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零四章 聽戲求官

張士榮表示,他現在年紀大了,本是該享享福的時候了,但身體卻不行了,吃也不能吃了,喝也不能喝了,現在他也就好這口:聽聽戲。

吃過了午飯,我們小坐了一會兒,就離開了張府。

回到沈家,剛進大門,管家立即前來彙報工作。當然就是請戲班子之事。

管家告訴沈大哥,他已請好了城內最有名的羅家班,戲臺子都已經搭好了。

聽說戲臺子都搭好了,我與沈大哥便在管家的帶領下到了後園。戲臺子正是搭在後園的一塊空地上,正對着涼亭。可以想象,明日要是坐在那涼亭裡,品着茶,聽着戲,絕對是一種享受。

沈大哥對管家點了點頭,表示滿意。

第二天一早,戲班子就來了沈家。羅家班,聽名字就知道這班主肯定姓羅。

因爲張士榮還沒來,沈大哥便讓管家安排戲班子的人先歇息,等客人來了再開演。

約辰時末的時分,張士榮便在張大滿的陪同下來了沈家。

我和沈大哥自然是立即出迎。

張士榮告訴我們,他今天可是起了大早。主要是身子骨不如從前了,不能騎馬,只能坐轎子了。要是騎馬,他們早到了。

我和沈大哥立即是將張士榮父子迎入後園,在涼亭裡坐定之後,沈大哥招呼管家,可以讓戲班子開演了。

這時戲班子的羅班主走向前來,問我們今天想點什麼戲。

沈大哥當然是徵求張士榮的意見,畢竟是請他看戲嘛!

張士榮也不客氣,便問那羅班主,他們戲班子會不會唱《琵琶記》?

那羅班主自然是一口應承下來。既然昨天管家曾說過這羅家班在蘇州城內是數一數二的,我想張士榮點的戲肯定是難不倒他們的。

點了戲,戲班子的人自然要準備一番,要化妝什麼的。因爲我對戲曲也是一竅不通,只知道有京劇、黃梅戲、粵劇什麼的,便向張士榮打聽起這《琵琶記》是個什麼東東。

我之所以如此一問,這一是尋找點兒話題,二也是故意問點張士榮擅長的東西,讓他好在我面前顯擺顯擺,讓他高興嘛!

這說起唱戲,自然是打開了張士榮的話匣子。

張士榮告訴我們,這《琵琶記》是一部南戲,是由當時的浙江瑞安人高則誠在民間南戲《趙貞女》的基礎上改編而來。

剛說到這裡,我就請張士榮打住。這什麼叫南戲?我可是從沒聽說過呢!

張士榮笑着告訴我,這南戲是相對於北曲而言的。顧名思義,北曲是流行於中國北方的戲曲;而南戲自然就是流行於江南一帶的戲曲。

其實南戲的興起,還得從宋朝說起。南宋時期,朝廷被北方強大的金國壓制,國都不得不南遷。也正是在這種政治中心南移的背景之下,南戲逐漸流行起來。

張士榮正說得興起,《琵琶記》開演了。

由於唱戲是用的蘇州當地鄉音,加上我對戲曲這種藝術表現形式又不大感興趣,看了半天,我都沒看懂這個戲曲講的是個什麼東東。

好在是一旁的沈大哥看出我沒有入戲,立即是一邊看戲,一邊替我講解。

原來這《琵琶記》故事的大意就是,書生蔡伯喈與趙五娘新婚不久,被父母逼着赴京趕考。沒曾料到,這蔡伯喈竟然高中狀元。

高中之後,蔡伯喈還是掛念着家中的父母及妻子,便想辭官回家。沒曾想到,當朝的牛丞相看中了蔡伯喈,不僅不讓其辭官,還硬將自己的女兒嫁給蔡伯喈。

而此時,蔡伯喈老家卻遭遇饑荒,爲了能讓公公婆婆吃點好的,趙五娘竟然自己只吃些糟糠。

最終,這事兒被公公婆婆察覺了。婆婆覺得對不起兒媳婦,一時傷心,竟然病亡。公公在婆婆死後不久,也是一命嗚呼。

蔡伯喈本來也給家中寫了多封書信,可不湊巧,書信都未曾送到。

公公婆婆去世之後,趙五娘親手安葬了兩位長輩。然後身背琵琶,沿路彈唱乞討,前往京城尋夫。

事有湊巧,到了京城的趙五娘遇上了蔡伯喈現娶的牛氏。牛氏十分賢惠,得知了趙五娘的真實身份之後,安排了丈夫蔡伯喈與趙五娘重逢。

蔡伯喈得知父母雙亡之後,請求回鄉守孝。最終,皇帝表彰了蔡家,並恩准蔡伯喈帶着趙五娘和牛氏兩位妻子回鄉守孝三年。

這個戲一共分爲四十二出,挺長的。除了我們中午吃飯約休息了半個時辰,一直唱到下午申時末才唱完。

唱完戲之後,張士榮大呼過癮!

在沈家的晚宴之上,沈大哥終於是向張士榮提及了替偰斯求官之事。

或許是今天的戲太讓張士榮高興了,也或許是張士榮聽說偰斯是我舅哥,張士榮是二話不說,當即拍着胸脯給我保證,一定找張士信替偰斯討個官。

既然張士榮打了包票,我便將偰斯的具體情況跟他說了說。我向張士榮提及,最好能將偰斯提拔成一個正五品的知州。當然,從從八品一下子到正五品,這個跨度太大了。不妨先將其提拔成從六品的同知,待過個一年半載,再將其提拔成知州也不遲。

張士榮聽說偰斯也是身出名門,這些年來還是個不入流的從八品,也是表示了一些惋惜之情。他說這事別說是我們出面了,就是偰斯與我們沒什麼關係,他也得替堂弟張士誠發掘人才。

шωш •тt kan •¢○

這時,沈大哥立即拿出那個裝着夜明珠的檀木盒子,對張士榮半是認真、半開玩笑地說道:“雖然張兄與其堂弟張丞相關係要好,但這畢竟是幫我們辦事,這顆珠子也不值什麼錢,麻煩張兄轉交給張丞相。至於張兄這裡,我就全憑這張老臉,不會給張兄半分好處了呀!”

沈大哥說完這話,我與張士榮、張大滿都是哈哈大笑。張士榮說道:“這些年來,也就沈老弟你對我的脾氣。你要是今天真的爲我準備了一份兒,我非得讓你給我吞到肚子裡去。”

張士榮說完這話,衆人又是一陣大笑。

我們幾人又扯了一陣淡,張士榮一看天色不早了,便要起身告辭。我和沈大哥自然是要出門相送。

臨出沈家大門之際,張士榮告訴我,多則十天半個月,少則三、五日,這個事兒他一定會給我們一個明確的答覆。

我與沈大哥直到看着張士榮乘坐的轎子走遠了,才轉身回到沈府之中。

本來我打算辦完這事兒立即迴應天,但沈大哥勸我在蘇州再等幾天,等張士榮那邊有確切消息了再走也不遲,反正頂多也就是十天半個月。

我一聽沈大哥這話也在理,萬一張士榮這邊出了什麼岔子,只要我還在蘇州,就還可以與沈大哥另想其他辦法。雖然張士榮辦這事兒出岔子的機率是微乎其微,但我還是覺得穩妥點更好。

五月二十九日,張大滿來到沈家,給我們帶來了好消息,事情辦妥了。

據張大滿講,他父親張士榮就這事兒找到張士信之後,張士信當即是答應封偰斯爲嘉定州同知。當張士榮把那顆夜明珠交到張士信手上的時候,張士信是立即讓人起草了偰斯的任命文書。

張士信告訴張士榮,今年年底正好是三年一度的各地官員大考。根據各地官員的考覈情況,明年年初肯定會有一些人事的調整。這嘉定州的知州明年就是這偰斯的。

聽張大滿如此一說,我還是有點兒不放心。偰斯剛剛纔被任命爲嘉定州同知,就算今年年底的考覈有張士信的關照,怎麼就能保證他明年就能當上知州呢?

假如現任的嘉定州知州考覈成績也很好,或者這現任的嘉定州知州也提前做了些工作,他想連任這嘉定州的知州又該怎麼辦呢?

張大滿和沈大哥告訴我,這事兒讓我放一百二十個心。既然張士信把這話說出口了,這事兒肯定就是板上釘釘了。就算現任的嘉定州知州做好了工作,張士信完全可以把他調任到其他地方,甚至給他調高一級,也是可以的嘛!

既然沈大哥和張大滿都讓我對此事放心,那我也就不做無謂的擔心了。至少偰斯現在被提拔爲嘉定州的同知已成事實了吧,我也不用擔心他會投入高麗國的懷抱了。

在沈家又盤桓了幾日,等我回到應天的時候,已經是六月十九日了。

回了應天,我立即從朱升老爺子和李善長那裡得到消息,朱元璋親率大軍西征,目前已經拿下池州、安慶了。也就是說,朱元璋的大軍馬上就要進攻小孤山的傅友德和丁普郎了。

不過聽朱升老爺子說,此次朱元璋雖然親自出馬,但這西征軍主帥卻還是侄子朱文正,常遇春則是此次西征軍的先鋒官。

看來,朱元璋是費了大心思要將自己的這個侄子扶上馬了。不過好在常二哥仍舊是先鋒官,這進軍小孤山,招降傅友德和丁普郎就看他的了。

去蘇州之前,我還謀劃着是不是去趟小孤山,幫着常二哥搓合傅友德、丁普郎投降之事。現在看來,已經來不及了。

第六百四十九章 餘杭告急第二十八章 峽州一別第七百二十六章 楊日禮的昏招第一百七十三章 和州考察第五百七十七章 蜜桃成熟時第六百九十二章 陳叔明的顧慮第六百二十六章 好兄弟,講義氣!第六百三十三章 鬱悶的宋興第七十八章 救人於危難第五百章 截胡高麗第三百七十八章 伏擊追兵第三百一十三章 招降朱亮祖第七百一十四章 賜婚李祺第八十五章 半夜買藥第六百八十一章 捨車保帥第五百零七章 常遇春“犯二”第三百五十八章 汪耀南的推測第二百五十九章 順應天命第三百一十八章 頗見成效第四百四十七章 都想當和事佬第六百六十八章 制蠱邪術第二百二十八章 軟蝟甲第二百四十九章 攻克集慶第三百五十三章 必須守住的秘密第六百三十一章 打虎英雄武松第七百零二章 以退爲進第六百八十九章 意外之喜第一百六十五章 劉聚讓賢第三百一十章 把工資都交給老婆第一百二十三章 突襲開始第五百二十一章 跟我玩套路?第三百四十六章 天完內訌第二百五十四章 初入集慶第一百九十七章 獄中接頭第一百三十八章 朱元璋來信第二百五十七章 買房置地第一百九十三章 議定婚事第六百九十五章 攻克元上都第九十三章 抵達江州第五百二十三章 我爆粗口第五十五章 奇怪的大黑石頭第六百四十三章 水雷的鼻祖第三百九十八章 朱文正來要地第二百零六章 活捉陳野先第四十五章 成功逃脫第六百一十一章 趙敏的大哥第一百一十七章 快刀斬亂麻第七百一十一章 李文忠凱旋第二百六十章 準備大幹一場了第五百九十六章 英雄救美第一百八十五章 面目全非之人第六十八章 圍點打援(下)第二百二十六章 “妻管嚴”?第三十二章 藍家入夥第五百二十八章 安豐告急第四百四十九章 給花雲配個副將第二百六十章 準備大幹一場了第四百四十八章 老油條耿再成第二百九十一章 認了兩個妹妹第三百七十二章 兵分兩路第四百四十一章 仇人相見第二百零六章 活捉陳野先第二百零七章 招降二陳第五百五十三章 朱朝貴慘死第六百四十八章 拿下湖州第六百三十章 原來是施耐庵第五百九十二章 大漢皇位之爭第四百四十五章 西線易帥?第三百四十一章 高麗要崛起?第二百八十六章 賄賂的藝術第二十七章 思淑入川第二百七十五章 鎮江軍營第二百四十三章 空談誤國,實幹興邦第二百八十八章 朱老爺子的心病第二百二十三章 沈萬三獻寶第三百八十九章 九字方針第五百四十八章 善良也是錯第二百二十四章 思淑的意中人第二百四十二章 重大喜訊第四百五十四章 御駕親征?第二百四十九章 攻克集慶第三百七十一章 先去騰衝救人?第二百三十九章 收伏四大將第一百六十七章 中長期規劃風?第一百六十八章 意外情況第六百六十九章 強渡洛水第四百九十一章 生死相許第五百五十四章 朱文正的陰招第一百九十七章 獄中接頭第三百八十六章 跟我們迴應天?第六百三十七章 死罪可免,活罪難逃!第六百五十六章 謝再興以死謝罪第四百五十三章 朱元璋的蕭何第七十一章 柳家搬救兵第五百六十二章 健忘的朱元璋第六百七十七章 歸隱之約第一百五十九章 談判繼續第九十六章 商人沈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