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章 易守難攻的衢州城

我和劉聚大哥等人又是細細將這份開發協議看了一遍,才讓金大富將這份協議收好。

杜黑子已迅速回錐子山,準備組織人手來應天施工了。

金大富、馬振宇他們也有得忙了,那些承包出去的工程,就得靠他們幾個來監管了。

劉聚大哥本想着與杜黑子一道回錐子山,我還是勸他在應天多待幾天,下一趟山也不容易。山上有天狼特戰隊的人幫忙看着,也出不了什麼問題。

接下來的幾天,那七位老闆出陸續帶着人開始施工了。

我也是即時通知了朱同,讓他隔一天就到金大富這裡來,跟着他們一起去監督施工,讓他長些見識。

到了八月初,劉聚大哥再次提出要回錐子山。

我當然是再次極力挽留,加上霏兒、思淑、藍玫她們也勸王氏在應天多玩幾天,好歹也過了八月十五的中秋節再走。

那小劉才更是不願意回錐子山,扯着劉聚大哥的袖子,一個勁兒地說要吃了月餅再走。

如此一來,劉聚大哥再次答應我們在應天多逗留幾天。不過他也把日子定下來了,八月十七日一早,就從應天出發,回錐子山。

中秋節馬上要到了,就在中秋節即將到來之際,又一個好消息傳回了應天。

常二哥在上個月底拿下了衢州。

這個消息最先是從岳父大人朱老爺子那裡得來的。後來,我們專程去找了李善長。一些常二哥取衢州的細節,李善長更加清楚一些。

攻取衢州之戰,在六月份就打響了。

常二哥領兵先取了衢州東邊的龍遊城,帶領數萬人馬直逼衢州城下。

據說,常二哥取下龍遊城之後,也是一時興起,吟詩一首:“策蹇龍遊道,西風妒旅袍。紅添秋樹血,綠長旱池毛。比屋豪華歇,平原殺氣高。越山青入眼,回首鬢須搔。”

雖然常二哥是豪氣十足,但兵臨衢州城下之時,他就發現了問題的嚴重性。

元軍之所以將衢州城作爲一個重要的軍事堡壘是十分有道理的。

在唐朝之前,這衢州還只是一個縣。當然,當時的衢縣縣城也是有城牆的,只不過那規模肯定是不大。

唐朝的時候,將衢縣的規格提高,正式設立了衢州。

唐元和十一年(公元816年)衢州發大水,原先的城牆被大水給沖毀了。水災過後,當時唐朝的衢州駐軍重修了衢州城牆,這一次重修,規格可是比原先的老城牆要高了不少。

到了北宋宣和二年(公元1120年)十二月,方臘起義軍攻陷衢州,衢州城牆再次毀於戰火。

第二年,也就是公元1121年,方臘起義失敗,方臘被擒,後遭殺害。衢州迴歸宋朝,當地郡守再次修築衢州城牆。這次重修衢州城牆,從本質上講,應該算是一次大規模的改擴建工程。

這次的衢州城牆重修,在舊城牆原有的六門之上建設了城樓,提高了衢州城的防禦功能。不僅如此,這次重修,還挖了城內河,並開鑿城壕,把烏溪江的水引了過來,自此衢州便有了護城河。

當時的護城河環衢州城北、東、南三面,而且與衢江相通,如此一來,船隻可以從衢江航行到衢州城下,通過衢州城下的水門洞,可以到達城中各處。自從有了護城河,這衢州城的城防就得到了進一步的完善。

據史料記載,北宋年間這次重修,新修的城牆高約一丈六尺五寸,寬約一丈一尺。如果用現代的長度單位換算,也就是這城牆高約5米,寬約3米5。這在冷兵器作戰的時代,絕對算得上是城堅池深了。

到了元至正十五年(公元1355年),元朝統治者在各地農民紛紛起義的大背景下,不得不開始考慮一些戰略防禦之事。

這衢州城因爲自古以來就是軍事重鎮,自然是得到了元朝統治者的重視。這一年,衢州城牆再次經過了修整。

元末的這次修整,讓衢州城的防禦強度在北宋那次修整的基礎上,再一次得到了提升。經過元末這次重修,衢州城設有六座城門。

東邊的城門當時稱爲“迎和門”,也就是如今的衢州城東門。

南邊的城門當時稱爲“禮賢門”,也就是如今的衢州城大南門,也被稱爲通遠門或光遠門。

西邊的城門當時稱爲“航遠門”,也就是如今的衢州城大西門,也被稱爲水亭門或朝京門。

北邊的城門當時稱爲“永清門”,也就是如今的衢州城北門,也被稱爲浮石門或拱宸門。

東南邊的城門當時稱爲“清輝門”,也就是如今的衢州城小南門,也被稱爲前湖門或魁星門。

西南邊的城門當時稱爲“和平門”,也就是如今的衢州城小西門,也被稱爲埭堰門或通廣門。

元末的這次修建,不僅是重修了六座城門的門樓及城牆,還在北門、東門、南門和小南門外包以月城。

這月城又是個什麼東東呢?

月城也被稱之爲甕城。就是在原有的城門外,築一道半圓形的小城,用以掩護城門,加強防禦之用。

如果有敵軍進攻城門,月城上的守軍可以從旁邊和背後給攻城部隊予以打擊。相當於現代的交叉火力,無死角地攻擊攻城部隊。如此一來,是更加加大了進攻一方的攻城難度。

常二哥帶着幾萬大軍將這衢州城的六個城門是團團圍住。由於這衢州城有護城河,且緊臨衢江,光有騎兵、步兵等陸上部隊,還不足以圍困住城內敵軍。

幸虧常二哥的老班底有不少是黑蛟幫的人,這臨時組建一支水軍,用以在水面上封鎖城內元軍,倒也不是什麼難事兒。

雖然是將元軍困在了衢州城內,但城內還有幾萬元軍精銳,單從人數上講,常二哥並不佔優勢。

說了衢州城的城防情況,再來看一看衢州城內的元軍兵力情況。

這衢州城內元軍主將名叫伯顏不花的斤,是荊南王朵爾的斤之子。

元至正十六年(公元1356年),伯顏不花的斤授衢州路達魯花赤。後因功升浙東都元帥,擢江東道廉防副使,分守衢州。

這伯顏不花的斤不光是出身富貴,身居高位,還擅長詩歌,通曉音律,工於書畫。他的《古壑雲鬆圖》至今仍藏於臺灣故宮博物院。

用現代的話來講,他不僅是一位鎮守衢州的軍事將領,更是一位藝術家,亦可稱之爲一員儒將。

說起這儒將,就不得不提城中的另一員高級將領。此人名叫薛超吾兒,時任衢州路總管。

跟伯顏不花的斤一樣,這薛超吾兒也是出身貴族。薛超吾兒還有一個漢人名字,叫馬浩。

這馬浩可是元代著名散曲家,他與當時的元曲大家馬致遠並稱豪放中之“二馬”。

有堅固的城池、有精銳的軍隊、有學識淵博的儒將,一切似乎對於進攻方都是十分不利。

也正是因爲有這諸多不利的因素,當初朱元璋才堅定地讓常二哥去啃這塊“硬骨頭”。

常遇春整頓好兵馬,開始了第一次攻城。

第一次攻城,常遇春只是作一次試探性攻擊,因爲攻城器械也有限,主要目的是摸清一下對方的實力。

六月底,常遇春讓士兵架着雲梯,用飛爪、繩索等物品開始常規攻城。

但衢州城內元軍的防守相當嚴密,常遇春幾乎沒有發現什麼可以利用的破綻。在士兵連續進攻四個多時辰之後,常遇春命令收兵。

此戰,常遇春損失了兩千多人馬,城內元軍幾乎沒受到什麼損失。

戰後,常遇春召集衆將召開了一次軍事會議。

會上,諸將分析了這一次攻城失利的原因。主要是因爲敵軍城高池深,且衢州城內都是元軍精銳,用往常的常規攻城手段,是很難奏效的。

甘澤生是黑蛟幫出身,因爲衢州城有護城河,甘澤生作爲水軍統領,他認爲要拿下衢州必須迅速製作一些攻城利器。

藍玉、裴德龍等將領也非常贊同甘澤生的建議,他們認爲要多造一些諸如呂公車、仙人橋等在當時比較先進的攻城器械。

不過,雖然這些攻城器械在當時雖然都算比較先進,但由於拆卸複雜,不易活動,在一般的戰鬥中很少使用。

而且臨時製作、組裝這麼多攻城器械,至少也得半個月的時間。如此一來,那要想攻克衢州,就不是十天、半個月能夠辦得到的了。

趙忠義、崔道遠二人則提出了由他們天狼特戰隊入城偷襲、裡應外合的作戰方案。

但藍玉諸將是極力反對。因爲這樣做太過冒險,稍有不慎,這些入城的兄弟可能就再也回不來了。

要說,這藍玉他們也是一片好心,不忍心看着自己的兄弟去隻身犯險。

常遇春是知道天狼特戰隊的實力的,但這衢州城內元軍盡是精銳,且城內防守嚴密,他也擔心趙忠義他們很難取得成功。

但真如藍玉他們所說,等着趕製大型攻城器械,又得耽誤不少時日。

兵臨城下、久攻不克,勢必影響軍心、士氣。即使不影響軍心,怕是朱元璋也等不住了。

當初,鄧愈、胡大海久攻婺源不下,朱元璋都親臨前線。這次要是在衢州大半個月沒什麼進展,說不定他老人家就跑來了。

第九十九章 抵達安慶第五百二十七章 朱元璋的三十六歲第一百七十六章 大戰一觸即發第一百二十三章 突襲開始第十三章 仗義救人第一百零九章 未雨綢繆第七百零四章 卞元亨拒召第五百九十五章 沈萬三的小姨子第四百三十九章 滅敵先鋒第二百五十六章 朱元璋欲稱吳王第五百六十一章 常遇春救駕第六百八十六章 王保保命不該絕第二百九十七章 秘密訓練基地第六百六十六章 朱元璋稱帝第四百七十六章 五路伏兵第四百八十二章 歐普祥裝病第三百二十四章 敢不敢過揚州?第一百一十六章 黑蛟幫內訌第二百七十二章 陳元貴的損招第七百一十五章 楊憲下獄第二百一十二章 他鄉遇故人第四百二十四章 奇怪的文廟第一百三十五章 貪污腐敗 無處不在?第一百三十八章 朱元璋來信第四百二十五章 一探究竟第三百六十三章 六脈神劍是假的?第四百三十一章 雙簧好戲第七百零一章 順流逆流第六百二十六章 好兄弟,講義氣!第三百五十九章 扮作商隊第五百九十二章 大漢皇位之爭第九十六章 商人沈富第一百一十七章 快刀斬亂麻第四百七十七章 徐壽輝“駕崩”第一百一十一章 銅陵匯合第四百一十三章 四方合作第一百九十三章 議定婚事第二百六十一章 共同富裕第五百零八章 怪招制敵第二十八章 峽州一別第二百一十五章 探望常遇春第三百二十一章 遷居應天第四百三十九章 滅敵先鋒第五百二十三章 我爆粗口第七十三章 大膽的計劃第四百三十七章 廖永安沒死!第三百零九章 謀取江陰第四百七十七章 徐壽輝“駕崩”第五百五十五章 天無絕人之路第三百九十章 拿下婺源第五百六十一章 常遇春救駕第二百四十章 傅友廣的煩惱第四百九十五章 偰遜病逝第一百九十七章 獄中接頭第五百五十九章 天亡朱元璋?第二百六十五章 久別重逢第四百二十九章 是詐降嗎?第四百三十八章 退守九華山第六百零六章 可馨思春第五百章 截胡高麗第二百五十四章 初入集慶第四百四十九章 給花雲配個副將第三百四十四章 確定行程第七百章 朱升辭官第三百八十八章 敲打胡大海第五百九十八章 常遇春大戰張定邊第四百零二章 下輩子還做兄弟第二百六十章 準備大幹一場了第一百四十七章 第一筆私鹽生意第三百四十三章 徵求意見第二百六十二章 錐子山傳來好消息第六百零八章 陸父心動第六百九十二章 陳叔明的顧慮第五百四十九章 張子明被擒第五百二十一章 跟我玩套路?第一百五十章 金蟬脫殼第六百九十六章 魂斷七夕第四百八十七章 停徵“寨糧”第一百一十二章 人生就是忽悠第二百六十八章 郭天爵得了失心瘋?第一百九十六章 偰老爺子被囚第三百八十章 今夜,咱們都是“活雷鋒”!第七百二十二章 窮途末路第二百一十二章 他鄉遇故人第五百六十五章 甕中捉鱉之計第一百二十四章 不守紀律的張思淑第五百七十一章 陳友諒歸天第四百零一章 誠王“化緣”第四百三十五章 廖永安生死未卜第四百五十九章 又一個老油條第四百三十一章 雙簧好戲第四百四十三章 羞辱天完第三百四十七章 朱元璋休會第五百三十七章 進賢門告急第二百五十九章 順應天命第一百六十六章 中了“六合彩”第八十四章 夜探倚雲樓第六百三十章 原來是施耐庵第五百五十四章 朱文正的陰招第九十章 營救思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