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六二 報應

上一章

返回目錄

下一章

返回書頁

傳旨給瓊海軍很容易——出了紫禁城拐個彎兒,進大市場就是。

不過這道旨意下給誰卻是個問題——瓊海鎮並沒有一個長久的領導者。從理論上說,現階段應該是他們當前的委員會主席,一位姓宋的老太太。但這位宋老太在大明朝沒有任何職務,其本人也沒有接受過朝廷誥命冊封。朝廷甚至連她的名字都不知道,下旨給“李宋氏”?似乎有點太不嚴肅了。

瓊海軍中擔任大明軍官的有一位:威海衛參將解席,可他現在聽說早回了瓊州,根本不在山東帶兵了。如今執掌着威海衛的龐某人在大明倒也有一個官職的:南京鹽務提舉。

——八竿子打不着的職務啊,讓南京的鹽務提舉統帶威海兵馬入衛京師?……哪怕錢謙益這樣的大才子也不知道該怎麼下筆了。

不過最終還是解決了——反正這只是皇帝的中旨,並不需要經過外朝認可,也就沒那麼多條條槓槓的約束,理論上找個太監都能寫。

實際上也正是由司禮監秉筆太監王承恩書寫的。王太監可沒那麼多彎彎繞心思,稱呼上就直截了當寫了個“瓊海鎮”,然後便由王太監本人舉着卷軸,熟門熟路的送到隔壁大市場去了。

旨意是當場在金殿上寫的,送出去後崇禎皇帝和一衆臣僚卻都沒離開——實在也無處可去,西直門上的火炮還轟隆隆響着呢。各人回家也是提心吊膽等消息,還不如留在這皇城之中,至少有什麼軍報還可以及時知曉。

過了一會兒,就看見王承恩溜溜達達的回來了,面色正常,沒有沮喪或憤怒的表情,這讓一直提着心思的衆人不禁都暗暗鬆了一口氣。

兵部尚書張鳳翼是最着急的,當即迎上前去,不顧禮儀的問道:

“王公公,那個……他們接旨啦?”

王承恩點點頭道:

“接了。”

知道這位老大人在擔心什麼,王太監隨即又很體貼的補充了不少細節:

“是那位小郭先生接下的,他是那個什麼委員會的成員。算是短……瓊鎮中的官身。他說會立刻發電報回去,今日之內瓊州島上就能收到消息。”

“呼……”

非只是張鳳翼,包括周延儒,溫體仁這些大臣,乃至於崇禎皇帝朱由檢本人都暗暗舒了一口氣。

——他們先前最擔心的是短毛拒接。皇帝的中旨沒有經過朝廷發佈,是可以被拒絕的。實際上民間士大夫經常以拒接中旨爲榮。而眼下這種情況,人人都知道京畿乃是大坑。已經被陷在裡頭的那叫沒法子,但凡還在外面的,誰會願意跳進來?

雖然說“功高莫過於救駕”,可眼下坐在皇位上的這位主兒卻不是個好伺候的。自從五年前那位袁督師弄巧成拙,大功沒能撈着,反倒捱了個千刀萬剮之後,如今各鎮統帥可都學聰明瞭——嘴巴喊得響,忠心表得勤,但真正有涉及到實際行動的,都是無比保守。別的不說,這次京畿遇警,各鎮統帥只肯派兵,而無一親身來援,便是最明顯的例子。

在座各人,除了御座上那位,個個都是人精,如何不知道原因——外鎮將帥可以找出各種各樣的理由不來,但其實核心原因就一點:大家心涼了。

當年的袁崇煥縱有千般不是,他畢竟是以薊遼督師身份主動返回京師,自願承擔起指揮北京保衛戰的責任——你可以說他有野心,想要藉機再往上爬。也可以說他能力不行,吹牛皮說大話,沒能完成承諾在五年之內平滅後金——但無論如何,他主動回援京師的這份熱忱,是不應該,也不能夠被打擊的。

然而朝廷……其實就是皇帝本人,最終竟然覺得他是想要圖謀不軌,並將其凌遲處死!這種操作實在是讓人寒心到了極點——他是薊遼督師啊!東北防線的最高主持人,他要真通敵,還用得着跑來北京城下折騰嗎?直接打開山海關放後金入關就行了。

皇帝殺了他,還是用那麼殘忍的手段,說穿了無非是拿他泄憤而已——登基剛剛一年,才被人稱爲英明之主,就迎面捱了一耳光,被後金直接攻入到京畿。再加上被圍期間的驚恐和憤怒……這些負面情緒沒法子找敵人發泄,就一股腦兒全撒在了袁崇煥的頭上。

包括當時北京城中的居民也是如此,在被圍了很長時間後,他們同樣也需要一個發泄的目標。被朝廷定爲叛逆的袁某人恰好符合了這個要求,這纔出現了“以錢爭買其肉,頃刻立盡”的瘋狂場面。

——如果天下從此太平,京師再無警兆,那此事也就此作罷,無非是冤屈了袁氏一人而已,大明朝歷史上這種事情多得很,也不在乎多這一件兩件的。

可偏偏後金兵再度入關了,五年前的局面又一次重演。於是這一回,外鎮將帥們全都學聰明瞭——我堅決支持朝廷,但我也堅決恪守本份,絕不越雷池一步。京畿不是我的防區,那我就不干預。朝廷要求派兵支援?沒問題,我把兵將都派過來,但沒有直屬上官的督促逼迫,這些客軍能有多少戰鬥力,那可就難說了。

——大明朝“以文馭武”的政策實行了那麼多年,武將歷來只被視爲工具而已,勝遭猜忌,敗則背鍋。沒有文官的監督,那些武將憑什麼冒着出生入死的風險,去和後金軍這樣的強敵拼命呢?——說到底,這也不是我的防區啊。死的人再多,又不是我的家鄉父老,韃子殺陌生人,關我屁事!

當年拿袁崇煥出氣,凌遲碎剮,痛快淋漓,現在,報應來了。

…………

事實上就連崇禎皇帝本人肯定也意識到了這一點,但以他的性格,當然不可能承認是自己犯了錯。歷史上他原本要到兩年之後,也就是崇禎九年的時候,阿濟格率軍攻到北京城下時纔會感受到這一點,並且在之後的若干年中反覆品嚐到這種滋味——阿濟格,多爾袞,阿巴泰,每隔幾年一次,彷彿收割莊稼一樣定期來北京城周邊劫掠。兵鋒遠至山東,連濟南都被攻下過。

而明軍的反應卻好像白癡一樣,各路軍隊幾乎沒有任何呼應配合,整個就是任其來去。要說大明朝當時還沒到油盡燈枯的地步呢。地方上還是有些能戰兵馬,否則也打不了後來那場鬆錦大戰。然而偏偏在保衛自家首都,京師重地的關鍵戰役中完全表現不出來,完全就是任人吊打。

——這世上怎麼會有如此奇葩的事情?但若仔細研讀那一時期的歷史記載,便可以看出些端倪:當時明朝的將帥們根本不敢靠近北京。而武將來了也沒用,他們根本沒有統御全局的資格。

那些真正有兵權在手,掌握着一方大任的督撫重臣,自崇禎二年之後就彷彿忘了“勤王”二字怎麼寫,每次京師被圍,任憑朝廷中樞喊得震天響,最多隻派些武將帶兵過來應付一下,卻再也沒有已巳年那種“京師有難,八方來援”的熱情。

——崇禎九年,阿濟格攻到京師,橫掃北京城周邊諸多州縣,連天啓皇帝的德陵都給燒了。兵部尚書張鳳翼四處求援,雖是叫來了一些援兵,但卻無人能夠統率。

最終只好讓張鳳翼自己統領,可他一個老官僚懂什麼打仗,死活不敢出城,等到後金軍搶夠了,退兵了,他也只敢帶人遠遠跟着。眼睜睜看着人家把搶來的十多萬婦孺人口像牲畜一樣驅趕着回了草原,還留下若干木牌子,上書“各官免送”。可謂把大明朝廷的面子裡子全給丟了個乾淨。

後來上報朝廷說是打了一仗,居然還敢自稱打贏了,但查驗下來一共獲得斬首——三顆。一頂欺君之罪的大帽子扣下來,又找不到外鎮督撫抗雷,最後張鳳翼只能自己背了這口鍋,服毒自盡。

——崇禎十一年,多爾袞再入京畿。這回大明朝廷終於又冒出來個不怕死的外鎮重臣盧象升。不過他雖然獲得了總督天下勤王兵馬的名義。在指揮上卻是完全受太監高起潛的制肘,非但定下的用兵方略一條也實現不了,麾下兵馬也多次被分散。到最後竟然只能帶着五千殘軍,沒糧沒餉的跑去跟多爾袞拼命,被輕鬆打敗,盧象升本人也陣亡。

要說堂堂總督天下兵馬的的名臣,爲何居然連集中兵力的基本常識都不知道?又連自己的基本部隊天雄軍都控制不了?京師來個太監就能分他的兵,這其中多半還是跟當年事例有關——太監代表着皇帝意志,而之前膽敢違逆皇帝的那位可是被剮了,於是盧象升只能老老實實的聽從中樞指令,哪怕那會要他的命。

——如此愚昧,等到崇禎十五年,阿巴泰再度攻入京畿時,就再也沒人站出來了。明軍再次以一盤散沙,抱頭捱打的姿勢熬過了後金的劫掠侵攻。甚至沒什麼人爲此負責,大約那時候的崇禎皇帝已經捱打習慣了,反正連鬆錦大戰都敗了,帝國精銳已經消耗一空,接下來也只能安心等死了。

於是兩年之後,一棵歪脖子樹成爲了他的歸宿——袁崇煥,盧象升,孫傳庭……勇於任事的全都是死路一條,只有畏敵避戰、保存實力的纔有生機。

“明實亡於萬曆”?胡扯!大明朝,真真切切是被崇禎自己折騰死的。

第五百八十九章 老麻煩與新問題第一百八十五章 小間諜第四百零六章 攻城(中)第二百七十八章 舒中的婚事(下)第六百四十二章 夜談第六百九十九章 鐵桿(中)第三百六十九章 走馬取登州(五)第二百一十七章 私人信件第二百九十一章 內幕消息第九十九章 應酬……第六百三十一章 決斷(二)第三百零六章 “非正式”的代表團第一百零九章 在船上第七十九章 住宿安排,以及兩位船長的初次會面第四百六十六章 一六三三年的春天第五百六十六章 待遇變更(上)第二百九十一章 內幕消息第六百一十九章 騎兵(中)第四百三十二章 新移民(下)第三百六十二章 北上途中(下)第二百九十七章 時間點第一百零二章 拳頭產品第五百二十七章 二陳的商業計劃第四百四十一章 臨別贈禮第十五章 凌寧的鬱悶第五百四十六章 溫體仁的攻擊第四百八十四章 臨高女校(下)第五十四章 挖坑!挖更多的坑!第一百五十七章 “朱大頭”銀元第十七章 關於俘虜的新問題七一七 新的合作(五)第三百八十八章 北緯的應對第二百七十七章 舒中的婚事(中)第四百六十六章 一六三三年的春天第七百一十三章 移交與撤離(下)第六百七十四章 各自的對手(上)第五百一十九章 尚未結束的戰爭第五百四十一章 李代桃僵(上)第五百八十六章 婚姻大事(下)第二百九十九章 消息第四百七十七章 再度出馬的老解七八七 塔防第三百二十八章 朝爭第七百一十一章 解席的復仇之戰(六)七八零 戰爭機器第三百三十四章 海軍的新要求第二十一章 水電站第一百三十五章 舊例第五百八十六章 婚姻大事(下)第六百一十章 旅順口(上)第四百七十五章 把大市場開到北京去!第六百三十二章 決斷(三)第三百七十八章 被改變的歷史第六百三十八章 進貢(中)第五百八十五章 婚姻大事(中)七二一 陳濤的婚事(二)第六百四十一章 抵達第五百八十九章 老麻煩與新問題第二百六十七章 良民?七四三 莊園(三)第一百九十八章 新的提議第六百五十八章 女婿們(上)第三百七十二章 走馬取登州(八)第四百八十四章 臨高女校(下)第二百四十一章 主帥第五百零一章 威海(下)第五百二十五章 喬遷之喜(下)第二百五十章 魔鬼與幽靈船?第一百二十四章 忽如其來的禮物第五百一十七章 甕中捉鱉第二百八十五章 裂痕第四百三十一章 新移民(中)第三百五十四章 老解的詩第五百零七章 與史某人的約法三章第三百零六章 “非正式”的代表團第三百九十四章 下馬威?七七九 八里橋第四百九十九章 收徒風波七七五 敵人的裝備第七章 靠!突然襲擊!第五百二十九章 “推薦”第四百六十二章 衝擊(上)第四百八十六章 夜談第六百七十三章 君前奏對(下)第六百九十三章 女人當家(中)第二百八十四章 隱憂第三百二十七章 兩千名家丁?!第四百一十二章 京師(中)第三百四十三章 要打硬仗?第五百一十一章 戰俘營(中)第六百五十六章 難民(下)第三十章 烏龜流佈局&DKP規則?第一百二十五章 作爲佔領軍的覺悟和計劃(上)第九章 狂暴戰士與急救學第五百零五章 白燕灘的慌亂(下)第六百八十三章 馮博士的信完本感言第三百二十九章 回北京(上)第四百八十四章 臨高女校(下)第三百八十六章 交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