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七章 大航海家

另外,張士榮比張士誠年長几歲。這人一上年紀,就越來越沒有鬥志,自身的牽絆就越來越多,開拓進取的精神就沒有了。

因此,造反派往往都是少壯派,很少有年紀較長的人還帶頭造反的。

比如這張士誠起兵時,三十二歲;陳友諒投靠徐壽輝的起義軍時,三十一歲;朱元璋投靠郭子興領導的紅巾軍時,還不滿二十六歲。

我相信在當時的社會中,肯定會有一些人比他們三個更有威望,更有資歷。

爲什麼是這三個人後來成了反元的三大主力?

正是因爲他們還年輕,有敢打敢衝的精神。

更鮮明的例子,可以看一看唐朝。起初高祖李淵並不打算起兵反隋,而是他的兒子李世民一個勁兒地攛掇着父親起兵,最後才成就了歷史上非常偉大的一個王朝。

長江後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強。在和平時期,年輕人沒有年長的人有優勢。

但在社會變革、轉型或社會重新洗牌的時期,往往是年輕人主宰了這一時期的歷史。他們在歷史變革的過程中改變了歷史,同時也改變了自己的命運。

無疑,張士誠成了主宰這一時期歷史的風雲人物。

這年年初,張士誠等十八人帶領着鹽丁起兵反元,史稱“十八條扁擔起義”。

他們打死了平時經常欺壓他們的鹽警和一些富戶惡霸,攻下了泰州,偷襲佔據了高郵。張士誠自稱“誠王”,國號“大周”,年號“天佑”。

而張士誠的堂兄張士榮在這年年初並沒跟着他起兵造反,而是去找周莊的沈富。

當時,沈富在江淮一帶倒騰糧食、絲綢,小有名氣。

據說當時吳地的鉅富陸道源見沈富是個經商奇才,還時常照顧這個年輕小後生做幾筆生意,並稱贊這沈富是這一帶萬戶之中的三秀。因此當時在一些販夫走卒之中,也有人給他起了個綽號叫“沈萬三”、“沈三秀”。

這張士榮去找沈富,是因爲張士誠一心忙着他的起義大業了,沒人帶他販私鹽了。而他張士榮自己可沒這個能耐,因此他想找個老闆,因此就選中了年輕的沈富。

而當時的沈富也是一心想在經商中施展自己的抱負,但光是倒騰糧食、絲綢等農產品,利潤太低。聽說張士榮以前是倒騰私鹽的,他也就動了心。

畢竟這私鹽利潤可觀。雖然當時鹽鐵是禁止私營,但當時的元朝已是大廈將傾,各地農民起義的屁股都來不及擦,這查禁私鹽的事兒比起以前就放鬆得太多了。

二人是一拍即合,迅速在江淮一帶倒騰起了私鹽。不到半年時間,他們還是掙了不少錢。沈富還花了大本錢,自己打了條船,也就是這次被風颳沉在鄱陽湖的船。

俗話說“機會都是留給有準備之人”,正在沈富把倒騰私鹽之事進行得越來越順利之時,這年夏天,一個更大的機會擺在了他的面前。

因爲又有一個人來找他,這個人叫汪耀南,元至元三年(公元1337年)出生。

當時,汪耀南還只是一個十六歲的小夥子。他爲什麼要來找沈富?

因爲他是爲了他的父親汪大淵。

汪大淵,龍興路南昌府人氏,字煥章,元至大四年(公元1311年)出生。

元至順元年(公元1330年),還不滿二十歲的汪大淵搭泉州遠洋商船,從泉州港出海了。一直到元統二年(公元1334年)夏秋間才返回泉州。

這次航行從泉州經海南島、占城、馬六甲、爪哇、蘇門答臘、緬甸、印度、波斯、阿拉伯、埃及,再橫渡地中海到西北非洲的摩洛哥,再回到埃及,出紅海到索馬里,折向南直到莫桑比克,再橫渡印度洋回到斯里蘭卡、蘇門答臘、爪哇,再到澳大利亞,從澳大利亞到加裡曼丹島,又經菲律賓羣島,最後返回泉州。

第二年,汪大淵回到家鄉成親。

元至元三年(公元1337年),汪大淵離別已有孕在身的妻子,第二次從泉州出航。

這次出海,他遊歷南洋羣島,印度洋西面的阿拉伯海、波斯灣、紅海、地中海、莫桑比克海峽及澳大利亞各地。

也就是在這一年,汪耀南出生了。

兩年後,元至元五年(公元1339年) 汪大淵才返回泉州。

汪大淵遠航回到家鄉南昌後,便着手編寫《島夷志》。把兩次航海所察看到的各國社會經濟、奇風異俗記錄成章,作爲資料保存下來。

爲了在當時的社會宣揚航海事業的科學性,汪大淵還將《島夷志》節錄成《島夷志略》,在南昌印行。

但在封建社會,這種宣揚科學的東西往往被統治階級視爲異端。南昌府的官員不僅查封了此書,還要抓捕汪大淵。

不得已,汪大淵於元至正九年(公元1349年)再次逃往泉州。

時任泉州路達魯花赤偰玉立正在修郡志,對汪大淵的《島夷志》大將讚賞,便將《島夷志》收入《泉州路清源志》中,作爲附錄。

偰玉立還讓汪大淵躲藏在自己家中,對他是非常照顧。

但後來還是不慎走漏了消息。不得已,偰玉立安排汪大淵再次上了一艘開往南洋的遠洋商船,並告誡他終身不要再回來。

汪大淵迫於無奈,只好一去不回。但臨走之前,他給自己的妻子和獨子汪耀南留下一封書信,讓偰玉立有機會轉交給他們。

偰玉立在送走汪大淵後,對外宣稱汪大淵已染疾而死。並從大牢已死的死刑犯中找出一人冒名頂替,將之火化,骨灰送往南昌府汪大淵的老家。

偰玉立又暗中派人將汪大淵的書信交給了汪耀南。

元至正十一年(公元1351年),還不滿十五歲的汪耀南辭別母親,隻身一人來到泉州。

他此行的目的,就是來查探父親的行蹤。他此身最大的願望就是打聽到父親的下落後,掙一筆錢,帶上母親去找父親,好讓一家人團聚。

汪耀南到達泉州後,拜會了偰玉立。偰玉立暗中也對他進行了多方資助,並幫助他聯繫了一些他父親原在泉州碼頭上的舊相識。

漸漸地,十五歲的汪耀南在泉州碼頭站穩了腳跟。一開始主要是幫着別人搬些貨物,偶爾也在近海水域給別人當水手。

兩年以後,也就是公元1353年,他父親的一箇舊相識給他介紹了一筆生意。說是有一些遠洋的商人想用一些珠寶、象牙換取中國的上好瓷器。特別是青花瓷,那些遠洋商人非常感興趣。

汪耀南覺得這是個機會,自己將來如果想出海尋找父親,肯定需要錢。這用青花瓷換珠寶、象牙的生意利潤可觀。

但他當時還不滿十七歲,這事兒他肯定一個人做不了,他得找個人合夥。

但他一個十幾歲的毛孩子,想找人合夥,根本沒人鳥他。因爲一些有本錢的人,都是多年經商之人,年紀比他大一大截,人家根本就沒把他當回事兒。

後來,聽人介紹,蘇州府的沈富年紀青青,但很有經商頭腦。當時富甲一方的大富翁陸道源都稱讚他是萬戶之中的三秀。而且這個人還比較年輕,算起來也只比自己大幾歲,不如去找他試試。

於是,這年夏天,汪耀南找到了沈富。

當沈富聽說了用青花瓷換珠寶、象牙一事之後,也是大感興趣。

這二人又是一拍即合,當即就達成了合作議向。沈富出資本,汪耀南有渠道,這個生意就算是做成了。

當然這事兒還得把張士榮也拉上,畢竟別人有販私鹽的渠道。而且他是張士誠的堂兄,張士誠在江淮一帶鬧得轟轟烈烈,有了張士榮參與,凡是遇見張士誠的人馬,他們都好象有特別通行證一樣,從來沒有人敢來爲難他們。

而且張士誠當時也需要這個堂兄在販賣私鹽事業上有所作爲。

當張士誠佔領了江淮部分地區以後,就相當於他掌握了一部分鹽業的資源。但這個鹽一不能當飯吃,二不能當衣穿。他們需要把這些鹽變成錢、變成糧食、變成衣服、變成軍械裝備。

而當時他們是站在元朝的對立面的,他們也不可能把手中的鹽賣給元朝官方,因此販賣私鹽成了他大力支持的一項事業。

當然,私鹽販子得給他交稅。正是因爲掌握了大量的鹽資源,張士誠也就成了後來反元三大勢力中最富有的一派。

當時人民生活中鹽的來源主要是海鹽、井鹽、湖鹽、岩鹽(鹽礦石)。

海鹽主要分佈在遼寧、山東至江淮一帶,以江淮爲主。

井鹽產地最著名的就是四川自貢。

湖鹽主要在西藏、新疆一帶,當時屬於少數民族地區,很難供應到漢族居住地。

岩鹽最著名的地區就是山西運城。但岩鹽含有其他礦物質較多,難以提純。

因此,當時華夏大地的食鹽主要來源於井鹽和海鹽,且以海鹽爲主。

沈富、張士榮、汪耀南三人一合計,這生意可以做。當時青花瓷做的最好的地方就是景德鎮,這景德鎮當時屬南昌府管轄,與南昌隔鄱陽湖相望。

第一百五十九章 談判繼續第一百三十九章 秘密回山第九十八章 投資入股第三十五章 偷雞不成倒蝕一把米第三百零七章 領工資嘍第二百五十四章 初入集慶第四百零八章 丟人丟大了第二百二十七章 俘獲美人心第四百三十三章 趙普勝被殺第四十四章 常遇春中箭第二百四十二章 重大喜訊第三十章 藍玫尋死第四百八十七章 停徵“寨糧”第六百六十二章 炮擊盤門第七十八章 救人於危難第三百六十四章 一陽指也是假的?第三百三十二章 事態嚴重第三百一十章 把工資都交給老婆第七百零七章 劉伯溫不願爲相第六百八十章 愛的代價第二百八十九章 打開天窗說亮話第一百九十七章 獄中接頭第四百一十章 批評與表揚第六百八十六章 王保保命不該絕第一百四十九章 政治鬥爭的犧牲品第三百零六章 展示威力第二十八章 峽州一別第一百八十五章 面目全非之人第七十二章 韭菜山伏擊戰第二百四十章 傅友廣的煩惱第五百五十八章 “巧”幹雙先鋒第三百零五章 滾動預算第二百一十九章 朱李密謀第一百九十三章 議定婚事第四百七十二章 病貓發威第二百五十章 貼心小棉襖第五百六十八章 欲恨不能第一百三十一章 計賺定遠城第八十九章 聽葷曲兒第四百九十四章 藍玫換刀第六百四十二章 焦玉的靈感第四百一十八章 “隱蔽工程”得自己做第八章 救人一命第三百六十六章 交易初步達成第六百一十三章 李飲冰告狀第五百五十七章 閃擊戰之祖第六百六十四章 元順帝的助攻第四百三十九章 滅敵先鋒第六百零四章 用心良苦第四十六章 郭子興取懷遠第二百一十一章 二女受傷第三百四十四章 確定行程第四十七章 天佑錐子山第五百三十五章 控制朱文正第462章第七百一十六章 石象生第五百九十七章 珍貴的玉葫蘆第七百二十九章 堅壁清野第二百八十二章 地價瘋漲第一百八十二章 隕鐵寶刀第七十七章 帶隊赴峽州第七百零二章 以退爲進第三百一十三章 招降朱亮祖第六百四十三章 水雷的鼻祖第七百一十三章 胡惟庸的機會第五百九十七章 珍貴的玉葫蘆第三百一十九章 新式短槍第四百四十四章 常遇春請罪第五百一十三章 浙江兵變第二百七十三章 柳懷鏡的方案第四百四十一章 仇人相見第七百二十七章 賣僕求榮第七百一十八章 蠢死的皇太后第一百六十七章 中長期規劃第三百七十三章 小妾也有“編制”第三百零五章 滾動預算第一百七十三章 和州考察第六百一十八章 寧可錯殺,絕不放過第五百二十五章 李謝內鬥第五百七十一章 陳友諒歸天第四百一十八章 “隱蔽工程”得自己做第五百九十六章 英雄救美第六百二十九章 文武全才第一百二十章 殺回錐子山第五百一十章 攻克江州第五十章 手術成功第四百零五章 錐子山上的藏寶洞第五百一十七章 高麗美女第六百六十三章 徐達避雷第二十章 捨命相搏第四百六十七章 東窗事發第五百四十五章 諸全州兵變第三百零二章 說服藍玫第六百四十章 宋興反水第三百二十四章 敢不敢過揚州?第五十四章 勇攀懸崖第五百二十四章 洪都失守第四百八十四章 給劉伯溫“挖坑”第九十九章 抵達安慶第二百四十章 傅友廣的煩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