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零一章 順流逆流

老話說得好,“人生七十古來稀”,到了他這個年紀,頭也昏了,眼也花了,耳朵也不靈光了,也很難爲皇上效力了……

朱老爺子這麼一說,我倒是點了點頭。也許是這幾年爲了朱元璋打下江山,朱老爺子殫精竭慮,明顯比剛來應天時要老邁許多了。現在天下大局已定,朱老爺子也功成名就,是該辭官享享清福了。

可是辭官就辭官,幹嘛要離開應天呢?

應天可是天下的繁華之地,生活極其便利,這不正是個享清福的好地方嗎?

再說了,這學堂的孩子們拜師,雖然都號稱是拜在朱老爺子門下,其實朱老爺子一年也難得給孩子們上兩堂課,基本就是大舅哥朱異在一手操持。

朱老爺子要辭官,這跟辦學堂一點兒也不衝突呀?繼續讓大舅哥朱異打理就行了。

可朱老爺子說要離開應天,那他想去哪裡?回老家休寧?還是去老根據地歙縣石門?這兩個地方比起應天來,真是一個天上,一個地下,這老爺子是何苦呢?

朱老爺子見我一臉不解的樣子,笑道:“功成身退、激流勇退,這兩個詞你都聽說過吧?”

我點了點頭。

朱老爺子繼續說道:“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這句話你也聽說過吧?”

嘿嘿!這話我何止聽說過。當初我北上去追尋常二哥,不就是爲了勸他歸隱,還跟他反覆提起過這句話嗎?怎麼?朱老爺子也是害怕受到迫害,要準備歸隱嗎?

按說他這個年紀了,一不結黨營私,二不掌握兵權,只要辭官,就不會對朱元璋構成任何威脅了。不必神經如此過敏吧?

當我說出這個疑問之後,朱老爺子搖了搖頭道:“該來的總會來的,任何人也阻止不了,這就是歷史的規律。我們一個人,本事再大,頂多只能算是歷史長河中的一粒塵埃。唯有順應歷史大勢,我們方得始終;假如誰要逆流而爲,必將付出血的代價……”

哎,哎,哎,這句話怎麼這麼耳熟呢?我記得數百年後有位偉人也說過類似的話——“世界潮流,浩浩蕩蕩,順之則昌,逆之則亡。”

看來,朱老爺子能夠成爲明初一位傳奇人物,不僅是因爲他學識淵博,更是因爲他眼光長遠,站在了時代的前列。

既然朱老爺子把話說到了這裡,我不禁問朱老爺子道:“岳父大人,您的意思是,當今聖上要效仿劉邦了?”

我這話一出,朱老爺子突然轉頭看向我。猛然間,我發現他本已有些混濁的雙眼,突然變得深邃起來。這種深邃帶有一種高深莫測、能觸人靈魂的感覺。我突然心中生起陣陣寒意。

雖然朱老爺子沒有說話,但他的眼神給了我肯定的回答。

短暫的沉默過後,我打破了沉默,我問朱老爺子,離開應天準備去哪裡呢?是休寧?還是石門?

朱老爺子搖了搖頭道:“賢婿,你知道我今天請你過來的真正目的是什麼嗎?”

我又是茫然地搖了搖頭。

朱老爺子說道:“既然準備歸隱,那就得去一個別人不知道的地方,至少得是一個當今聖上不知道的地方。休寧和石門這兩個地方顯然不具備這個條件。我今天請你過來,就是想請你幫我安排一個地方,安排一個當今聖上找不到我的地方。”

聽到這裡,我點了點頭。不過,我還有一個疑問,要是朱元璋不准他辭官,又怎麼辦呢?

朱老爺子告訴我,對於這個問題,他早已想好了應對之策。他準備向朱元璋辭官的同時,替小兒子朱同討一份差事。

一方面,朱老爺子的確是年紀大了。朱元璋如果不準其歸隱,也會顧忌別人說他不夠體恤下屬。

另外,既然向朱元璋替自己的兒子討官,那就證明自己並不是不願意爲朝廷效力。不然,怎麼會讓自己的兒子繼續在朝中爲官呢?而且有了朱同在朝廷爲官,就好比給朱元璋放了一個“人質”在應天,無論朱老爺子去哪裡,只要朱同還在應天,朱元璋就不會對其胡亂猜忌了。

聽朱老爺子如此一說,我知道他對此事是預謀已久了。多年之前,朱老爺子就曾跟我提起過,他的這兩個兒子,大兒子朱異更適合做學問,反而是像個“三腳貓”的小兒子朱同適合爲官。朱老爺子這一去,長子朱異自然是要同行的。

既然朱老爺子讓我幫他物色一個隱居之地,我首先就想到了松江府。上次在蘇州徵求了沈大哥的意見之後,我本來是打算從大陳國歸來之後,在松江府物色一塊地盤作爲與常二哥一同歸隱之地的。常二哥的突然暴斃打亂了一切計劃,這次朱老爺子提起歸隱之事,正好去這松江府。

於是,我便直接問朱老爺子,去松江府怎麼樣。那個地方地處長江出海口,交通極其便利。

朱老爺子點了點頭,說是一切就拜託我了,至於置辦產業的用度,他這些年來也積攢了幾個錢,應該夠了。

提起這錢的事兒,我立即朝朱老爺子擺了擺手。我告訴朱老爺子,這些年來,我與沈大哥、劉聚大哥在應天大肆經營,別的成果沒有,唯獨就是掙了不少錢。

朱老爺子知道我說的這話不假,便也不再跟我推辭。不過,就着這個話頭,朱老爺子突然來了一句:“賢婿呀,你在應天的產業有沒有想過要出手呀?”

雖然我不知道向來對生意不甚關心的朱老爺子爲何有此一問,但我也沒必要在老丈人面前藏着揶着。我告訴朱老爺子,我其實早有迅速在應天拋售產業的打算。只不過我在應天的產業是與沈大哥和劉聚大哥合夥,且他們的份額比我還大。因此,我已派人通知他們來年正月底齊聚應天,就是爲了商討這事兒。

聽我如此一說,朱老爺子也是點了點頭,然後對我意味深長地說了一句:“有時候,有舍纔能有得!捨不得一些東西,往往最後將自己都搭進去了。”

從朱老爺子那裡回來,我迅速給松江府的偰斯大哥寫了一封信。因爲當初偰斯大哥攜嘉定州投降有功,後來升任松江府同知。既然是在松江府爲朱老爺子物色一塊養老之地,此事拜託偰斯大哥是再合適不過了。

信寫好之後,我讓丁德義帶着幾個人,帶上我的書信及一大包金元寶直接去松江府找偰斯大哥,爲我辦妥此事。

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臘月初九,朱升老爺子向朱元璋提出辭官的請求。雖然朱元璋再三挽留,但朱升老爺子以年邁多病、老眼昏花爲由,朱元璋只得應允。

爲了表示自已並不是不願意爲大明效力,朱升老爺子也“厚着臉皮”向朱元璋替自已的小兒子朱同討了個官兒。

父親辭官前推薦自已的兒子,這個舉動讓朱元璋安心不少。朱元璋不僅賞賜了朱升老爺子許多金銀物品,還授予朱同翰林院侍讀的官職,專門陪太子朱標讀書。

朱升老爺子辭官之後,朱元璋感覺失去了了個重要幫手,便迅速從浙東行省召回楊憲,並授予楊憲中書省右丞,讓其全力輔佐左丞相李善長。

當初,李善長處置李飲冰與楊希聖一案,爲了達到殺一儆百、震懾羣臣的目的,楊希聖不僅被李善長施以刑罰,還被罷了官職,永世不得錄用。爲了這事兒,楊憲在浙東行省與李飲冰的堂侄李文忠鬧得不可開交。

這一回,楊憲回到應天,朱元璋讓其全力輔佐當初這一事件的另一位主角李善長,二人的明爭暗鬥又要開始了。

朱升老爺子的突然辭官,朱元璋倒是沒有什麼過多的反應。反而是李善長和劉伯溫二人,爲了此事都單獨找過我。

朱元璋稱帝之初,先是讓汪廣洋出任中書省參政。洪武二年,由於徐達、馮國勝等人在陝西一路攻城略地,關中四大軍閥也成了兔子的尾巴。朱元璋覺得陝西是塊重要的地方,雖然有徐達、馮國勝等人,在軍事上不成問題,但要搞好民政,這些人恐怕都不行。於是,朱元璋派汪廣洋出任陝西參政。實際上,陝西的吏治、民政都由汪廣洋管理,徐達只是負責軍事。

汪廣洋離開中書省後,李善長是鬆了一口氣。至少現在應天就剩下劉伯溫一個人了,就算他劉伯溫再能幹,一個人單槍匹馬,也沒辦法跟自已鬥了。

可是,隨着朱升老爺子的辭官,朱元璋迅速召回楊憲。這下,李善長哪裡還坐得住?

當李善長“誠心誠意”地問我,朱升老爺子爲何要辭官之時,我如果還用朱升老爺子那套“年邁多病、老眼昏花”的說辭,顯然是無法讓精明的李善長信服的。畢竟當初我都覺得這事兒有文章,何況是李善長?

第一百五十二章 偰玉立的條件第四百四十一章 仇人相見第三百八十四章 “活死人”的秘密第二百六十四章 現場規劃第四百六十七章 東窗事發第六百四十四章 水軍首勝第四百九十四章 藍玫換刀第一百五十一章 心有不甘第五百二十七章 朱元璋的三十六歲第四百三十八章 退守九華山第一百一十八章 設立和州辦事處第一百九十一章 郭子興死了第一百五十一章 心有不甘第二百三十一章 常遇春再得子第六百七十章 箭離弦,必見血第一百五十三章 製造混亂第四百六十八章 自作孽,不可活!第四百九十八章 偰斯的下落第五百五十章 張子明變節?第七百零四章 卞元亨拒召第七十三章 大膽的計劃第四百一十二章 炒地皮賺大了第五百零八章 怪招制敵第八十一章 奔赴江夏第二百九十九章 我當校長啦第九十章 營救思淑(上)第二百二十一章 李善長犯難第五百六十八章 欲恨不能第七百一十五章 楊憲下獄第三百七十四章 危在旦夕第二百一十一章 二女受傷第四百九十章 於光投誠第二百九十二章 令人滿意的賄賂第八十一章 奔赴江夏第六百八十九章 意外之喜第五百七十九章 殺人滅口第四百五十一章 寬慰藍玫第六百三十四章 誘降宋興第二百七十八章 議定改革方案第四百四十一章 仇人相見第九十八章 投資入股第三百七十九章 第二撥追兵第六百零一章 生擒張必先第五百九十五章 沈萬三的小姨子第四百一十三章 四方合作第六百七十六章 一夜N次郎第六百六十二章 炮擊盤門第七十一章 柳家搬救兵第一百一十六章 黑蛟幫內訌第四百七十三章 如何守住應天?第二百九十四章 攻克常州第一章 引子第二百零三章 朱元璋的如意算盤第四百三十八章 退守九華山第四百三十八章 退守九華山第四百五十六章 太平告急第九十八章 投資入股第二百七十七章 調配人員第一百一十三章 抵達石門入妖風第一百二十章 殺回錐子山第一百五十章 金蟬脫殼第七百一十七章 楊憲的猜測第二百八十八章 朱老爺子的心病第七十一章 柳家搬救兵第六百二十六章 好兄弟,講義氣!第二百零九章 都元帥駕到第六百二十一章 擁兵自重第三百五十四章 朱文正中計第二百一十九章 朱李密謀第六百三十五章 暗殺計劃第三百零六章 展示威力第二百六十五章 久別重逢第二百一十九章 朱李密謀第六百八十七章 “可悲”的奶奶第四百四十七章 都想當和事佬第三百九十二章 拍賣會只是幌子第四百六十四章 商機再現第五百零二章 快成廢紙的至正鈔第六百七十章 箭離弦,必見血第十九章 兵行險着第六百零七章 去陸家求親第二百七十章 黑蛟幫遭人挑堂口第五百六十八章 欲恨不能第五百五十二章 大忽悠王厚義第五百七十二章 華容道再現第五百三十四章 君子無罪,懷璧其罪第六百二十二章 關中亂戰第四百七十八章 陳友諒稱帝第一百一十二章 人生就是忽悠第五百五十一章 趙德勝中箭第一百八十五章 面目全非之人第十六章 拜師學藝第一百五十九章 談判繼續第七百一十八章 蠢死的皇太后第二百九十七章 秘密訓練基地第六百七十四章 阿魯溫投降第五百七十章 衝出湖口第二百五十一章 切磋《島夷志》第六百八十五章 蒙古騎兵的剋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