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6章 衆說紛紜

王夫之與劉宗周在“嚴以治吏”這個問題上,爭得面紅耳赤,這表面上看似是一個具體問題,但實際上,涉及到的是要用儒家的“仁德”感化,還是用法家的嚴刑震懾。

本質上是儒、法之爭。

加入到爭辯的人越來越多,支持劉宗周以仁德引導感化的人佔到了多數。

對此,秦牧一點也不意外。

但王夫之雖然勢孤,但也不是完全孤立,象謝經綸等人都站在他這邊,一起擺事實說道理,一條條地反駁着對手,極力向秦牧推行“寬以養民,嚴以治吏”的治國思想。

最後竟然楊廷麟也站了出來,爲王夫之辯護道:“陛下,王學士提出寬以養民,嚴以治吏。臣以爲亦有其道理。明洪武剝皮充草之酷刑雖不可取,但古之君子,無不是寬以待人,嚴於律己。爲官者變當有此君子之風也!

爲民者,縱有奸邪,爲禍亦有限。爲官者食君之祿,治理一方,責任重大,若貪髒枉法,則禍及一方矣。由此而論,王學士倡議寬以養民,嚴以治吏,實不爲過也。

再者,儒家之修身、持家、治國、平天下,首重於修身。若爲官能嚴守本份,持身清正,何懼律令之嚴也!”

黃宗羲立即出來說道:“陛下,治亂世方可用重典,如今天下已靖,四海平寧,以嚴法令,重刑律治國,實不合時宜。

王學士,楊尚書所言,雖不無道理,然只適合用於明末那種朝野紛亂之世,我大秦如今民心思定,吏治清明,再施重典則適得其反矣!

縱觀歷代,除明初以嚴刑治吏外。各朝無不以尚寬簡,務清淨,輕刑罰,薄役賦治世。陛下推崇的文景之治,貞觀之治,何曾外乎是?”

劉宗周也說道:“文景、貞觀之世,尚寬簡,務清淨,使國力民生很快恢復,國力大增。然文景之後有七王之亂,貞觀之後,有武氏亂國。

再觀明初洪武年間,嚴百官。厚諸王,以剝皮充草之嚴刑酷律待百官,以分封厚賜待諸王,洪武之後,也終免不了有燕王靖難。以臣代君。此道、法之失,可爲前車之鑑,陛下當不可不引以爲戒也!”

秦牧也不表態,只和聲問道:“劉編修以爲當如何避免重蹈漢、唐、明之覆轍?”

劉宗周立即答道:“陛下,凡聖君治世,莫不推行仁義德化,提倡德治。仁政,德主刑輔。爲君者當守經用權,律己寬人,以道德感召,以王道使天下士民歸心。以禮治定尊卑倫常,定天下次序。唯其如此,天下方可井然有序,士農工商各安其事,國泰民安。”

說去說來,終究又回到了儒、道、法之爭。

王夫之對儒家空談仁義。不重實務是深惡痛絕。

見劉宗周又一味的強調仁義德化,而避於務實,他立即反駁道:“劉編修所言,有失偏頗,就拿明初而言,明太祖定八股,重朱程理學,君臣父子,尊卑長幼、綱理倫常之說甚於歷朝,豈不乃有燕王以臣弒君之事?”

“那是明太祖嚴刑酷法有失仁德。”

“然文景、貞觀有失仁德乎?”

“文景、貞觀未失仁德,卻失之綱常不張。”

激烈的辯論進行到這裡,聽上去是王夫之落到了下風,但他卻依舊自信滿滿,讓人有些不明所以。

只見他一振衣冠,朗聲說道:“照劉編修所言,只要施仁德,重綱常,便不會有謀逆之事發生了?”

“然也!”劉宗周大聲作答,不避不讓。

王夫之談然一笑問道:“聽劉編修所言,並不否認洪朝一朝重綱常,只是失於仁德。”

“然也!”

“然劉編修先前說過,洪武年間,嚴百官,厚諸王,以剝皮充草之嚴刑酷律待百官,以分封厚賜待諸王。可見明太祖仁德之薄,乃薄於百官,而非諸王。

其待諸王,可謂是優渥有加,仁至義盡。換而言之,洪武待諸王既講綱常,又施仁德,然起兵謀逆者,恰恰是燕王,對此,不知劉編修何以自圓其說?”

王夫之這番辯駁,確實精彩之極,竟把大師級的劉宗周駁得啞口無言,一時無以作答。

王夫之以一種勝利者的姿態,抱圓對秦牧一揖,朗朗說道:“陛下,由此可見,施仁德,重綱常,導民向善,此固人君所應奉行之。然光靠仁義道德,綱理倫常,並不足以保社稷安定、百世平寧,是以須施以律令,嚴然約束,防範於未然也!”

王夫之並沒有全然否定儒家,但卻更強調法家,以法制釐定一切。

當然,他的中心思想還是“寬以養民,嚴以治吏”。

換以言之,他的思想是對待百姓,當以寬仁教化爲主。而在吏治上,卻提議用嚴法加以約束,以清吏治。

在他看來,一個百姓再壞,養成的損害也是有限的。

而一個官員要是壞了,那就是禍害一方。

就內心而言,秦牧是非常欣賞他的這套治國理念的。

但秦牧也知道,爲人君者,不能過於理想化,君主統治的基礎,在官不在民。

如果過於苛待官吏,不免要動搖統治基礎。

洪武之世,將兵權都交到兒子手上,官吏掌控的兵權有限,他行嚴刑酷法也沒人能造反。

但現在自己就秦業一個兒子,若是也象洪武帝那麼幹,後果如何很難想象。

所以說,王夫之的治國之道雖然好,但有些不合時宜,需要國家穩定,等大秦正統深入人心之後纔可以施行。

以法治國的思想,商鞅還說過一段說:法枉治亂。法枉治亂,任善言多。治衆國亂,言多兵弱。法明治省,任力言息。治省國治,言息兵強。故治大,國小;治小,國大......仁者能仁於人,而不能使人仁。義者能愛於人,而不能使人愛。是以,仁義不足治天下也!故,殺人不爲暴,寬刑不爲仁。

秦牧個人覺得,這絕對是非常經典的。

多做的人少說,多說的人少做。

只說不做國弱,多做少說國強。

這些理論實實在在是在打儒家的臉,儒者多是嘴上有千言,胸中無一策,一味強調仁義道德,易成虛僞。

殺人不爲暴,寬刑不爲仁。商君之道,說到底,大仁不仁。

當然了,政治本身就是虛僞的。

所以,你不能說儒家一無是處。

有些事你可以做,但不能說。歷朝歷代,多強調仁義德道,但實際上,統治國家卻是靠法家來支撐。

象王夫之這樣,明確提出法治的,秦牧是不會明確表態支持他的。

參與經筵的兩百多人中,表態支持他的人只是少數。

相反,引來了很多人的圍攻。

儒家最大的特點就是能說,引經據典,滔滔不絕。

經筵之上,戰火重燃,可憐的王夫之,被羣毆得拙於應付,好在謝經綸傳承的是李贄的學說,而李贄同樣可算是唯物主義者,注重實際,所以謝經綸一直站在王夫之一邊,合力大戰羣綸;

當然,也不是所有人都排斥王夫之之學,象楊廷麟這樣的官員,就認爲他的治國理論寬於待人,嚴於律己的思想相符。

另外,在場之人,也不全是儒家,推崇道家無爲而治的傅青主,以及反對朱程理學的顧炎武等,都是各有論戰。

經筵之上,論戰之激烈,真個是令人動容。

秦牧看了心裡非常感慨,若是徐光啓未死,加上“把數學作爲其他一切自然科學和工程學的基礎”的他,一起進行辯論,那就更有看頭了。

嗯,瞿式耜也是推崇西學的,他已經被王夫之說服歸附大秦了。

看來行把瞿方耜這西學派系也請來論戰才行啊!

ps:唉,越寫越沒信心,怎麼這麼冷清呢?大家的月票呢,沒人支持啊!

第556章 漢官縮影第515章 鄭彩的消息第161章 崇禎的陽謀第199章 光看架子不行第718章 眼界決定一切第981章 應變第1018章 死地第788章 胡馬窺臨洮第10章 一箭四雕第1073章 利益結合第601章 末日將臨第940章 速度第740章 風暴在醞釀(二)第499章 必然出現的裂痕第1122章 驚變第936章 航行第262章 死神的盛宴第1164章 找秦國人談談第534章 突然想起蒸汽機第1021章 最長一夜(三)第228章 爹多得叫不過來第194章 洗劫江南第877章 信不信由你第1147章 英雄美人?第473章 古代的閱兵式第89章 會昌千戶所第44章 初臨會昌第919章 舒心的日子第201章 突破董小宛的心防第812章 臨洮大捷第189章 咱們吃煎餅,一直吃第295章 天命所歸第906章 狼行千里吃肉第221章 東方紅第473章 古代的閱兵式第1041章 白龜池一封致謝信第338章 洛陽大撤退第1130章 形勢大變第1124章 皇帝有危險第1108章 提高福利第741章 風暴在醞釀(三)第922章 打蛇打七寸第946章 奴家顧橫波第134章 大鵬一日同風起第505章 王夫之的唯物論第852章 悄然變化第65章 衝冠一怒爲紅顏(二)第59章 往死裡練第940章 速度第854章 修路計劃第648章 太僕寺卿第524章 東海大戰.(五)第25章 玉漱公主第77章 後勤武器第493章 做了再說第1133章 遠方的消息第300章 四川大亂第796章 封狼居胥第652章 入陝祭陵第467章 女真後面是蒙古第361章 趕赴江陰第377章 幣和稅(一)第534章 突然想起蒸汽機第3章 侯方域的怒火第647章 膾不厭細第237章 血戰荊門第412章 久別重逢第481章 妖精打架魔鬼來第861章 帝王之心第444章 美女使者第362章 誰知女兒心第314章 淪亡之因第299章 開科取士第739章 風暴在醞釀(一)第749章 飛翔第587章 生擒多鐸第516章 朝鮮王子第738章 蘇祿蘇丹國王子第2067章 別拿槍指着我第161章 崇禎的陽謀第712章 破城第945章 債主上門第132章 紅娘子第498章 又見螯拜第527章 東海大戰(八)第893章 秦史第475章 正旦大禮第274章 血戰中的小人物第1069章 煙雨第424章 血戰與論戰第1128章 紫宸殿上第71章 秦知縣砸缸第1051章 利益考量第1051章 利益考量第1105章 突破口第356章 殺人的理由第652章 入陝祭陵第596章 兵馬未動,大義先行第145章 縱觀九萬里河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