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八章 陳友諒發大招

陳友諒傳下軍令,南門和東門的攻城部隊分批繼續輪番進攻,不要給城內守軍喘息之機。江面水軍由小型戰艦繼續輪流向西城門和西城牆施壓,大型戰艦都泊到江心島這邊來。

這次陳友諒帶來的十萬水軍中,像他乘坐的旗艦這麼大號的戰艦有近兩百艘,而此刻在太平江面上的也有近一百艘。

這種大型戰艦每條船上乘坐五百人一點兒問題都沒有,這要放在現代根本算不上大船,但在當時,已經算是很大的了。

這種大型戰艦空載的時候,甲板至吃水線足有五米的落差。這太平城西城牆此時與江面的落差也就十米左右。也就是說,在這大型戰艦的甲板上進攻西城牆,也就相當於在地面上進攻約五米高的城牆。

這比起陸軍在地面上進攻南城門和東城門,就輕鬆了許多。畢竟東城牆和南城牆也是約有十米高。進攻十米高的城牆與進攻五米高的城牆,難度係數肯定是有差距的。

而此時的陳友諒讓這近百艘本來佔有優勢的大型戰艦不去進攻,而回泊到江心島。他想幹什麼呢?

陳友諒要發大招了。我們拭目以待。

陳友諒吩咐兵士們在江心島上擡些石頭堆在這些巨型戰艦的尾部。

漸漸地,隨着石頭的堆集,船頭翹了起來。爲了保持船體平衡,陳友諒安排一些身強力壯的兵士聚集在船頭休息,順便進食晚餐,蓄集體力。

約亥時初的時分,隨着石頭的大量堆集,船體已經吃水很深了。

陳友諒召集衆兵士做了個簡短的戰前動員。

陳友諒向將士們說出了他的這個怪招。待會兒這些戰艦立即過江去攻擊太平城。

由於船尾有大量石頭堆集,只待戰艦駛到太平城那邊,船頭待命的衆多兵士立即分出一部分向船尾移動。

此時,由於受力發生變化,船頭定會高高翹起。本來這巨型戰艦的甲板離太平西城牆也就不到兩丈的高度。此時船頭高高翹起,那船頭的甲板與西城牆的高度差幾乎就沒多大了。

此時,船頭的兵士立即可以用短梯、跳板等簡易工具搭上城牆頭,然後迅速衝上城牆。

如果船體的位置把握的合適,甚至可以不利用任何工具,兵士們可以從船頭的甲板直接登上西城牆。

當先頭部隊登上城牆之後,剛纔撤向船尾的兵士在保持這船頭高高翹起的姿勢的情況,立即分批向船頭移動。最後,當然也是登上城牆,一舉拿下太平城。

衆兵士聽了陳友諒這個方案,也是顯得十分興奮。

在這裡,我們不得不誇陳友諒一句,你丫真是個戰術鬼才!

亥時正,這近百艘巨型戰艦載着約一萬五千人在夜色的掩護下,向江對岸的太平城駛過去了。

此時,進攻太平的戰鬥仍然斷斷續續地進行着。目的,就是不給太平城內的守軍任何喘息之機。

此時太平城內的守軍的確也是累的夠嗆。這晚飯都是在城牆上隨便解決了一下。

按照花雲的安排,他自己帶着三千兵士守南門。因爲,陳友諒軍是從南邊過來,所以,據他們分析,這南門定是敵軍攻擊的重中之重。

朱文遜帶着三千兵士守西門,主要是忌憚陳友諒軍水軍實力強大。

知府許瑗則帶着三千兵士守東門,這裡雖然不是敵軍的主攻方向,但敵軍進攻東門的戰鬥也一直斷斷續續沒停歇。

只有鎮守北門的院判王鼎倒還好,沒有受到陳友諒軍的攻擊。不過,這後勤保障、臨時機動的任務就都落在了他的身上,他的擔子也不輕。

很快,陳友諒的巨型戰艦編隊就駛到了太平城西城牆邊。按照陳友諒的部署,偷襲西城牆的戰鬥打響了。

當朱文遜率領的守城部隊發現敵軍採用了這麼個怪招登上了西城牆之時,一切都來不及了。不少兵士被這突然出現在城牆之上的天完軍給嚇傻了。

如果站在陳友諒的角度,他應該這樣描述:一萬多攻擊西城牆的勇士,猶如神兵天降一般出現在了太平城的西城牆之上。

朱文遜可是個不要命的主兒,立即招呼衆兵士結陣抵抗這突上西城牆的天完軍。奈何天完軍越來越多,他這受到驚嚇的三千疲憊之師哪裡是對手?

很快,朱文遜戰死,這三千西城守軍如羊入虎口一般,全軍覆沒了。

西城門一失,陳友諒的兵士猶如潮水一般涌入了太平城內。

當鎮守南城門的花雲和鎮守東城門的許瑗得知西城已失,敵軍已從西城進入太平城之時,他們想跑都來不及了。

花雲和許瑗各自帶了些殘兵從城牆上撤下來,一邊在城內巷戰,一邊尋求機會突圍。

可要突圍,談何容易!

花雲和許瑗都被俘了。只有院判王鼎撿回了一條命,他帶着兩千多殘兵倉皇從北門逃出去。

逃出北門的王鼎沒有立即北上應天,而是選擇了先向東、再向北的迂迴路線,避開了採石磯的陳友諒伏兵。算王鼎這小子還聰明!

當被五花大綁的花雲和許瑗出現在陳友諒面前之時,已經是四月十三日子時末的時分。

陳友諒拿下了太平,下一步的目標自然是應天。既然要攻應天,那麼眼前這兩個人就有利用價值。至少他們對應天熟悉嘛!

陳友諒的招降工作十分不成功。

這花雲和許瑗根本不吃他那一套,除了對他和徐壽輝破口大罵,就沒有什麼其他的話了。

陳友諒順利拿下太平,自然是有些飄飄然的。這兩個人既然這麼不識相,那就送他們上西天吧!

另外,上次歐普祥在池州栽了個大跟頭,三千多被俘兵士遭到活埋。常遇春還偷偷送回兩個又盲又瞎的兵士回安慶,這對天完政權是極大的羞辱。

這次,陳友諒沒有理由不報復。

就這樣,花雲和許瑗都在五花大綁的情況之下,被亂箭射死了。其餘被俘兵士,也全部被斬殺。

應天方面,朱元璋在四月十一日晚間就收到了花雲從太平城傳來的緊急軍報,天完軍大軍來犯,太平城告急!

朱元璋臨時召開了一個緊急會議,議題當然是如何迅速馳援太平城。

當時,應天周邊還是有不少部隊的。光是城南牛首山一帶就有原屬於常遇春的兩萬人馬,還有邵榮的五千人馬。

牛首山在應天城南,離太平城最近。如果要派援軍,這兩支人馬應該是最合適的。

另外應天城東及城東北,還有應天城內,也有不少駐軍。只不過是馳援太平的話,反應速度沒有這兩支部隊快。

當然,應天城沿江岸邊,還駐有不少水軍。但因爲水軍實力比起天完方面相差太過懸殊,外加上如果水軍馳援是逆江而上,就更不佔優勢。因此,就沒必要派水軍了。

朱元璋和衆幕僚一致認爲,太平城告急,牛首山的兩萬多人應當立即前去支援。至於下一步是否要繼續增派兵力,待這兩萬多兵力投入戰鬥後,再視情況而定。

俗話說“千軍易得,一將難求!”,這馳援的兵力倒好湊合,但這馳援的主將派誰去呢?

當時,應天城內有耿再成、朱文正,還有身陷牢籠的常遇春。應天城東北有趙繼祖,城東有張明鑑等人。

從能力水平上來講,常遇春固然是最合適的。朱老爺子在參與討論這個問題時,也順便探了一下朱元璋的口風。但朱元璋並沒有放出常遇春的意思,朱老爺子便不好繼續再講。

其他衆人,耿再成似乎是最合適的。但上次耿再成說受了內傷,他自己不主動請纓的話,朱元璋也不好派他出馬。

朱文正立功心切,說願意帶兵前去馳援。朱元璋沒好氣地罵了他幾句。

這小子還不死心,立即舉薦常遇春。其結果當然是招來幾句更加嚴厲的責罵。

這樣一來,似乎就是邵榮最合適了。邵榮與趙繼祖一樣,都是早先跟着郭子興起兵之人,後又是郭天敘手下的得力干將。要論資歷,這二人比起張明鑑就老道許多。

最主要的是,邵榮現在就在牛首山駐紮,離太平最近,他去當然是最合適的了。

朱元璋連夜傳出緊急軍令,由邵榮率領所屬人馬及常遇春的兩萬人馬立即馳援太平,有任何最新情況,立即回報。

邵榮得到馳援太平的軍令已是四月十二日清晨。邵榮這些年雖然一直被朱元璋晾着,但骨子裡還是有一顆建功立業之心。聽說讓他當馳援太平城的主將,他立即是整頓兵馬。

至於常遇春的兩萬兵馬,他得拿着軍令前去,讓其立即做好馳援的準備。好在常二哥的部隊向來紀律嚴明,也就兩個時辰的功夫,大軍就已經開撥了。

大軍前行了約個把時辰,已是正午時分了。邵榮立即命大軍埋鍋做飯,稍作休整。

可就在這個時候,從太平城方向涌來一大幫散兵遊勇。邵榮命兵士一問,才知道採石磯失守了,這些人正是從採石磯潰逃而來。

第五百八十四章 再添小棉襖第二百六十八章 郭天爵得了失心瘋?第五百二十九章 厚黑王者第七百零五章 枯葉牡丹第二百零一章 大戰採石磯第七十八章 救人於危難第七百二十六章 楊日禮的昏招第五百零六章 馬壋受降第一百五十八章 當頭棒喝第三百八十三章 再入陽城堡第五百二十六章 巧施離間計第五百九十七章 珍貴的玉葫蘆第三百四十五章 江南樞密分院成立第四百二十七章 讓子彈飛一會兒第一百八十一章 惹惱張思淑第二百三十九章 收伏四大將第七百一十九章 陳元晫的皇帝夢第二百二十二章 沈李相會第六百二十五章 兌現承諾第六百零九章 沈萬三講故事第二百三十二章 心理疾病?第七百一十八章 蠢死的皇太后第四百一十八章 “隱蔽工程”得自己做第二百二十六章 “妻管嚴”?第二百七十四章 狗血的三角戀第五十九章 入夥錐子山第八十三章 身陷囹圄第四百四十四章 常遇春請罪第七百一十八章 蠢死的皇太后第四百一十三章 四方合作第二百七十五章 鎮江軍營第六百零一章 生擒張必先第九十四章 鄱陽湖避雪第二百九十七章 秘密訓練基地第五百一十三章 浙江兵變第九十章 營救思淑(上)第五百二十一章 跟我玩套路?第五百四十五章 諸全州兵變第六百七十八章 令人發瘋的蒙古騎兵戰術第六百四十九章 餘杭告急風?第三百四十章 叔明見元帝第六百二十七章 嘉定受查第七十一章 柳家搬救兵第二百三十三章 再娶美人第四十五章 成功逃脫第四百三十一章 雙簧好戲第五百九十三章 陳理繼位第二百四十一章 令人興奮的靈感第三百六十八章 節外生枝第二百二十四章 思淑的意中人第四百三十五章 廖永安生死未卜第十七章 風雲突變第十四章 順利脫險第六百七十一章 降將獻計第五百六十七章 此消彼長第二百五十四章 初入集慶第一百八十章 劉聚的託付第三十五章 偷雞不成倒蝕一把米第四百五十八章 陳友諒發大招第一百三十九章 秘密回山第一百七十一章 和州有變第一百九十八章 偰老爺子的重託第三百二十二章 傅友廣拜年?第五十一章 讓我當軍師?第六百三十二章 常州報信第五百八十九章 罕見的提親第四百八十七章 停徵“寨糧”第二百四十章 傅友廣的煩惱第十三章 仗義救人第三百一十章 把工資都交給老婆第二百五十八章 和州相親大會第三百七十章 替姐姐拜堂第五百八十五章 思想超前的焦玉第一百二十六章 更大的計劃第三百二十四章 敢不敢過揚州?第一百二十七章 又是“三棱透甲錐”第二百五十一章 切磋《島夷志》第六百九十六章 魂斷七夕第五百六十六章 利令智昏第五百五十三章 朱朝貴慘死第五百四十四章 鬱悶的謝再興第七百一十章 汪廣洋丟官第二百一十七章 二戰集慶第四百零七章 熱火朝天地印錢第四百二十九章 是詐降嗎?第二百五十九章 順應天命第五十五章 奇怪的大黑石頭第五百五十八章 “巧”幹雙先鋒第三百零八章 這個賬算得不錯第一百六十七章 中長期規劃第六百九十三章 “燒死”陳曔第二百六十九章 死裡逃生第七十五章 再獲大勝第四百七十七章 徐壽輝“駕崩”第三百二十五章 遠行前的準備第七百一十一章 李文忠凱旋第一百七十一章 和州有變第三百五十三章 必須守住的秘密第三百三十一章 遇上了“高衙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