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證明達德利男爵等荷蘭使節的到來不僅僅驚動了整個中華朝內閣,更是在稍後數日的國會之中造成了一系列不小的事端。弘武六年農曆五月初三,中華朝第二屆國會正式進入了議事階段。在聽取了內閣在開幕式上的報告後,國會首先就對內閣在之前五年內政務的審議結果向女皇上書了相應的報告。之後又按照此次國會各黨派所得議席數量,宣佈復興黨爲這一界國會執政黨,由復興黨黨魁陳子壯繼續續任國會議長一職位,由東林黨黨魁王夫之出任副議長。期間復興黨還以絕對的優勢通過了推選陳邦彥出任本屆內閣首相的議案。
就這樣在經過了一番例行公事一般的程序之後,僅在次日陳邦彥便代表新內閣向國會遞交了新內閣的名單。正如復興黨事先早已安排好的那樣,新內閣在上界內閣的基礎上了在三個位置上做了相應的調整。即由黃宗羲出任內務尚書、張家玉出任陸軍尚書、李海任海軍尚書。雖然從表面上來看新一屆內閣之中東林黨的勢力被大大削弱了。但面對在國會中同樣佔多數席位的復興黨,東林黨最終還是選擇了妥協。因而新內閣的名單便在各方勢力的順水推舟之下幾乎以全票的方式通過了國會審議。
然而弘武六年內閣順風順水的好“運氣”並沒能在這一界的國會上一路持續下去。新內閣之後在國會上提出的《弘武二五計劃》與《乙未年財政預算》均在國會上卡了殼。國會議員就其中所涉及的軍備預算、各省地方上供份額、海關關稅以及朝廷對藩屬國貸款等諸多問題產生了歧意。以至於這兩大最重要的議案都沒能在提交的當天得到所需的三分之二票數。如此情形無論是對內閣來說,還是對國會而講都是從未遇到過的。須知內閣在之前數界國會中提出的“五年計劃”和“財政預算”幾乎每一次都是以全票通過的。更何況復興黨本身在國會中就佔取了將近八成的議席。像現在連三分之二的票數都沒滿的事情,在許大臣看來簡直就是不可能發生的事情。可最不可能發生的事情,卻恰恰就這麼發生了。於是乎,一時間京城的大小報刊上充斥了相關的報道與揣測,而朝野上下也是流言蜚語不斷。其間更有心懷叵測之輩公開宣稱聲稱正是由於復興黨剛愎自用,獨攬內閣大權,纔會得出如此違背“民意”的計劃與預算。並進而要求國會重新審議之前才通過不久的內閣名單。
面對如此情形,身爲新一界內閣首相的陳邦彥繞是事先早有了心理準備,此刻也忍不住匆匆入宮向女皇求救起來。然而正當他誠惶誠恐地趕來見女皇之時,卻發現國會一老一少,正、副兩位議長早已先他一步入宮面聖了。在宮廷女官指引下的陳邦彥,遠遠就望見陳子壯與王夫之正陪伴在女皇陛下的左右有說有笑。正當他在心裡盤算是當着這兩人面提起國會審議一事好呢?還是就此放棄,改天再找女皇單獨稟報此事之時,卻被同樣眼尖的女皇打斷了思緒。只見御花園中孫露熱情地向自己的心腹重臣舉手打招呼道:“陳首相,快快過來坐。”
眼見女皇興致如此高昂陳邦彥當即便快步上前,向女皇恭敬地行禮道:“微臣叩見女皇陛下。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愛卿不必多禮。快快就坐吧。老實說,朕剛纔還在同陳議長和王議長提起內閣的事情呢。這不說曹操,曹操就到。愛卿還真就在這時候來見朕了。你說這事巧不巧。”孫露一臉坦然地說道。
聽女皇這麼一說,陳邦彥心頭不由微微一楞,在偷偷掃了一眼身旁的陳子壯與王夫之後,他當即便小心翼翼地探問道:“臣惶恐。不知陛下與兩位議長對新一界的內閣有何建議?”
“新內閣的名單不是早就通過了嗎。此事應該沒有異意了。倒是《弘武二五計劃》與《乙未年財政預算》現在都尚未通過國會審議。朕剛纔正是在與兩位議長談論此事呢。”孫露神色肅然的說道。
“臣等此次在制定五年計劃及財政預算時未能深入瞭解民意,以至於在國會中引起如此衆多的分歧,還讓陛下費心。臣等實在是無能,還請陛下降罪過。”陳邦彥慌忙起身告罪道。無論如何內閣的議案在國會上引起異議,這在陳邦彥看來都是有失朝廷顏面的事情。就算女皇爲此治罪於新內閣,這也是完全合理的事情。
然而坐在對面的孫露似乎並沒有向陳邦彥興師問罪的意思。卻見她不以爲意地擺了擺手道:“唉咦,愛卿何罪之有啊。《弘武二五計劃》與《乙未年財政預算》朕之前都已經看過了,內容詳盡,在諸多方面也都考慮慎重,體恤民情。怎能說是未能深入瞭解民意呢?”
“回陛下,臣等起先也是這麼想的。但此次直到將這兩份議案提交國會審議之後,才發現原來臣等此次謀定的二五計劃與財政預算並不能代表天下民意。” 陳邦彥固執地低着頭說道。這話即像是在向女皇報告,又向是說給一旁的兩個國會議長聽的。
陳子壯與王夫之又何嘗聽不出陳邦彥的那並不友好的口吻。可他二人對國會目前的情況也很是無奈。於是與陳邦彥私人交情頗深的陳子壯當下就接口安慰道:“陳首相不必太過介意國會審議一事。畢竟今年的國會議員涉及面比較廣。正所謂衆難調,相信過些時日等各地的國會議員熟悉了之後,事情就會好辦多了。”
“是啊,陳首相不必心急。這國會纔剛剛召開幾日。通過《弘武二五計劃》和《乙未年財政預算》還有的是時間。”王夫之跟着安慰道。與憂心忡忡的陳邦彥和陳子壯不同,王夫之對於此次國會的表現十分讚賞。在他看來之前三屆的國會連省、府、縣之類的地方議會都不如。那些規模不大的地方議會好歹也知爲本地的民生向官府請命。而之前的那幾屆國會卻徹頭徹尾是內閣的附屬品,應聲蟲,只知在內閣早已擬定好的議案上簽字。但這一次的國會卻敢對內閣的議案提出異議。這在王夫之看來無疑是國會覺醒的一種良好表現。因此他也就不像陳子壯那般爲國會與內閣間分歧而感到困擾了。
顯然擁有這樣想法的不僅是王夫之。作爲女皇的孫露對於這一現象也表現得頗爲坦然,甚至還有一些欣喜。卻見她順這王夫之的口吻,滿意地說道:“兩位議長說得有理。陳首相,其實朕又何嘗不知道你和內閣的大臣們這兩天爲《弘武二五計劃》和《乙未年財政預算》沒能當天在國會通過一事憂心不已。甚至外界還就此是對新內閣產生了諸多質疑。但朕以爲國會對內閣提交的議案產生分歧是十分正常的現象。正如陳議長所言,衆口難調。國會的議員來自於帝國的各個角落,代表着各地不同的民聲,各個勢力不同的利益。因此他們之見總會有這樣、那樣的分歧存在。更何況內閣的二五計劃和財政預算還涉及到了各個省份的分稅額度。面對如此重大的問題國會若是還能全票通過,那朕反倒是要懷疑這一屆的國會是否正常了。”
耳聽女皇如此一番分析,陳邦彥心頭總算是長長舒了一口氣。其實對內閣來說外界的質疑再怎麼厲害,只要皇帝相信新內閣就足夠了。怕就怕女皇受這幾日外界輿論的印象從而對剛組的新內閣產生不信任。好在女皇的想法總是那麼與衆不同,此刻看來,新內閣在國會上的挫折反倒是加強了女皇對新內閣與國會的信任。想到這裡,陳邦彥跟着謹慎地向孫露詢問道:“那陛下內閣現在是否要對這兩份議案進行相應的修改呢?”
“嗯,朕剛纔正是在與兩位議長商討此事。就兩位議長的介紹來看,國會本身目前對《弘武二五計劃》和《乙未年財政預算》也存在着諸多爭議。因此朕以爲內閣此刻還用不着急着修改提案。至少要等國會得出一個統一想法之後再作回覆。”孫露寬聲安撫道。
雖然孫露打從心底裡對國會這次的表現持支持的態度。但是說到底,她本人對這種情況也十分陌生。在孫露來的那個時代同樣的事情雖不是全票通過但也同全票通過沒有多大的差別。而有關議會同政府對峙的相關介紹則往往來自於其他國家,並且還時常會伴隨着多種不同的看法。正如有人認爲這種分歧是一種民主的表現對國家有益,而有些人則認爲這是一種內耗是國家混亂的根源。因此無怪乎,從未碰到過國會與內閣出現分歧的陳邦彥等人會表現得如此手足無措。而孫露在具體應對之時亦會採取比較謹慎的手段。
不過不管如何,至少此時女皇的打氣還是給陳邦彥平添了不少信心。他忽然決定之前所遭受的種種質疑在這一刻看來根本算不了什麼。從而對內閣所訂立的政策也更爲堅定起來。卻見他當即起身一個抱拳應和道:“遵命陛下。臣等定當以國家社稷爲重,爲朝廷訂立出一個最合適的方案來。”
“嗯,陳首相不管怎樣,你和內閣首先要對自己制定的計劃存有信心嘛。”孫露微笑着點頭道。
而在一旁,眼見女皇給內閣吃了定心丸,陳子壯與王夫之的心頭卻又開始打起小九九來。聽女皇的言語,似乎是打算將軍備預算、各省地方上供份額之類麻煩的問題推給國會商議解決。這可如何是好啊。國會可不比內閣,不但人數衆多,而且其間的關係更是錯綜複雜。這種情況下要如何才能得出一個統一意見啊!陳子壯忽然發現女皇冷不丁就將一個燙手山芋塞給了自己。而原先還爲國會“覺醒”而沾沾自喜的王夫之臉色也跟着變得凝重起來。由內閣制定議案提交國會審覈與由國會商討社稷問題向內閣提建議可是兩個概念。後者所需承擔的責任與工作量遠大於前者。事先並沒多少準備的國會該如何面對這一角色轉換。
越想越覺得責任重大的王夫之當即便忍不住向女皇詢問道:“陛下,您的意思是說要國會對內閣提出了各類關乎社稷的問題進行討論再向內閣提出建議嗎?”
“嗯,有點這種意思。不過朕更希望國會能就某些比較棘手的庶政問題直接得出結果。都說國會乃是天下有識之士,議政論政之所。不在此刻爲朝廷出謀劃策豈不是辜負了天下百姓的期望。”孫露嫣然一笑道。
“爲朝廷社稷出謀劃策確實是吾輩議員的職責。但是陛下,國會之中人員複雜,社黨衆多,想要在短時間內得出一個統一的建議恐怕有些困難啊。”王夫之婉轉的說道。
“王先生說的是。陛下,國會議員都是在野之士對朝堂上的事務瞭解並不深。若說給內閣提建議還行,但要說解決社稷上的棘手問題,這點恐怕較難做到。”陳子壯跟着附和道。在他看來若是國會議員都能擰成團的話,那像女皇那般作爲智囊爲朝廷解決棘手問題並不困難。可這一點在中華朝的國會顯然是難以做到的。光是作爲主體的復興、東林在不少問題上都存在着分歧。更不用說這背後還夾雜着各種財閥勢力的角力。因此此刻的陳子壯覺得十分有必要先女皇講明一某些現實才行。
而面對陳子壯、王夫之兩人的訴苦,孫露卻以堅定的口吻說道:“兩位先生的擔憂,朕十分了解。但是正是因爲國會成份複雜,各方勢力交錯其中,因此由國會協商得出的政策對於帝國來說才更具有實質意義。日後帝國的疆域將更加遼闊,所涉及的勢力也將更爲複雜。因此無論是內閣還是國會都必須學會在出現分歧時互相妥協,求同存異,這樣才能保證帝國在未來的日子裡穩健發展。”
見女皇如此堅持,在場的三人心中雖各有各的想法,卻也不敢就此繼續多說什麼。只是各自盤算着回去如何解決即將到來的一系列棘手問題。然而此時此刻的陳子壯與王夫之卻並不知曉,正當他二人在大內皇宮之中爲如何調解國會各勢力而頭痛不已之時。在皇城之外那些商業協會出身的議員卻早就開始爲了同樣的目的以他們自己的方式四處奔波了。
【……121審議案國會生歧義 遭質疑內閣忙面聖 文字更新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