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不臣

北風呼嘯,太行山和秦嶺各地飄起了漫天的雪花。

李峴與楊可世帶着大軍冒着風雪,從興元府出發,沿着漢江穀道,前往南陽盆地。

部隊的人數並不算多,只有一萬騎軍和一萬新組建的火槍軍,騎軍胯下的坐騎高大剽悍,而與之相比,火槍軍由於大多配備的是去年從北遼所交易的蒙兀馬,氣勢上要差了許多。爲此,火槍軍第三將都統制李岱是沒少在背後埋怨李峴偏心,把青唐、隴右所出產的良馬都配置給了各騎軍部隊。

這連年都沒過成,這臘月中旬後纔開始行動,這又是頂風冒雪,讓楊可世心裡很不痛快,一邊行軍,一邊不住地在嘴裡把宗輔、宗弼家裡的女性親屬都問候了一遍。

建炎三年十一月,金主完顏晟命完顏宗輔爲左軍大元帥,統軍二十萬,進犯洛陽、南陽,以期其後兩路會攻陝西、漢中。完顏宗翰此次沒能南下,而是返回了雲州,統兵十萬,繼續沿着當初靖康年間的南下路線,進攻雁門、忻、代之地。與此同時,命宗磐統帥兩萬餘騎由飛狐犯代州,宗幹所部兩萬餘兵馬由真定府井陘關同時進攻河東,另外完顏撻懶率兩萬餘兵馬會同投降的僞齊各軍,安定淮南路各地。

一時間警訊頻傳,狼煙四起。

就在李峴率軍前往南陽、鄧州的同時,張浚一行人的車駕也完成了在河東的巡視,在金國出兵前抵達了長安。

這西北關中之地,秦國以其險而統六國,在秦漢時代,草木豐盛,又有水利設施灌溉農地,物產豐饒。可是在經過秦、漢兩代數百年的過度開發之後,到了東漢時,已經出現了嚴重的水土流失問題。

經過東漢末年、三國和南北朝數百年的內戰混亂,由於人口銳減,百姓十不存一,關中地區原來的農田水利設施大多毀壞,不過山林的自然植被反而是大爲恢復。經過數百年的自然調節,到了隋唐時,關中、河套和河西之地,又成了北方中原王朝最重要的產糧區。

在經歷了唐代數百年的過渡開發後,西北地區森林植被幾乎被破壞殆盡,水土流失嚴重。到了唐朝後期,由於河西被土蕃所佔,關中地區由於人口密集,已經無法做到糧食的自給自足。由於科學技術和生產力發展水平自漢代就開始停滯不前,關中農業的興衰,往往就預示着一個王朝的興衰交替。

宋代對外軍事軟弱,才能讓李繼遷以數百人崛起,從而割據河套、河西之地,陝西隴右反而成了邊境地區,加之一直以來與西夏爭戰不休,農業生產就從來沒有發展起來。有宋一帶,西北邊軍的糧食問題,一直是依靠着蜀中川峽四地的接濟和補給。

這也一直是朝廷方面並不怎麼擔心西軍強大起來的另一個主要原因。

只要切斷糧食供應,西軍就是再強大也會自行崩散。

張浚在進入河東後,就明顯感受到河東地區屯駐的西軍將領對自己這個來自南方朝廷方面任命的陝西六路、川峽四路和京西三路安撫使深深的敵意。

河東南路兵馬都統制劉錡算是這裡面表現最好的。他在宣和年間就成了殿前三衙之一的殿前司步軍都指揮使,朝廷一直算是待劉家不薄,但也對於張浚的到來態度不冷不熱,基本上算是應付差事。

張浚在到了河東後,試圖調動在河東駐防的兵馬去收復夾在山南和黃河北的懷州、衛州甚至是相州等地,卻很沮喪地發現,他這個樞密使和宣撫使臣,在西軍將領們的心目中什麼也不是,自己的命令根本沒人聽從。

最後還是河東南路轉運使霍安國悄悄在底下警告張浚:“你早點離開這裡吧,否則讓李峴回來後,發現你擅自插手軍務,非宰了你不可!”

張浚在聽後震驚而道:“這李峴如此飛揚跋扈,這國朝以來,以文御武,刑不上大夫,李峴這輕易殺戮文臣,這是準備造反麼?!”

霍安國聽後輕輕嘆息了一聲:“誰讓我們自己無能呢,這陝西是他守住的,河東也是他帶兵收復的,就連太上皇和太子也是他給救出來的……這軍心、民心吶,都在他一個人身上,就連老夫的性命也是他在懷州城裡給救出來的……若不是還對大宋保留着一份忠心,老夫也不會跟你說這個。張樞相還是聽老夫一句勸告,別在西北這裡胡亂折騰了,否則那李峴給你腦袋上扣個金國奸細的帽子,連死了都沒地方說理去!”

張浚這才悚然發覺,這西北、河東地方已經牢牢被李峴所控制,對方行事囂張跋扈,不臣之心已經表現得很明顯,甚至連太上皇和太子身邊都已經被他嚴密監視和控制起來。可能是因爲金國和西夏軍事壓力的原因,那李峴只是還沒有公開稱王割據而已。

對於這種局面,張浚很不甘心,這大宋的江山,對金國人稱臣那是因爲兵馬強盛,暫時求和也是沒有什麼好辦法,但絕不允許讓人從內部篡奪。對於李峴這樣的亂臣賊子,應該是人人得而誅之!

他猶自不甘心地往太原轉了一圈,結果更是讓他義憤填膺,惡念頓生。

張浚就是在會議上隱晦地說了幾句李峴的壞話,提醒將領們忠心護國,不要跟着李峴走上了歧途。結果那何薊和劉滔兩人立時拔刀相向,當場就揚言要宰了張浚。若不是王庶在拼命地攔着他們,張浚恐怕是會血濺當場,根本離不開太原。

即便如此,看着那些將領們個個不懷好意的目光,張浚都有些絕望了,生怕自己這回非法活着離開河東,抵達長安。

幸好是王庶、席貢等幾個文臣,在他的苦苦哀求之下,一路護送陪着他從太原出來,總算是安全抵達了長安。就是這樣,這一路上,他還是見到了數隊不懷好意的騎兵與他們一行的車隊擦肩過,似乎是因爲王庶和席貢兩人的原因纔沒有動手。

這國祚艱難,天下混亂之時,武夫當國,絕非幸事啊!

自大宋立國以來,以文御武,雖然武人們被壓制的很厲害,雖然有些文人投靠過遼人或是契丹,但卻從來沒有出現過武將造反或是投敵的情況。

難道這些都要發生改變了麼?

7、自立47、盛典50、喀羅川(三)83、進北庭50、沒有希望72、投效72、投效45、紅城之下34、衛州城下80、平方臘(三)38、文明的起點38、文明的起點52、輪船74、北上77、升龍府49、西軍的衙內們65、有關信仰4、 進山45、紅城之下32、突襲28、岳飛31、會州城下(二)47、盛典60、暗流(一)6、劇本不對啊62、暗流(三)70、大勢59、混亂48、喀羅川(一)83、進北庭50、沒有希望2、 血夜(二)47、決戰前4、大軍初聚78、克北寧關30、李峴的手稿16、西軍砥柱72、穎昌之戰(六)66、求援劉法(一)65、有關信仰1、 血夜(一)15、使幽州(七)64、拉攏36、出征45、重建晉陽74、救昭州45、紅城之下59、干擾七、大理國(二)19、揍人73、入川57、都作院75、聚將48、不願做奴隸的人們59、混亂20、貶職48、突襲臨潢府33、沁河口保衛戰(二)74、救昭州47、北地54、汜水關(六)50、喀羅川(三)13、沒有和平34、衛州城下25、閒議16、北地6、豈曰無衣49、西軍的衙內們71、風雲再起29、招募流民65、練軍(二)69、穎昌之戰(三)42、青瑪寨16、北地54、于闐國49、喀羅川(二)54、于闐國1、 知識很重要82、六分儀64、天兵天將54、于闐國59、干擾41、河東義軍(二)53、戰後40、西域國師34、獎賞51、平靜78、平方臘(一)60、宣撫使30、會州城下(一)11、遠征29、收復疏勒(三)76、傳承75、背鍋49、喀羅川(二)50、喀羅川(三)48、喀羅川(一)80、濁浪(四)50、西夏人來了21、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