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8章 太僕寺卿

在北京,秦牧如無必要,很少到皇極殿去召開朝會,有什麼事情,涉及什麼部門,他通常就將相關部門的官員招到養心殿,小範圍的討論之後,若是事小,則迅速解決,若事大,纔會放到朝會上去討論。

太僕寺卿杜風原名杜牧,和唐朝的大詩人杜牧同名同姓,爲了避秦牧名諱,他才改叫杜風。這天一大早,他就捧着一份奏章前來求見。

這次太僕寺卿,兩個少卿,包括下面的員外郎基本都隨駕前來北京了,在朝中各個部門中,太僕寺是唯一一個“傾巢出動”的部門。

太僕寺爲掌車馬之官,皇帝出巡,扈從車馬雜物皆由太僕寺總管。除此之外,太僕寺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職責,那就是掌牧馬之政令。

南方沒什麼牧馬,消滅滿清時,光是在遼東,就繳獲了大量的馬牛羊駝,關內繳獲的也不在少數。這就不難理解,秦牧北上,爲什麼讓太僕寺傾巢出動了。

杜風滿面春風,進殿抱圓一揖,拜道:“臣杜風,參見吾王。”

“杜卿免禮,來人,賜坐,賜茶!”

這是秦牧的慣例,在偏殿召見大臣時,從三品以上的官員,賜坐,賜茶;

從四品以上的官員賜坐不賜茶。

五品以下的官員,對不起,你得再接再厲,作出更多貢獻才能,座位和茶暫時都沒有。

“謝吾王。”

以前杜風能到御前奏對的機會少,所以他雖然高居從三品的寺卿之位,但從未有機會享受過這份殊榮。今天是第一次,他面上的春風更盛了。

謝座接茶之後,他連忙把茶杯放到一邊的檀香木鏤花小几上,重新站起身揖道:“啓奏吾王,此次繳獲滿清的各類牲口,臣及太僕寺屬員已經緊急統計出了一個大致的數據,請吾王過目。”

杜風將奏章高舉過頂。小太監連忙上去接下呈到御前,秦牧向杜風擡手示意他坐回去,然後翻開奏章。

奏章上明確地列着:馬28萬匹,牛53萬頭。羊241萬頭,駝13萬頭。

這數字,關內的是由太僕寺自己統計,遼東的是由蒙軻、寧遠他們彙總上來。主要包括的是從女真人手上繳獲的數量,不含遼東百姓、以及科爾沁牧民所擁有的數額。

秦牧知道,紙面上的這些數字雖然簡單明瞭,但要得到這些數字,太僕寺官員卻是費了千辛萬苦的。

秦牧看完後欣慰地說道:“杜卿辛苦了,能在這麼短的時間內統計出一個大致的數據,這對趕在入冬前。安置好這個牲口極爲關鍵。太僕寺所有官員這次都功不可沒,本王甚爲欣慰,甚爲欣慰啊。”

杜風一聽到這聲誇獎,這陣子所有的勞累頓感都值得了,他再次起身拜道:“食君之祿。忠君之事,這些本是臣等職責所在,臣等不敢居功。”

“杜卿坐,坐,不必來回施禮。”秦牧並非只是口頭贊贊,他對現在朝廷各部的高效率是真的挺欣慰的;

當然了,在歷代立國之初。朝廷機構的效率通常都比較高。秦牧對此又比較重視,大秦各個機構的運行之高效,確實是很讓人滿意的。

“杜卿啊,如此多牲口,如何管理,太僕寺可有切實可行的方案。此事不比其它,一但無法及時妥善安置,牲口是要大量死亡的。”

“啓奏吾王,短期安置的方案臣已經佈置下去了,所有繳獲的牲口。臣保證都能安然度過今冬,不過.......”

“杜卿有什麼難處不防直說吧。”

“秦王,之前我朝雖然也有不少戰馬,但都已劃歸軍中使用,太僕寺實則空有掌管牧政之名,而無其實。所以太僕寺屬員虛缺過半,如今我朝拿下了遼東,少不得要設官監牧場,以保證軍中戰馬供需,所以急需充實太僕寺屬官缺額。”

秦牧頷首道:“這一點杜卿放心,本王這就傳旨吏部,讓吏部銓選一派能員,先充實太僕寺。杜卿掌理太僕寺,責任重大,不知對馬政有何建言?”

杜風來之前,便料到秦牧會問起馬政之事。

馬政對歷朝歷代而言,都是一件極爲重要的事情,騎兵的作用,是步兵難以代替的;

一個朝代對西北的控制力的強弱,在很大程度上取缺於這個朝代的馬政優劣,因爲沒有充足的戰馬,靠步兵去控制西北那些遼闊的邊境,不但耗費巨大,而且成效低下,面對遊牧民族的騎兵,往往只能被動挨打,而無從靈活反擊。

這些事情,作爲掌管馬政的太僕寺卿,當然不能不察。

杜風準備充分,神采奕奕地答道:“啓稟吾王,臣縱觀漢唐宋明之馬政,漢、唐、明三朝大體上不缺牧馬地,戰馬的保障也比較理想,其馬政大體上也比較粗放,弊端不少。

反而是兩宋期間,因缺少牧馬地,在馬政方面花了很多心思,方方面面管理得也比較精細,尤其是在宋初,雖無牧馬地,但通過這些策略,官馬數量竟能達到二十多萬匹,這是一個很了不起的成就,所以臣認爲宋代的馬政特別值得借鑑。”

一聽杜風這話,秦牧就感覺他不是無的放矢,不光是在古代,就算是在二十一世紀,縱觀世界,通常一些大國的政策和管理都比較粗放;只有象新加坡、日本、韓國這些小國而比較發達的國家,其方方面面纔會做得儘可能精細。說是逼出來的實不爲過。

宋代大致同理,因爲沒有牧馬地,那麼只能挖空心思去制定完備的馬政,以儘可能保障戰馬的需求。

“嗯,就請杜請詳細道來吧。”

“是,秦王,臣認真分析了一下,宋代不但於各州分設了官監,而且馬政細則詳盡,同時還明確規定各州府每年收集用於餵馬的草料,數額明確,比如草66萬圍,麩料6萬石,鹽藥油糖等10萬斤石。開封城郊草場20餘所,場內草料堆積如山。

其管理之細緻,是歷朝歷代所未有。這些管理細則,有許多我朝可直接借鑑,臣便不多作贅述了。

臣今日着重於一點,便是宋代的茶馬貿易。秦王,其實無論是唐代還是明代,因不缺牧馬地,官方大量設置官監牧場,但此舉在臣看來,雖然保證的朝廷戰馬的供給,但也造成了巨大的損耗。設置如此憑大的牧場,頗在些得不嘗失。”

聽到這,秦牧精神爲之一振,因爲杜風的觀點頗爲新奇,秦牧感覺他的意思,就象是反對把全部心思花在國有企業上,而忽視私營企業一樣。

“臣以爲,官監牧場雖然不可廢置,但也不宜過於龐大,一但過於龐大,難免會有許多管理不到之處,使國用虛耗其中。

是以臣以爲官監牧場只要能保證我朝三成的馬匹供需即可,其餘的可以借鑑宋代的辦法,通過茶馬貿易來獲得。

秦王,宋代的茶馬貿易,不但是宋代主要的戰馬來源渠道,而且還同時促進了邊貿的發展。

有此良策在,我朝實在無須由官監牧場來承擔所有戰馬的馴養,只要保障一部分,使本朝不受外族制約即可。餘者通過邊貿獲取,一舉兩得,即省力又能促進邊貿,何樂而不爲?”

說實話,秦牧真心要爲杜風鼓掌了,他的觀點和策略,大合秦牧心意,按照秦牧之前對漠蒙古分劃草場的構想,一但成功實施,則大秦根本不用擔心無馬可用。

也就是說,無須去大規模設置官監牧場,造成不必要的虛耗。

關鍵是杜風的思想,不是那種自給自足的保守思想,這一點纔是最難能可貴的。

這就象經營一個公司,保證核心的東西就行了,其他外圍的、利潤少的部份,大可交給別的公司來做。這樣可以減少成本支出。

這個概念出自杜風之口,秦牧如何不想爲他擊掌叫好呢?太僕寺有這樣一位官員主持,戰馬供給方面,秦牧感覺自己可以放心了。

ps:求訂閱,手上還有月票的兄弟,也別忘了投下來支持一下。

第8章 我是袁粉第269章 秦王即位詔第665章 劉猛獻策第703章 西苑經筵第1055章 獲獎後第472章 明亡帶給知識分子的反思第850章 水土治理第80章 煙迷九龍嶂第1142章 霍爾木茲海峽第889章 天山省第457章 我的伍長第538章 地球儀第480章 不是冤家不聚頭第377章 幣和稅(一)第593章 南北之憂第637章 草原鷹揚第622章 修史的重要性第720章 淘金之路第1053章 沒有籌碼的談判第182章 手握春秋筆,揮毫寫史詩第373章 抄家第725章 海軍聲音第1090章 借力打力第995章 私奔第827章 天威難測第1111章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第1132章 酬勞第933章 盛世華章第1002章 有線電報機第336章 稅率.軍功授爵第184章 水師問題第1007章 詭異事件第67章 衝冠一怒爲紅顏(四)第844章 有罪假定應該推翻了第352章 烈火焚城第149章 重返瀏陽第311章 利益分配第561章 蒼天欲怒雨如注第404章 挺進大西南第386章 幾家歡喜幾家愁第71章 棍影翻飛第492章 殿上發難第245章 湯若望第747章 梅子黃時雨(三)第295章 天命所歸第163章 今夜圓房第676章 未來之蘇秦張儀第631章 趕鴨子上架第806章 各有算計第366章 紅娘子守清流關第808章 焰火表演第601章 末日將臨第709章 心悸的T字橫頭第489章 暗流洶涌第315章 脈脈雙含水蜜桃第368章 龍江寶船廠第14章 初見卞玉京第953章 醫保第1156章 戰爭與平和第346章 又見金秀才第1005章 梅花初雪第994章 外使覲見第294章 風起雲涌第425章 四面合圍第680章 風動廣西第334章 鄭芝龍的心思第298章 政治訛詐第872章 準噶爾來使第622章 修史的重要性第356章 殺人的理由第705章 寬以養民,嚴以治吏第246章 勝似閒庭信步第347章 赳赳老秦,復我河山第909章 逃離升龍府第766章 攻守異位第478章 亂拳打死老師傅第219章 未雨綢繆第14章 初見卞玉京第450章 挺進徐州第599章 條件第690章 哀兵必勝第561章 蒼天欲怒雨如注第194章 洗劫江南第59章 往死裡練第733章 準備收網第607章 萬里長城復歸秦第935章 這是危機嗎第1160章 莫斯科沒有眼淚第803章 一念之差第591章 一個響屁引發的叛亂第749章 飛翔第1111章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第1107章 用意第995章 私奔第550章 雷霆震怒第926章 海如風要挺進印度第772章 告捷第318章 大戰泗州第118章 南邊放出一頭狼第599章 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