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1節 受遊說黃宗羲萌計 留遺言護國公長辭

份存有諸多漏洞的草案能做什麼?限制財閥財團對各政黨的影響?規範黨派集資?黃宗羲一邊翻閱着手中的草案一邊如此思慮着。在他看來自己手中的這份東西也就只能唬唬外頭的那些白丁小民罷了,並不能給目前中華朝的政壇帶來多大的改觀。可女皇卻點名要自己注意這份草案。此刻又有閻爾梅親自上陣爲這分草案來找自己。一切的一切都讓黃宗羲不敢小窺王夫之的這份草案。想到這兒他不由微微嘆了口氣,將草案往桌子上一擱道:“難得王居士與閻先生如此關心國事。真是在下這個朝廷命官聞之汗顏啊。”

WWW✿ ttκΛ n✿ C O

“大人真是過獎了。王公子纔是這份草案的真正撰寫人。老夫不過是替人傳了個話而已。”閻爾梅謙遜的說道。

王夫之他一人能做出如此決定?黃宗羲在心中不置可否地反問了一句。對於東林黨的底細,他是再瞭解不過的了。東林黨是一個由復社、幾社等將近兩百個大小社團組成的黨派,無論是在結構上,還是在思想上都沒有復興黨來的緊密統一。在東林黨之內既有完全以自我爲中心、憑個人感情行事的清流;也有精於算計、左右逢源的法門廣大之輩。這些特徵均使得東林黨在政治立場上往往顯得即多變又保守。王夫之雖說身爲東林黨魁卻也無法將自己的意志凌駕於東林黨之上。因此眼前的這份草案,黃宗羲更願意相信它是東林黨上層及江南財閥的意願,而非王夫之純個人的想法。如果是這樣的話,那事情可更爲微妙了。於是在腦中迅速轉了幾個彎的黃宗羲當下便不動聲色的說道:“衡陽王而農果然是名不虛傳啊。不過這立法之事在我朝乃是歸國會管轄,亦或是直接將草案呈遞女皇陛下御覽也能一展諸位的抱負。可在下不過是內務尚書,根本無權干涉立法之事。雖然在下也非常同意這份草案上的內容,但以在下的職權也只能是愛莫能助。看來閻先生您今天是找錯了門路咯。”

可誰知閻爾梅聽罷卻滿不在乎的哈哈一笑道:“大人您是有所不知。老夫我年紀雖大,眼也有些花。不過有一樣東西是絕對不會看錯的,那就是門路。大人眼看就要榮登首相之位,想來複興黨上下也早已對大人馬首是瞻。復興黨佔據着上下國會七成的議席,老夫不來找大人,還能去找誰呢?”

“閻先生您這話可萬萬說不得。在下可是官命在身啊。”黃宗羲謹慎地說道。

“大人真是過謙了。就目前的情勢來看大人繼任首相一職僅是時間問題而已。而復興黨不比東林黨,向來講究朝野同心。大人出任首相之後,這復興黨不從大人還能從誰?”閻爾梅眯着眼睛笑道。作爲一個資深說客,閻爾梅時常會告戒一些新手,同政客交談是一件好事,不過如果帶點錢的話他們會更好地傾聽你。可他同樣更清楚,有些政客並非金錢所能打動得了的。眼前黃宗羲顯然就是這麼一種人。好在閻爾梅並非一個新手。他知道有時候權利比金錢更能打動人。

“閻先生此言差矣。復興黨的黨魁乃是當今的聖上。再說復興黨有兩位陳老在野統領,論資歷在下還得向前輩多多學習纔是。”黃宗羲朝着皇宮的方向微微拱手必恭必敬的說道。雖然閻爾梅之前句句都已經說到了他的心坎裡,但黃宗羲卻不敢在他的面前有絲毫的造次。因爲他知道眼前這位老者有着比陳子壯等人更大的影響力。自己的任何一個不恰當舉動都可能帶來無法預計的損失。

眼見黃宗羲在自己的奉承誘惑下始終表現得不驕不躁,這讓原本對黃宗羲還持有保留意見的閻爾梅,在心裡不得不承認比起開國之初的那個鋒芒畢露的年輕俊才,眼前的黃宗羲明顯變得老練沉穩了許多。事實上,閻爾梅今日前來造訪黃宗羲並不全是爲了幫王夫之來當說客。而是想借手上的這份草案來試探一下黃宗羲的底細。看看這位即將拜相的王大人,究竟是個持才傲物之輩呢?還是個能知進退的良相。就目前來說黃宗羲的表現讓閻爾梅覺得還算是滿意。卻見他意味深長地微笑道:“大人說得是,女皇陛下是我等所有人的黨魁。所謂手心是肉,手背也是肉。正因爲如此我等臣民之間才應該多做交流,以免讓陛下爲難啊。就拿面前的這份草案來說吧。與其在國會上爲了一點兒小事爭得面紅耳赤,不如我等在私底下先商議一下意見。”

“先生真是深諳爲政之道。”不想再被對方牽着鼻子走的黃宗羲話鋒一轉道:“不知先生您如何看待王公子的草案。畢竟這份草案的內容涉及甚廣,就連先生這樣的說客也被連帶提及。想要做到求同存異不是一件容易事。”

“既然大人提及了此事。那老夫也不妨向大人坦言幾句。這世上沒人喜歡被規矩束縛。但這世界又不能沒有規矩。正所謂沒有規矩不成方圓。”閻爾梅說到這兒不由自主地眉飛色舞了起來道:“想當初女皇設立議會制度時,恐怕並沒有考慮過老夫這等說客會出現。可試想一下,在一個經常衙門說‘東’議會說‘西’,同又擁有衆多對政策頗有影響的財團商業協會的國度。如何能有效地聯絡到對政策形成有舉足輕重影響的官僚和議員,讓衙門與議會達成共識?或是讓那些從甘肅、雲南鄉下冒出來的議員明白朝廷的海外政策?如果沒有老夫這等說客存在朝野上下勢必會變得一片混亂。老夫在此可以毫無避諱的說,只要議會制在我中華存在一天,說客這一行就勢必會繼續發展下去。既然要發展下去,就必須有自己的規範。至於是被人別人定規矩,還是自各兒給自各兒定規矩。這兩者之間的區別想必大人比老夫更爲清楚吧。”

聽罷閻爾梅的這席話,黃宗羲一邊在心中暗自承認了“說客”對中華朝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樣亦在心中有了一個嶄新的想法。正如閻爾梅所言,東林黨恐怕正是抱着與其被人定規矩,不如自己先給自己定規矩的想法,纔會率先提出整頓政壇的草案。而這對復興黨這份草案也未嘗不是一次機會。想到這些,此刻的黃宗羲終於明白了一份漏洞百出的草案究竟有什麼作用。它能讓中華政壇在天下人面前自表清白,能在法律上爲政黨吸納捐款開口子,能有效地讓復興、東林兩黨將其他小黨派排斥在國會與地方議會之外,能……一下子發現草案真正價值的黃宗羲當即如獲至寶地將那摺子捧在手裡又看一遍。隨後便向閻爾梅欣然迴應道:“先生言之有理。這樣吧,此份草案就先留在在下這裡。待在下與黨內骨幹商議過後再給先生回覆如何?”

眼見黃宗羲已然被自己說動,閻爾梅當然是心滿意足地做了個揖道:“老夫願爲大人犬馬之效勞。”

當閻爾梅在黃宗羲府上巧舌如簧地爲王夫之的草案遊說之時,在中華朝的各個角落之中成百上千的說客也在憑着自己的三寸不爛之舌遊說着各自的目標。無論他們是爲民請援,還是爲財閥地主充當說客左右立法進程,其在潛移默化中都對中華朝的政治體系產生了巨大的影響。或許閻爾梅等人並不知曉,他們的存在使得議會制真正得以紮根中華大地。但任誰都不能否認即將來臨的弘武十一年是屬於說客的一年。與此同時在舊大陸另一端的島國,另一樁左右歷史進程的大事件也在悄然推進着。

冬日的陽光慘然地照射在倫敦聖詹姆斯宮。從今年夏天起,這裡就成了整個英格蘭共和國的核心。因爲共和國的統治者——護國公克倫威爾這大半年來就一直待在聖詹姆斯宮的深宮大院之中深居簡出。其實有關克倫威爾因瘧疾病倒的消息早在這一年的夏天就已經傳遍了倫敦的大街小巷。但人們卻並不敢公開談論此事。畢竟那個人是克倫威爾,無論是愛戴他的人,還是痛恨他的人都不肯相信這位英國的戰神會屈服於病魔的陰威。人們更願意相信克倫威爾只是太累了需要休息。或是他又在醞釀着什麼陰謀,打算將殘留在英倫三島的反對勢力一網打盡。

然而無論人們怎麼猜測,事實卻是克倫威爾的確病了。而且遠比人們想象中的還要嚴重。對於這個時代來說瘧疾是一種極其可怕的疾病。而之前心愛女兒的去世更是讓克倫威爾悲慟欲絕,病情急劇惡化。事實上打從上個星期起,深怕失去上帝恩典的克倫威爾就已經開始拒絕服藥和進食,希望儘快離開人世。因此此刻在陽光下,裹着毛毯的克倫威爾臉色蒼白顯得異常的虛弱。但他的思路卻還是一如既往的清晰明確。面對着前來的看望自己的海軍上將布萊克,克倫威爾勉強打起了精神微笑道:“布萊克,我的朋友你又給我帶來什麼好消息了嗎?”

“是的,閣下。我們在印度洋上打敗了荷蘭艦隊取得了好望角及馬爾代夫羣島。”布萊克自豪的說道。他希望英軍的再一次勝利能給已經病入膏肓的克倫威爾注如新的生命力。然而他換來的卻是克倫威爾一陣猛烈的咳嗽。見此情形,布萊克不由關切的問道:“閣下您沒事吧。要不要叫大夫進來。”

“哦,不用了。”好不容易緩過氣來的克倫威爾跟着追問道:“那中國人呢?中華艦隊在哪兒裡?”

“中國人的艦隊目前都退往孟加拉灣了。雖然印度洋的分艦隊也曾報告說在印度洋遭受過中華艦隊的襲擊。不過據悉他們的本土好象遇到什麼麻煩。應該在近一段時間裡不會對印度洋造成什麼威脅。閣下您瞧,就連上帝都在幫我們呢。”布萊克儘量以歡快的口吻報告道。

“我的將軍閣下你做得真幫。英格蘭將爲你的功績感到驕傲。”克倫威爾聽罷點頭誇讚道。

“那都是閣下您英明指揮的結果。所以閣下您一定要振作起來,儘快將病養好。這樣當我們在印度洋的勇士滿載着從東方奪來的財富回到倫敦時,您才能在甲板上爲他們親自授勳。”布萊克一個勁的打氣道。

“哦,我的朋友。我恐怕等不到那天了。我差不多已經快聽到上帝在召喚我的聲音了。”克倫威爾苦笑着說道。

“閣下您可千萬不能說這樣的喪氣話……”布萊克趕緊勸慰道。然而克倫威爾卻毫不在意的打斷道:“好了,我的朋友。上帝的旨意不是凡人所能忤逆的。趁我還能在這兒說話之際。有幾件事我想向你交代一下。”

“閣下您有什麼吩咐儘管說吧。”布萊克強忍着心中的悲痛點頭道。

“我的朋友,首先你要記住無論在什麼時候,中華帝國都是一個最危險最強大的敵人。我們雖然不知道她的本土究竟發生了什麼事。但我們千萬不能因此就放鬆對那個東方帝國的警惕。其次,我想我的時間已經不多了。一但我承蒙上帝的召喚,國內的局勢勢必會變得更爲動盪不安。斯圖亞特王室已然在歐洲大陸找到了法國做它的後盾,這後面可能還有中華帝國作祟。所以我的朋友你們將要的面對的是一場暴風驟雨般的劫難。”克倫威爾語氣平和的說道。

“閣下您如果是擔心國內的叛亂者會借您生病的機會意圖謀反。那我們就用手中的槍讓他們打消這個念頭!”布萊克傲然的說道。

“我的朋友,我們解散了三次議會,頒佈了兩次憲法。可直至今日英國還沒有一部成文的憲法。議會的大門也緊緊地鎖在那裡。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我們是失敗了。但我絕不後悔自己當初的選擇。如果說國王註定要復辟。那就順其自然吧。共和國覆滅了,英格蘭還在。現在的局雖然對我們有些不利。但利用中華帝國想要插手歐洲事務的意圖,以及法國人崛起的趨勢。英格蘭亦能從雙方之間的制橫之中某取一席之地。而我們現在在印度洋與大西洋上所取得的勝利,就是日後英格蘭談判的籌碼。至於你,布萊克,我的朋友,如果不想臣服於國王的話。那就去新大陸好了。或許那裡纔是真正的自由之地。”克倫威爾說到這裡吃力的合上了眼睛。

十天之後,隨着1660年新年鐘聲的響起,克倫威爾安然地在聖詹姆斯宮與世長辭了。他的去世使得英國國內的保皇勢力又重新擡頭,斯圖亞特王朝的陰影似乎又一次籠罩在了英倫三島的上空。然而對於克倫威爾來說這一切都已經不重要了。在他看起來就算此刻斯圖亞特王朝復辟,那也只是表面上的一切復原,而在實際上查理二世所戴的王冠與查理一世的比起來早就已經變了質。

【……231受遊說黃宗羲萌計 留遺言護國公長辭 文字更新最快……】@!!

()

第259節 黃首相試探繼承權 鎮海公言明國會意第24節 蜀中攻略(一)58 司法院苦嘆法不全老百姓樂道青天眼第319節 回京師夏完淳覆命 見女皇衆議員暢言第2節 魯冀防線23 羣臣獻策外儒內法女皇綢繆以權制權第344節 傳皇子女皇嚴訓斥 見聖上學士報喜訊第33節 民惟邦本97 金鑾殿寧人拒聖恩御花園皇夫議民權167 入軍校皇子初長成論預言君臣議時世109 御花園女皇撫學士科技宮陳王欲進言第31節 宗族會議189 遵憲誥陳邦彥卸任接新職黃宗羲受教第8節 路(三)113 易新主準葛爾崛起擒西疆孫女皇故縱第316節 接書信英軍議北上 奧國臣圖謀除國賊第37節 洛陽之戰(二)第29節 蜀中攻略(六)第19節 再戰松山(下)第223節 中華毛利會戰高鬆 德川光國陣前受傷第二十六節206 大隅海施琅扭乾坤臨覆滅倭艦殊死搏第24節 第二屆國會第310節 憂股市兩士起爭執 見女皇將軍求幫助第三十一節第289節 儒法爭御前互辯論 尊孝道皇長子探病第347節 接風宴武官起爭執 瞞姓名奧將探敵情第17節 首相的大計第36節 密談第7節 茶與茶杯第十五節207 生赤字內閣議徵稅發國債女皇會公爵第316節 接書信英軍議北上 奧國臣圖謀除國賊198 弘武帝京城送夫君顧寧人草廬祭好友第21節 徐州雪夜(上)131 投無路滿人附蒙古暗較勁土汗大斗法第11節 石柱義莊35 湯神甫承接育嬰堂弘武帝修編教材書80 舉先例兩臣述隱患細分析首相護公社第4節 狗熊?英雄?200 南洋艦隊北上覆命西北軍團圍追準匪第4節 公試第十節第21節 范文程173 女皇駕臨蒙古草原小皇女御駕惹是非第12節 太后的決斷第12節 太后的決斷191 朝王宮島津說君臣燕京城田川聽佛經144 爲立足帶言人逢圓鑑差距護國主隱忍第27節 山東鏖戰第10節 驚變(一)第9節 新安財閥88 公私別南北差異生塘沽口太沖慮新政第285節 克漢城朝鮮王被廢 受邀請中華軍過江93 賢親王爺回鄉祭祖南洋總督欣然赴宴第20節 湯若望第317節 肅夙敵奧相清障礙 聞政變歐君第264節 鎮海公書房圖運河 楊夫人府邸宴貴客第322節 聽介紹羣臣議沙俄 兩閣臣殿外互探底第281節 完淳世澤炳燭談心 萬軍兵臨託木斯克第15節 關中日落79 金鑾殿閣老齊獻策駁農林陳子龍進言第1節 百萬民舉家闖關東 夏存古初踏遼東土73 催糧款官府押公田求說法農夫告御狀第297節 欲效華博士進直言 析戰局王室圖雙贏第四十節166 沈廷揚批駁當朝政黃宗羲冷諷託夢人第237節 莫臥爾種植場蓄奴 奧斯曼棉花商受挫第309節 聞敗訊商會議對策 查實情書生仗直言197 巧設計島津放手搏聞變故女皇穩局勢123 爲商會家明挽局勢求貸款男爵忙奔走第278節 蘇赫巴魯心窺火炮 米哈伊爾終明敵情第4節 燃燒的營口137 吸教訓君臣論治財議金融中華謀霸主第三十九節第354節 黃首相盤算國有化 陳會長聞訊阻危局第13節 盛宴(五)95 使團船隊逆流北上畫家醉心長江美景第13節 楊紹清的心願第323節 定對策宗羲勸好友 通法案朝廷整股市207 生赤字內閣議徵稅發國債女皇會公爵第239節 定戰術軍民互合作 爲埃及諸使匯開羅第34節 密使第290節 病榻前禹軒動真情 聞挑釁楊太爺訓女第261節 上書房皇子拜新師 爲解答二師起爭執第271節 求變革德川廣納才 議戰和朝鮮起紛爭139 世澤憂嘆商人戰爭存古堅持軍人職責第258節 聞死訊弘武帝神傷 論國策皇長子出彩207 生赤字內閣議徵稅發國債女皇會公爵第242節 生歧義刺皇案拖延 爲案情督察司採證第3節 金鑾殿藩王投新主 御書房衆臣議北疆第366節 識手段總督認新主 爲宗教特使下許諾第3節 帝都風雲(三)第四十四節第7節 路(二)30 看大選諸使議優劣駁衆人教授論公職第276節 中華軍終抵鄂畢河 羅剎督軍府聞求援60 興女學女皇辦女校啓民智商會辦新學169 蘇萊曼復辟新王朝陳家明巧舌說蘇丹第351節 候聖駕兩臣懷心事 建央行政商起爭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