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七章 招降二陳

朱元璋哈哈大笑道:

“這個就不用陳將軍你操心了。

只要你寫招降書,你的任務就完成了,你就是我們紅巾軍的朋友。

至於你手下的那幫人肯不肯歸降,那是他們自己的事,我們派去招降的人能不能活着回來,也與你沒有關係。”

既然朱元璋都這麼說了,陳野先也不好再推辭了,只好寫了招降書。

朱元璋接過招降書看了一下,滿意地點了點頭,吩咐人將陳野先帶下去好好招待。

當然,這陳野先不用再被關押或者是五花大綁了,但被軟禁那是必須的。

陳野先走後,朱元璋繼續主持會議。

現在會議的主要議題,就是如何去招降陳野先的餘部,誰去招降陳野先餘部的問題了。

衆將都認爲,派個信使去陳軍送信就行了,根據他們回覆的情況再作下一步打算。

但朱元璋堅持認爲,這次招安是一次非常重要的行動,關係到他們能不能在太平站穩腳跟的問題,必須得派一個辦事穩妥之人前去。

這下衆將是你望着我,我望着你,誰也不敢隨便表態。

你說這前去招降,招得好,那是好。但萬一跟陳野先說的一樣,雙方一言不合,陳家的人動了手,那這個招降就成了送死。

倒不是說這幫人怕死,只是誰都不想這麼窩囊地死。

這要是死在戰場上,馬革裹屍,那是英雄;可這死在招降的過程中,而且誰都不知道你是怎麼死的,你說這窩不窩囊?

常遇春一看大家都不願意去,索性大聲說道:“要不我去試試?”

這時,衆將都詫異地望着他。

徐達和湯和趕緊說這去招降不是個小事,萬一出個什麼岔子,可是損失了一個人才呀!

畢竟徐達和湯和二人心裡清楚,常遇春可是我胡碩的結拜兄弟啊。

馮國勝、鄧愈二人聽了常遇春這話,心中是出了一口長氣。但表面上仍是裝出很驚訝的樣子,也不斷地勸常遇春要慎重。

他們二人是生怕朱元璋把這個任務交給自己。現在常遇春這個傻冒兒出來頂包,他們二人心裡高興着呢,只不過嘴上仍要說些假惺惺的勸阻之話。

朱元璋轉了轉眼珠,沒有立即開口。他心裡也在打算盤,就採石磯和太平這兩戰的表現來看,常遇春的確是一位不可多得的人才,如果真要折在了招降的途中,真還有點可惜。

但郭天爵的影子始終在他心中徘徊不去,這人是郭天爵介紹來的,很有可能就是郭家安插在他身邊的眼線。

朱元璋心中真的很矛盾,一時不知如何是好。

這時,一個年青人火急火燎地跑了進來。

來人叫朱文正,至元二年(公元1336年)出生,他是朱元璋的大哥朱興隆的兒子,也就是朱元璋的親侄子。

朱興隆於1344年淮北大旱時,與父母幾乎是前腳趕後腳地餓死。朱元璋便帶着這個嫂子王氏及8歲的親侄子朱文正外出逃荒。

即使朱元璋當和尚期間,也是把這對母子安頓在寺廟不遠處,資助這對母子活了下來。

後來,朱元璋加入了郭子興的隊伍,嫂子與侄子繼續相隨。

朱元璋在大哥朱興隆去世後,也是把朱文正當做自己的兒子撫養。

朱元璋從軍之後,一直讓朱文正當着自己的親衛隊長。在攻取滁州、和州的過程中,朱文正也逐漸展示出自己英勇善戰的一面。

只是因爲朱文正是大哥唯一的後人,他不想讓朱文正衝鋒陷陣,一直把他留在身邊,這也埋沒了朱文正的一些軍事才華,搞得朱文正有點兒不高興。

朱文正火急火燎地跑進來,就是有探子來報,集慶方面有動靜。

因爲朱元璋正在主持高級軍事會議,一般人不得隨便打擾,朱文正作爲親衛隊長遇到這麼緊急的軍情,還是可以闖進會場直接報告的。何況朱文正還是朱元璋的親侄子,唯一的一個親侄子。

朱元璋看了一下軍報,並沒讓朱文正退下,而是繼續主持會議。

他分析道:“集慶方面的元軍肯定是得知我們正於陳野先的部隊在太平激戰,象徵性地派兵呼應,並不會大舉南下。”

朱元璋之所以這麼分析,就是不想主動北上與元軍主力交鋒,他一直盤算着把這塊硬骨頭留給郭天敘他們。

但徐達他們都表示了不同意見,認爲還是應該加強採石磯的防守,一旦元軍拿下采石磯,就相當於切斷了江東部隊與和州方面的聯繫。

但朱元璋堅持認爲,還是太平的戰事更爲重要,一旦大量分兵北上,陳野先的餘部肯定會再次捲土重來,到時說不定是採石磯沒守住,太平也被敵人拿下了。

這兩個地方都失去之後,江東部隊就沒有了立錐之地。

如果被迫要放棄一個地方,那寧願放棄採石磯,畢竟採石磯的防禦工事太弱,而太平好歹是座城池。

經過朱元璋這一番分析,衆將也認爲還是有幾分道理的。如果太平真的淪陷了,那渡江戰役算是以失敗告終了,只要保住了太平,即使採石磯淪陷了,就還有翻盤的希望。

但現在採石磯的兵力不足兩千人,實在是不堪一擊,衆將提議還是要加派一點兵力。

於是,朱元璋決定派徐達麾下的廖永安帶三千兵馬進駐採石磯,其餘衆將繼續作好南下殲滅陳野先餘部的準備。

當然,A計劃是招降陳野先餘部,A計劃失敗,B計劃纔是南下打殲滅戰。

既然北面集慶方向的元軍已有動靜,那解決南面戰事的問題就宜早不宜遲了。得迅速派人去招降,一旦招降不成功,立即開打。

剛纔常遇春提議自己去招降,朱元璋還在考慮讓不讓他去,現在也沒時間作過多考慮了。

朱元璋直接開口說道:“這招降陳野先餘部之事,就交給常遇春了。立即做好出發準備,明日一早就出發。”

常遇春領命,衆將就散了。

常遇春回到營中,立即召集藍玉等人來開會,告知了他們明天一早準備去敵營招降的事。

藍玉等人都爭着明天跟常遇春一起去,最後,常遇春決定帶陳維林去,畢竟他功夫好。

六月十四日一大早,有兩騎快馬從太平城南門飛馳而出,這二人正是常遇春和陳維林。

行了約三十里地,見前面有兵馬駐紮,且對方的遊動哨也發現了常、陳二人。

常遇春向對方的遊動哨喊話,說是太平城的守軍信使,他們的元帥陳野先在太平城中已答應投降,並親筆寫下了招降書,他們是來送信的。

兩軍交戰,不斬來使。陳野先的部隊雖然不是正規軍,但這個道理還是懂的。

於是,這幾個遊動哨就把常遇春和陳維林帶入了軍營,當然兵器是被他們沒收了。

陳野先被擒了,餘部暫時由其子陳兆先,也就是右副元帥統領。

昨日大敗之後,陳兆先、陳飛虎收攏各路散兵,最終還是聚集了三萬餘人在離太平城南三十里紮營,等待機會進攻太平,救出陳野先。

常遇春將陳野先的親筆信交給了陳兆先,陳飛虎也湊過去看。

二陳確認了這的確是陳野先的筆跡,但並不確定陳野先究竟是真心歸附,還是爲了暫時保命,被迫投降。

這時,有兵士指認,說昨天就是這二人捉拿的元帥。

陳兆先一聽,十分惱火,當即命人將常遇春、陳維林二人拿下。

但常遇春、陳維林二人豈是這麼容易被拿住的,一隊親兵手持兵器涌上來,不僅沒抓住這二人,反被這二人踹飛好幾個,兵器也被這二人奪了。

雙方各持兵器,又成了對峙局面。

陳飛虎好歹也是陳兆先堂叔,辦事也比陳兆先穩重多了,他立即招呼雙方停手。

親衛兵撤了出去,常遇春、陳維林二人也不是來打架的,爲了顯得誠意,就把兵器扔在了地上。

這下,陳兆先、陳飛虎、常遇春、陳維林四人坐下來,可以心平氣和地好好談談了。

常遇春對二陳是曉以民族大義,讓他們趕緊懸崖勒馬,共同來完成反元大業。

陳兆先、陳飛虎二人心中也有自己的打算,主將被擒,而且親筆寫了招降書,如果他們不降,陳野先就很可能被殺,他們可不想擔這弒兄弒父的罪名。

還是先暫且投降吧,先保住陳野先的命再說,大不了日後再反。

就在這種狀態下,常遇春、陳維林的招降竟然成功了。

雙方當即約定,三日之後,也就是六月十七日,陳兆先、陳飛虎二人帶大軍來太平城投降。

陳兆先、陳飛虎說是要設宴款待常遇春、陳維林二人。當時已是臨近中午,這二人一大早出發,現在也餓了,也不推辭。

很快,飯食也端上來了,還有一大罈子酒。

陳兆先命人拿了四個大碗,親自開壇倒了四大碗酒。

這四人不管現在心裡在想什麼,這場面上的事情肯定是要維持的,各端一碗酒說了些豪言壯語的話。無非就是將來齊心協力、共謀大業之類的話,最後都幹了。

第一百四十九章 政治鬥爭的犧牲品第一百九十六章 偰老爺子被囚第七百一十三章 胡惟庸的機會第一百四十一章 大戰在即第一百一十三章 抵達石門第五百九十五章 沈萬三的小姨子第二百六十九章 死裡逃生第六百零五章 爭當“黃雀”第四百二十四章 奇怪的文廟第三十八章 機靈鬼藍玉第六百三十九章 刺殺蔡彥文第二百四十八章 三個男人一臺戲第五百二十七章 朱元璋的三十六歲第五百四十九章 張子明被擒第八十九章 聽葷曲兒第五百六十七章 此消彼長第四百七十二章 病貓發威第二百三十四章 太平送彈第六百零一章 生擒張必先第四百三十三章 趙普勝被殺第十四章 順利脫險第五百一十七章 高麗美女第六百零五章 爭當“黃雀”第五百七十四章 論跑路的重要性第二百二十六章 “妻管嚴”?第五百五十五章 天無絕人之路第五百零四章 聽戲求官第一百三十二章 三大紀律第五十八章 重大發現第四百九十六章 相愛相殺第一百四十九章 政治鬥爭的犧牲品第二百三十三章 再娶美人第五百四十一章 火器被人惦記第三百五十八章 汪耀南的推測第五百七十三章 意外相逢第五十六章 巨大的隕坑第一百七十四章 郭子興病倒第六百七十八章 令人發瘋的蒙古騎兵戰術第三百零三章 限量版火槍第三百七十八章 伏擊追兵第一百二十八章 處理俘虜的問題第三百四十四章 確定行程第一百二十八章 處理俘虜的問題第十三章 仗義救人第六百一十八章 寧可錯殺,絕不放過入妖風第六百九十六章 魂斷七夕第四十七章 天佑錐子山第六百三十六章 決戰東吳第二章 地震來襲第四百七十四章 “超標”的午宴第四十六章 郭子興取懷遠第三百七十九章 第二撥追兵第六百二十四章 韓林兒之死第一百零九章 未雨綢繆第三十一章 襲殺蒙古兵第四百章 砍價砍一半第八十四章 夜探倚雲樓第四十一章 中計遭伏第三百一十章 把工資都交給老婆第六百七十八章 令人發瘋的蒙古騎兵戰術第四百零七章 熱火朝天地印錢第五百九十三章 陳理繼位第二百七十九章 組建特種部隊?第一百八十一章 惹惱張思淑第二百七十三章 柳懷鏡的方案第三百八十四章 “活死人”的秘密第四百五十四章 御駕親征?第二百零八章 採石磯告急第六百一十一章 趙敏的大哥第六百九十四章 恭宣王府的大火第五百章 截胡高麗第四百五十六章 太平告急第八十五章 半夜買藥第四百八十五章 嚥下嘴邊之言第三百八十六章 跟我們迴應天?第二百九十六章 調整戰略第三百八十章 今夜,咱們都是“活雷鋒”!第四百八十四章 給劉伯溫“挖坑”第四百四十章 復克池州第五百七十六章 會來事兒的康茂才第八十二章 張思淑遭算計第二十章 捨命相搏第三百六十一章 我們被包圍了第一百一十九章 劉聚遇襲第二百零九章 都元帥駕到第二百八十四章 應天新城第四百三十四章 兩個心願第七百零七章 劉伯溫不願爲相第七十章 搶柳家莊第二百八十五章 咱可不當雷鋒第二十六章 錐子山上排座次第二百九十八章 正式開訓第六百八十九章 意外之喜第二百四十三章 空談誤國,實幹興邦第三百七十八章 伏擊追兵第六百五十八章 洪都祭奠第五百五十二章 大忽悠王厚義第六十四章 分組編隊第二百二十一章 李善長犯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