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百四十六章-林青山秀文采

林青山於七月中旬帶着趙世安一部返回林家莊,林青山離開前線,苻堅稍稍鬆了一口氣,這意味着林青山短時間之內不會再西部戰區有任何動作了,與此同時,晉軍大部隊開始在揚州一地屯田,規模十萬畝起步,作爲迴應,秦國於八月中旬開始從徐州撤軍,九月中旬撤走所有的後備部隊,同時帶走了四十歲以下的男子,三十五歲以下的婦女以及兒童,徐州城內只留下了二十萬老弱病殘,這下就惱火了,這二十萬老弱病殘勞動力只相當於五萬壯年,讓他們養活自己都夠嗆,指望他們納糧難度堪比登天,朝廷對此也給出了對策,給與半年的救濟糧,免除三年稅賦以觀後效。與此同時,朝廷鼓勵江南沒有田地的佃戶長短工去江北屯田,朝廷給農具和糧種,前半年還有半年的救濟糧,比起西南司馬洪的落戶政策,只少了安家費一項,一時間,上百萬人舉家北渡,這個規模遠遠超出朝廷的預計,後來隨着移民遷移軌跡的逐漸穩定,謝安他們纔看懂了爲什麼會有這麼大的反響,七成以上的人都選擇了西部山區,原來衣冠南渡,東部的百姓幾乎被屠戮一空,而西部山區的窮鄉僻壤反而因禍得福沒有遭遇大規模戰亂,陸陸續續的遷往南方成爲流民,到了南方之後沒有土地,也沒有祖上的積累,只能在各處地主家打工混個溫飽,但是這種生活也就勉強能被稱爲活着,如今,他們遷回北方倒也不指望能有多大造化,只是想有自己的一塊地,能頓頓吃個飽飯,這樣也比在南方吃了上頓沒下頓要好得多。還有一個原因就是西部戰區現在的實際控制人是林青山,他們相信有林家軍鎮守邊境,這次北伐必會成功,胡人也不可能再打回來,這麼多人北遷,半年的糧也不是一個小數目,國庫肯定是供不住的,王彪之剛到手還沒捂熱的五萬兩銀子又拿出來買了糧食,謝安也拿了一萬兩銀子,買來糧食直接沒入國庫了,見兩位丞相如此大度,餘下各部官員自然也不能站在後面幹看着,多的上萬兩,少的幾百兩,也從本地買來糧食捐給了國庫,這完全是自發的行爲,王彪之和謝安帶頭也沒有號召半句話,到最後的時候,百官下朝,王彪之在朝堂上起立對衆人一拜表示感謝,隨後司馬濯也順水推舟頒佈了皇榜,表彰所有捐贈糧食的世家門閥,王彪之這一手着實刷了一波人氣,林青山剛回到林家莊的時候,有幾個雍容華貴的貴婦人坐着轎子來到林家莊,說有大事商量,林青山一看這來路不小,也親自接見了她們,一張口才知道她們是來說媒的,說宮裡某某娘娘有意把哪個公主許配給林青山和林遠山兩兄弟當正房夫人,林青山聽清她們來意後說了幾句場面話就讓人送她們離開了,連晚飯都沒有給她們招待,極其不禮貌,

就王彪之帶頭給北方移民捐贈糧食一事,林小青也來問了林青山意見:“公子,王丞相與謝丞相帶頭給回遷的北方流民捐贈糧食,我們現在也有幾千石陳糧,要不要捐一些出去”,

林青山:“王彪之亂帶節奏,這個我們跟不起,不跟”,

林小青:“這幾千石糧食也不多,現在林家莊的百姓家中都有一年以上的存糧了,今年的秋收也有餘下了兩萬石”,

林青山:“小青,做好事不一定有好報的,雖然做好事的初衷也不應該指望有好報,可是一定要防止好心辦壞事”,

林小青:“那應該怎麼辦纔好呢?”,

林青山:“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你可以幫他們,但是一定要讓他們明白,這只是一份好運,不是他們應得的,你幫他們也是爲了以後多個朋友,理論上,這份人情必須要還”,

林小青聽得雲裡霧裡,最後也假裝聽懂答應了,十一月下旬,建康即將休朝,各部大員都準備回到自己的族地過年,王彪之與謝安再度於建康城樓上會面,王彪之臉上略帶笑意的說道:“這次咱們好像走偏了一步,林家莊那邊到現在爲止還沒有任何反應”,

謝安:“可是我們也沒有別的辦法,一百萬人吶,戶部的餘糧只能供給三十萬人,現階段加稅更是無稽之談,林青山那邊還在繼續減稅”,

王彪之:“這個林青山給人出難題啊,不加稅國庫出不了,也不讓我們私人出,那七十萬人吃什麼?挖野菜也沒那麼多啊”,

謝安:“看現在這個局面,明年秋收之前,林青山不會再用兵,趁此機會探探他的高招”,

王彪之:“我也是這個意思,所以來找吏部尚書商量一些細節,借林青山的話說,花了錢,出了力,總得有個說法不是”,

謝安微微笑道:“你五萬兩銀子還買了一首詩,我雖然只出了一萬兩,可連一句閒言碎語都沒有,也太不公平了”,

王彪之美滋滋的大笑道:“哈哈。。。我回去跟子敬他們研究一下,也給你寫一首以彰功德”,

王彪之:“哼,提前謝你了”。

千年之世家,百世之貴胄,

琅琊下紅門,沂水畔人家,

世道現坎坷,拔劍平事端,

事了拂衣去,深藏功與名,

出門平天下,歸家事農桑 ,

亂世之雄主,治世亦英傑,

這首詩自從十餘天前由林家莊傳出之後,幾天時間就傳遍了整個江南,從客觀的角度來說,這首詩算不上好,用詞也上不得檯面,但是由於這首詩是林青山所作,用來讚揚王彪之爲北遷流民義捐價值五萬兩糧食的大義之舉。由此才被廣泛流傳,這可是林青山第一次拍人馬屁,意義深遠。這篇馬屁文陳夫子也拿去當着衆多學生的面做了點評,並給出了負面評價:“用意很深,表達精準,但是用詞普通,。。。。”總結起來就這個意思:你看,這就是不讀書的後果,如果苦讀幾年四書五經,這首詩必然會成爲傳世的經典,

第六章-剿匪準備第六十四章-挑水的問題第兩百八十章-武廟關之戰第一百五十四章-官匪交換俘虜的尷尬第一百五十五章-戰局分析第一百章-欽差又來了-推薦第兩百一十五章-萬玄風第一百六十五章-馬文才的幫助第兩百九十二章-謝安的細節操作第一百八十八章-謝安再訪林家莊第兩百三十四章-肉罐頭第一百七十八章-欽犯被劫第四十二章-回到林家莊第兩百五十一章-天雷-推薦第兩百九十六章-亂戰第六十八章-林青山下廚炸螃蟹第一百零九章-邀功第一百三十七章-秘籍第兩百八十四章-林青山的應對第一百九十八章-祝英臺與林青山的冷戰開始第三百零六章-封建帝制的真相-推薦第四章-重新做人了第一百五十四章-官匪交換俘虜的尷尬第一百三十四章-一羣老朋友-推薦第兩百九十七章-亂戰結束第一百二十八章-趙幽蘭的身份實錘第三百章-塵封的死局第七十九章-第一次飛翔第一百五十九章-孫恩的妙計第兩百八十五章-謝家遇險第十三章-探明敵情第一百八十二章-書院演武的結果第一百七十五章-杭州之戰的影響第十章-第一次遇險第七章-第一包狗糧第七十六章-準備休假第兩百七十二章-小歡的心事-推薦第一百三十五章-隱士第兩百七十六章-大戰將起第兩百三十三章-奸商-推薦第二十二章-建立基地第兩百零九章-林家軍暗中參加北伐第一百九十章-年關第十章-第一次遇險第兩百零八章-林家莊的地理格局第三百零五章-祝英臺行刺第一百八十章-現在的社會體制第三十章-第二次戰機第兩百三十二章-萬玄風的天真想法第一百一十八章-蔣易的本領第一百四十一章-發明步槍第兩百六十三章-暴風雨第一百一十九章-謝安正式訪問林家莊-推薦第七十二章-科技與戰爭的關係第兩百一十五章-萬玄風第兩百八十五章-謝家遇險第一百九十一章-映山紅第兩百九十七章-亂戰結束第一百五十九章-孫恩的妙計第三百一十章-林青山的大局-推薦第兩百八十六章-又一部分真相-推薦第兩百五十五章-謝安與王彪之訪問林家莊第一百四十七章-官軍收復杭州第一百一十四章-對林家莊的客觀評價第一百七十三章-太守府內的戰鬥第一百六十五章-馬文才的幫助第四十一章-虎牢關戰役結束第一百五十六章-謝府內對戰局的分析第三百一十章-林青山的大局-推薦第三百一十三章-主政職位的變動第兩百七十七章-大戰開始第一百六十五章-馬文才的幫助第兩百三十六章-踢足球第兩百四十八章-小歡加入林家莊第一百三十章-孫恩來訪第四十二章-回到林家莊第一百章-欽差又來了-推薦第兩百四十九章-祝英臺又遇困局第九十五章-二殺監軍-推薦第一百六十六章-兩位丞相組團考察杭州第兩百四十七章-書院生涯正式結束第四十四章-衛國戰爭結束第一百五十八章-針對林青山的陰謀第兩百一十五章-萬玄風第二十五章-方魁與祝英臺第三百零五章-祝英臺行刺第七十一章-給祝英臺安裝水管第六十六章-尋找水源第兩百二十七章-南寧的局勢第一百八十八章-謝安再訪林家莊第一百九十六章-小歡又回來了第兩百二十八章-疾風嶺的激戰第一百七十九章-趙世安的到來第兩百五十二章-顧抒同加入林家莊第一百四十章-趙幽蘭的思維第七十六章-準備休假第兩百五十三章-趙幽蘭的密信第四十八章-路遇祝英臺第五十一章-入學風波第三百零六章-封建帝制的真相-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