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2章 龍吟

龍武二年七月初八,紅日初升,霞光萬道,灑在大秦宮上。

三通鼓一過,文武百官,在引班御史的帶領下,執笏而行,走上那高高的盤着五爪金龍的金階,魚貫進入紫宸大殿。

在陣陣跌宕起伏的洪鐘大呂聲中,虎豹齊嘯,狼象低吼,皇帝擺出全副儀仗,身着黑色龍袍,頭戴十毓冕冠,腰配龍泉寶劍,御紫宸殿。

韓贊周站在丹墀一側,手上拂塵一拂,仰首高聲喊道:“陛下升殿,百官跪迎!”

秦牧手按着劍柄,從後殿走出,兩名宮女,持雉羽宮扇隨行,立於御座之後。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百官行三拜九叩大禮,拜倒滿殿。

秦牧站在盤着金龍的御座前,目光透過遮面的垂珠掃了整個大殿一眼,比往時慢了須臾,才展開大袖,徐徐坐下。

“衆卿平身!”

“謝萬歲!”

文武大臣起身,退回班列,大夥心裡明白,皇帝突然召開大朝會,還故意遲緩片刻才讓大臣起身,這是在立威!

所有大臣都微垂着頭,沒人敢正視丹墀上的龍椅。一種凝重的氣氛瀰漫着,讓站在班末的那些官職低下,平日連參加常朝的資格都沒有的官員心中大感忐忑,額頭隱隱見汗。

今日,皇帝佩劍上殿,或許不只是要向外敵發出反擊的怒吼。

攘外必須安內,今日,誰敢反對他,指不定會被先“攘”掉。

剛剛坐下的皇帝,再次站了起來,殿外的微風吹入,丹墀上那黑色的龍袍輕輕拂動,兩邊的鍍金仙鶴中噴出的輕煙。讓丹墀上那個高大的身影變得有些縹緲。

“朕,自御極以來,夙興夜寐,勵精圖治。然今四境不靖,內亂又起。有人說,這是朕有失仁德所至,彈劾之聲不絕,似乎朕不下罪己詔,便不肯罷休。”

丹墀上傳來的聲音,平靜。但有力。

此刻,整個金鑾大殿除了秦牧的聲音,甚至聽不到一絲呼吸聲。

皇帝一開始就把話說得如此之重,讓殿中大臣本就忐忑的心情變得更加沉重。

這些日子,批評的聲浪確定是此起彼伏,雖然很少有人敢直接把矛頭指向皇帝本人,但遭到攻擊最多的,無不是那些堅持執行皇帝意志的人。這其實就是在間接的攻擊皇帝。

罪己詔豈是輕易能下的?

除了明末的崇禎皇帝把罪己詔當成家常便飯外,沒有哪個皇帝會輕易下罪己詔。

作爲開國皇帝。罪己詔這三個字更是最大的忌諱。

因爲罪己詔是在自我否定執政的正確性和合理性。

秦牧按着劍柄,平靜說道:“朕,今日不妨告訴你們,朕不會下罪己詔。除非。朕的子民都說朕該下罪己詔了,否則,休想。”

秦牧的底氣,來自於大秦門外那堆積如山的龍幣。更準確地說,是來自於那一雙雙撐起大秦天空的手。

有了這樣的底氣,他的聲音不大。卻讓人於無聲處聽驚雷,心頭陣陣震顫。

“大秦定鼎之前,之所以能攻無不克,戰無不勝,是因爲大家能團結一致,共御外辱。但現在,面對外敵入侵,有些人想的卻不是如何去抗擊外敵,而是忙着想看朕的笑話。”

滿殿大臣心驚膽戰地答道:“臣等不敢!”

“不敢嗎?荷蘭人入侵、蒙古人入侵,西南土司作亂,一封封告急文書傳來時,你們都在忙些什麼?現在,告訴朕!”

秦牧終於忍不住沉喝一聲,包括司馬安、路振飛等內閣大臣在內,全部在這一聲沉喝中,一齊伏地不起。

“朕,想做個寬仁的君主,不想做那兔死狗烹的事;但,你們也不要逼朕太甚。”

秦牧這話,說得很重,但這個時候聽來,也很能聽出幾分真誠的意味。

大臣們紛紛答道:“臣等不敢,臣等萬死!”

“今日,在這金鑾殿上,對所有入侵之敵,朕只有一句話,堅持還擊!朕的態度已經表明了,正所謂亡羊補牢,爲之未晚。諸位大臣,可還願與朕團結一致,共御外辱?”

這樣的問題,當然不會有人跳出來說我不願意,誰也不想找死。

今天這場大朝會,皇帝表現得如此強勢,除了有民意的支持外,更重要的是有軍方的支持。

無論是海軍還是陸軍,在這場政治浪潮中,立場與皇帝都是一至的。維護皇帝的尊嚴,就是在維護軍方自己的利益。

有了軍心民意的支持,後面還有一個隱藏於人們注意力之外龐大財團,皇帝一發話,三百萬龍幣立即到位。

回想當年的崇禎皇帝,幾次三番低聲下氣相求,才求到五十兩銀子。這根本不是一個等級的皇帝啊!

“顧炎武!”

“臣顧炎武,恭聽陛下垂示。”

“命你立即擬一份討賊草詔遞上來。”

“臣遵旨。”

“退朝!”

滿殿大臣還在驚愕之中,秦牧已經然起身,大家只得大禮參拜:“恭送陛下,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

一場大朝會就這麼散了,很顯然,皇帝並不是想在這場大朝會上商議什麼事,他只是要表明他的權威和態度。挾着強大的軍心民意,讓所有大臣明白,什麼叫順我者昌,逆我者亡。

如今外敵入侵,當以抗擊外辱爲重,在這個時候,誰再多放一個屁,誰就是自取滅亡。

大朝會散得很快,但大臣們心頭的壓力卻沒有散去,離開金鑾大殿時,各級官員彼此很少交談,提着心猶未放下,都保持着一份謹慎。

但各人心裡,疑雲層層,皇帝就這麼散朝了,對接下來的戰事,難道皇帝心中都已有定論了嗎?

就在各個大臣心中疑惑的當口,有太監出金鑾殿,高聲喊道:“陛下有旨,着內閣輔臣,六部尚書,外交部侍郎,海陸兩軍大都督,即刻到華蓋殿議事。”

司馬安、李源等人聽到旨意,心中都不禁暗暗舒了口氣,還好,皇帝沒有因爲佔據了絕對上風,而意氣用事。

包括其他大臣,聽了這道聖旨,也才暗暗鬆一口氣。

回望那巍峨威嚴的金鑾大殿,還有那些肅立的大漢將軍,金瓜武士;高高的殿脊上的飛龍鎮獸,在陽光下灼灼生輝,雲天之高,氣象之大,一切都是那麼神聖不可侵犯。

不錯,這就是大秦。神聖不可侵犯的大秦王朝!

華蓋殿裡的議事,在緊張地進行着,各部官員回衙之後,收拾起心情,紛紛投入到自己的工作中去。

工部的燈火徹夜不息。

兵部的燈火徹夜不息。

戶部的燈火徹夜不息。

軍器監的燈火徹夜不息。

海陸兩軍都督府的燈火徹夜不息。

第二天,一道討賊詔書,自金碧輝煌的大秦宮發出,詔告天下:犯我大秦者,雖遠必誅!

這或許是有史以來,最簡潔的一道詔書。只有九個字,但代表的卻是大秦宮裡,那位九五至尊一聲清厲的龍吟。

這些天來,被戰爭的陰雲籠罩,氣氛有點陰鬱的南京城,因爲這聲龍吟,瞬間有種雲開霧散,金光萬道的感覺。

市井間,有狂放的少年,仗劍狂歌,意氣風發地高唱着“秦有銳士,劍有鋒芒。黑衣玄甲,橫掃八荒。”

國子監裡,有書生要學班定遠投筆從戎,紛紛到午門前叩闕,請天子特批他們從軍。

有兩淮十八名鹽商,因邊境戰亂生意受損,特進獻三十萬龍幣以資軍用,請天子早發王師,平定邊患。

更有三十三名海商,彷彿要壓倒鹽商一般,一次進獻八十萬龍幣,作爲皇家海軍軍資,請天子早日平定海疆。

商人是最精明的羣體,皇帝不向朝中權貴借錢,而向商人一口氣借三百萬龍幣,其他商人立即從中聞到了別樣的味道。他們紛紛慷慨解囊,爲了自己的利益少受損失只是表面的理由。

但不管他們內心包藏着什麼用意,或是皇帝自己有意藉機擡高商人的地位,他們的慷慨解囊,無疑進一步推高了民意。無論是對於朝中大臣,還是對於軍方,既是動力,也是壓力。

這個時候,舉國只能有一個聲音,那就是:戰!

ps:月票弱弱的,分類榜都沒衝上去,這是月初第一天,心裡急啊!再來一章更新,助我衝上榜去。

兄弟姐妹們,拜託了!

.

第1035章 草根的聲音第808章 焰火表演第678章 日本市場第1149章 貿易通道第318章 三天兩夜第459章 莫教美人空幽怨第988章 軟實力第261章 殺聲透漢陽第517章 西方人眼中的中國第583章 蒼天笑,清月遙第800章 捷報頻傳第323章 洪承疇的陰謀第499章 必然出現的裂痕第800章 捷報頻傳第530章 千年鱉精第323章 洪承疇的陰謀第87章 事有反常必爲妖第254章 南明紀事第1089章 堵與疏第760章 幕後財團第932章 中亞第一場血戰第886章 北海到南海第672章 你敢不敢第339章 直取金陵第1151章 啓發第528章 慶功宴第1118章 內鬼第575章 血色浮空雲飛揚第1100章 西苑裡的女天皇第39章 初定第955章 五日一朝第206章 除夕佳節第235章 暗箱操作第1003章 千里傳音第757章 夜戰黃岩礁第254章 南明紀事第633章 救人心切第462章 思想不能落後第1129章 圖謀馬鞍山第377章 幣和稅(一)第573章 誰是叛徒第284章 共同的夢想第1105章 突破口第444章 美女使者第727章 內閣第310章 蒙軻借東風第753章 好漢不吃眼前虧第1091章 合縱連橫第753章 好漢不吃眼前虧第509章 寧波印象第1063章 七寸第542章 呂宋排華事件第98章 何惜一身罵名第1054章 時代鉅變第546章 范文程之謀第554章 漢城亂戰第832章 沙州大撤退第1038章 溝通第1069章 煙雨第1164章 找秦國人談談第1106章 培訓考覈機制第446章 犁庭掃穴第219章 未雨綢繆第700章 馬尼拉海戰(二)第195章 回贛南第1116章 陰雨天第499章 必然出現的裂痕第551章 漢城風雨聲第1060章 倫敦掠影第707章 自有主張第478章 亂拳打死老師傅第300章 四川大亂第475章 正旦大禮第1097章 殺兄逼父第836章 牛頓,看你往哪裡跑第457章 我的伍長第224章 翩躚佳人逐波來第571章 絕地求生第1153章 引蛇出洞第1078章 這裡的黎明亂糟糟第834章 第一個五年計劃第863章 寒夜凝冰第403章 進士及第第1051章 利益考量第959章 外交官第1025章 司法改革的大幕第285章 大義名分第1060章 倫敦掠影第764章 戰前閱兵(下)第636章 逢林莫入第115章 坐山觀虎鬥第874章 長安出獵第44章 初臨會昌第371章 月下燈前人如玉第1145章 一拍即合第1059章 風物長宜放眼量第714章 將欲取之,必先予之第947章 紐帶第40章 夏夜情詩第945章 債主上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