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節 銅錢

內閣寬敞的會議室中,一席紫衣的孫露坐在長桌盡頭的太師椅上。長桌兩旁一字排開坐着12個身着紅色官袍的內閣大臣。而在孫露身後牆面紅色的幔簾下掛着一幅巨大的世界地圖。在她的堅持下這副世界地圖不但有了澳洲的位置連南極洲的位置都有了。只見孫露清了清嗓子發話道:“諸位大人,今天召集大家來此開會是爲了這次戶部發行‘隆武通寶錢’之事。”

聽孫露這麼一說下面的史可法和錢謙益不由面面相窺起來。心想怎麼這麼快就鑄造新幣了嗎?不過就算是鑄錢那也是戶部的事。怎麼把他們也找來了。還搞得這麼隆重。正在兩人納悶時卻見孫露拍了拍手,立即就有兩個侍衛將兩隻漆器盤子端到了長桌。只見盤子上蓋着紅布看樣子頗有些分量的樣子。衆人均好奇的伸長脖子想看個究竟。而孫露則朝一旁的陳邦彥點頭道:“陳大人,你來說說吧。”

陳邦彥恭敬的拱了拱手後說道:“諸位大人,衆所周知按照※lt;錢法我朝歷來都有鑄額有限、鑄錢務求厚重精整的傳統。但自萬曆年間以來,由於朝廷的財政日益困窘。以致遍設局爐、大量增鑄,制錢益見輕劣。崇禎六、七年後,流寇肆虐,朝廷財政趨於極度惡化,錢局更是無限額濫鑄,制錢輕劣無度,錢價暴跌。事到如今朝廷的※lt;錢法已無威信可言,各地爲此物價飛漲,百姓更是苦不堪言。因此朝廷現在急需制定新的‘錢法’,鑄造新的優質錢幣以按民心。重拾朝廷的威信。這次戶部在工部的幫助下鑄造了第一批‘隆武通寶錢’。還請諸位大人過目一下。”

說罷陳邦彥掀開了其中一個盤子上的紅布。一貫貫黃澄澄的銅錢頓時顯現在了衆人眼前。陳邦彥做了一個請的姿勢。其他幾個大臣紛紛伸手拿起了銅錢觀察起成色來。這‘隆武通寶錢’分大錢和小錢兩種。大錢的正反兩面鑄有“一文”和“隆武通寶”字樣。小錢的那種正面鑄造的是“一角”字樣。大錢顏色金黃亮麗,類似嘉靖年間的金背錢。小錢質地較輕顏色較暗,類似火漆錢。史可法和錢謙益驚訝的掂量這這‘隆武通寶錢’。發現這些銅錢的質地確實優良。不由的一陣欣喜。要知道銅錢其實代表着朝廷的威嚴。一個朝代銅錢質量的好壞能看出這個朝代的國力是否強盛。除此之外優質的銅錢還能很好的安定民心。想到這兒史可法掂了掂銅錢問道:“陳大人,不知戶部這次鑄造的‘隆武通寶錢’如何發行?如今市面上前幾朝的銅錢可不少啊。還有這大錢小錢如何兌換?”

“一文銅錢摺合十角銅錢。市面上永樂通寶、宣德通寶的大錢暫時可與隆武通寶並用。萬曆朝之後的舊錢就此。百姓可到各地官府將舊錢交於朝廷兌換成新錢。以一文隆武通寶兌換五個大錢;二角隆武通寶兌換一個小錢爲準則。崇禎朝的崇禎通寶則按二個大錢兌換一文隆武通寶。”陳邦彥不緊不慢的說道。

“什麼!你是說一個隆武通寶兌換二個崇禎通寶!”史可法驚訝的叫道。不止是他就連其他人忍不住叫了起來。工部尚書沈廷揚更是瞪大了眼睛看着陳邦彥。“隆武通寶”是隆武朝鑄造的第一批錢幣。戶部提供的紅銅等材料又是那麼的上乘。因此工部這次鑄造“隆武通寶”花了很多心血的。沈廷揚甚至可以拍着胸脯保證“隆武通寶”是大明有史以來成色最好的,做工最精良的銅錢。而那“崇禎通寶”是出了名的爛錢。崇禎朝當年爲了應付困境,鑄行了大量的崇禎通寶;在有的通寶背面還鑄上個奔馬,俗稱“跑馬崇禎”。當然還有一個意思是指這種銅錢的成色實在太差。許多百姓根本就不收崇禎通寶,看到這錢就跑。而且崇禎朝的錢局在最後幾年幾乎是不計後果的鑄造崇禎通寶如今用隆武通寶以一兌二的兌換崇禎通寶這不是在做賤自己的心血嗎。。

“陳尚書,這種事情可不能開玩笑啊。以隆武通寶的成色換一百個崇禎通寶都可以。崇禎通寶雖然看上去不小,可成色很差,做工劣質,且數量巨大。如果按照這種兌換方式朝廷的損失將是難以預計的。”史可法急道。

面對衆人的議論紛紛一直沒做聲的孫露開口道:“用隆武通寶以一兌二的兌換崇禎通寶是我決定的。這不是在開玩笑。”

“可是,首相大人這麼做對朝廷毫無意義啊。就象史尚書所說這麼做朝廷的損失不小。況且如今國庫空虛,朝廷正是要補充國庫之機。這次發行隆武通寶就是一個好機會啊。請大人三思啊。”一旁的錢謙益也勸柬道。歷朝歷代朝廷發行新的錢幣總想賺一票的。哪兒有一上來就讓自己虧本的。

“我不認爲這麼做毫無意義。相反這麼做意義重大!”孫露說罷掃視了衆人一眼發現除了陳邦彥、羅勝和陳家明外,其他人眼中滿是疑惑與不解。於是孫露起身正色說道:“朝廷這次要賺的不是百姓的血汗錢。而是要換回百姓對朝廷的信任!換取大明早已失去的民心!”

孫露話音剛落下面又是一片的譁然。但她沒在乎衆人驚訝的表情而是繼續說道:“崇禎十六年時,內寶鈔局日夜印造寶鈔,並且招徠商民;向天下宣佈誰只要付九錢七分白銀,就可以買一貫寶鈔。結果誰也不願上當,商人聽到了這個消息馬上捲起鋪蓋逃出了京城。諸位大概對這事還記憶猶新吧。”

這次底下算是徹底安靜了。無論是史可法、沈猶龍還是沈廷揚大家對那個事件原由是再清楚不過了。眼見衆人有些黯然的表情孫露不禁在心中嘆息了一聲。不錯,崇禎皇帝是個勤奮努力的皇帝。但他也是一個失敗的皇帝。這不只是指他在用人和軍事方面的失敗。更是指他在經濟上的失敗。崇禎朝的最後幾年他花光了老百姓對朝廷最後的那麼點信任。是的,信任!對於一個國家,一個政府來說國民對他們的“信任”是至關重要的。這種“信任”能使國民在極其惡劣的情況下支持他們的政府度過難關。無論這難關是來自於他國的侵略還是不可抗拒的自然災害。特別是在政府出現經濟危機時這種“信任”就更顯得珍貴。開設銀行、發行國債、發行紙幣。每樣聽上去都是那麼誘人。可是沒有本國國民的“信任”這一切都是在扯蛋!就象當年崇禎皇帝拼命印造“寶鈔”想要籌集資金時一個大臣勸柬的:“老百姓雖然愚笨,但有誰肯用金銀去買一張紙片呢?”

認爲自己是統治者,老百姓都是愚蠢的傻蛋。挖空心思想盡一切辦法的套老百姓的血汗錢。毫無顧及的“透支”着老百姓對朝廷的信任。結果在真的出現財政問題時才發現老百姓不再信任朝廷。也不再積極響應朝廷的號召,甚至還採取抵制的行動。於是回頭又開始抱怨起老百姓素質低,不愛國。絲毫不反省自己是否擁有“國家信用”。孫露覺得自己現在就象是從別人手中接收了一個帳戶。這個帳戶已經被人惡性透支還上了黑名單。可這個帳戶又不能乾脆的封掉。只好以最大的誠意爲自己挽回曾經失去的“信用”。是的,以最大的誠意。想到這兒孫露深吸了一口氣大聲說道:“我知道有人會說這是崇禎朝的事爲什麼要我們隆武朝承擔後果。可我要說無論崇禎朝也好,隆武朝也好。都是大明的朝廷,都是中國的朝廷。既然這樣那我們就該承認錯誤,彌補錯誤。讓百姓看到我們隆武朝是講信用的。一個講信用的朝廷才值得他的國民爲他付出!”

孫露的話無疑打動了在場的所有人。黃宗羲和陳家明的眼中都放出了狂熱的光芒。特別是黃宗羲此刻他對孫露的敬佩已經不能用言語來表達了。這纔是真正的“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在朝廷考慮要百姓做什麼時,也要想想朝廷爲百姓做過什麼。而史可法等人則是感慨萬分。許多事他們不是不知道。卻沒人敢說,亦或是說了也沒用。當年的內閣大學士蔣德璟就曾對崇禎皇帝婉轉的講過相類似的話。但換來的卻是這個內閣最博學的蔣閣老的引罪辭職,一切還是照舊甚至更加的變本加厲。可眼前的這個沒讀過聖賢書的女子不但敢說還敢做。對於這樣的情況史可法不禁感慨萬分。

“不過,首相大人。我朝銅礦一向緊張。江南並不產銅。雲南的銅礦雖然豐富,但川、滇等地如今卻被張獻忠佔據。我朝要鑄造隆武通寶這樣好成色的銅錢需要大量優質的銅料。朝廷哪兒來如此多的銅礦,收集前朝的舊錢和舊銅器或許能解一時的燃眉之急。可是長此以往也不是辦法啊。”沈猶龍想了一下皺着眉頭說道。雖然他也同意孫露的做法。但他清楚中國缺少銅礦,幾乎歷朝歷代都曾出現過“錢荒”。唐朝如此,後來的宋朝也是如此。宋朝更是三令五申,並在邊境設卡,嚴禁銅錢外流。明朝自開國以來也曾經多次試圖鑄造銅錢來解決朝廷的財政困境,但都收效甚微。如果不能保證銅錢發行的數量和質量。一切也是空談。

孫露聽罷拿起了桌子上的一枚銅幣掂了掂問道:“諸位大人難道沒發現這銅錢同以前的銅錢有些不同嗎?”

不同?難道不是用銅鑄造的?不是啊,就是銅嘛。沈猶龍、史可法等人反反覆覆的看着這小小的銅錢想要看出其中的奧秘來。卻聽一旁的沈廷揚說道:“這錢是用紅銅加水錫鑄造的。至於紅銅是由戶部提供的。說實話這批紅銅的質量很不錯。所以這次的隆武通寶成色才能如此好。”說到這兒沈廷揚不由楞了一下。他象發現了什麼似的連忙回頭朝陳邦彥問道:“陳尚書,戶部的這批紅銅從何而來?難道,難道說朝廷發現了一個大銅礦嗎?”

面對沈廷揚的疑問孫露和陳邦彥相視一笑道:“是,也不是。這是‘倭銅’。”

“窩銅!”衆人一口同聲的問道。心想‘窩銅’是什麼東西?這不就是紅銅嘛。卻聽孫露解釋道:“準確的說這是東瀛倭國出產的紅銅。東瀛的倭國雖然地貧人稀,但也不是一無是處。至少我們知道那裡出產白銀。當然也出產大量的紅銅。不過倭國缺少錫等金屬他們不能用這種紅銅鑄造出象隆武通寶這樣的銅錢。加之他們的工藝有限。這‘倭銅’幾乎是以很便宜的價格就能收購到,且數量龐大。中原這些年來戰事紛紛,百姓對銅錢的需求其實非常小。用從倭國進口的紅銅加上我們本土的銅料完全可以供應大明的銅錢鑄造。”

聽了孫露這麼一解釋史可法等人頷首着露出了欣慰的笑容。缺乏優質的銅料鑄錢是中國曆代的一大難題。現在有了這麼一個銅原料的供應地就不會再出現“銅荒”或“錢荒”。所有人都明白這將意味着國家既能維持鑄錢業又維持穩定的銅錢通貨。而這些都是保證經濟和社會的穩定、保證軍事防務、保證法治的前提。

但就在這時坐在末尾的黃宗羲皺着眉頭說道:“可是首相大人,由於戰亂以及前朝濫發銅錢。不少百姓都存有白銀,目前市面上的商戶亦是用白銀交易。難道要象洪武年時那樣禁用金銀交易?還是限制白銀的使用範圍?”

黃宗羲的一席話又引來了衆人的議論。是啊,大明的典章制度中有“鈔法”、“錢法”,卻沒有“銀法”。明初朝廷甚至禁用金銀交易。雖有萬曆時的“一條鞭法”。但白銀在法律上依然只是輔助的貨幣。可是在民間白銀卻早已滲透到了每個角落。如果使用強硬措施讓百姓轉用銅錢會不會再次引起騷亂呢。此時卻見孫露嫣然一笑着回答道:“黃大人問題的答案就在這個盤子中。”說罷她一把掀開了蓋在另一個盤子上的紅布。

【……】@!!

()

第22節 荷蘭人第6節 義塾第四十六節第273節 宋時烈死牢探政敵 起爭執朝華做對比71 五世達賴應邀入京中華女皇賜賞屏風第6節 路(一)第298節 駕龍艦施琅抵安曼 勤胡王華僑受封賞第323節 定對策宗羲勸好友 通法案朝廷整股市第3節 金鑾殿藩王投新主 御書房衆臣議北疆第13節 血染東直門第5節 亮三寶女皇定乾坤 剿悍匪義師借藩道第21節 范文程141 議西北軍部擬方案拉民心女皇提口號36 御花園女皇訓皇子科技宮尚書示專利第364節 訪英國宗羲薦鄭森 清欠款英主達心願第4節 狗熊?英雄?第十節37 小見大製造業起步十年功蒸汽機露臉169 蘇萊曼復辟新王朝陳家明巧舌說蘇丹181 北美大陸羣雄逐鹿大西洋上艦隊遭襲131 投無路滿人附蒙古暗較勁土汗大斗法第三十五節第314節 中奧軍卡奇灣決戰 牽敵軍施琅下伏筆139 世澤憂嘆商人戰爭存古堅持軍人職責143 格雷欣婉言拒合作詹姆斯雪夜遭堵截第4節 風口浪尖(四)第42節 王神甫第40節 多鐸第3節 新加坡總督第350節 查案情令史見女皇 收詩詞皇女生思緒36 御花園女皇訓皇子科技宮尚書示專利第11節 石柱義莊第338節 聞騙局馮貴訪陳府126 攏議員東林大翻身口難調議案惹非議第五節第20節 訪水城使團受款待設晚宴衆商求財路第15節 關中日落第325節 推法案海商造商機 起間隙復興暗角鬥第282節 韃靼衆部連手結盟 蘇赫巴魯算盤落空第二節第14節 漢奸114 爭議席復興黨執政報財政陳首相憂心第10節 馬祥麟大理剿流寇 木羅桑茶市識銀票第3節 誰是獵物?第18節 國會(二)第335節 聞買賣羅威巧周旋 歷千辛法使回巴210 天守閣李耀鬥定策神山下李定國祈禱196 德川幕府楚歌四面西北諸藩勤皇倒幕第四十節132 吃一箭紅毛長一智憂出路九酋嘆現狀74 聚陳府三臣論上書訪河南專員諫外察40 精心炮製航海條例英吉利海狼煙四起第28節 蜀中攻略(五)88 公私別南北差異生塘沽口太沖慮新政31 聽民意縣太爺坐鎮議拆遷諸議員針鋒第43節 長路漫漫141 議西北軍部擬方案拉民心女皇提口號第246節 謀朝鮮軍部放長線 佔九州中華軍登陸187 喬承雷立志做記者顧炎武不滿辭教案120 弘武帝外交改陋習衆大臣陸海做選擇第24節 君與臣(下)128 化糾紛國會終冰釋揚國威敖廣抵江口第239節 定戰術軍民互合作 爲埃及諸使匯開羅191 朝王宮島津說君臣燕京城田川聽佛經第26節 東林鉅子第23節 鄭家176 感聖恩喀爾喀歸附爲將來綽羅斯探路第11節 殿前論戰第315節 武裝商船海峽立功 奧軍艦隊後撤求援第34節 歸德之戰128 化糾紛國會終冰釋揚國威敖廣抵江口第18節 再戰松山(中)第17節 中國風狂掃歐羅巴漢使團初臨羅馬城第309節 聞敗訊商會議對策 查實情書生仗直言第5節 帝都風雲(五)97 金鑾殿寧人拒聖恩御花園皇夫議民權第16節 八旗眷屬30 看大選諸使議優劣駁衆人教授論公職第249節 漸成勢陳家掌商界 御花園陳老講心得第29節 蜀中攻略(六)第216節 司法院新制愁百官 道法之說重現中原69 羅剎鬼草原尋盟友蒙古王會聚那達慕31 聽民意縣太爺坐鎮議拆遷諸議員針鋒第367節 印加獨立震驚歐洲 面見西王法相獻計56 賢親王贊慕牛津圈玻意耳執意赴中華第38節 洛陽之戰(三)第290節 病榻前禹軒動真情 聞挑釁楊太爺訓女第240節 中華使會場巧周旋 詹姆斯跨海送情報第十二節第265節 聞讒言家明訓驕妻 議開戰女皇粗算帳175 滿州殘部就地出家蒙古王公獻貢歸順142 戰局順倫敦股市火遭危機邦德受追捧第287節 國會請援公審朝王 內閣大臣讀報論事第17節 暗戰(三)第245節 桑稻爭小民受牽連 爲生存家家備火器157 紅海畔蘇萊曼起事南京城弘武皇定策158 退冬營三桂造防線碰釘子藩酋籠羅剎第22節 雙頭鷹第26節 山西烽火(二)第7節 盛宴(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