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一章 生死相許

八月初,朱元璋就接到了鄧愈的加急軍報。得此軍報,朱元璋大喜過望,與李善長、朱升、劉基等一干近臣商議之後,朱元璋親赴饒州,慰問於光。

朱元璋親自前來探望,再加上他那超凡的忽悠能力,於光跟當年徐壽輝來拜訪他一樣,再一次被感動。

朱元璋任命於光爲江西行省參政,讓他仍舊帶領自己的兵馬鎮守浮樑縣。

於光向朱元璋提了一個建議,就是對於陳友諒的軍隊,以招降爲主、以攻城爲輔。

於光的理由是,陳友諒篡奪天完政權,自己建立大漢,有許多跟他於光一樣忠心於徐壽輝的將領是對陳友諒不服的。如果能將這些人招降過來,增強自己力量的同時,削弱了大漢的力量,就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對於於光的這個建議,朱元璋是大加讚賞。他想讓於光當他的招降大使,去招降大漢內部原忠於徐壽輝的將領。

對於朱元璋的這個任務,於光並沒有接受,而是向朱元璋推薦了一個人。也正是這個重要的推薦,在某種程度上改變了後來的天下大格局。

於光推薦的這個人就是剛剛被朱元璋使命爲“都水營用使”的康茂才。於光告訴朱元璋,康茂才老家是湖北,與徐壽輝的好多部將都是老鄉,也有一些交情。如果讓康茂才去招降,定能有所斬獲。

對於於光的這個建議,朱元璋當然是全盤接受。回到應天之後,朱元璋立即召來康茂才及李善長、朱升、劉基等人開會。

會上,朱元璋給衆人再一次統一了思想,下一步的重點工作方向還是在大漢這邊。先收拾陳友諒、後收拾張士誠,成了當時的重大戰略決策。

至於先收拾陳友諒的方式方法,朱元璋完全聽從了於光的建議,讓康茂才帶着一幫人扮作普通民衆,去大漢的地盤上逛一圈。其中心任務,當然就是招降那些原先對徐壽輝非常忠心的大漢將領。

當然,康茂才此行還是帶了不少好東西的。這與昔日的朋友見面,怎麼着也得備點兒見面禮吧!

好在當時朱元璋已攻下不少地盤,每攻克一地,自然也查抄了不少好東西,不像當初剛攻下集慶時那般拮据。

康茂才的招降隊伍於十月初從應天出發,順江而上,暫且不提。

康茂才前腳剛走,於光後腳就回了應天。原來,朱元璋從饒州走後不久,鄧愈見來犯饒州之敵退卻,便將兵力南調,防止南邊元軍偷襲。

也就是這個空檔,大漢軍隊再度進犯於光鎮守的浮樑縣。於光兵力不濟,只得退卻,浮樑縣失守。

雖然鄧愈並未有半分責怪於光之意,但於光還是堅持迴應天向朱元璋請罪。

朱元璋見於光失了浮樑縣,不僅未責怪他,反而主動爲他開脫,說是此番大漢軍隊實力太過強大,浮樑縣失守他於光並無半分過錯。

既然浮樑縣失守了,朱元璋便令於光率部鎮守徽州。不僅如此,朱元璋還任命於光爲行樞密院判官,並賜金雕頂帽一頂和錦袍一套。

於光沒想到朱元璋不僅未處罰他,還對他賞賜,再次堅定了一心跟着朱元璋走的理想信念。

於光在應天並未過多停留,立即準備回饒州帶上舊部去徽州駐守。哪知剛出應天南城門沒多遠,就有人追上他,說是吳國公大人有請。

於光以爲有什麼重要事兒,立即策馬返回。哪知見了朱元璋,朱元璋解下自己腰間的金連環賜給他,說是剛纔賜了他錦袍,可沒有金連環,這怎麼能配套?

自此,於光是徹底被朱元璋給降伏了。

問世間,情商爲何物?只教於光生死相許!

十年之後,也就是朱元璋稱帝的第三年年初,於光奉徐達之命鎮守鞏昌(今甘肅省隴西縣)。元將王保保聽聞徐達回了建康,便率兵圍了蘭州。

蘭州守將張溫一面率軍抵抗元軍進攻,一面向鞏昌的於光求援。於光於是率兵馳援蘭州。

豈知這正是王保保的圍點打援之計,於光兵進至蘭州馬蘭灘一帶遭遇王保保伏兵襲擊,於光被王保保生擒。

王保保綁縛了於光至蘭州城下,讓其向城內的張溫喊話,讓蘭州守軍投降。

於光已抱定必死決心,假意答應了王保保的要求。誰知到了城下,於光對城上的守軍突然高聲大喊道:“徐總兵(徐達)的援軍正在趕往蘭州的路上,大家一定要與張將軍同仇敵愾,守住蘭州城。我今不幸被擒,死不足惜……”

於光的話還沒喊完,就被王保保派人將其按在地下。王保保徹底被激怒了,令人砍掉於光的腦袋和雙手。

當然這都是後話,不必多提。

不過眼下,爲了表達對朱元璋贈衣又賜金連環的感激,於光再次向朱元璋請命,回徽州之後,他將親自去一趟袁州拜訪歐普祥。

這歐普祥本也是忠於徐壽輝之人,而且和於光一樣,都是江西人。雖然於光以前與歐普祥的交情並不是很深,但因爲大家都是江西老鄉,二人還算能說得上話。畢竟在原徐壽輝集團,湖北老鄉是一黨獨大。也正是因爲如此,二人之間還有幾分惺惺相惜的味道。

這次爲了表達對朱元璋贈送衣服、金連環的感激之情,於光決定去袁州走一趟。

聽於光如此一說,朱元璋是大喜過望。他鼓勵於光,放心大膽地去袁州,如果有什麼需要,儘管跟他提。

於光對朱元璋是再三拜謝之後,離開吳國公府,踏上了回徽州的征程。

至於於光袁州之行能否有所斬獲,只能暫且不表。

十一月初三,我回應天還沒幾天,朱文正這小子竟然興沖沖地找上了門。

聽聞朱文正來找我,我當即是一愣。這小子不是在太平城當這西線主帥嘛,怎麼突然一下子跑回應天了?該不會又是遇上了什麼大事兒吧?

我立即將朱文正拉進書房,關上門。

朱文正這小子卻是一臉喜氣,對我笑道:“胡大哥,你這是做啥呢?我是跟你說一樁大好事兒呢!你別搞得像偷偷摸摸的呀!”

我見朱文正一副認真的樣子,似乎真不是遇上了什麼麻煩事兒,立即問道:“大好事兒?什麼大好事兒?”

朱文正笑道:“我馬上要成親啦!特意來請胡大哥到時候去我府上喝杯喜酒!”

聽朱文正說他馬上要結婚了,還真是大大出乎我的意料。主要是那時候也沒有什麼自由戀愛,也沒聽說朱文正跟哪家姑娘拍拖,怎麼一下子就要結婚了呢?

既然那個年代沒有自由戀愛,那就得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咯!

朱文正的父親早死了,這些年來一直跟着朱元璋這個叔叔長大。當時,朱元璋的長子朱標也才四歲,因此,他一直拿朱文正當親生兒子看。

自從上次應天事件之後,朱元璋就一心想要提拔、培養朱文正,當然這朱文正的個人問題,他朱元璋也就不能坐視不理了。而且當時的朱文正已經年滿二十四歲了,朱元璋認爲該給他說門親事了。

既然準備給朱文正說親,這女方的家庭,朱元璋就琢磨了好一陣子。

朱文正雖然是朱元璋的侄子,其實也跟兒子差不多,誰叫他大哥死得早呢!

朱元璋思來想去,把自己昔日的濠州老兄弟在腦海中過了個遍,最後認爲自己的老兄弟謝再興的大女兒合適。當時,謝再興的大女兒年方十八,正是待嫁的年紀。

朱元璋也聽人說起過,謝再興的幾個女兒都是天姿國色,給朱文正這個侄子說一門親,這小子肯定高興。

關鍵是朱文正相當於是朱元璋的兒子,因此這女方也就好比是朱元璋的親家。既然是結親家,朱元璋當然首選是昔日從濠州跟過來的好兄弟了。

通過這種聯姻,可以更加穩固朱元璋對屬下的駕馭。朱元璋當然是得好好考慮。

當時,謝再興正在浙江一帶作戰,這麼大的事兒,當然得請謝再興迴應天商議了。

也就是我們迴應天前不久,謝再興從南線趕回了應天。

朱元璋與謝再興老友相見,也就不繞什麼彎子了。

謝再興聽說朱元璋替侄子朱文正說親,這就是與朱元璋結親家呀!謝再興當然是沒理由不同意。

謝再興還假裝跟朱元璋客氣一番,說這麼大的好事兒,即使不叫自己回來,由吳國公大人代爲作主都成。他們倆是這麼多年的老兄弟了,他自己的女兒就是朱元璋的女兒。

朱元璋聽這個老兄弟跟自己如此近乎,當然也是高興。

如此二人一拍即合,這門親事就算給定下了。

因爲朱文正當時正在西線當主帥,也沒有大把時間迴應天籌辦婚事。朱元璋與謝再興一合計,擇日不如撞日,就將朱文正與謝再興長女的婚事定在了十一月初十。

兩個大男人把這事兒拍了板,自然是各自讓自己的夫人籌備相關事宜。馬氏自然是籌備着娶親事宜,而謝再興夫人自然籌備嫁女事宜。

與此同時,朱元璋命人將朱文正叫回應天。

第一百零五章 傅友廣的計策第三百章 競選班長第六百一十一章 趙敏的大哥第二百六十二章 錐子山傳來好消息第五百九十六章 英雄救美第二百八十九章 打開天窗說亮話第二百二十九章 霹靂火球第七百二十八章 內憂外患第六百一十四章 洪都鬧翻天了第三百四十一章 高麗要崛起?第二十二章 張然殞命第四百零四章 人才的搖籃第四百五十五章 鴻門宴弱爆了第三百章 競選班長第六百九十一章 曲線接頭第一百一十二章 人生就是忽悠第四百三十六章 徐壽輝遷都第一百三十七章 私鹽生意第十六章 拜師學藝第三百五十六章 營救朱文正第一百五十七章 借一步說話第二百零四章 攻克太平城第六百五十二章 吳城古鎮第六十六章 苦練精兵第二百二十一章 李善長犯難第二百四十六章 再取採石磯第六百八十一章 捨車保帥第四百六十一章 歪解卦象第五十一章 讓我當軍師?第七十七章 帶隊赴峽州第三百八十八章 敲打胡大海第七百零九章 楊汪反目第二百八十章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第五百零六章 馬壋受降第五百九十章 挫敗東吳第四百九十二章 小孤山密謀第四百六十六章 李府“鬧鬼”第一百九十章 金鑲珠寶蝴蝶簪第七百二十六章 楊日禮的昏招第一百零二章 做客黑蛟幫第三百八十四章 “活死人”的秘密第三百四十章 叔明見元帝第四百九十八章 偰斯的下落第三百一十五章 “明珠”是誰?第二百七十七章 調配人員第二百五十一章 切磋《島夷志》第七百零六章 家裡有礦第一百四十七章 第一筆私鹽生意第四百九十五章 偰遜病逝第五百八十三章 湯和替子求學第九章 遇見了常遇春第三百四十一章 高麗要崛起?第六百五十二章 吳城古鎮第一百三十一章 計賺定遠城第五十章 手術成功第六百四十九章 餘杭告急第八十八章 初見思淑第四十八章 曼陀羅花湯第六百五十二章 吳城古鎮第二百五十七章 買房置地第二百七十三章 柳懷鏡的方案第二百一十八章 冤死的陳野先第二十二章 張然殞命第三百四十四章 確定行程第二百二十六章 “妻管嚴”?第四百六十一章 歪解卦象第四百八十七章 停徵“寨糧”第三百六十七章 寶山鄉馬家第一百八十九章 吳鑰有喜第六百五十七章 趙匡胤與《推背圖》第一百三十九章 秘密回山第二百二十二章 沈李相會第一百六十八章 意外情況第一百三十八章 朱元璋來信第五百一十四章 平定浙東第三百四十三章 徵求意見第二百八十八章 朱老爺子的心病第二十一章 哲別的傳人第五百七十五章 陳維林“戰死”第二百五十四章 初入集慶第四百六十九章 巧奪水軍第四百一十八章 “隱蔽工程”得自己做第一百三十二章 三大紀律第二百九十一章 認了兩個妹妹第一百九十一章 郭子興死了第七章 穿越了?第四百八十一章 正能量的重要性第五百七十三章 意外相逢第五百四十七章 還得堅守一個月?第四百一十九章 地皮交接第三百二十章 朱老爺子立功了第五百七十章 衝出湖口第五百九十一章 朱元璋稱王第五百零九章 三線快攻第六百二十章 假伊尹,真董卓第六百七十七章 歸隱之約第六百八十九章 意外之喜第八十三章 身陷囹圄第三百四十三章 徵求意見第六百二十七章 嘉定受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