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四章 戰後的山東

隨着黃縣叛軍的徹底覆滅,讓大明朝廷爲之頭痛了一年多的登州叛亂終於平息,但當地的麻煩還遠未結束。執掌帥印的朱大典爲此忙得焦頭爛額,戰俘問題只是其中之一,需要他要操心的地方實在太多。

——仗打完了,幾萬大軍卻依舊駐紮在登州附近,每天光人吃馬嚼就是一個大數目,負責後勤的巡按謝三寶爲此叫苦不迭。他幾次三番提出行營應該儘快把各路軍隊遣返回去,可說易行難。當初辛辛苦苦把那些丘八大爺召集過來,如今取得勝利了,還沒論功行賞就想把人打發走?哪兒這麼容易!

一場大戰結束之後,對傷亡者予以撫卹,對軍功者給予獎賞,該升官的升官,該發財的發財……這本是題中應有之意。大明朝立國多年,這一套程序倒也頗爲完善。何況這次還是打了勝仗,本應該正是大家興高采烈排隊分果子的時候,可朱大典以及整個行營系統的文官們現在卻絲毫高興不起來,因爲他們不知道這功勞應該怎麼計算。

——還是由於那支瓊海軍!

如果根據“正常”的記功模式:無論按殺賊,奪城,斬首,繳獲……任何一種方式來計算功勳,瓊海軍都在這一次的平叛戰爭中都獨佔了鰲頭——他們幾乎是憑着一己之力把山東叛軍給滅了個乾淨。如果不是親身經歷了平叛的最後一戰,親眼看到那支短毛軍是如何不出一兵一卒,僅用遠程火器就將大明軍強攻數次都未能取下的縣城籠罩在一片火焰與煙霧之中,朱大典或者其他明王朝的文臣武將,是無論如何也不敢相信對方僅用兩千餘人就創造出如此戰績的。

當然現在他們是確信無疑了,就是各路軍頭對此也不好再有什麼異議——叛軍的戰力他們已經親身領略過,不是什麼軟柿子。如果沒有短毛的火器,光憑朝廷自己的力量,就算能在野戰中將叛軍擊敗,甚至收復黃縣,但這登州府是萬萬拿不下來的,到時候戰禍延綿,沒個一兩年怕是完不了事——這一點就是最爲狂傲的遼東軍也不得不承認。

所以對瓊海軍理應占據此次平叛戰役的頭功,各家軍頭其實並無異議。但榮譽可以給他們,利益卻不能。各家各路的數萬軍隊到這邊來可不是爲了做一回旁觀者就走的。何況軍隊從來不是能講道理的團體,若是朝廷把封賞都給了只有區區兩千人的瓊州軍,而不能給剩餘幾萬兵丁一個過得去的交代,那這登州府怕是馬上要引發第二次兵變。

好在瓊州軍在這方面很識相,他們主動表示對朝廷的官職不感興趣,所以功勞什麼你們自己看着辦罷。甚至於連金錢方面,他們看得也不是很重,有當然好,若一時拿不出來,也可以先欠着——只要當官兒的打個欠條就行。反正按照協議海南島每年都要上繳給大明若干財賦,到時候直接從上繳裡面扣除就行了。

瓊海軍所要求的只有人力資源一項:他們把大批叛軍俘虜及其家屬,還有那些自願跟隨的流民用船隻運到南方海島上去開荒。從理智上說朱大典知道朝廷不該答應這要求——國以民立,老百姓都跑光了還成個什麼國家呢。可當前的形勢卻又令他不得不對此予以默認——這些人如果還留在登州府,行營還得四處籌措糧草供給他們,可眼下行營的存糧連養兵都快不夠了,哪兒還養得起那麼多俘虜和老百姓?到時候又將全是自己的麻煩。

當然如果沒辦法也就只好硬撐,可現在既然有個冤大頭自願出錢出糧,那當然是把這包袱扔給對方解決了。所以行營上下對此都是非常歡迎的。

不過朱大典和他手下的整個文官團隊卻無論如何也不敢把與瓊州軍達成的這項協議正大光明寫到朝廷奏報上,因爲這不符合規矩——作爲一羣富有經驗的老官僚,他們深知“規矩”二字在官場中的重要性:一切按以往規矩辦,即使錯了,那也是規矩有問題,與本人無關。而如果擅自打破了某些規則……哪怕辦成了,也免不了口水一大堆。若是其中稍稍出了一點差錯,那更是會變成了不得的大罪。

他們完全可以想象,如果當真傻乎乎把這事情寫上去了,將會在朝廷中遭遇到什麼樣的待遇——那幫儒生酸丁肯定會把各種各樣大帽子扣到這邊頭上,什麼身爲父母官卻拋棄子民啊;買賣人口去海外喪盡天良啊……反正怎麼難聽怎麼說。至於這些人留在登州府會不會被餓死,會不會惹出其他麻煩來……那些評論者是不關心的,他們只是要找個理由噴人而已。

——於是朱大典等人就不知道該怎麼分配軍功了,按真實情況上報?捱罵。搞一份虛假奏報上去……當大明朝的廠衛機構是假的?更何況還有監軍太監在這裡看着。

最終他們只能把這裡的情況寫成密奏,委託呂直先派人悄悄送去京城請示聖裁——皇帝做出的決斷,終歸好解釋一點。而登州這邊的狀況就先拖延下來了,大家安心等待。

……

比起文官的鬱悶來,山東行營的各路武將們這段時間倒是很愉快。大明軍這些年來每況愈下,難得打一次勝仗,雖然並非是由他們親手取得,好歹也是勝利者中的一員。無論將來評功結果如何,終究算是有功勞的——希望往往在沒有變成現實以前才最是美好。對於廣大普通的明軍官兵而言,在取得勝戰之後,賞賜還沒發下來的時候,纔是他們心情最好的時候。真正到了要兌現的關頭,卻多半會感到失望。

但眼下卻還不用爲這個發愁,難得出兵在外又不用打仗,有些無聊官兵們就每天在登州府內外到處閒逛耍子。經過戰亂以後的登州府當然遠遠不如先前那樣繁華,但畢竟總體環境已經安定下來,各種商品和服務業還是在慢慢恢復。

就連城外的流民大營,那些爲了生存下去的難民們也必須要設法賺錢生存下去。男人們可以出賣勞動力,而女人……往往只要幾個小麪餅或者一小碗糙米就能換到一晚上的全套服務,亂世中人是最不值錢的。

軍隊是她們最大的主顧,這時候的官軍手頭都比較寬裕——黃縣決戰時瓊海軍把最後抓俘虜的功勞讓給了他們,這使得各路軍將都能分潤到一些功勞,同時也趁機從叛軍手裡搜刮到不少浮財。再加上朝廷方面在得到叛亂被徹底平息之後大喜過望,先期派發下了數萬兩白銀作爲酬勞。同樣是由於瓊海軍沒有出面爭奪,這筆錢大部分被分發給行營官兵,算是預支的賞錢。

一般來說這種情況下會比較容易生事,但在登州府這裡卻沒這個問題——又是瓊州軍,他們在這方面十分嚴厲。曾經有幾個青州軍的兵痞子在難民營地裡鬧事,還殺了人。瓊州軍的人過來處理,想要將那殺人士兵帶走。結果青州軍的首領不樂意了——打狗還要看主人呢,大家都是大明軍鎮,你有什麼資格處置我們的人!

青州軍將那士兵藏到了軍營裡,揚言你們有本事就來軍營裡抓人——結果瓊海軍不但出動包圍了此地,還帶來幾門大炮,黑洞洞炮口直接瞄準了青州軍的營帳,一點沒給這些“友軍”面子。

“……我們從大明得到的指令是清除登州府地面上的所有叛逆,包庇窩藏殺人罪犯毫無疑問也屬於叛亂行爲,如果貴軍繼續堅持要這樣做,我們將不得不按對付叛軍的方法處置。”

即使當着巡撫朱大典面前,瓊海軍那位名叫北緯的冷麪酷哥也如此宣稱,最後是青州軍服軟認慫,交出了那個肇事兵卒,然後眼看着那傢伙被掛在絞刑架上漂來蕩去,直到化作一具乾屍還在那兒掛着。

打那以後登州城附近的秩序就很容易管理了,基本上只要看到有綠皮官兵出現,就是正在打架的也立刻作鳥獸散。而且總體上來說,只要不去觸犯他們的條例,瓊州軍還是很好相處的——早就跟他們交上朋友的川軍自不用說,諸軍中最爲傲氣的遼軍現在也很佩服他們。小將軍吳三桂開口閉口就喊北緯作“師傅”,平時經常出入於瓊州軍的營地中,與他們切磋各種軍事技能。

其他各路軍將也都儘量與瓊州軍搞好關係,哪怕僅僅爲了換糧食——行營糧臺給的補給中有很多粗糧糙米棒子麪之類,士兵們都不愛吃,乾脆按一定比例去跟瓊州軍換精糧。那些綠皮短毛們在這方面表現的很大度:正常如果是三比一標準的,他們就按二比一換。如果粗糧實在太差,只能按五比一甚至更少的,他們也同意按三比或者四比一的標準折換成大米。

於是在這段時間,大明山東行營中對於海南瓊州軍的評價開始在兩個極端間搖擺:一方面,“瓊州軍囂張跋扈”的言論仍舊保持不變;而另外一邊,“短毛做事情很上路”的觀點也漸漸開始流行起來。

第二百章 優勢第三百四十一章 北緯的經歷(上)第三十五章 革命隊伍裡混進了太子黨!第八十四章 思想政治工作——我們的大殺器第四百六十七章 “讓每家每戶的鍋裡都有一隻雞!”第八十六章 宣言第四百二十三章 昭雪第五百九十九章 說服(上)七二三 陳濤的婚事(四)第一百六十三章 新任總經理第五百九十二章 造反?第六十一章 時代的碰撞(下)第二百一十二章 海上梁山?第一百零一章 對探子們的區別對待第二百五十六章 收穫第五百五十章 吃虧與佔便宜(中)第一百零一章 對探子們的區別對待第四百八十一章 廣州模式第五百零五章 白燕灘的慌亂(下)第九十一章 蒸汽機與柴油第八十六章 宣言第五百八十八章 好運的緣由第四百二十四章 戰後的山東第一百三十九章 嚴老頭兒的決意第三百九十九章 鄰里之間第六百三十六章 京城四方(下)第四百五十三章 全體大會(四)第五百九十二章 造反?第五百二十二章 大掃除行動第六百七十一章 實質性問題(下)第六百一十六章 死線(上)七四六 船長第三百零二章 大明的使者第二百五十章 魔鬼與幽靈船?第二百九十一章 內幕消息第三百六十九章 走馬取登州(五)第五百一十三章 夜襲第二百七十二章 “大捷”(下)第四十八章 作戰代號:桶狹間第十九章 第一次經濟危機及其解決之道第二百九十八章 僵持第五百章 威海(上)第三百五十三章 宮裝麗人第二百九十四章 指責第五百八十三章 錢閣老的新建議七二零 陳濤的婚事(一)第二百一十一章 黑吃黑第二百七十二章 “大捷”(下)第四百四十六章 小誤會第六百三十八章 進貢(中)第三百六十一章 北上途中(上)第五百二十三章 喬遷之喜(上)第六百八十五章 肖朗的決斷(中)第五百一十九章 尚未結束的戰爭第二百一十五章 周千戶的建議第三百四十一章 北緯的經歷(上)第三百八十七章 拼命了!第四百九十二章 車與路(上)第四百七十六章 關於短毛“年貢”的說法七一七 新的合作(五)第五百七十六章 樂不思蜀第三百二十一章 短毛軍的秘密?第四百六十九章 關於“暴兔子”計劃的結局……第六百零四章 肖朗的謀劃(下)第一百八十章 戰與和第八十六章 宣言第三百二十章 勞逸結合第四百二十五章 遲到的第二艦隊第四百二十四章 戰後的山東第四百四十一章 臨別贈禮第四百七十六章 關於短毛“年貢”的說法第一百七十三章 嚴打第九十六章 還是娛樂好第七百章 鐵桿(下)七三四 議會的作用第三百一十四章 路線方針(下)第三百八十二章 關於找死和等死的小小差別第二百一十八章 飛來的情報?第四百五十六章 全體大會(七)第四百四十章 名義問題第四百五十四章 全體大會(五)第一百七十一章 大市場第四十二章 一個明朝小知識分子的心路歷程第四百五十章 全體大會(一)第二百七十一章 “大捷”(上)第五百三十七章 喜訊第一百八十五章 小間諜第十六章 建設展開第五百六十章 迪亞戈的自信第一百零九章 在船上第一百一十八章 一堆麻煩事(中)七七九 八里橋第六百一十一章 旅順口(中)第一百七十一章 大市場第六百二十章 騎兵(下)第九十四章 槍械問題第五百二十五章 喬遷之喜(下)第三百九十三章 刺蝟第三百四十五章 錢謙益的策略(一)第二百四十章 老臣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