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雁門

“這玩意有傷天和,弄得怨氣沖天,你們也不怕招來惡鬼啊!”王庶大張着嘴,“你們要在這太原附近整出個這東西出來,老夫立馬躲得無遠的。”

“虛僞!”楊可世乜斜着眼說道:“你們這些文人是殺人不見血,可是陰損得很,比那些草原人壞多了!我覺得有機會倒是真可以在雁門關外修出一個這叫什麼京觀的玩意出來,以震懾北地的草原人!”

李峴哈哈一笑:“這玩意就是這麼一說,大家也別當真。現在這兩仗打下來,估計今年會安生下來,大家都好好種地罷。等秋後糧食攢得差不多了,咱們就出兵河北,一舉收復幽燕之地!”

“不要求金人放還被擄的官家麼?”王庶問道。

李峴瞪着眼看着他:“官家被擄,太上皇和他兄弟都不着急,又關我何事?!”

王庶怔了怔,這才又嘆了口氣:“這也確實當不得什麼用處……”

五萬騎兵大軍直接進駐到了太原城內。由王庶監修的太原城縱橫好幾十裡,城裡還有在片大片的農田,就是駐進幾十萬大軍都是綽綽有餘。太原一帶的駐屯軍根據規劃,沿着汾河修築了好幾座大壩,技術人員在樓煩和嵐州尋到了好幾處煤礦和鐵礦,開採出來的煤炭和礦石也經由汾河運了過來。

只不過在城西北汾河大壩南側興建的鋼鐵廠目前纔剛開始動工修建,只有三座小型的泥制鍊鐵爐在臨時生產着。北地的羊毛不少,也很便宜,幾座織呢布的工坊倒也是生意很紅火。由於興修了幾十處小型的水利灌溉設施,河東一帶汾河兩岸的軍懇農田有一半都已經能夠得到灌溉,僅僅是這一點改變,就已經讓河東地方的糧食產量基本上和關中持平。

晉地雖然封閉,但是發展前景確實要比陝西略好一些。

巡視着這些大壩和水利工坊,確實能讓李峴從內心裡就涌起滿滿的成就感。

雖然這些混凝土大壩基本上都是使用竹紕做骨架,在後世屬於標準的“豆腐渣工程”,可是在這個缺乏鋼材的年代,也只能是不得以而爲之。

懮着越多越多的鋼鐵被生產出來,鋼鐵製品越來越多地被用在了工具、農具和機械等民生領域,自漢武帝時期開始因爲限制民間用鐵而停滯下來,發展緩慢的華夏科學技術和生產技術水平再次呈現出了加速發展的趨勢。

這就是一個良好的開端。

實際上正是由於冶金、採礦和機械製造業發展方面的需求,才引起了蒸汽機的發明和發展,最終引發了第一次工業革命。華夏的統治集團爲了維護自己的統治地位,一直以來都在使用嚴厲的手段控制着民間鐵器的使用,從而限制了整個民族的生產力發展,而處於統治地位的儒家正是由於在生產技術知識方面的缺陷,就永遠也找不出封建王朝爲什麼總是陷入到恢復-繁榮-衰退-敗亡的怪圈中無法掙脫出來的主要原因。

打破了使用木器的傳統,讓國人開始習慣於在生產和生活中使用鐵器,僅僅是這一點,李峴就覺得足以讓自己的這一人生感到自豪。

所謂的家國天下並沒有那麼重要,只要讓這個民族從根本上強大起來,就只剩下滿世界去欺負人的份,哪裡還會任由這個星球上差不多每個國家都來欺負了一遍!除了阿非利加人和印第安人,這世界上就屬華夏民族遭受的屈辱和欺凌最多了。

自家的百姓軟弱可欺,這符合統治階級的意願。

並不是這個民族愚昧和軟弱,而是統治者們使得這個民族變得愚昧和軟弱……

西夏人在這個春天配合金軍同時對宋地發動了大規模的進攻。這次夏王李乾順和國相李祐昌把進攻的重點選擇在了東部邊界一帶,主要的目標是針對折家的領地。這也迫使折可求匆匆從武州、苛嵐軍一線撤軍,間接引起了宋軍在雁門關一帶的失利。

現在金軍撤退,西夏軍也放棄了進攻,但是李峴卻不準備輕易放過他們。

正好楊可世閒得難受,太原這裡聚集了六萬多騎兵也是沒事可幹,李峴索性命楊可世。何薊兩人率軍西渡黃河,幫着折家一起大舉反攻西夏。

府州折氏一舉奪取黃河曲部原遼國的東勝州之地,將夏軍逐回漠西。在楊可世所部在晉寧軍、綏德軍和鄜延路部分步軍的配合下,一舉攻克銀州和西夏左廂軍司,將戰線推進到了明堂川(榆林河)以西。

李乾順在震驚之下,緊急調晉王察哥率西涼府右軍司主力向東增援。

西夏國就好像是生在華夏脊背上的一塊膿瘡,雖不致命,卻一直在不斷消弱和侵蝕着華夏的國力。在李峴的計劃裡,在把金軍驅逐到長城以北後,第一個要消滅的就是西夏。金國可以慢慢來,也要在第一時間一舉切除這塊長在身上的惡瘡。

只不過現在金人環伺在側,抗金是主題,只能暫且放過他們。

現在西軍又拿出了看家本領,沿着明堂川一線,以銀州爲中心,開始構築一系列的堡城。

忻代盆地夾在恆山與五臺山兩道山脈之間,是一塊東西狹長的平原,看似道路艱難,但不利於防守。雁門山看似橫亙在朔州和代州之間,實際上有四、五條能夠通行車馬的南北穀道。只守雁門關一處,實際上是無法防禦住金軍南侵的。

飽經戰亂的雁門關雖然屹立了上千的時間,可站在山頂上望去,顯得殘破不堪,遠沒有詩詞裡所描述的那華夏第一雄關的氣勢。周邊的山嶺上沒有多少植被,山石嶙峋,加上一座座荒墳,給人一種蒼涼悲愴的感覺。

李峴是第一次到雁門關來,但在親眼目睹了實地情況後,就對這些關隘的防禦能力不存多大幻想了。這裡的山勢遠遠不夠資格用險峻兩個字來形容,步兵隨便就能夠翻越而過,雁門山一帶的十幾座關隘用來對付騎兵還有作用,對於步兵,簡直形同虛設。

金國在征服遼地和燕雲、河北一帶,得到的步卒並不少,用來防禦金軍的南侵,基本上是作用不大。李峴可不想和明朝人一樣不惜工本,在山頂上修建一道城牆出來,有那功夫,還不如滅了金國合算。

60、淮西(二)25、雁門關前68、康王71、穎昌之戰(五)59、火炮(二)46、古浪寨55、西南20、貶職70、穎昌之戰(四)26、太行義軍4、出逃(三)60、火紅的七月45、紅城之下35、猛將劉法(一)36、火槍(二)76、野望30、喜事57、蜀地9、 劉仲武15、挨坑66、騷動25、拖延35、南侵45、紅城之下33、問責5、种師道56、火藥6、豈曰無衣27、歸你了八、流求4、出逃(三)72、投效60、宣撫使69、救援劉法(四)2、請柬40、三方73、穎昌之戰(七)18、荊襄14、克承州67、救援劉法(二)34、獎賞28、族兄62、無奈的變通82、六分儀64、冬日30、李峴的手稿68、穎昌之戰(二)52、整訓53、汜水關(五)6、鄉誼56、勳貴14、童大帥62、觀望33、傷兵營21、見聞10、灰燼24、閒暇71、文官們59、干擾12、茫崖城59、干擾34、獎賞37、禪位26、太行義軍41、何灌之死(三)28、族兄50、喀羅川(三)17、再見童貫7、高陽關30、五馬山寨12、劉家九郎44、救援太原(三)62、無奈的變通7、高陽關53、西域4、出逃(三)六、大理國(一)60、淮西(二)18、馬放南山38、龍門渡19、南陽軍66、突襲河陽(二)8、祭奠29、招募流民61、淮西(三)62、暗流(三)76、野望22、工業生產53、戰後47、北地53、西域33、沁河口保衛戰(二)24、商路34、戰爭之前63、奸細們84、屯田12、劉家九郎35、南侵61、淮西(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