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二章 馬屁精

朱元璋決定從戰略戰術上來反駁常遇春。

對於徐達和常遇春所說的廬州兵力強大,難以攻下這一條。朱元璋反脣相譏,說徐達和常遇春這次怎麼這麼慫包,連廬州都不敢去打?

爲將的最忌恨別人說他是慫包。朱元璋這一反脣相譏,讓常遇春心頭就冒火。

朱元璋的話還沒說完,常遇春就漲紅了臉說道:“在下絕非貪生怕死之輩,只是不想誤了大事。如果吳國公大人認爲在下是貪生怕死,在下願立即帶兵奔赴廬州!”

常遇春話音未落,朱元璋就猛地一拍帥案,大叫一聲:“好!”

說完,朱元璋就當即決定,此次進攻廬州還是由常遇春擔當行軍先鋒,讓其迅速整頓兵馬,只待一聲令下,部隊立即開撥。

直到這個時候,常遇春才發現,上了朱元璋的當了。朱元璋這一激將,他沒忍住,說自己不怕打廬州。這下倒好,自己成了進攻廬州的先鋒了。

不待常遇春辯解,朱元璋立即問衆人道:“常將軍自請先鋒,其他人還有誰有意見嗎?”

在座衆人到了這個時候都已看出了端倪,朱元璋這次是“王八吃秤砣——鐵了心了”要攻打廬州了,還有什麼好說的呢?

但是,此時還是有一個人站了出來,表示堅決反對。這個人朱元璋可是早就料到的,這個人正是劉伯溫。

當初救援安豐,劉伯溫就反對,還私下跟他分析,不救援安豐,正好是藉機完成除去韓林兒、劉福通的大計。

在那一場二人的私下交流之中,劉伯溫的底牌讓朱元璋看得乾乾淨淨。朱元璋心如明鏡,劉伯溫的這點厚黑之術,比起自己來,還是差了一個檔次的。

當時,朱元璋趁機給劉伯溫上了一堂“忠君愛國”的政zhi課,大大提升了自己在劉伯溫及世人面前的光輝形象。

這一次,劉伯溫再次站出來反對進攻廬州,朱元璋早就想好了應對之策。

朱元璋告訴劉伯溫,當初陳友諒大軍壓境應天,應天諸將人心惶惶,甚至有不少人準備跑路。可就是在那個關鍵時刻,他劉伯溫以一介書生形象,向世人展示了他與應天共存亡的決心。那是何等感人!

今天的這個局面,難道比當初應天被大軍壓境的局面還糟糕嗎?他希望衆位要團結起來,不要被困難嚇倒。

另外,朱元璋還告訴衆人,陳友諒也不過如此。如果他真的要趁我們進攻廬州之際對我們下手,早就在我們馳援安豐的時候就下手了。

可直到眼下,陳友諒還是沒有任何動靜。這說明什麼?這說明陳友諒也是浪得虛名,跟張士誠一樣,也就是個鼠目寸光之輩嘛!

當時,朱元璋對陳友諒的那一番分析,就只差一句話了:跟我老朱相比,陳友諒這小子還嫩了點兒。

連徐達、常遇春這兩大王牌,外加劉伯溫這等能言善辯之士都無法說服朱元璋,讓其放棄進攻廬州的計劃,其他人還能怎麼樣?

三月底,朱元璋的部隊打響了進攻廬州的戰役。

當這個消息於四月初傳到江州的陳友諒耳中的時候,陳友諒終於是開心地笑了。他等了許久的機會,終於是來了。

早在朱元璋馳援安豐之際,陳友諒麾下諸將就建議他立即進攻洪都。

陳友諒表現得很淡定,他讓諸將稍安勿躁,立即做好進攻洪都的一切準備。至於何時進攻洪都,只待他一聲令下。

因爲陳友諒心中很清楚,朱元璋救援安豐之戰,必定是一場速戰速決的戰鬥。不論救援安豐成功,還是失敗,張士誠的大軍都不可能在安豐立足。

陳友諒必須要讓朱元璋與張士誠處於一場勢均力敵的較量之際,他再出手直取洪都。他要讓朱元璋想分身來援洪都,都沒有這個機會。

事情的發展果然如陳友諒當初預料的一樣,張士誠的部隊攻破安豐之後,只是搶掠一番,便迅速退出安豐。雙方的部隊幾乎沒有形成大規模地作戰。

雙方都未傷元氣,他陳友諒怎麼可能從容地進攻洪都呢?

現在,朱元璋兵發廬州,對於陳友諒來說,那是個天賜良機。

廬州城池堅固,張士誠有重兵把守,怎麼會輕言放棄?而朱元璋一旦兵發廬州,那就是開弓沒有回頭箭。不可能打個兩、三天,一看攻不下就撤退。那樣的話,他朱元璋的面子又往哪裡放?

也就是說,這場廬州戰役不論誰勝誰敗,朱元璋都是不可能速戰速決的。

陳友諒當機立斷,讓諸將迅速整頓兵馬,立即殺向洪都。

這一次,陳友諒幾乎是以舉國之力,意圖要拿下洪都。水陸大軍齊發,號稱六十萬大軍。

四月二十三日,陳友諒的幾十萬水陸大軍,將洪都是圍了個水泄不通。

而此時,朱文正的洪都城內有多少守軍呢?

只有兩萬多人,不足三萬人!

兵力懸殊如此巨大,考驗朱文正的時候到了!

在這裡,我們就得好好介紹一下這位朱文正大都督了。

我們是一路風雨兼程,於二月二十六日到達的洪都。

聽聞是常遇春給他派來的援軍,朱文正是大喜過望,立即親自在撫州門相迎。

當朱文正發現帶隊之人是我時,臉上立即表現出一絲不悅,但這一絲不悅馬上又被他的滿面堆笑所掩蓋。即使是如此,我也是敏銳地捕捉到這個信息。

從這一絲不悅來分析,朱文正是不希望我來洪都的。我可是常遇春派來支援他的呢?他爲什麼會不希望我來呢?這裡面肯定大有蹊蹺。

我隱隱覺得,朱文正肯定是在洪都幹過什麼不法勾當,或者是準備幹什麼不法勾當。請求常遇春派特戰隊員支援,很有可能就是還得幫他幹一些私活兒。

可是現在我隨同特戰隊一起來了,朱文正肯定是無法私自調動特戰隊員的。因此,他纔有了最初見到我時,那一絲不悅。

當然,這只是我的推測,我還需要證實。

不過有一點已經很明確,我這次來洪都是來對了。否則,咱們的兩個特戰分隊極有可能被朱文正這小子給糟踐了。

當天晚上,朱文正爲我們一行六十三人準備了豐盛的歡迎晚宴。出席晚宴的除了朱文正及幾個親信,還有胡廷瑞父子、鄭仁杰等人。

在來洪都之前,我就聽說過當初徐達迴應天之時,留下了自己的一部分精英,由趙德勝、薛顯二人暫時統領。另外,鄧愈也應該在洪都城內駐紮的呀!怎麼今日的晚宴,這幾位都沒有到場呢?

以我跟常二哥的關係,以及朱文正對我們這支援軍的重視,他不可能不讓鄧愈、趙德勝等人出場呀!

有問題!肯定有問題!

晚宴在一個大廳裡舉行,整整擺了八大桌。不過這大廳倒是十分寬敞,八張桌子的中間還有一大塊空地。

朱文正、胡廷瑞、鄭仁杰、胡廷瑞的兒子胡涉與我和陳維林、羅仁、陳定邦坐了一桌,雙方各四人,一桌正好坐八人。

歡迎晚宴在熱烈的氣氛中進行,朱文正雖然身爲大都督,對我也是相當客氣。

胡廷瑞父子和鄭仁杰那就更不消說,或許是因爲看見朱文正對我都如此恭敬,他們也是有樣兒學樣兒吧!

因爲與胡廷瑞父子和鄭仁杰是初次見面,我自然對他們也是十分客氣。雙方言語交談之間,我竟然得知胡廷瑞改名字了,現在不叫胡廷瑞,叫胡美了。

細問其由,原來是因爲朱元璋的字是“國瑞”,胡廷瑞爲了避諱朱元璋字中的“瑞”字,便改名胡美了。

我心中暗道:胡廷瑞,哦,不對,應該說是胡美這哥們兒也是個地地道道的馬屁精。

這胡美當時也應該是奔五的年紀了,比朱元璋大了十多歲。朱元璋現在也只是一個吳國公,有什麼好避諱的。如果以當時朱元璋這個級別的人物,別人都需要避諱的話,那普通人起名字就沒有多少字可以用了。

假如是朱元璋稱帝了,你說你要改名字避諱,咱們都能理解。現在這八字都沒一撇呢,就搞這一套,你說這胡美不是個馬屁精,是什麼?

酒過三巡之後,旁邊桌上已有不少人喝得東倒西歪了。因爲我預感到朱文正有問題,也就沒有放開喝,我想看看朱文正是不是還有什麼名堂。

果然,紅光滿面的朱文正招來旁邊桌上的一名心腹,對其耳語了幾句之後,這名心腹就悄然離開了大廳。

不久之後,只聽得鼓樂齊鳴,緊接着有十多名身着長裙、外罩青紗的妙齡女子,迅速小跑着進入我們這八張桌子中間的空地。

這十多名女子立即在中間這片空地之上,伴着歡快的樂曲,跳起了舞來。

仔細一瞧,這些妙齡女子在那身長裙的襯托之下,顯得身材格外曼妙。特別是那長裙的設計頗有些門道,不僅面前是一個深“V”形,而且還可以直接透過青紗看見內着的小衣,隨着妖嬈的舞姿,讓人不禁遐想連篇。

第三百四十三章 徵求意見第三百四十一章 高麗要崛起?第四百三十六章 徐壽輝遷都第六百八十五章 蒙古騎兵的剋星第六十二章 入夥之爭第四百八十七章 停徵“寨糧”第六百三十七章 死罪可免,活罪難逃!第三百六十六章 交易初步達成第六百八十章 愛的代價第三百四十三章 徵求意見第五百四十一章 火器被人惦記第四百七十五章 雙面間諜第一百八十章 劉聚的託付第二百二十章 雙喜臨門第六十五章 確定目標第八十六章 倚雲樓的背景第四百零八章 丟人丟大了第七百二十五章 穿插滲透第一百三十二章 三大紀律第四百零七章 熱火朝天地印錢第七百一十五章 楊憲下獄第五百八十五章 思想超前的焦玉第五百一十六章 官二代第六百六十八章 制蠱邪術第六章 樂極生悲第四百零三章 馮國用之死第五百九十七章 珍貴的玉葫蘆第二百二十六章 “妻管嚴”?第一百二十五章 活捉阿古達木第六百七十四章 阿魯溫投降第六百七十七章 歸隱之約第五百七十四章 論跑路的重要性第五十四章 勇攀懸崖第三百七十六章 難以啓齒的重傷第二百四十六章 再取採石磯第七百二十九章 堅壁清野第五百二十八章 安豐告急第四百七十八章 陳友諒稱帝第一百九十三章 議定婚事第五百三十四章 君子無罪,懷璧其罪第五十四章 勇攀懸崖第七百一十四章 賜婚李祺第二百零五章 斬首行動入妖風第二百九十章 我是男神?第二百章 讓常遇春去當炮灰第五十七章 原來是蟲洞第五百九十九章 張必先殺到第四百三十二章 智取衢州第三百八十六章 跟我們迴應天?第一百三十二章 三大紀律第三百一十一章 雙喜臨門第三百一十七章 李善長的請求第六百三十二章 常州報信第二百三十六章 二入太平第五百九十二章 大漢皇位之爭第六百五十八章 洪都祭奠第四百七十三章 如何守住應天?第三百五十三章 必須守住的秘密第二百一十章 甜蜜的新婚第二百九十六章 調整戰略第三百五十八章 汪耀南的推測第五百零六章 馬壋受降第三百二十五章 遠行前的準備第四百八十二章 歐普祥裝病第一百九十五章 卿卿我我第一百七十八章 殺人誅心第七百二十六章 楊日禮的昏招第六百零五章 爭當“黃雀”第五十三章 再探黑石嶺第二百一十三章 一戰集慶第三百零七章 領工資嘍第五百七十一章 陳友諒歸天第四百二十三章 燒燬糧倉第四百八十五章 嚥下嘴邊之言第一百六十一章 神機妙算的劉伯溫第二百六十三章 薪酬制度改革草案第一百零四章 偶遇朱霏第二百三十三章 再娶美人第五百三十一章 進攻廬州第四百七十六章 五路伏兵第四百八十一章 正能量的重要性第一百七十六章 大戰一觸即發第七百零五章 枯葉牡丹第七百零四章 卞元亨拒召第六百七十三章 拳斃託音第三百三十四章 命喪於此?第二百零四章 攻克太平城第五百七十二章 華容道再現第三百九十三章 一個更加大膽的計劃第四百零二章 下輩子還做兄弟第二百八十三章 要收租嘍!第一百二十八章 處理俘虜的問題第一百四十五章 初見朱元璋第二百一十二章 他鄉遇故人第三百五十六章 營救朱文正第三百五十七章 偰玉立被髮配雲南第三百二十九章 北上大都第八十六章 倚雲樓的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