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節 盛京之戰(一)

隆武五年農曆五月初四,萬里無雲,湛藍天空得就象新織的錦緞一般讓人賞心悅目。蒼穹底下的盛京城周圍佈滿層層的壕溝。冰涼的渾河水便靜靜的從中流淌而過將這座古老的遼東重鎮守護在了其中。盛京東門前數千清軍正環炮列陣的嚴陣以待。在他們對面河灘上列陣的是同樣錦衣怒馬的兩萬明軍。面對於數倍於己的敵人塔木爾絲毫沒有流露出畏懼的表情。他和他的騎士們依然挺直着象標槍一般的脊樑怒視着對面的敵人。在他們的身旁一字排開着十來門口盞將軍炮之類的輕便火炮。另有2000多名步兵分列騎兵之後。他們身後的高聳的城牆之上數百門大小銅炮亦冷冷的俯視着鴉雀無聲的戰場。城頭上迎風飄舞着的白色龍旗向世人昭示着守城的乃是八旗中響噹噹的鑲白旗。無論是爲了武士的榮譽,還是爲了身後盛京城內的數萬族人。殘酷的現實都容不得他們有半點的退縮。

同塔木爾部一樣此時列陣於明軍右翼的第十騎兵師也對即將到來的戰鬥躍躍欲試。第十師是這次遠征軍中唯一的一支騎兵師。在登陸後的歷次戰鬥中都起着至關重要的作用。他們的英勇、他們的善戰、以及他們的機動力,都爲這支部隊博得了大量的榮譽和讚揚。然而除了對榮譽、勝利的渴望外。真正支持這支部隊一路走來的卻是他們擁有的共同背景。那就是包括師長劉宗亮在內的七成十師官兵都是出身遼東的關外兵。他們有的是隨劉宗亮一同投靠孫露的,有的則是黃得功當年帶入關內的,還有人是隨當年的難民一起逃難到南方的。總之對十師官兵來說遼東纔是他們真正的根。能打回遼東,親手收復老家是他們做夢都在想做的事。如今這夢就真真實實的擺在了面前。又怎能不讓這些遼東漢子激動萬分。

隨着一記刺耳的呼嘯聲劃破了天空,醞釀已久的盛京之戰終於在這個晴朗的早晨拉開了序幕。明軍的炮兵陣地上頓時冒起了股股煙霧,一枚枚炮彈從騎兵戰士的頭頂上方呼嘯着飛了過去。然而十師陣地上依然寂然無聲。每當聽見炮彈飛過的響聲,騎兵們就像聽從口令似的,都屏住了氣息。一枚、兩枚、三枚炮彈迅速而有節奏地從騎兵頭頂上呼嘯着飛過,命中了前方的塔木爾部陣地。

同想象中的一樣對方陣營很快就陷入了一片混亂之中。頭帶斗笠的清軍炮兵匆忙地開始點火反擊起來。然而清軍的火炮打得既不遠,也不狠,更不會傷到明軍的皮毛。早就習慣於火炮聲的明軍戰馬依然興奮的打着賁。馬背上的騎士也懷揣着同樣興奮的心情望着對面的敵軍。從騎兵軍官到號手,此刻在每個人的臉上,在嘴脣和下頦旁邊流露出一種興奮和激動的神情。早已等得不耐煩新兵則偷偷地斜起眼睛互相望着,懷有好奇的心情仔細觀察戰友的感應。或是望着各自的連長,等待他發口令。

與此同時明軍在主戰場上也很快就擂起了一陣沉悶的戰鼓聲。列陣與城池之前的明軍迅速兵分兩路展開了第一輪的進攻。明軍以右翼攻東門,以左翼攻小西門閘口。一邊以火炮壓制城頭的炮臺,一邊以土包沙袋添埋壕溝。好在清軍準備工事的時間本來就不多。這壕溝挖得也不算太寬太深。一個衝鋒明軍便翻過了第一、第二層的壕溝。然而就在此時一直沒有出聲的盛京城突然發怒了。數十門火炮同時開火,密集的炮彈落在了盛京城前。箭石猶如雨點般的從城頭上紛紛落下,將本已接近盛京城的明軍又擋了回去。眼看第一輪進攻傷亡不小,對面的明軍陣地立刻便鳴旌收兵停止了進攻。一瞬間剛纔還氣勢洶洶的明軍立刻就象退潮一般迅速的撤回了自各兒的陣地。

眼看着明軍如此輕易的就退兵盛京城頭上的清軍將領們對明軍也開始藐視起來。才死了這麼幾個人就嚇得鳴旌收兵了。看來那些漢人不過是仗着手中握有利器。股子裡還是當年的那些軟骨頭。想到這兒幾個清軍部將立刻激動地向蘇克薩哈請戰道:“將軍,我等願領兵出戰追擊潰敵!”

然而清軍將領們的熱情卻被蘇克薩哈的一盆冷水給澆滅了。只見他把臉一鼓厲聲阻止道:“傳令下去,沒本將軍的命令任何人都不得擅自出城追擊敵軍。違令者,斬無赦!”

剛纔還在躍躍欲試的幾個將領頓時就傻了眼。有幾個不甘心的還不服氣地嘟囔了幾句道:“這南蠻子不都潰逃了嘛。”

“你們見過如此嚴整的潰敗嗎?”蘇克薩哈聽罷橫掃了衆人一眼,指着底下的明軍反問道。衆將領這纔回頭看了看底下的戰場。只見剛纔還一直衝到城頭底下的明軍轉眼間已經在對面又集合起來。戰場上除了留下數十個彈坑和清軍的屍體外便沒有其他東西了。原來明軍在撤退的同時連帶着傷員和屍體一起清理出了戰場。這樣的撤退,這樣的紀律確實不多見。在感嘆明軍舉動怪異的同時在場的衆人當下都閉上了嘴。

其實讓蘇克薩哈感到焦慮的不止是明軍嚴整的紀律。更害怕的是明軍強大的火力。從城頭放眼望去盛京城外可謂是滿目創痍。特別是自己在城外安置的營寨如今各個成了一片廢墟。看來昨日明軍進攻時並未使出全力,自己確實有些低估對方了。一想到城外的工事蘇克薩哈腦中立刻反映出了塔木爾部。可還未等他開口詢問,只聽城東一陣巨響,緊接着塔木爾營方向上頓時火光沖天。蘇克薩哈見狀馬上舉起了望遠鏡想看個究竟。就在這時一個兵勇匆匆地趕了過來打千道:“將軍不好啦。南蠻子炸燬城東水關,堵塞入水口啦!”

“什麼!”蘇克薩哈兩眼一瞪怒氣衝衝地大叫道:“那塔木爾呢?他在幹什麼?讓他提頭來見我!”

“回,回將軍。塔木爾將軍他…他已經中彈身亡了。”

“啊,塔木爾他死了?”蘇克薩哈和在場的將領聽到噩耗當場就呆在了那裡。過了半晌突然從對面明軍的陣營裡頭又一次傳來的陣陣低沉的戰鼓聲。那鼓聲猶如催命符一般擊醒了呆立着的蘇克薩哈等人。才反應過來的他連忙回頭一望,卻見對面的明軍開始向盛京發起了第二輪進攻。戰場上再次響起了隆隆的炮轟聲,可這一次蘇克薩哈卻覺得自己和盛京的前途異常的渺茫。朝廷的援軍啊。你們什麼時候能到?

此時此刻在離盛京數百公里外的遼東灣上平南王尚可喜正自信滿滿的站在船頭看着同樣湛藍的天空。爲解救盛京之圍,多爾袞這次特命滿達海率領包括正紅旗和蒙古科爾沁部在內的三萬人馬從陸路出關救援。另一邊則命尚可喜率遼東水師協同威海衛的魯直水師一同從水路阻擊明軍。爲卡斷登陸明軍的糧草補給。營口要塞再一次成爲了明軍和清軍互相爭奪的焦點。與上次不同的是這次攻防雙方換了個位置。而主戰場也由原來的營口炮臺,改成了現在的遼東灣。爲確保此次行動的勝利,清軍這次出動了福船、栢槽、沙船、蒼船、銅絞艄、海舫、等大小戰船五百餘艘。其中還包括了五艘仿荷蘭人的三桅杆戰船以及八艘仿朝鮮龜船的鐵甲船。這樣的陣容自然是讓尚可喜得意萬分。當然誰也都知道這支數一數二的遼東水師,正是當年崇禎朝花了大把銀兩組建起來的。然而清軍戰艦上攜帶的火炮數量卻並不多。最多的一艘三桅杆戰船也不過是安了20門紅衣大炮而已。但清軍在每艘戰艦上倒是安置了大量的水手。在尚可喜看來海戰打的就是船的大小,水手的多少。

“王爺,聽說營口炮臺已經被南蠻子轟塌了。看來咱們這次定能在多羅親王他們之前拔得頭酬了。”

“是啊,南蠻子這次是自找苦吃。雖說南船北馬,可咱遼東水師也不是吃素的啊。”一旁的部將們眼見尚可喜一副自信滿滿的表情連忙爭先恐後的奉承起來。

一番阿諛奉承聽起來雖舒服但尚可喜本人還沒忘記自己來這兒的真正任務。只見他將笑容一收嚴肅的向部將問道:“還有多久能到營口?”

“回將軍,今個兒咱們正好是逆風,估計到正午時分就能抵達營口港外了。”

“恩,傳令下去命各艦張帆划槳全速前進。咱們一定要打他個措手不及。”尚可喜滿意的點頭命令道。

“喳。”那部將打了千之後趕緊下去傳令了。可他還未走幾步就裝上一個匆忙趕來的水兵。卻見他同那水兵交談了幾句後臉色刷的一下就變了。顧不得傳令的他趕忙回到尚可喜身旁顫聲報告道:“王爺,前方東北角發現了明軍艦隊。”

“哦?明軍艦隊?”尚可喜聽罷眉頭一皺,趕忙舉起了望遠鏡,一邊探察這海面一邊狐疑的問道:“怎麼咱們的行蹤被發現了嗎?”

“王爺,依末將看來這只是個巧合吧。畢竟明軍的水師也往來於旅順和營口之間啊。咱們是不是要回避一下。”另一個部將接口進言道。

“都已經撞到刀口上。他們才這麼點船怕什麼!”通過望遠鏡瞧見明軍艦隊的尚可喜傲然的說道。按照他的觀察對方的艦船不會超過100艘。由此可見清軍在戰艦數量上足足比明軍多出了幾十倍。一但打起來自己的數百條船一涌而上,一口吞了明軍的那幾十條船,還不是小菜一碟。想到這兒,眼見自己行蹤已然暴露的尚可喜殘忍的一笑後,果斷的命令道:“傳令下去給我狠狠的打!”

隨着尚可喜的一聲令下華麗的旗艦上掛起了高高的號旗。於是還未調整隊型的滿清水師率先開火了。在一片此起彼伏的轟鳴聲過後,平靜的海面上頓時就激起了十數根巨大的水柱。然而這水柱雖高卻絲毫沒有傷到明軍戰艦分毫。就這樣原本是先發制人的攻擊。結果非但沒有讓清軍佔得先機會反而是讓他們陷入了萬劫不復的境地。

突如其來的炮轟確實使明軍艦隊猛然一驚。此刻站在甲板上的李海看着對面密密麻麻擠在一起的清軍水師,不由撇了撇嘴道:“咱們的運氣還真不錯啊。一早就有麻煩上門了。”

“恩,看樣子韃子這次是衝着營口要塞來。好在咱們這幾天也在營口休整。要是他們再晚幾天來,估計營口要塞這次真的要危險了。”面對如此多的敵艦一旁的鄭森也跟着倒抽一口冷氣附和道:“若是屬下沒有猜錯的話前面的應該是尚可喜部的水師。”

“尚可喜?就是那個漢奸平南王?”李海放下望遠鏡回頭問道。

“是的。就是他當年同耿仲明、孔有德等人將大明的遼東水師連同火炮一起送給了韃子。真沒想到會在這裡碰上!”一想到當年尚可喜等人的所作所爲鄭森就忍不住恨得咬牙切齒。說罷他又轉而向李海提醒道:“提督,叛軍這次來的戰船可不少。要不咱們聯繫李世子的水師一同對付韃子吧。”

“不,發信號給李世子他們讓朝鮮水師先退回營口港避難去。”李海皺這眉頭命令道。原來自從明軍登陸遼東之後李朝也開始躍躍欲試起來。李朝不但在鴨綠江邊增派了數萬人馬。李朝的世子更是親自帶了艦隊前來給“天朝”送糧草。李海當然知道這羣高麗棒子送糧草是假,來探聽虛實是真。想到這裡他又不禁改了主意道:“等一下上校。算了,先別管朝鮮水師了。他們要走自然會走。他們要留下來同我們一同作戰咱們也歡迎。”

“那提督的意思是要艦隊獨立迎戰叛軍?那咱們是否也退回營口要塞,畢竟那裡有要塞炮做掩護。”

“不必了,營口港雖有炮臺做掩護,但那裡航道太窄了,吃水也不深。既然早晚都要打,擇日不如撞日,咱們就在這裡迎戰韃子。好好幹一架看看誰纔是遼東海域的主人。”李海說罷收起了望遠鏡傲然的命令道:“傳令,全軍備戰!成兩個縱隊前進!”

“遵命提督。”明白了李海意圖的鄭森敬禮後,果斷地將指令傳達了下去。旗艦的桅杆上迅速地掛上了兩串彩色信號旗。藉着上風向的優勢四十艘明軍戰艦按照旗艦的命令迅速排成了兩列縱隊。毫不畏懼的向着數十倍於己的清軍水師發起了挑戰。隆武五年農曆五月初五,一場雙方實力、戰術都有着極大差距的海戰就此拉開了序幕。

【……】@!!

()

第27節 蜀中攻略(四)第14節 多爾袞的三個心願第223節 中華毛利會戰高鬆 德川光國陣前受傷第228節 君臣對弈深談巨室 中華女皇艱難抉擇第365節 聞易主衆移民憂心 抵弗州詹姆斯賣乖第276節 中華軍終抵鄂畢河 羅剎督軍府聞求援第234節 爲勞力君臣齊謀策 發國債香江印債券第272節 朝鮮王改革頻受阻 士林派大殿除政敵第24節 登基第29節 蜀中攻略(六)第二十六節第298節 駕龍艦施琅抵安曼 勤胡王華僑受封賞第300節 襲亞丁海軍惹衆怒 議政廳彈劾遭否決第311節 御書房女皇展計劃 將軍府馮貴遭拒絕第33節 交易第24節 蜀中攻略(一)第343節 呈計劃張家玉面聖 調部署李定國回京第246節 謀朝鮮軍部放長線 佔九州中華軍登陸126 攏議員東林大翻身口難調議案惹非議第367節 印加獨立震驚歐洲 面見西王法相獻計第36節 密談第356節 進書房黃首相坐鎮 訪相府陳會長求援第238節 趙教頭會館受歡迎 鄭提督書房詢情況第39節 搏弈之間第2節 我們不會死的!第5節 科舉第9節 朝貢第12節 太后的決斷122 西北議員聯手謀利南洋總督出馬周旋第1節 帝都風雲(一)第343節 呈計劃張家玉面聖 調部署李定國回京49 共和君主難斷優劣惡狼入室巴黎遭劫第二十八節第16節 分歧第6節 香料羣島華商逞威 中南半島諸侯稱雄第40節 楊府夜談(二)第12節 北方使者第223節 中華毛利會戰高鬆 德川光國陣前受傷第260節 借修法儒道首爭鋒 關國事皇子收報紙第6節 盛宴(一)198 弘武帝京城送夫君顧寧人草廬祭好友180 南美原著民求復興香江商務使尋傀儡第336節 會奧帥法使得答覆 奉皇命欽差下江南第251節 內務部啓用新紀年 冒闢疆晉升內閣臣第八節第218節 尋謬誤寅旭觀天象 爲民權寧人提建議第14節 盛宴(六)第39節 楊府夜談(一)第8節 盛京之戰(二)第373節 增實力各方攏海軍 妒下屬施琅存不滿104 女皇重薦殖民司長紫軒暢談東瀛經略第5節 亮三寶女皇定乾坤 剿悍匪義師借藩道第38節 兩京風雲202 科布多夏完淳出征長江口陳家明歸國第218節 尋謬誤寅旭觀天象 爲民權寧人提建議第311節 御書房女皇展計劃 將軍府馮貴遭拒絕第235節 奉新神中華起驟變 議國債羣臣忙進言46 龔紫軒舉杯成交易楊紹清穿越法蘭西第304節 整吏治法王提新人 憂財政總監進忠言第337節 接風宴百官互試探 攔馬車主事告密情第229節 更內閣中華起風雲 會重臣跛書生明志第31節 宗族會議第371節 遊南北喬三少挑刺 爲民權顧議員上書185 蘇伊士公爵會公爵歐羅巴君主助君主第333節 遊印度公爵探虛實 爲債務英使見邦德第16節 暗戰(二)70 俄使獻寶弄巧成拙王子求情居心叵測第11節 海盜第285節 克漢城朝鮮王被廢 受邀請中華軍過江第261節 上書房皇子拜新師 爲解答二師起爭執第312節 爲好奇韓半瓶伸手 受鼓動奧斯曼出兵113 易新主準葛爾崛起擒西疆孫女皇故縱第六節第24節 東路第24節 蜀中攻略(一)128 化糾紛國會終冰釋揚國威敖廣抵江口第16節 樹欲靜而風不止62 黃太沖怒駁僞科學北諸府籌備開棧道136 爲社稷孫露挽能臣經商會家明論殖民第329節 弄玄虛摩根得先機 爲殲敵施琅縱英艦第22節 徐州雪夜(下)第4節 風口浪尖(四)第三十三節第18節 紅月第307節 定協約華俄定疆域 復皇命世澤勸好友64 開國門東瀛受衝擊圖奮進倭使窺天學第358節 衆學究行宮論園林 論教育御前起爭執65 朝鮮自稱小中華莫臥兒吸引衆列強第378節 會恩師孫露吐心聲 初長成皇子欲受封第9節 盛宴(四)第339節 嘗新鮮君臣遊青天 揣聖意陳家明告罪第40節 多鐸第343節 呈計劃張家玉面聖 調部署李定國回京第251節 內務部啓用新紀年 冒闢疆晉升內閣臣第17節 暗戰(三)第241節 入冬營中華軍休戰 馬關港華倭使會晤第224節 仗利器中華軍破敵 仰武道倭武士盡忠第32節 諜影重重41 拒千金青年赴萊頓邀才峻親王開講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