戰12第四百二十七章 范文程第三十二章 進軍第七百八十一章 天下態勢3第三百零二章 掌控鹽場第七十九章 城外激戰第一百九十八章 張獻忠的決策第二百一十九章 決勝第二百零三章 提前準備第九百一十章 崇禎帝的旨意第五百八十四章 虎驅狼金州破敵14第四百五十六章 哈達貝勒王世忠5第二百五十章 黑夜來客第八十六章 大勝第五百一十二章 孫傳庭出獄2第961章 會將2第四百二十九章 顧炎武修渠第九百二十九章 送行第九百六十八章 入通州2第五百七十八章 虎驅狼金州破敵8第四百八十六章 對戰4第九百六十二章 清軍入關第四百九十二章 奪城2第三百二十七章 船援松山4第五十四章 兵起12第二百四十七章 新城王家第四百四十六章 清軍細作第八百八十五章 蹤影全無第七百九十章 奪利3第八百四十章 酒後醉話第九百九十六章 南陽大戰6第四百五十三章 哈達貝勒王世忠2第九百零九章 德之島第一百四十一章 下棋第六百六十九章 動亂第一百一十四章 松山之戰20第六百七十章 回宮第六百七十三章 高起潛的反擊4第七百七十章 亂局3第九百五十八章 雜事第八百二十一章 震遼陽17第九百九十六章 南陽大戰6第一百九十三章 從命第八百九十五章 全線大勝第五百九十一章 滲透作戰第八章 百辟揚文第八百七十二章 重立新王第八百六十四章 俘虜第二十二章 謠言來源第五百六十章 攻心之術第三十七章 醒來第六百六十八章 變化第四百九十三章 李率泰的抉擇第九百八十四章 海上遭遇第八百七十七章 風三姐第一百八十二章 萬元吉的擔憂第四百九十二章 奪城2第五百四十六章 城外來客3第二百九十九章 顧炎武第九百五十三章 宋應星第二百零四章 賜字第一百二十三章 強迫交易第九百六十五章 甲骨文第六百七十六章 誘導2第一百三十七章 楊嗣昌第一百一十二章 松山之戰18第四百四十一章 救援之策第九十七章 五關城門第四百二十五章 李巖南陽獻策2第六百六十六章 變故4第三十五章 唐王朱聿鍵第一百四十九章 大亂之年第九百二十一章 迎孟倒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