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濁浪(三)

李峴到了韓城,主要是爲了試製火炮和火槍的事情。

由於開辦了鐵廠,這裡是興州、清水之外,李峴最爲重視的地方。他雖然也很重視農畜,只不過在內心裡,還是偏重於這三處產鐵之地。畢竟這裡是未來開始大規模發展工業的基礎,所需要的科學技術人才差不多也只能是先從這些地方開始培養鍛煉出來。

各地工坊的工匠們的地位得到了很大提高,有經驗的工匠們被稱之爲工程師和技師,其地位和待遇與地方上的文官級別相對應起來,特別是工程師,其權力和地位相當於七品的文官,如果到了地方,可以充任各縣的通判、主薄甚至是知縣。當然,這些工程技術人員到了州縣,一般是會充任屬官,很少有出任主官的。

這也已經極大地觸犯了所謂的“文人們”的利益。

不滿歸不滿,現在倒是沒人敢去觸李峴的黴頭。

到了韓城鐵廠,卻看到姚友仲帶着幾個人在鐵廠一側的大壩旁邊。

“你一個河東知府,不在地方上呆着,老跑到這裡來幹什麼?”李峴在看到姚友仲後笑道。老將姚古在去年致仕,想用軍功在老家三原換上千頃農地,可惜李峴死活不準,而且規定姚家的田地不得超過五十頃。這樣姚家反而要退還官府一部分農地,千里做官只爲田,這事讓老姚在一氣之下,不再搭理李峴。

“我家在這鐵廠可是有股份的,常過來瞧着點不成啊?”姚友仲也笑了起來,他是姚古的長子,家業自然由他來掌管。而姚平仲原來是姚古的從侄,只不過父親跟着姚古打仗時陣亡,才被姚古收作了養子。

姚友仲這幾年已經基本上轉成了文官,以負責後勤和處理地方政務爲主,現在又升爲了河東知府,這河中府和同州、華州、解州、陝州都在他的管轄範圍內,在西北軍文官系統內,地位僅次於京兆府知府張孝純和太原知府王庶。

姚友仲身邊的幾個官員也上前來拜見李峴,姚友仲又笑着對李峴說:“我這是準備在河中府大修水利,這回是帶着他們過來參觀一下韓城這裡的堤壩溝渠,這聞喜、解州一帶的石灰礦不少,要燒製出水泥來沒有甚麼問題。”

李峴在聽了這話後,心情立馬不好了。這些慫貨們從自己這裡拿到技術跟理所當然的一般,這特麼的以後要想收些專利費看來難度還不小。

目前韓城鐵廠每天產鐵大約在兩萬斤左右,這每年三千噸的產量就讓姚友仲這沒見識的貨把這裡當寶似的,幾乎每個月都得跑過來一趟,似乎不看上一眼就不會心安。

“我在太原那裡又建了座新的鐵廠,建成後,產量會是這裡的三、四倍。”李峴看到這貨開心的樣子就有些來氣,所以立刻就準備噁心一下這個傢伙。

姚友仲在聽了後果然有些氣急敗壞,迅速睜大眼睛盯頭目李峴:“你,你……怎麼可以這樣,這韓城鐵廠可怎麼辦?!”

李峴在等他着急了一陣子這才慢悠悠地說道:“這用鐵的地方多了,你還怕出產的東西賣不出去?我給你說,這鐵礦石裡的雜質在熔化後是可以自己燃燒的,鍊鐵爐造得越大越是節省焦炭,這鐵廠每年賺那麼些紅利別儘想着搬回家裡去,至少要把一大半用於擴大生產上,這纔是長久的發展之計。這都說山西人老摳,你在河東呆得久了,是不是也被傳染上了他們這種守財的壞毛病?”

姚友仲想了想:“也是哦,投資再建上兩座大的鍊鐵爐,不就在產量上超過了太原嗎?”

李峴笑了笑,卻沒有說話。從發展的眼光來看,韓城這鐵廠,從根本上說是比不過太原的,只不過他不能打擊姚友仲剛剛被鼓動起來的自信心。

……

長安,東皇萬壽道宮。

張浚再一次見到了太上皇趙佶。

太上皇實際上還不到五十歲,正值半年,身體還健壯得很。他一身道服,面色紅潤,看上去頗有點仙風道骨的意味。

“聽說你去了城外的西軍大營?”

萬壽道宮的庭院裡長滿了高大的樹木,從敞開的窗戶裡傳進來陣陣蟬鳴。太上皇坐在書房裡,輕聲地問了這麼一句。

“我只是過去看一下而已,沒有別的意思。”張浚面色平靜地回答說。

“想必你也搞不出什麼事來。”太上皇道,“你回臨安吧,告訴老九,我在長安活的很好,只是身子骨懶了,不願再動彈。”說到這裡,他伸出手指在桌上敲了幾下,“不要再動什麼心思啦,這大局已定,你們鬥不過李峴的,真惹出事來,還不是會把趙家剩下的這點人都牽連進去。老夫這輩子生了六十多個子女,可是到現在,就只剩下兩名齠齡幼子尚在身邊,除了皇帝,其餘誰還知道生死?!”

“可是這大宋江山……”

“不要給我提什麼社稷江山!”太上皇突然怒道:“在靖康年間,是誰硬逼迫着皇帝去金營裡求和的大家心裡都清楚,就連老夫也是差點兒被你們給送到金營裡去……”說到這裡他把手掌攥成了拳頭,“自那以後,老夫對這一切也想通了,這天下就根本不是我們家的,老趙家只是頂着個名聲而已,最後禍事卻全由我家給背了。老祖宗以爲你們文人鬧不出圈去,所以在祖宗家法裡對你們寬容有加,任由你們在朝堂裡胡亂折騰,可是……”說到這裡,他擺了擺手,“你回去帶話給老九,老夫認爲這當皇帝絕非什麼幸事,他願意幹呢就繼續,我估計到最後你們也根本不是李峴他們這幫人的對手。老夫現在修道有成,早就看破紅塵,再也不願沾染凡塵間的權力爭鬥之事,現在活得自在的很,沒事別來煩我……”

說罷,他閉上雙眼,一句話也不願再多說。

張浚從萬壽宮裡出來,腦子裡亂成了一團,整個人都像是被霜打了的茄子似的。

這來見太上皇一面,本來是想尋求些支持的,結果卻讓他無比失望。

18、荊襄36、琴譜24、塞外春寒71、文官們40、三方43、救援太原(二)13、青貯池78、濁浪(二)9、使幽州(一)76、殲敵45、紅城之下33、沁河口保衛戰(二)22、回紇23、變化八、流求50、沒有希望56、火藥五、北境79、濁浪(三)39、鐵廠66、不臣4、出逃(三)67、穎昌之戰(一)45、重建晉陽17、再見童貫76、傳承59、干擾16、牧監33、剿滅曹成(三)15、決策20、冶鐵工坊61、淮西(三)9、使幽州(一)76、殲敵35、火槍(一)37、情歌63、光明之始14、童大帥67、杭州與興元65、雲州69、穎昌之戰(三)40、河東(一)70、穎昌之戰(四)16、西軍砥柱24、塞外春寒39、西域屯田28、岳飛54、學宮與修橋63、奸細們58、种師中6、豈曰無衣54、于闐國10、灰燼28、京西51、巡狩62、無奈的變通27、歸你了63、驕兵的代價59、淮西(一)39、西域屯田68、求援劉法(三)31、會州城下(二)47、決戰前37、子弟兵43、收復河東(一)5、种師道70、娶親22、北遼使團六、大理國(一)41、何灌之死(三)13、青貯池10、 築城(一)21、金國與華夏46、軍中事32、突襲40、西域國師34、獎賞20、貶職19、南陽軍58、少府監3、 施恩62、暗流(三)50、西夏人來了21、見聞33、問責54、于闐國83、少年從軍二、股份25、雁門關前28、收復疏勒(二)43、收復河東(一)42、南逃9、 劉仲武5、獵熊13、淮東67、太行寨1、 知識很重要33、傷兵營15、決策12、茫崖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