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 遷居移民

着胡秋青一部以及術虎、曹正雄兩部的離去,瀋陽連的場面變得單薄起來。不過,這僅僅是針對軍營而言,相應的,是越來越多的棚屋填補了閒置空地。棚屋十分簡陋,但隨着天氣的不斷轉暖,已經不必擔心禦寒的問題了。越來越多的民夫,源源不斷地向瀋陽城外涌來。

十多萬人馬,隨着兩條線上的出征,便只剩下六萬多人。遼東總兵官蘇翎在四月初旬重新編整時,便做了一番調整。術虎所部那些超出原先預計的部族戰士們,除去隨術虎返回的之外,還餘下兩萬多人。對於這一部,蘇翎只留下一個營五千餘人,趁着春耕還來得及,開赴渾河、蘇子河河谷地帶,屯田駐守。

渾河、蘇子河河谷地帶的農地,原本便經女真人耕作已久,算是熟地,倒不必花費太多的功夫,再說,由喀爾喀五部提供的牛羊等牲畜也已陸續送至,這五千人的屯田事宜,遠比瀋陽城外要輕鬆得多。蘇翎並未給這五千人限定數額,只是吩咐越多越好而已。另外,這一部人馬還擔負起收攏那些散落在兩條河谷附近的女真人的任務。

至於其餘的一萬多人,則帶着大批的農具、耕牛、糧食,陸續返回海西、東海各地,與其同行的,有數百名工匠以及從鎮江堡管事學院挑選出來的數十名管事。工匠們中間,包括有各種打造鐵器的,還有對尋礦較爲熟悉的人員,海西、東海一帶,不僅已發現有鐵礦的存在,還有煤礦、銅礦等等礦產,只是因海西、東海女真之中能做這些事的人實在罕見,倒是一直都是棄而不用。這一回,算是起了頭,但要想達到遼東都司現有的水平,還需要大量的人手才行。

是故,管事學院的那數十名管事,便是要在海西、東海一帶,開設分院,要在女真人之中選擇一部分人教授課程,一切都按照千山堡地模式進行。當然,考慮到女真人中識字的更少,這些管事們也都對此做了一番準備,除了識字作爲必要的課程之外,其餘的,大多做了簡化處理,以便儘快培訓處所需人才來。

蘇翎地這番處置,即是淡化了海西、東海女真原有的部族劃分,這部分工作,已經由術虎做了鋪墊,此時只是更加系統化而已。對於海西、東海一帶的女真部族,只要沒有戰爭,這種來自大明地同化過程,進展還是相當迅速的。那努爾哈赤能夠一統女真各部、戰無不勝,與其接受漢地知識、技能有着相當密切的緣故,不僅是在作戰方面,其餘的農耕、冶鐵等等方面,無一不是參照遼東都司而爲。

不過,努爾哈赤畢竟沒有經過一般大明百姓的那種延傳多年的傳統教育,很多事情上僅僅是學的樣子而已。比如說那些阿哈們,不過就是一些奴才,整個後金國在人際關係上,仍然是與原來的部族性質相仿。而這回蘇翎地做法,卻是帶給海西、東海女真部族最直接的實惠,不僅給糧食、工具,還派駐工匠、教師,要直接教授女真人掌握這些技能。這已經遠遠超出了以往的那種依靠交換、貿易的層次。

隨術虎出征的部族戰士們,大多是由各部族首領的子侄輩們率領,其中還有參加過武官學院整訓的人,這些子弟對蘇翎的用意,雖說不能完全理解,但卻知道對海西、東海女真地好處。是故這些部族戰士們回到家鄉之後,自然便成了幫助蘇翎達到目標的主要力量。

事實上,到了天啓二年的冬季,海西、東海一帶,便出現更多的聚居區,越來越多的女真人開始學習農耕,並由散落山中居住,變爲集中爲村屯、小鎮,而部族之間地界限,便漸漸的淡了。這種情形,術虎算是走了第一步,蘇翎則是用力推了一把,而管事分院開學之後,則是更進了一步。那些工匠、管事們,在當地有着極高地地位,受人尊敬的滋味,可是換來毫無保留地辦事熱情。

隨着這一萬多人的離去,由渾河河谷、蘇子河河谷一帶,往海西、東海一帶地道路,也順帶着被拓寬、平整,形成一條固定的道路。而胡德昌等人很快便組織起一批商隊,沿着這條路一直向北跟去。如此一來,由遼東都司與海西、東海一帶便形成了兩條商路,未來的貿易量,可以預計將增加數倍。

這一部一去。留在瀋陽地便不足五萬。幾乎便是蘇翎在遼陽整訓地人馬。老六一部。留下五千人在瀋陽參加重建工程。老六則帶着五千人馬開赴開原。田大熊一部則入駐鐵嶺。開原、鐵嶺雖然最早被努爾哈赤攻陷。但卻並未如瀋陽這般遭受過大地破壞。努爾哈赤不過是扒掉了原來地城牆。那些屋舍、建築以及區內地百姓倒是未曾減少多少。老六與田大熊不過是接收罷了。當然。隨軍管事

進。開始重新分劃所在村屯地建制。這一幕。與u個村屯管事類似。

遼東經略袁應泰並未在瀋陽待得太久。至少在三月底便返回遼陽城。指揮着那兩萬多輜重營人馬。日夜不停地向瀋陽運輸物資。留駐在瀋陽城外地。也就是三萬左右地隊伍。這些人與蘇翎一樣。都在瀋陽城外地軍營裡駐紮。瀋陽城內。則全交給胡顯成所管帶地人馬。

這剩餘各營加上數萬民夫。便全部用來重建瀋陽城。瀋陽四周地森林裡所有成材地樹木被全部砍光。運至瀋陽城外那些新建地作坊內加工。因喀爾喀部地支持。這畜力被大量使用。到讓民夫們覺得十分省力。很快。一座座房屋地支架便搭建起來。畢竟人多。往往是數百座支架連成一片。要不了一個月地功夫。便是成片地屋舍樓宇出現在人們地視野裡。

因修建房屋地速度過快。至少要比想象中快上數倍。以至於瀋陽城外新建地燒製磚瓦地作坊。都趕不上所需地數量。不得不再次修建多出新窖。至於那些打造鐵釘、鐵線地。更是從未歇息過一日。蘇大將軍似乎真有個聚寶盆。那銀子像是永遠用不完。這給工匠們地賞賜。是越來越多。就連平日裡地吃食。都比以往好上數倍。

最先修築地屋舍。當然是屬於軍用。遼東總兵官蘇翎自然有座將軍府。就座落在瀋陽舊城之中。這些事宜既然是由胡顯成掌總。可就跟鎮江堡幾乎完全一樣。十幾個兄弟都挨着將軍府劃定了宅院位置。修築地人手也是經過刻意交待地。至於與鎮江堡有何不同。除了宅院要大出數倍外。其餘地可都得等修好之後才能細說。

在軍中登記名冊的,願意留在瀋陽定居的官兵們,將在指定的區域內獲得一套宅院。所以留在瀋陽城外的官兵們可是親眼看着屬於自己的宅院在一點點的豎起,心情自然興奮無比,再說,那已經長出禾苗的土地,可也都隨着管事們的劃定,一塊塊地發出地契來。有些心急的官兵,已經在寫信或是託人帶信兒,要家眷們提早動身了。

數萬官兵中大約只有兩萬多人是屬於自山海關內赴遼支援而來的,其餘的都是遼東本地人,那家眷倒是來得較早。蘇翎已經下令,那些家在關內的官兵,若是願意返鄉,便可提早報名,以便安排返鄉事宜。

對於離家在外的官兵們來說,回家自然是個好消息,不過,既然是在大明衛所軍中當兵,那家勢可是都不太好。而眼看着瀋陽城外有房有地,蘇大將軍還給發銀子,那兩萬多官兵之中,倒有半數以上的人,願意到瀋陽定居。最後的統計,大約有五千人左右,想要返鄉,其餘的,盡皆申請定居瀋陽,旋即,蘇翎下令開始準備接受官兵家眷的工作。

這到了五月初,瀋陽城的大致輪廓形成,則開始有精明的商人,前來瀋陽販賣。這大凡人羣衆多之地,必然或有商販往來。那數萬民夫、官兵聚集一處,又無戰事,且餉銀、腳價充溢,便總要有個花錢的地方。胡顯成有鎮江堡時的經驗,便在劃定的市場區域,搭建了一批棚子,以供那些小商小販、或是雜耍、說書人做生意謀食。這便是聚集人氣的意思了。到後來,便開始有了酒肆、茶樓等休憩之所。

很快,便有商人申請在瀋陽修建商鋪,當然,必然要有自家的宅院。對此,胡顯成當然是要批准的,不過,這修建商鋪是有規矩的,除了在指定的區域之外,還要花銀子買地的。那商人之家當然也得花銀子買地、僱人修築。

另外,鑑於此次在瀋陽城外開墾的農田過多,就算給官兵們分了地,可還是有近半數農田閒置下來。要知道,蘇翎原來的部屬可都是已經分過一次地的,此次雖然又給了每人五十畝地,可再多給也沒有意義了。在營中當兵,自是沒時間去照管田地。就算這瀋陽的五十畝地,可就足夠一家人所用了。這蘇翎軍中的餉銀,可真能養活一家人的。

那些閒置出來的地,蘇翎拿出一部分來,用來出售。整個遼東都司境內的百姓,都可以購買。這無疑是給南四衛一帶那些丟失了土地的大戶們一個機會,在有人小心試探過後,便有不少大戶前來看看動靜,當然,看到瀋陽城熱火朝天的建築場面,不由得也心生遷居之心,隨後,便是如同商人一樣的過程。再說,大戶與商人,可未必是兩個人。如此一來,瀋陽的居民,可就不止是軍人了。

天啓二年五月初一,蘇翎所部的大捷,依舊沒有得到了朝廷的獎賞,這絲疑問,在所有官兵的心頭,齊齊生出一片疑雲。(,如欲知後事如何,支持正

第13章 如箭在弦第29章 新學堂第79章 梟雄鼠輩第65章 豪爽胸懷第11章 故人相見第9章 李氏農莊第36章 各有所爲第29章 風雲隱現第35章 後續手段第16章 將值幾何第19章 山東總督(三)第47章 大興土木第17章 村落糧稅第14章 千山堡第60章 豪酋頹途第10章 聯手剿賊第70章 去舊迎新第9章 嬌顏如雪第73章 襲擾規模第52章 旁敲側擊第25章 進退之間第1章 旗軍戍邊第16章 將值幾何第14章 遼東經略第32章 衆心所向第25章 各取所需第66章 周全安置第82章 震懾之戰第22章 兵將之選第78章 利刃穿心第68章 燧發短銃第2章 新舊交替第93章 遷居移民第26章 振武新營第31章 練兵收心第46章 籌辦喜事第21章 遙相呼應第25章 四萬明軍第14章 登州計劃第67章 蘇府新家第28章 草場新城第61章 好事多磨第12章 紮營登州第30章 蒙古騎兵第14章 千山堡第72章 策反八旗第39章 江湖人士第16章 各有所專第58章 變通之道第19章 英雄美人第76章 再組商行第75章 袁家遷族第49章 順勢而爲第28章 新生活第60章 直截了當第27章 分而擊之第73章 先走一步第67章 蘇府新家第60章 豪酋頹途第19章 山東總督(三)第19章 安享冬雪第9章 以血授職第91章 瀋陽屯田第5章 漫長之夜第16章 烽火連綿第28章 新生活第68章 瓜熟蒂落第66章 將軍嫡系第52章 蘇系武官第29章 死生未卜第35章 太平新城第39章 兩軍相聚第7章 全心備戰第55章 爲奴之選第25章 各取所需第1章 旗軍戍邊第21章 撫軍心第12章 奪命斬第46章 籌辦喜事第56章 疑神疑鬼第5章 漫長之夜第12章 奪命斬第62章 事本尋常第36章 空城以待第35章 漫天煙雲第25章 各取所需第92章 開疆拓土第35章 遼陽移民第10章 聯手剿賊第77章 外圍殺戮第9章 整編軍第24章 築江城第44章 鎮江新城第5章 漫長之夜第18章 山東總督(二)第3章 七恨起兵第66章 將軍嫡系第22章 赫圖阿拉第27章 十萬知府第22章 火器四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