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百六十七章-苻堅的陽謀

這年年末,林青山收到了一封邀請函,是建康寄過來的,但署名卻是符融,符融不是現在秦國的前線大元帥嗎?怎麼會從建康寫信過來,聽林小青唸完信,林青山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苻堅差符融率使團前來求和。信裡也寫了苻堅想要求取的具體內容,大致條件如下,雙方永久休戰,北方諸侯改行周禮,用漢文,釋放所有奴僕,各族百姓平權而居,北方諸侯國向晉國稱臣納貢。雙方開放商業交流,互通有無,晉國商人及百姓進入北方諸侯國無需簽證,而北方諸侯國百姓和商人進入南方需要晉國審覈批准。而林青山得到的小道消息是王彪之臘月初就回到了琅琊,再也沒有去過建康,而謝安在臘月十號離開了建康回到陳郡,如今秦國使團來到建康已經有三天,這兩位丞相一點反應都沒有。顯然這就是他們的態度,不需要談,林青山聽完信的內容直接把信扔進了火爐。受到晉國主要勢力如此輕視符融怎麼還能在建康常住呢?後來林青山才知道是司馬濯拉起的排場,那些大士族請不來,就請了四個同姓王和一羣牆頭草招待符融使團,沒有晉國主要勢力的參與,這場談判註定是沒有結局的,

臘月二十日,符融使團離開建康,除了司馬濯的一些回禮之外,什麼條約都沒簽,不過這樣就認爲符融使團空手而歸那就大錯特錯了,符融此行另外一個目的就是爲了分化晉國的內部勢力,如果晉國依舊是以前一樣的鐵板一塊,北方諸侯輸掉戰爭只是時間問題。而符融這次南下建康也摸清了晉國的派系。司馬濯爲代表的皇室此時最想結束戰爭,如果北方還有敵對勢力存在,那他司馬家就還是名義上的共主,如果北伐大功告成,恆玄跟林青山這兩個是肯定要稱帝的,王彪之也極有可能,謝安手下如今也有北府軍和陳慶之一家支撐,稱帝的話顯得有點不足,但是介於謝安在天下的威望,估計也不會有大問題,一時間天下突然多出了這麼多皇帝,如今已經罵名滿天下的司馬濯又該何去何從呢, 四個司馬姓的邊境王跟司馬濯同氣連枝,且他們的封地與北方諸侯國相距萬里,除了第一次北伐,之後的北伐均沒有派出一兵一卒,他們的的態度可想而知,還有那些晉國內部爲數衆多的偏安派,肯定也不願意打一場對他們毫無利益的戰爭,還有那些在北伐戰爭中已經撈夠了好處的人,例如馬文才一家,高盛一家等等,他們現在佔據着一片空地,需要時間去運營,而且他們也沒有必要再往前打了,本身家族勢力就不強,如果這一波兵送了,別說江北的這一片空地,江南的勢力都保不住,即便僥倖打贏了,而且部隊保存完好,但是那些蛋糕他們還有餘力去咬一口嗎,如果打下去,得利的只有幾個巨頭,連同爲上古世家的韓家,柳家等等也只能淪爲幾大巨頭的附庸,從而分得一杯羹喝,

果然,符融剛走,晉國內部就大談和平,有些人的意思就是,既然胡人願意接受周禮教化,以後未必不能成爲一家,畢竟除去蠍族之外的其餘胡人跟漢人也沒什麼解不開的大仇,你說他們在進入中原後殺了很多漢人,但是想起胡禍之前那些胡人的遭遇,也就那樣了,算是一報還一報。還有一部分人則認爲現在應該暫時休戰,等穩固江北已有領土後再徐徐圖之,這樣一來還可以徹底解決後勤壓力過大的問題,原本整個晉國就是偏安思想佔主流,原本在北伐戰爭中佔盡上風,繼續打下去也算是順大勢的安穩,可是符融帶來了誠意滿滿的和談計劃,許多人都不得不重新考慮現在的局勢,

正月過後,朝政重開,上書請和的人如同過江之卿,每一天收上來請和的奏章都能堆滿御案,可是朝堂之上爭辯不休,以王彪之爲首的主戰派和御史傅進良爲首的主和派爭論不休,王彪之雖然佔有道義優勢,但是傅進良從晉國內部民生凋敝和北方恢復區根基未穩爲由建議推遲用兵,顯然傅進良還不敢跟王彪之硬抗,選了一個折中的說法,原本在朝廷上基本上沒有發言權的傅進良在短短几天內就成了朝堂上的明星人物,並且在短時間內結成了一個根系龐大的政黨,之所以會出現這種情況是晉國的基本國情就是偏安一隅,王家的附庸,如周家,陸家,馬家如今也是一樣的態度,他們的家族已經在北方佔了一塊地,需要時間去運營,無論是人力還是財力都所剩無幾,現在已經不想去幫幾個巨頭打一場對自己家族毫無意義的戰爭。民心所向,按理來說這件事不應該會有這麼大的爭議,可是晉國內真正的大家族除了司馬家,都在力主北伐,並不屬於巨頭之列的其他一流大家族也願意跟着王彪之他們去打一場對自己毫無意義的戰爭,這就很尷尬了,最後無奈只得由一個三品御史承頭去跟位高權重的王彪之,謝安爭辯。這事吵了整整兩個月都不見有結果,誰也說服不了誰,反正現在的局勢就是現在晉國八成的士族都不想開戰,,還有一成搖擺不定,剩下的一成就是王彪之爲首的大士族聯盟,可是那不想開戰的八成大多數都是泊縣三大家族這種上不了檯面的小士族加上一些二流世家,那一成搖擺不定的有一小半是祝家莊這種武力值幾乎爲零的大戶,不管打不打他們都是一樣的出錢出糧不出人,最後打出個什麼好歹來也跟他們沒什麼關係,還有一小半就是那種手裡有幾千人的私軍,錢糧儲備還算富庶的士族,他們沒想去爭天下,他們就是不出錢糧只出人,打完仗還是回來守着自己的一畝三分地過日子,剩下的一半就是杭州馬家,樑城高家這種已經撈到了好處不想再打的士族,只是沒法明面上跟王彪之站在對立面,所以選擇不表明態度,毫無疑問,這些搖擺的士族清一色的二流世家門閥,王彪之那一成更不必多說,清一色的一流世家加一些附庸。就武力值而言,王彪之爲代表的一成世家可以碾壓主和派的八成,即便加上那些搖擺的所有二流世家,結果也不會改變,只是要費一些手段和時間而已,可是如果強行統一意見,晉國一場內亂下來,北方的胡人怎麼辦?豈不是讓他們坐收漁翁之利?還有一個問題,那八成的世家雖然武力值連一夥四五十人的土匪都不如,但是他們提供了晉國幾乎所有的稅收和軍需錢糧。一流世家之所以能養那麼多軍隊,就是躺在朝廷上吃紅利才發展起來的,每年這些一流世家不但不用上交一分稅糧,還要接收各個世家送來的孝敬(保護費),和朝廷的例行賞賜(供奉)。王彪之就算對他們不滿也不可能直接用武力來統一意見,畢竟如果沒了他們,王家一年收入要降低七成。這種損人還傷己的事王彪之當然不會去做,可是跟他們談就能談出個結果來嗎?

從這個結局來看,苻堅身邊也有高手,只讓符融帶了價值十幾萬兩的供奉來建康走了一圈,然後就真的把局面穩住了。現在戰局對秦國極爲不利,跟晉國平穩運營下去對秦國更不利,拋開雙方現在的體系效率不談,就賬面上的人口和耕地數量都懸殊一倍多,主動出擊防止差距拉大才是正手選擇,除非苻堅自信在開局大劣勢的情況下還能在運營上佔到便宜,縮小兩國之間的國力差距,苻堅如果非要這麼認爲也存在有客觀條件,晉國爲了鞏固已有的領土不得不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來江北定居開荒,等局勢穩定下來起碼也是三年以後的事了,而苻堅現在手裡有北遷的四百萬平民,這四百萬人中大部分都是青壯年,北方連年戰亂正好荒廢了許多良田,苻堅大可用軍屯的模式來組織這些平民開荒定居,苻堅有主場優勢,這些平民定居之後的第二個年頭就能給苻堅提供稅糧,這樣一來就能領先晉國四年時間,雖然進入晉國的生產爆發期之後能把落後的產能慢慢追回來,但是苻堅在這四年的優勢期內可以做很多事情,比如出兵干擾晉國一方屯田,或者靜觀其變等晉國內人心思變,徹底放棄北伐,亦或者等晉國主戰派和主和派分清陣營之後大力扶持主和派,打擊主戰派,縮小兩者之間的武力差距,讓晉國內出現新的對立局面,事實上苻堅一直都沒想清楚,爲什麼這一次晉國北伐的意志會如此堅定,以往北伐,都是主持北伐的集團拼盡全力,然後其他人或混日子湊人頭,或暗地裡拆臺趁機撈取好處,最明顯的例子就是恆溫的後兩次北伐,恆家衝得最猛,最後也傷的最重,王家,庾家等跟在後面不打硬仗,以保存實力爲主,而謝家則趁機挖牆角,發展自身,經過謝安一番大師級操作,把陳慶之從恆溫麾下挖過來變成了自己的死黨。上次苻堅南征謝安趁機還用朝廷糧餉組建屬於謝家的北府軍。大戰進行中還通過一些不痛不癢的袒護搞好了跟林青山的關係,趁機挖來了張翰和趙去病兩員大將。

這次北伐苻堅本來預計的是,王家謝家聯姻主導北伐,出力最多,然後林青山偷偷摸摸的擴軍發展自己的林家軍,恆家跟謝家有仇,肯定會拆臺。可實際上完全不是想象中那一碼事,所有的一流家族全部聯合一心,林青山一開始也在混,最明顯的事情就是搶奪那一批軍馬,徐州會戰後來原因也查清了,確認那只是一個意外,不是林青山的本意,再後來神頭嶺一役,林青山一次就擴軍上萬,王彪之和謝安竟然沒有做出任何限制措施,任憑林青山一波肥,要知道不管是什麼樣的兵,只要跟了林青山之後都能以一當十,林家軍一萬人可抵十萬精銳,再加上神頭嶺屯田大局已定,林青山這一萬人算是徹底吞下了,苻堅沒想明白,如果任由林青山這樣發展下去,將來北伐結束以後肯定又有一統天下的混戰,到那時,恐怕晉國所有士族聯合在林青山手裡勝算都不到一成。苻堅一度認爲王彪之他們肯定是瘋了,再說本來該拆臺的恆家,竟然也出兵三萬助力北伐,雖然這三萬人沒什麼卵用,但是恆玄沒有趁機拆臺就已經出乎所有人意料了,苻堅自然不會信謝安所說的爲了民族大義,全國才團結一心,他們肯定是因爲某個不可告人的原因才走到一起,並且所有人都能從事情結局撈取足夠的好處才舉兵北伐,苻堅爲了對症下藥,派了上千個暗探潛入各大家族打聽這個原因。可得到的回答都是:好像只有各大門閥主事的少數幾人才知道這個原因,至於具體有沒有這個原因都不能確定。

恰逢此時,苻堅身邊的高人向苻堅獻上了這一條陽謀,既然動不了頂尖世家就從下面的雜魚入手,晉國內部的社會矛盾其實並不比秦國內部好,只是因爲現在謝安主政,總體吏治環境還能過得去,同民族之間沒有大的社會裂痕才得以苟存,即便如此,晉國內部還是綠林林立,豪傑並起,孫恩一流已經成爲晉國內部的頑疾,如果不是突然冒出來一個林青山在塖縣紮根,上次洗劫杭州之戰恐怕就是揭竿而起的稱王之戰了。果然,這條妙計正中晉國的痛楚,

一個月的時間就分清了陣營,秦國使者開始密集往來於兩國之間,明的暗的都有,之後建康的局勢可謂無比精彩,主和派的官員被密集提拔,傅進良官升兩級,擔任京兆府尹兼左御史長,而且官銜升至一品,二品官一品銜。這種操作在晉國也是常有的,因爲有些掌握實權的世家核心人員比如恆溫,王彪之,恆玄等人各個在還沒有入朝爲官的時候就被欽定爲下一任家主,手握大權,這種時候朝廷自然不能讓官位高的人給他們行禮鞠躬,這樣打的是朝廷的臉,所以先給他們搞一個一品官銜頂在頭上,然後城防營和御林軍也開始密集擴軍換人,安插了不少主和派的人進去,同時踢出主戰派的人,把兩面派和世家親信邊緣化,這已經是要奪兵權的意思了,可是王彪之他們沒有任何辦法,即便這一次再次掀起百官罷朝的大戲,如今皇室是真的‘民心所向’,恐怕不會有任何效果,建康的兵權整理妥當過後,主和派又開始轉向地方,朝廷空缺的官職在半個月內就被主和派塞滿,然後傅進良回老家幹了一件大事:拿着聖旨招降所在郡縣內的土匪,給他們正式的兵員編制,原先的土匪搖身一變成了官軍,而且成爲了傅進良的親信。前後強烈的反差令人唏噓不已,然後其餘人也有樣學樣, 在他們看來,收編起來的土匪戰鬥力肯定要比現招的農民軍高很多,而且順手就解決了本地持續數十年的匪患,可謂一舉兩得,

第二十一章-因禍得福第八十八章-調遣衛隊來杭州第一百五十八章-針對林青山的陰謀第一百二十五章-謝道韞逃婚的消息第一百四十四章-林青山和趙幽蘭的賭約第三十二章-第二次戰役的影響第兩百零四章-前線戰況第兩百九十六章-亂戰第兩百二十六章-疾風嶺的大戰開始第二十四章-林家莊第兩百四十五章-陸鳴前來投軍第六十六章-尋找水源第一百七十七章-林家軍的戰車和王家的怪事第一百二十三章-對文第九十四章-視察前線第一百零八章-回到林家莊第一百九十七章-林青山粘上小歡第二十章-藥店掌櫃的告誡第兩百六十三章-暴風雨第兩百八十五章-謝家遇險第兩百八十二章-司馬洪的到來第一百四十章-趙幽蘭的思維第九十二章-一殺監軍-推薦第一百八十八章-謝安再訪林家莊第一百八十二章-書院演武的結果第六十五章-課堂上吃零食第兩百八十九章-對祝家莊的安排第一百六十四章-滕王閣序第三章-二姑鎮第兩百四十七章-書院生涯正式結束第一百九十七章-林青山粘上小歡第兩百四十七章-書院生涯正式結束第兩百五十章-神劍第兩百七十章-朝廷的計劃第三百一十五章-小歡大婚第一百八十五章-一些細節第兩百八十三章-陰謀第兩百零九章-前線初敗第三百零七章-天道-推薦第八章-武器製作完畢第兩百四十四章-王彪之的視角第兩百五十六章-部分真相-推薦第三十五章-東礁鎮拉鋸戰第一百九十五章-蔣易的高論-推薦第一百九十五章-蔣易的高論-推薦第一百八十二章-書院演武的結果第兩百零七章-其他人對趙幽蘭的看法第一百零四章-大戰開始第一百三十章-孫恩來訪第四十六章-來歷神秘的趙幽蘭第十八章-又生波折第八章-武器製作完畢第一百二十四章-林小倩的視角第一百零六章-南寧戰爭勝利第一百四十五章-杭州戰況第一百章-欽差又來了-推薦第一百八十三章-第一年結課與參觀祝家莊第四十三章-林小青和林小倩晉升爲夫人第一百五十四章-官匪交換俘虜的尷尬第三十一章-第二次戰役第三百章-塵封的死局第一百六十八章-準備挑釁第六十四章-挑水的問題第三百一十章-林青山的大局-推薦第兩百五十六章-部分真相-推薦第九十九章-許義的謀略第兩百九十一章-亂世-推薦第一百零三章-閃擊戰第八十四章-麪包與愛情第兩百一十二章-趙世安的戰術第兩百六十章-怪事第三百一十五章-小歡大婚第十四章-進攻雙溝山第十六章-收穫頗豐第兩百一十六章-張翰的實際情況第兩百九十六章-亂戰第三百零一章-林青山北伐的方向第兩百七十七章-大戰開始第一百八十八章-謝安再訪林家莊第兩百三十三章-奸商-推薦第兩百七十五章-王彪之和孫恩的變招第一百九十一章-映山紅第兩百四十九章-祝英臺又遇困局第一百九十三章-與秦國簽訂和平條約第六十章-第一次重大失誤第一百四十章-趙幽蘭的思維第兩百六十章-怪事第兩百四十一章-前線大勝第兩百八十六章-又一部分真相-推薦第兩百零六章-寶石第一百一十一章-第一架飛機第一章-奇遇第三百零五章-祝英臺行刺第兩百二十二章-呂梁山之戰第七十六章-準備休假第八十八章-調遣衛隊來杭州第一百八十四章-杭州之戰正式收尾第一百三十五章-隱士第十三章-探明敵情第九十七章-又來了一個欽差-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