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二章 陳元貴的損招

上次沈大哥是六月下旬走的,七月中旬,就又到位了八萬貫至正鈔,一萬兩現銀。

加上第一次到位的資金共計是二十二萬貫至正鈔、三萬兩現銀,總體到位資金摺合現銀十四萬兩。

算上之前收購的房產、地產,現在整體收購情況是:

共購進良田兩萬三千餘畝,共計花費至正鈔十三萬四千貫、現銀兩千兩;

購進中田五千餘畝,花費至正鈔一萬八千貫、現銀一千兩;

購進次田一萬一千畝,花費至正鈔兩萬貫、現銀一千兩;

購進林地八千一百畝,花費至正鈔一萬六千二百貫;

購進灘塗地八千七百畝,花費至正鈔四千八百貫、現銀一千九百五十兩。

另購進房產一百一十一處,花費至正鈔兩千貫、花費現銀約四千九百兩。

自沈大哥入應天以來,日常開銷共花費至正鈔一千貫、現銀六百兩。

也就是說,截止目前爲止,至正鈔共花去十九萬六千貫,還剩下兩萬四千貫;現銀花去一萬一千四百五十兩,還結餘現銀一萬八千五百五十兩。

據陳元貴他們講,現在應天的市場總體平穩。他們這幾個月完全是按照我們既定的方針,緩慢地收購。

一旦市場上出現大戶大量拋售,他們就果斷吃進,確保應天的市場不發生較大的波動。

我對目前的運轉情況是很滿意的。按照目前的狀況,現在基本上不會有大量的購進了,因爲該跑路的那些蒙古人的遺老遺少基本上都跑光了。

剩下的觀望羣衆見應天的市場穩定,而且自朱元璋把集慶改名爲應天以來,應天似乎又逐漸在開始恢復往日的繁華了,這些人也就不打算跑路了。

市場上沒什麼人賣了,價格自然就穩了,也就不會出現大的波動了。

就這近幾日,似乎由賣方市場進入買方市場的跡象,價格已出現了緩慢的上升趨勢。

原來我們吃進良田,基本上都是每畝六貫至正鈔或者三兩現銀左右的價格。現在這價格已經稍稍有些上漲,低於七貫每畝,都沒有人願意出手。即使是七貫一畝的價格,供應量也不大。

所以沈貴、陳元貴他們近幾日都不知如何是好。

現在手頭還有些至正鈔和現銀,按照沈大哥上次派人送錢過來捎的口信,餘下的四萬兩現銀的本錢在今年年底前一定會到位。

如果到了那時,還沒購進什麼產業,那差不多手中就還有摺合七萬兩現銀的本錢,這可不是一個小數目。

到底是繼續購進呢?還是停止收購呢?

如果停止收購的話,價格是不是又會進一步上漲?

到時候如果再想購進就更加困難了或者要花更多的本錢了?

沈貴、陳元貴他們拋出這個問題之後,我也陷入了深思。

的確是難以抉擇,似乎繼續購進有購進的理由,暫停收購也有暫停的道理。

我問陳定邦,李善長那邊的數據是什麼情況。

陳定邦告訴我,李善長那邊反饋的數據情況他們一直保持了跟進。這幾日市場價格稍微上漲,主要原因還是供應量不足,市場上沒人願意出貨所致。

其實近段時期雖然說集慶房產和土地價格稍稍有些上漲,但並沒什麼成交量。只是因爲想購進的人數比出貨的人數多,人爲地拉高了價格。

我認爲陳定邦的這個分析還算靠譜,其實現在這個狀況不正是朱元璋、李善長特別想看到的嗎?

既然市場穩住了,我們也沒必要庸人自擾,順其自然吧!

如果年底沈大哥的最後四萬兩現銀的本金到位了,我們還是沒有怎麼進貨的話。大不了把本錢放在這裡,靜待合適的時機。

假如沈大哥如果有其他的什麼生意頭寸不足,也可以從我們這裡週轉嘛!

我之所以會產生這個想法,主要是認爲,反正這本錢就是沈大哥、沈貴,還有我和汪耀南四個人嘛!都不是外人,誰吃點虧,誰佔點便宜都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兒。

我這個想法一說出來,沈貴他們覺得也完全可以接受,反正就是穩坐釣魚臺,市場不跌,咱就不出手。

可剛說到這裡,陳定邦又提出了一個問題,如果市場價格上漲得厲害,我們要不要出貨呢?

如果要出貨,又在什麼價格點出貨呢?

是緩慢出貨,還是速戰速決?

這個問題問出來之後,我看了陳定邦兩眼,心想,這小子現在長進了,提出的問題也是越來越有水平了。

這個問題還真是值得好好研究一下,如果價格上漲要不要出貨?

我讓大家談談看法,大家都議論紛紛。但大體思路都還是一致,就是價格漲到一定的程度,就要出貨。

但對於漲到什麼點出貨,該快速出貨,還是緩慢出貨,大家的意見不統一。

沈貴認爲,價格只要上漲超過三成,就該考慮出貨了。但出貨要緩慢,如果出得太急,價格會跌。

陳定邦則認爲,至少也得等到價格上漲五成以上,才考慮出貨。至於出貨的方式,他也贊同沈貴的觀點,以緩慢出貨爲宜,確保不引發應天市場的大波動。

而陳元貴則提出了一個顛覆所有人價值觀的想法。他認爲,咱們要瞅準時機出貨,出貨的速度要快,就是要讓市場價格大跌。等市場大跌之後,咱再以低價吃進。

這樣我們先高價出,打壓市場後,再低價進。說不定手中的地就能從這番折騰前的一畝變成折騰後的兩畝。

陳元貴這番話直接是把大家給說愣住了。要純粹從賺取差價的角度來說,他這個方案無疑是最合適的,但也是最損的。

如此一來,必定會引發應天市場的巨大波動。這可是朱元璋和李善長都不願意看到的。

陳定邦第一個站出來表示反對。他說我們在買賣的過程中,都得去李善長的人那裡進行登記。如此一來,誰在大量進貨,誰在大量拋售,李善長都是瞭如指掌。

如果我們這樣做,李善長肯定是會知道的。那樣的話,我們以後還怎麼跟李善長合作?

陳定邦這麼一說,衆人也紛紛認爲陳定邦的話有道理,說陳元貴那個方法不行、太損。

就在衆人紛紛否定陳元貴這個想法的時候,我說話了。

我表示,陳元貴這個想法的確是不現實,畢竟李善長是我們以後的長期合作伙伴,我們不能這麼明擺着拆他的臺。

但是,我們是不是還有其他的方法,能在李善長不知道是我們搗鬼的情況下,實現陳元貴那個方案呢?

如果真有這麼個好方法,那我們可算是發大財了呀!

衆人聽我這麼一說,也都是陷入了深思。

如果真能有個辦法,讓其他人去打壓這個市場,我們只是從中混水摸魚,那真是再適合不過了。

但真要想出這麼個鬼點子出來,也是十分困難的。衆人想了大半天,包括我自己在內,也是冥思苦想了半天,就是沒想出什麼好方法。

我只好對大家說,陳元貴的這個方案,相當於是給我們考慮問題,提供了另外一條思路。從目前來看,要想實現他這個計劃,還是不太現實。

但大家只要記住有這麼條思路就夠了。興許哪天,市場情況發生了巨大變化,我們真的就有了這麼個機會呢?

我們現在就把這種可能擺在這裡。如果將來有一天,各種條件都成就了,我們就要果斷出手,快速出手,先把這應天市場的水攪混,然後再最大化我們的利益。

從剛纔大家的觀點來看,價格上漲到一定程度,我們還是要出手的。既然陳元貴的思路目前不可能實施,那麼我們也就是隻能緩慢出手了。

現在最主要的分歧就在這價格上漲到多少開始出貨最合適的問題了。

沈貴說三成就夠了,陳定邦說五成才行,其他人還有沒有什麼看法?

我這話問了出去,大部分都還是贊成陳定邦的觀點,認爲至少要上漲到五成出手纔有個搞頭。

他們這些人都不知道,日後的應天就是朱元璋建立明朝後的國都,因此他們目前還不能體會到這塊地盤的重要性。

但這些事情,我不能明說。我只是告訴大家,我的心裡底線比你們都高,我認爲價格如果沒翻番,我們就不要急着出手。

你們看看,朱元璋從拿下集慶,到改名應天,再到現在,這才半年多一點的時間。情況是什麼樣子?

從最開始的大量蒙古人的遺老遺少拋售土地、房產,到如今的價格穩中有升。這說明了什麼?

這充分說明了應天的情況正在慢慢好轉。這才僅僅只是一個開始,我認爲應天的市場值得我們期待。價格不翻番,我堅持認爲,我們不應該出貨。

我這番話出口,錐子山的那幫人都紛紛表示支持我的意見,畢竟他們對我都有點盲目崇拜了。

沈貴的幾個手下沒有發話。

沈貴沉默了半晌表示,他同意我的觀點。沈貴說,他哥哥離開集慶時,曾經反覆叮囑過他,如果在重大決策上與我的意見相佐,一定要尊重我的意見。

第五百六十九章 突圍闖關第一百一十二章 人生就是忽悠第六百一十八章 寧可錯殺,絕不放過第二百五十一章 切磋《島夷志》第六百二十三章 佯攻蘇州第五十九章 入夥錐子山第六百二十五章 兌現承諾第五十四章 勇攀懸崖第三百三十六章 找到偰遜第二百三十六章 二入太平第二百三十五章 沈萬三再獻重寶第三百零六章 展示威力第二百四十四章 自古多情傷離別第三百零三章 限量版火槍第四百六十九章 巧奪水軍第六百一十九章 朱文正之死第五百六十九章 突圍闖關第二百二十四章 思淑的意中人第一百一十七章 快刀斬亂麻第二十六章 錐子山上排座次第二百四十一章 令人興奮的靈感第五百四十三章 猛人薛顯第四百七十七章 徐壽輝“駕崩”第一百七十六章 大戰一觸即發第四百六十六章 李府“鬧鬼”第二百七十九章 組建特種部隊?第四百二十五章 一探究竟第一百六十二章 抵達蘇州第四百五十四章 御駕親征?第一百九十五章 卿卿我我第四百六十六章 李府“鬧鬼”第三百二十九章 北上大都第二百三十二章 心理疾病?第三百三十三章 我們被陰了第一百五十二章 偰玉立的條件第五十四章 勇攀懸崖第六百六十三章 徐達避雷第三百五十九章 扮作商隊第七十一章 柳家搬救兵第一百四十一章 大戰在即第五百章 截胡高麗第五百四十四章 鬱悶的謝再興第三百九十三章 一個更加大膽的計劃第三百八十五章 返回大陳國第二百九十章 我是男神?第二十三章 追殺千戶第一百二十二章 派出特戰小分隊第一百六十八章 意外情況第七百一十二章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第三百二十二章 傅友廣拜年?第四百零四章 人才的搖籃第一百三十二章 三大紀律第五百零六章 馬壋受降第一百四十一章 大戰在即第一百八十二章 隕鐵寶刀第四百二十七章 讓子彈飛一會兒第六十八章 圍點打援(下)第三百三十八章 遠走高麗第五百三十七章 進賢門告急第二百三十四章 太平送彈第三百三十六章 找到偰遜第二百一十八章 冤死的陳野先第五百章 截胡高麗第六百七十三章 拳斃託音第二百二十五章 羞憤的張思淑第五百七十五章 陳維林“戰死”第三百九十五章 李善長的試探第三十四章 偷襲錐子山第一百二十九章 進軍定遠城第一百八十章 劉聚的託付第四百九十二章 小孤山密謀第三百九十四章 小舅哥的眼光第三百九十四章 小舅哥的眼光第七百二十三章 死裡逃生第二百零八章 採石磯告急第二百八十章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第五百三十三章 女鬼上門?倩女幽魂?第七百零九章 楊汪反目第一百七十八章 殺人誅心第513章第六百九十二章 陳叔明的顧慮第九十章 營救思淑(上)第六百三十五章 暗殺計劃第九十四章 鄱陽湖避雪第六十七章 圍點打援(上)第三百六十二章 擒獲夷首第二百五十章 貼心小棉襖第一百三十四章 收羅人才第三百二十一章 遷居應天第二百八十一章 天狼特戰隊第六百四十六章 羣衆的智慧第三百六十三章 六脈神劍是假的?第二百六十七章 此人大有來歷第六百八十八章 陳叔明休妻第四百七十八章 陳友諒稱帝第三百八十七章 破例冊封第七百零二章 以退爲進第六十章 交椅之爭第六百三十二章 常州報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