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3章 伏子

北伐大捷之後,秦王要往關中祭陵,告慰先祖。這個消息很快就傳得天下皆知,引起了極大的轟動。

以前的君主,只要有機會,誰不是急着去搶那張龍椅,生怕遲了那麼一刻。

不比遠的,就拿現在的廣西和廣東來說,佔着偏遠的一隅之地,千兒八百個人,手上幾條爛槍,還不是搶着稱帝搶破了頭,甚至不惜同室操戈,手足相殘。

秦牧驅逐韃虜,恢復華夏衣冠,領有四海,功莫大焉!在百姓切切期盼,羣臣再三勸進之下,還要千里迢迢趕往關中,先行祭陵,而不搶先登極。

這是對華夏先祖的致孝,是海一樣的胸襟,這樣的人,才配做天下之主嘛!

有些人不禁想起永樂當年之事,朱棣打下南京時,急不可耐地趕去金鑾殿登基,還是有人提醒他“殿下先謁陵乎,先即位乎?”朱棣才驚醒,連忙去謁陵,此舉顯得非常虛僞,但打着一個“孝”字,還是取得了天下人的認同。

秦王今日之舉,與朱棣不可同日而語。以眼下的情況,秦王並無必要先去祭陵,卻堅持這麼做,這就顯示出了十二分的誠意,教人打心眼裡佩服。

許多有條件、有能力遠行士人,紛紛聞風而動,自行趕往關中,希望能目睹,甚至參加這次隆重的、意義非凡的祭陵盛會;

當然了,希望藉機有幸得到秦王的召見的人也不在少數,畢竟這段時間秦王所到之處,總是選賢任能,許多讀書人朝爲田舍郎,暮登天子堂。自認有些才學的人,有幾人能不心動?

不光是讀書人在行動,精明的商人同樣是聞風而動。

秦王車駕剛剛出京,有個叫劉禹的商人,壯着膽子,在半路上攔住秦王車駕,向秦王捐出自己全部的身家,據說他連家裡田地都變賣了,才湊出十六萬兩銀子。

捐獻之時,他言道:這些年天下戰亂不休,華夏祖陵失修,作爲炎黃子孫,不忍見祖宗蒙辱,是以傾盡所有,以供修陵。

劉禹此舉感動了秦王,秦王收了他十五萬兩銀子,並賜了個官職。

此事一下子傳瘋了,平常人等感動莫名,而其他商人則從中窺見了機會。

秦王一路西行,前來捐獻的商家富戶絡繹不絕;

尤其是剛剛成立的山西商會,一次募集了一百二十萬兩的巨資,在太原城外守候秦王車駕,秦王還接見了他們。

隨駕的御史言官驚慌了,他們死盯着戶部,除了那一百萬兩外,不讓戶多撥一文錢用於修建西京皇宮,但如今看來,能堵住戶部並不見得就萬事大吉了。

秦王要是想,排隊給他捐獻銀子的商賈富戶能從北京直排到西京去,這雖然誇張點,但要修建一座金碧輝煌的宮殿絕對不成問題。

要知道,當初修建南京的皇宮時,天下百姓一次就捐出了八九百萬兩。坐不住的御史言官開始頻頻進諫。

但秦牧還是力排衆議,在太原城內接了萬宜、胡山南、李吉三個山西商會的代表。

秦牧駐駕的地方,本就是胡山南的產業,是他主動請求山西布政使沈文奎用自家別院接待御駕的。

在沈文奎的帶領下,三人誠惶誠恐地走進院子,在臺階外就開始三拜九叩,入廳之後,再復叩拜,有如朝聖一般。

秦牧看着伏在地上的三人,輕輕頷首道:“你們捐獻的銀兩,本王收下了。本來這個時候,再提山右八家,未免有些不合時宜。但爲了你們好,本王還是再次提醒你們,前車可鑑,切莫重蹈覆轍。”

“草民等不敢,草民等不敢。”胡山南三人連忙再叩首。

“沒什麼不敢的,逐利是商人之本性,如果有百分之五十的利潤,他們就會鋌而走險,如果有百分之百的利潤,他們就敢踐踏人間一切法律,如果有百分之三百的利潤,它就敢犯下任何罪行。”

胡山南、萬宜、李吉三人萬沒想到,好不容易見到秦王,竟換來這樣一通話,不禁嚇得臉色煞白,冷汗森森直下。

秦牧此時卻道:“沈卿,這番話本王是說給你聽的。”

沈文奎悚然一驚,也連忙跪下請罪。

秦牧擺擺手說道:“沈卿,本王只是要告訴你,商人逐利是本性,所以不能光靠他們自覺。如果再出現山右八家那樣的事情,本王將不只是抄商家,還要追究當地官員疏於管治之責。”

“臣.....謹記在心。”

“你們都起來吧。”

“謝吾王。”

“不教而誅謂之虐。本王今日提醒你們,是希望你們能守法經營,特別是不要裡通外國,資敵養寇。本王今日之所以接見你們,是因爲山西戰略地位不但極其重要,而且晉商這個羣體也比較特殊。

你們若是忠心爲國,則可替朝廷分擔不少邊需補給。你們若是行奸弄險,則會給國家造成巨大的損害。

大秦是鼓勵工商的,本王也樂見商人繁榮市貿,所以,只要你們守法經營,便不用擔心什麼。”

“是是是,草民等一定守法經營,不敢違背吾王一番諄諄教誨。”胡山南三人一顆心終於落了下來,暗暗吁了一口長氣,這時才感覺到背上汗津津的。

秦牧稍作沉吟之後說道:“九邊之地,免不得要駐以重兵,爲了解決軍需補給,本朝也會採用開中之法。晉商曆來善於經營,本王樂於看到你們參與其中,讓邊貿重新繁榮起來。”

胡山南、萬宜、李吉三人聽了滿心激動,他們想要的,無非就是這些,在秦牧這句話,足夠了。

秦牧自然也不會與他們說太多,很快讓三人退下,然後纔對山西布政使沈文奎說道:“宣大是進出草原的戰略重地,朝廷必將在此駐以重兵,以控制漠南各部。而軍需補給,從南方轉運,耗費巨大。

本王欽點你爲山西布政使,是寄予了厚望的,望你能對各州官吏嚴加約束,防止他們對商人層層盤剝,以便讓商人有一個良好的經營環境,使商貿迅速繁榮起來。

還要在邊牆多設一些榷場,鼓勵牧民前來交易,官方可適當建一些商鋪,或租或賣給商家,此舉不但能增加官府收入,還能迅速拉動貿易繁榮,商貿繁榮了,邊軍補給也就容易解決了。

另外山西山多地瘠,乾旱少雨,農產不豐。你要在山西加快推廣玉米、蕃薯、土豆這些新作物,儘快解決山西的糧食問題,以資軍用。”

劃出一塊地作爲榷場,再在裡面建商鋪或租或賣給商人,在這個時代來說還是比較新奇的。沈文奎一下子就從其中看到出了巨大的收益空間。

秦牧這一招是借用了後世大搞房地產的辦法,他沒有在國內搞,而跑到邊境線上來搞,主要還是要解決邊軍的供給問題。

此舉不但能在短期內籌集起一大筆財富,而且從長遠來看,對促進邊貿也會有良性的一面。

沈文奎得了這個點石成金的妙策,不禁大喜,連忙拜道:“吾王對臣之隆恩,臣銘感五內,唯有鞠躬盡瘁,以報吾王天恩之萬一。吾王點撥之事,臣會字字謹記在心,傾力施行,不敢有負吾王厚望。”

秦牧一路西行,有些累了,便傳來太僕寺卿杜風,讓他與沈文奎商議,細化山西的邊貿事宜。

就戰略地位而言,山西比北直隸更爲重要,北直隸南面一片開闊,無險可守,北方的勢力就算佔領了北直隸,也不容易守住。

山西東面是太行山,西界黃河、呂梁,南面有崇山險阻,只通一條太行古道,極守難攻。而且南下就是中原腹地,向西可取關中。向北,就是進出漠南的捷徑。

是以,秦牧對山西防備的重視,甚於北京。他這次入陝祭陵,並不只是單純的祭陵,頗有巡察九邊之意。

通過此行,對北疆作一些安排,使之真正安定下來,可謂是用心良苦。

對於晉商,他今日破例接見,算是埋下一個伏筆,來日將有大用。

PS:這幾天訂閱少,書評少,月票少,淡淡的讓人憂傷,是不是要我祭出庶母女的猛料........兄弟們,話說這幾天真的太慘淡了,有點難以爲繼的感覺,能不能來點給力的支持,最後再弱弱地喊一聲,

第643章 心機第413章 牡丹花下死第89章 會昌千戶所第389章 出兵雲貴第856章 內因第887章 王歸晨在行動第41章 薔薇開得豔第806章 各有算計第396章 能飲一杯無第982章 謀求駐軍第1605章 法蘭西之殤第1060章 倫敦掠影第297章 上國衣冠第1017章 餘波未了第847章 風潮第66章 衝冠一怒爲紅顏(三)第485章 必須堅持的第767章 沒有退路第697章 兩頭忙第1169章 大結局第814章 直搗黃龍第777 太液池的夜歌第446章 犁庭掃穴第1006章 公主和女皇第242章 匹夫之賤,與有責焉第624章 吳克善上表內附第107章 生死須臾間第254章 南明紀事第1153章 引蛇出洞第1109章 遙遠的喜訊第118章 南邊放出一頭狼第573章 誰是叛徒第1078章 這裡的黎明亂糟糟第266章 富春山居第800章 捷報頻傳第697章 兩頭忙第924章 李白的故鄉第407章 龜殼裡坐個閻羅王第553章 一石激起千層浪第81章 繾綣月光下第1031章 湘妃上殿第1096章 指鹿爲馬第636章 逢林莫入第1040章 牛首山出獵第887章 王歸晨在行動第593章 南北之憂第196章 千古奇女子秦良玉第636章 逢林莫入第831章 蔬菜大棚第636章 逢林莫入第626章 愛新覺羅;雅第399章 鄭家來使第551章 漢城風雨聲第1051章 利益考量第379章 幣與銳(三)第1082章 爭分奪秒第406章 捲土重來第262章 死神的盛宴第1082章 爭分奪秒第166章 人才戰略第853章 審計司第526章 第一臺蒸汽機第400章 繡出江南之韻第938章 倉促應戰第115章 坐山觀虎鬥第853章 審計司第616章 漢奸的下場第554章 漢城亂戰第147章 “吟”詩一首殺一將第965章 遇上奧斯曼第215章 活捉瘟神第3章 侯方域的怒火第100章 江右門戶失守第453章 不解風情第574章 兵臨盛京第1035章 草根的聲音第737章 你們也是金子第844章 有罪假定應該推翻了第470章 天地是一筐風景第955章 五日一朝第1086章 風雲變幻第1023章 紅日東昇第706章 衆說紛紜第895章 有錢腰板硬第89章 會昌千戶所第125章 呂督師也想歸附大西王第118章 南邊放出一頭狼第706章 衆說紛紜第943章 秦時明月第927章 文明的衝突第91章 婚禮之變(2)第430章 孤城一片催戰雲第167章 天人合一VS知行合一第1131章 風捲殘雲第198章 濃硫酸出來了第491章 軟玉溫香第1062章 配套第594章 我澤如春第527章 東海大戰(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