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 聘講師夫之訪老友收行裝炎武回故里

事實證明楊紹清爲顧炎武在中原生存問題的擔憂顯然是多餘的。就在顧炎武那日在金鑾殿上拒絕聖意後不久,便有不少江南書院學校紛至沓來憑請其座堂講課。而這其中名氣最大,規模最盛的莫過於剛剛建立不久的三湘學院。此學院的校長正是東林黨魁王夫之,至於資助人嘛,當然就是王家的杭州商業協會了。不過也不是所有人都對顧炎武這尊海歸大佛保有好感的。至少在文教尚書朱舜水心目中這個顧寧人儼然已成了一個燙手的大山芋。作爲三湘學院的名譽院長,朱舜水始終覺得王夫之不應該在這個時候引這樣一個麻煩到東林黨一心打造的新學院來。於是趁着馬車尚未抵達“麻煩”的宅第,不願意放棄最後一次機會的朱舜水毅然向王夫之勸阻道:“公子真的要將那顧寧人請來學院講學?公子可知此人已然走火入魔。萬一日後他又發狂性說出什麼大逆不道之言豈不是要連累三湘學院啊。”

“怎麼?朱尚書似乎對顧寧人成見頗深啊。”王夫之笑意融融地開口道。事實上,不止朱舜水這樣勸過他,東林黨內不少在朝爲官的黨員也都有同樣的看法。而與之相對應的則是在野仕子們對顧炎武的熱切企盼。如此巨大的反差也曾讓東林黨上層反對過此事,不過在王夫之的力排衆議之下,學院最終還是同意了此項安排。

“不是我等對他成見深,是他對我中華朝成見深!”朱舜水氣鼓鼓的說道。一想到那日顧炎武在金鑾殿上的囂張表現,他氣就不打一處來。竟然當着如此衆多文武大臣的面決絕進入自己的文教部。此事傳揚出去後,可着實讓文教部丟了個大臉面。而顧炎武本人卻因拒絕高官厚祿的受到了在野仕子的極大推崇。因此在朱舜水看來而今這顧寧人之所以會這麼紅,完全是因爲踩了文教部當臺階的緣故。

“原來朱尚書還在爲那日金鑾殿上的事氣惱呢。咳,連女皇陛下最終都一笑了之了,朱尚書你又何必耿耿於懷呢。”王夫之寬聲勸慰道。

“哼,陋巷窮儒怎值得老夫介懷。老夫只是想提醒王公子莫要因爲儒林中的某些人瞎起轟就將楞是將個草芥當靈芝。三湘學院是我東林治學天下的招牌,怎能讓這麼一個狂生給玷污了呢。”朱舜水滿不在乎的說道。

“哎矣,朱尚書話可不能這麼說。顧先生早年在中原之時也是江左赫赫有名的大家。雖然在庚寅事變中站錯了立場。可人非聖賢,疏能無過。事情都過去那麼多年了,陛下不是也沒繼續追究下去嘛。而今他從歐洲遊學歸來,還帶來了海外的諸多新奇學說,因而纔會在儒林引起了不小的轟動。學院若是能請到他講課的話學院的學員一定會歡呼雀躍的。”一個約莫二時來歲的年輕人躍躍欲試的說道。

此人便是來自安徽宣城的梅文鼎。別看他今年不過才二十二歲卻已是江左小有名氣的“神算子”了,據說他自小就喜好天文歷算,少年時從私塾老師羅王賓學習天文知識。進入東林書院後跟隨歷算大家倪正開始系統的學習中國古典數學。由於明代學者崇尚理學,不重視科學研究,以致許多傳統數學名著已經失傳,流行的數學著作水平較低,對古代數學精華往往不得其解。相比之下,認真翻閱著作挖掘古代數學精意的梅文鼎在數學方面的造詣自然是比其他一心讀聖賢書的儒生要高得多。甚至在代數方面,他還超越了同一時期那些接受新式教育的學生。由此梅文鼎作爲東林黨在數理方面響噹噹地一塊金字招牌被調到了三湘學院。另一邊梅文鼎也已經開始備考帝國科學院了。如果能通過考試的話,他便能就此步入帝國最高學府與來自世界各地的科學家並肩研究自然科學。此時的他比任何時候都迫切地想了解任何與歷算有關的信息。因此他纔會主動請纓陪同院長一起去顧府邀請顧炎武去三湘學院講學。

當然比起一心想搞研究的梅文鼎來,朱舜水考慮的問題顯然要更注重政治方面的因素。在他看來爲了所謂的學術研究,而冒可能受人株連的風險是絕對不值得的。於是他當即便冷笑一聲道:“站錯一次立場沒什麼大不了的。可要命的是一個人在站錯了立場之後還死不悔改。那顧寧人敢在使節訪夷期間說那麼一些大不敬的話語。保不定他日後還會說出什麼大逆不道的話兒來呢。再說誰知道他從海外究竟渡會來了些什麼經。那些紅夷本就不知禮儀廉恥,會有什麼好學說。莫不要到時候給他利用在咱們的學院中妖言惑衆纔是。”

“可是大人講學之風由來已就則能說是妖言惑衆呢?”梅文鼎小心翼翼的問道。雖然不敢直面否定堂堂的文教尚書,但年輕氣盛的梅文鼎還是忍不住說出了自己的看法。

見梅文鼎這麼一問,朱舜水的臉上不由露出了不屑之色。心想還不是你們這些個毛頭娃娃只知成天起鬨,才使顧炎武這樣的狂徒在中原儒林有棲身之所。不過轉念一想朱舜水也覺得這事不能全怪年輕仕子太過好奇。其中相似的情況從前朝起就已經愈演愈烈了。明朝時儒林有了一條不成文的定理,那就是越是譏諷朝政、越是謾罵朝廷大員甚至天子的人越是在儒林受人尊敬。當年的何心隱、羅近溪、李贄等人莫不如此。他們每到一處,年輕人就跟着趨之若鶩,甚至不惜跋山涉水趕去聽這些“狂徒”講課。更有甚者不少學生還將這些人奉作了“當世聖人”。以顧炎武目前的情況想要達到那樣的盛景應該不難。當然多年的經驗也告訴朱舜水這些所謂的“當世聖人”往往都是不得好死的。就像何心隱、李贄等人的結局還不是慘死在大牢裡頭。至多不過是被儒林當做殉道者偶爾緬懷一下而已。若不是三湘學院打算聘請顧炎武講課,怕受連累,此刻的朱舜水早已巴不得那個狂徒快點兒開堂授課,好給官府以口實逮他進大牢。

想到這些,朱舜水心中的擔憂不禁又深了一層。自己剛纔說了那麼多話,王夫之卻連半點接口的意思都沒有。難道他也似梅文鼎那搬認爲講學之事無傷大雅。覺得王夫之太過書生意氣的朱舜水又跟着苦口婆心道:“開課講學本無可厚非。但你得看這開得是什麼課,講得是什麼學。無父無君的學說放在哪兒一個朝代都不可能被朝廷所接受了。就算陛下明裡不追究,難保暗中不生間隙啊。”

可朱舜水剛講到這檔口上,馬車忽然停了下來。原來衆人已然到達了顧宅門口。卻見王夫之整了整儒袍回頭向朱舜水正色道:“朱尚書,講學之事,在下自有分寸。況且嶺南仕林連契約一說都可以冠冕堂皇的登堂入室呢。”

見王夫之還是要執意前行,朱舜水只好打消了繼續說服的念頭,轉而開始盤算起如何藉助自己文教尚書的身份幫助三湘學院乃至東林黨撇清與那個“麻煩”的干係,以便日後出事時能明哲保身。就在他絞盡腦汁悉心盤算之時,不覺已隨衆人走進了顧宅。不可否認,這是一間極其貧寒的院落,想到當年顧家在崑山也是數一數二的富戶,如今淪落到此地步衆人心中也是息噓不已。但顧炎武本人似乎並不介意現在的窘境,若說唯一讓他心痛的大概就是母親在他訪歐期間去世,自己沒能留在老人家身邊盡孝。或許也正是這個原因使他推脫掉了諸多書院學校的高薪聘請,執意回老家守喪。但王夫之的到訪問還是讓正在收拾行裝的顧炎武綻開了會心一笑。

“很抱歉,沒有什麼好招待的。”在夫人端上茶水後,顧炎武滿臉歉意的說道。不大的書房因突然出現的數名訪客此時也略顯擁擠起來。面對這樣一個地方朱舜水真覺得自己是坐也不是,站也不是。在他的身旁梅文鼎正好奇地打量這件雖然簡陋卻異常潔淨的書房。而王夫之則神情坦然地望着四周已然打包堆放的書籍開口問道:“怎麼寧人兄真的打算就此回老家嗎?”

“是啊,家母過逝時沒能在旁盡孝實在是人生一大憾事。所以在下決定攜妻兒會老家守喪三年。”顧炎武略帶黯然地點頭道。

“回家守制?怎麼顧先生不想繼續留在南京嗎。現在可有許多書院想要聘請先生呢。”朱舜水故作驚訝道。

“朱尚書過獎了,寧人的胡言瘋語怎能登得了大堂?”顧炎武針鋒相對道。

給顧炎武這麼一刺朱舜水老臉微微一變,剛要發作,卻聽一旁的王夫之探身詢問道:“那寧人兄今後有何打算?”

“我想會老家後將這次去歐洲的遊記整理一下,順便同一起去崑山的傳教士將這些書籍翻譯完畢。”顧炎武淡然地說出了自己的打算。

“哦,看來寧人兄這次去了次歐洲受益非淺啊。”王夫之興致盎然的說道。

“只能說是感觸頗深吧。見到了一種與中原截然不同的文化。雖然很粗陋卻也不乏可取之處。”顧炎武欣然回答道。

“老夫聽說顧先生在歐洲之時對那裡無父無君的共和制頗爲讚賞。難道先生這麼快就忘卻了君臣之道了?爲此先生可沒少吃苦頭啊。”朱舜水猛地抓住把柄諷刺道。

對於朱舜水的提問顧炎武並不感到意外,他深知自己在使團時的一舉一動都有人監視。自己說過什麼,做過什麼,寫過什麼這些大老爺們更是一清二楚。因此他也不怕忌諱的反駁道:“朱大人做了前朝的侍郎,又做了當今的尚書,有道是一臣不侍二主,朱大人也忘了嗎?”

“你…”氣急敗壞的朱舜水當即就要豁然起身,卻被一旁的王夫之硬生生地給拉住了。他知道今日朱舜水若是被顧炎武氣出去,那東林黨的臉纔是丟大了呢。不過有關顧炎武的轉變他多少還是有些耳聞的。特別是從朱舜水等人的陳述中他發現這個老朋友似乎是從一個極端倒向了另一個極端。對此頗感興趣的王夫之跟着放緩了口氣說道:“有道是勢之順者,即理之當然者矣。以寧人兄的見識難道現在還參不透這理勢合一,大明大勢已去的道理。”

眼見王夫之還肯稱前朝一聲大明,顧炎武不禁長嘆一聲道:“寧人又何嘗不知大明當時氣數已盡。但那時就是拘泥於一家一姓的正統之爭。而今想來易姓改號,謂之亡國。仁義充塞,而至於率獸食人,人將相食,謂之亡天下。大明亡,不過是易姓改號,虧得中原沒有落入韃靼之手,否則我華夏可真要亡天下了。”

“既然寧人兄明白了此間道理。又爲何要一再的拒絕陛下的盛意呢?”王夫之越發不理解道。

可是顧炎武只是微微一笑反問道:“而農剛纔說理勢合一,那若是有一天百姓認爲中華朝不再順應大勢或是認爲帝王不在適合統治天下,是否也該理因乎勢將其推翻或廢黜呢?”

眼見顧炎武雲淡風清的說出如此大逆不道之言,在場的衆人各個都嚇了一大跳。王夫之本想當即就跳起來反駁這種異端邪說的。但他轉念一想,自己的那句“勢之順者,即理之當然者矣”繼續往下推的話確實能得出顧炎武所說的結論。一瞬間王夫之只覺得自己渾身冰涼,如坐鍼氈。毫無疑問,在理智上他確實承認“勢之所趨”即“理”的道理,但感情上卻不能接受真正撲面而來的“勢”。傳統的文化讓他認爲君主不能變,能變的只是具體的措施與制度;封建思想觀念不能變,能變的只是個別的方法與觀點。因此王夫之鄙視李自成那樣流寇,一直以來都從內心深處牴觸嶺南學派的契約之說。這纔會想方設法的託古改制,借用傳統儒學,特別是孔孟學說,來爲現今國家的種種新制度做註解。但現在顧炎武卻一針見血的點出他變了。他苦思冥想出來的新義理竟然會滑落成另一種異端邪說。這讓向來保守王夫之矛盾不已。

眼見自己的好友楞在了那裡,一旁朱舜水握緊了拳頭,而那個姓梅的年輕人則是一臉的茫然,顧炎武知道今天的談話到此就該結束了。在他看來王夫之能推到這一層已經實屬不易。無論是出於感情,還是義理在中原恐怕也沒哪兒一個學者敢繼續深入追究下去。因爲在正統思想中,再深入下去的內容就是大逆不道的邪說。卻見他緩緩地站起了身對王夫之說道:“如果而農堅持認爲天下是君王的,那‘理勢合一’便永遠是矛盾的。”

“那天下歸誰才符合理勢合一呢?”梅文鼎冷不丁地追問道。

卻聽顧炎武一字一頓的說道:“民!”

【……98 聘講師夫之訪老友 收行裝炎武回故里 文字更新最快……】@!!

()

第273節 宋時烈死牢探政敵 起爭執朝華做對比第四十節第35節 決戰牧野(一)106 奇伉儷促膝聊祭祖衆狂生擋駕遞請願第二節第18節 再戰松山(中)第7節 茶與茶杯第13節 盛宴(五)第10節 驚變(一)31 聽民意縣太爺坐鎮議拆遷諸議員針鋒第280節 互試探開花彈顯威 遇土人中華軍款待130 成正果國會終落幕互試探草原盛會起第14節 同氣聯枝(下)153 證身份完淳細盤問投朝廷汗王獻糧倉第二部二百二十七節 王夫之廂房出草案黃宗羲深宮進諍言第21節 范文程99 桂飄香文鼎赴秋闈楓染紅成功遊京都72 金鑾殿女皇造奇蹟禮賓司朝宗遇刁民110 陳子壯進諫收道統楊紹清簡介歐洲事第33節 求援159 獲水源輜重營德救巧碰面雙俊傑初識第328節 遭遇戰英軍失先機 中華軍卡奇灣再戰第11節 大同義軍(上)第3節 金鑾殿藩王投新主 御書房衆臣議北疆第三十八節第二十節第4節 公試23 接拜帖知縣會好友品香茗諸人論爲官第十一節第6節 楊家大少爺第21節 楊祖潤淺探共和制顧寧人深思倡廉政第16節 前夜(上)207 生赤字內閣議徵稅發國債女皇會公爵81 緩矛盾衆臣柬合作稟情況歐使來書信118 荷蘭特使忙證身份商會議員共謀利益第36節 洛陽之戰(一)第357節 爲選舉太沖應聯手 探聖意闢疆會小妾第321節 小酒館韓帳房醉酒 英武殿夏將軍答辯第14節 盛宴(六)第28節 蜀中攻略(五)第十七節第37節 揚帆第29節 蜀中攻略(六)第三十六節第三十五節193 露行蹤田川終落網獻佛像僧侶上金殿第9節 盛宴(四)70 俄使獻寶弄巧成拙王子求情居心叵測205 華艦橫掃東瀛沿海中倭艦隊狹路相逢第18節 再戰松山(中)第224節 仗利器中華軍破敵 仰武道倭武士盡忠124 馬六甲狐出謀劃策王副會長設宴款待第338節 聞騙局馮貴訪陳府第38節 巨獸127 爲解分歧羣策羣力各抒己見實業方略165 多爾博橫掃準軍營蒙古兵暈頭互殘殺第277節 接命令哥薩克出動 克城池蒙古兵燒殺63 爭標段晉商巧貸款爲商務倭朝遣特使41 拒千金青年赴萊頓邀才峻親王開講壇第十三節137 吸教訓君臣論治財議金融中華謀霸主第4節 橘子與枳子第8節 盛京之戰(二)133 忙告辭滿人躲亂局籠勇士可汗當說客第23節 鄭家第3節 金鑾殿藩王投新主 御書房衆臣議北疆196 德川幕府楚歌四面西北諸藩勤皇倒幕第14節 農村公社204 長崎陷落李海請戰中華宣戰朝王驚恐第240節 中華使會場巧周旋 詹姆斯跨海送情報第339節 嘗新鮮君臣遊青天 揣聖意陳家明告罪第311節 御書房女皇展計劃 將軍府馮貴遭拒絕第236節 兩重臣皇城互試探 論勞荒南北顯差異第12節 驚變(三)第319節 回京師夏完淳覆命 見女皇衆議員暢言第12節 湄公河畔天朝揚威新月城下諸侯臣服第十一節第9節 川藏道朝廷設茶行 滇藏道流寇課重稅第8節 盛宴(三)157 紅海畔蘇萊曼起事南京城弘武皇定策120 弘武帝外交改陋習衆大臣陸海做選擇第253節 不相謀夫之婉言拒 道不同書生萌意氣第1節 百萬民舉家闖關東 夏存古初踏遼東土202 科布多夏完淳出征長江口陳家明歸國第3節 帝都風雲(三)81 緩矛盾衆臣柬合作稟情況歐使來書信第17節 國會(一)第40節 對馬基地第282節 韃靼衆部連手結盟 蘇赫巴魯算盤落空第三十節145 懲韃虜宣慰司封市求開市大馬幫奔走第15節 東暖閣衆勳釋兵權慶功宴女皇賜王銜122 西北議員聯手謀利南洋總督出馬周旋第15節 關中日落第1節 明朝的綠野仙蹤第6節 義塾第12節 太后的決斷第219節 析局勢衆儒論國會 生歧異好友兩分道62 黃太沖怒駁僞科學北諸府籌備開棧道第1節 明朝的綠野仙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