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0章 募兵的疑慮

由蒙軻和蔣義涵一同署名,請在遼東募兵的奏章送達北京時,秦牧正在皇極殿與大臣們議事。

因蒙軻和蔣義涵的奏章是以六百里加急的形式傳送,所以直接送進了金鑾殿,無須再經過兵部傳達。

秦牧看完之後,讓侍殿的太監當廷念給殿中大臣聽。

戶部右侍郎楊超一聽說又要募兵,立即反對道:“啓奏吾王,我朝如今已養兵五十又五萬,糜費浩大,況乎今日建奴已滅,中原漸穩,本應削減兵員,減少國庫開支,以惠民生。當此之時,豈有不減反增之理。”

禮部左侍郎艾南英也跟着說道:“臣以爲楊大人言之有理,縱觀歷朝歷代,國家初定之後,無不是削減軍用,予民休養生息。如今中原剛剛納入大秦治下,各地十分殘破,萬千生民嗷嗷待哺,此時吾王理應想着如何裁撤兵員,減少軍費開支,以濟斯民,實不宜再增加募兵。”

楊超和艾南英倆的話並非書生愚見,各朝莫不如此的原因很簡單,統一天下前,一般仗都打了多年,山河殘破,民不聊生,這個時候天下最需要的就是休養生息。

這次北伐,大秦摧枯拉朽,兵力上並沒有造成太大的損失,確實不宜再擴軍。若再擴軍,一方面會造成國庫不堪重負,另一方面,各地因爲缺少男丁,勞動力嚴重不足,。

秦牧其實一直在考慮這個問題,他也有意裁軍,改成徵兵制。所謂的徵兵制,並不是後世纔在,在古代,通常都會規定百姓服役。唐朝的府兵制,連兵器都是士兵自己打製的。

明代的軍戶,也是子承父業,代代相傳。總之。古代的徵兵制。不象後世那樣,是由你自願參軍。在古代你不願意。也得強制服從。

在這個大前提下,秦牧確實不想再增加募兵數量。他向殿中大臣問道:“蒙軻和蔣義淥在奏章上提到,關內的士兵到了遼東,難以適應秋冬季節巨大的晝夜溫差。很多人因水土不服而病倒,這也確實是急需解決的問題,若不在遼東募兵,各位大臣還有什麼對策?”

吏部左侍郎岑嶺南說道:“啓奏吾王,臣以爲,中原將士剛出關,有些水土不服的現象是常情。時間稍長,便會慢慢適應,吾王不必太過於着急。

如今大秦軍兵力已不少,而且現在地方上勞力嚴重不足。如果再募兵,不但會給國庫造成了沉重的負擔,而且會使上地方上勞力更加缺乏,對民生的恢復極爲不利。

況且在遼東募兵,用於關外作戰,這會造成很大的隱患。明朝中後期,遼東兵將多爲當地人,祖大壽、吳三桂等等,實際上已經是尾大不掉,明庭幾乎難以管制,此前車之鑑,不可不防。”

這一點倒是真的,崇禎年間,遼東軍實際上都控制在當時的遼東大族手上,象祖大壽、吳三桂這些人,與其說他們是聽崇禎的命令在抵抗滿清,還不如是他們是在保護自己家族的既得利益。

明朝的京城離遼東其實不算很遠,還出現這種現象。以後大秦定都南京,山高皇帝遠,是不是會促使這種現象加速出現呢?

總之,明末的遼東軍事集團的形成,雖然有他複雜的原因和過程,但既然有過這樣的先例,大秦就應該儘量去避免。

在後世,大致上也都是採取異地駐防的制度,要防止的正是類似於祖大壽、吳三桂這種本土化的軍事集團出現。

由此看來,遼東的防務,如果全依靠遼東人來擔當,確實不是辦法,這會削弱朝廷對遼東的控制力。

蒙軻上表請求在遼東募兵這件事本來看上去很簡單,就是爲了解決關內士兵水土不服導致的戰鬥力不足的問題。

但仔細討論之後,卻發現這是一件很複雜的事情,魯莽行事,會帶來很多預料不到的後遺症。

秦牧接着問道:“蒙古正值大亂,大秦在遼東的兵力必須加強,並且要能迅速形成戰鬥力,以進一步控制漠南蒙古,否則等漠南蒙古自然兼併,完成了勢力重組,對我大秦將極爲不利。”

司馬安出班奏道:“秦王所言極是,臣以爲,有些事雖然要留心防範,但也不可因噎廢食,遼東苦寒,民風剽悍,不少民間青壯上馬即能作戰。招募此類青壯入軍中,一來可以減少地方上發生叛亂的機率,有利於遼東穩定,二來可以迅速增加遼東軍力;

臣以爲,要防止遼東形成尾大不掉之勢,在將不在兵,從遼東當地招募士兵,從關內調派將領,一但遼東籍士兵因功升至參將以上的高位,就調入關內,不許再留於遼東本地領兵。

如此一來,應該便能避免出現祖大壽、吳三桂之類的現象。至於兵源數量的問題,先把軍中一部份老弱病殘裁撤掉就行了,如今天下尚未完全安定,大規模裁軍還不到時候。”

司馬安的方案,需要還存在一些問道,不過算是比較周全的了。而且作爲文官,他主動提出現在還不宜大規模裁軍,這完全是出於公心,審時度勢後做出的結論,秦牧對此甚爲欣慰。

於是,他便按司馬安的方案,頒旨同意在遼東招募一萬兵力。當然,這不是由蒙軻去招募,而是由兵部派人去遼東招募。

正所謂國有國法,家有家規,今後這一點必須嚴格執行,將領不能擁有自主募兵權,哪怕要招募一個人,也必須由兵部來執行。

秦牧下早朝回到乾清宮時,韓贊周拿來一封說道:“秦王,這是王后遣人剛剛送達的信函。”

秦牧接過打開來看,楊芷首先是問安,接祝賀北伐大捷,然後說了些南京王府裡的事,李香君、巧兒、顧含煙、董小宛幾個都有提及,再有就是兒子秦業了,楊芷在信中誇了兒子幾句,大概又不好意多誇,所在些詞不達意的感覺,現在兒子也開始讀書了,由傅青主執教。信中楊芷還特意夾了一張秦業抄寫的《三字經》筆墨,看上去字還寫得挺端正的,大概這也是楊芷最得意的事情吧,秦業畢竟還差沒滿三週歲,能抄寫《三字經》,確實是不錯的了,秦牧作爲父親也甚爲欣慰。

信中關於巧兒的那部份,筆跡不同,秦牧能看出那是巧的筆跡,看來這封信還是倆人“合著”的。

看到這,秦牧不由得想起在南京初見巧兒的樣子,這丫頭搶了自己一個剪餅,卻還了六千萬兩,誰能想到呢?除此之外,秦牧與她多更的是一種相依爲命的感情,是以還沒圓房就封了她一個妃,想到她,秦牧心中就有一股暖流淌過。

信的最後,楊芷着重寫到了卞玉京。說卞玉京還有一個多月就要臨產了,身體還好,讓他不要擔心。

十月懷胎,算算日子,確實快到臨產的時間了,秦牧思量着,卞玉京生產之前,自己肯定是趕不回南京了。

秦牧莫名地想起一句詩來:忽見陌頭楊柳色,悔教夫婿覓封侯。對於南京的幾個女人來說,這幾年秦牧與她們其實是聚少離多,尤其是楊芷,作爲正妻,每次都是她留守後方。楊芷雖然不是那種心計很深的女人,但正是因此,秦牧反而對她很放心。

事實也證明,每次自己出徵在外,作爲王后的她,在後面從沒有掀風鼓浪,一直謹守着自己的本份,從不幹政,而又能起到很好的穩定後方作用。如果是大玉兒這樣的女人,只怕就沒這麼安份了。

想到這些,秦牧多少有些欠意。他讓宮女磨了墨,給楊芷回了一封信,一番溫言之後,主動告訴她,紅娘子有了身孕,暫留在開封的事情。最後他想了想,在信的後面加了一句:結髮爲夫妻,恩愛兩不疑。

ps:別人的黃金週,輕鬆旅遊,我卻累了個半死。保持更新的同時,還要一章章地去查改舊章節,和諧二字,差點沒把我壓趴下,累得無力吐槽了,一恍眼天錯地暗的五天過去,兄弟們的訂閱月票出來了嗎?投來鼓勵一下吧,極度虛弱中..........

第234章 三個倒黴蛋第255章 黑雲壓城第235章 暗箱操作第192章 鶯歌唱罷軍鼓響第924章 李白的故鄉第16章 踏上官途第757章 夜戰黃岩礁第983章 分歧第85章 贛南的秋天來了第749章 飛翔第221章 東方紅第249章 香君,小宛,怎麼辦?第670章 南京郊野麗人同行第107章 生死須臾間第361章 趕赴江陰第473章 古代的閱兵式第731章 進退之間第441章 水龍吟第66章 衝冠一怒爲紅顏(三)第776章 一團亂麻第132章 紅娘子第746章 梅子黃時雨(二)第916章 戰備調整第332章 賢良淑德第1131章 風捲殘雲第355章 一帳秋光第144章 有刺客第495章 羣情鼎沸第913章 倒戈第364章 雁奴第318章 大戰泗州第904章 盛宴開始了第956章 亮了第202章 綠雲綺霧醉我春風筆第689章 迷途的狼第798章 一封信第1007章 詭異事件第77章 後勤武器第978章 西南的變化第59章 往死裡練第327章 安慶告破第298章 政治訛詐第638章 狼圖騰第145章 縱觀九萬里河山第958章 德干總督第104章 步步驚心(一)第272章 紅娘子求援第601章 末日將臨第397章 白鐵審案第1057章 證券交易第846章 堂審(下)第327章 安慶告破第195章 回贛南第1066章 夜戰韋爾農第218章 居庸關.鬼門關第849章 抓真兇第62章 當時只道是尋常第601章 末日將臨第1105章 突破口第829章 玄奘和鑑真第932章 中亞第一場血戰第205章 南昌還有顆釘子第703章 西苑經筵第79章 戲裡戲外第995章 私奔第334章 鄭芝龍的心思第1126章 開始圍剿第269章 背水一戰第66章 衝冠一怒爲紅顏(三)第46章 招吏第319章 形勢逼人第1166章 談判第799章 青藏未來第444章 美女使者第740章 風暴在醞釀(二)第1085章 援軍第438章 回馬槍第21章 血濺桃花扇第1020章 最長一夜(二)第9章 南曲爭名石頭城第1章 初到秦淮第332章 賢良淑德第636章 逢林莫入第66章 衝冠一怒爲紅顏(三)第855章 出獵第317章 長夜戰未休第32章 陣前邀戰第1086章 風雲變幻第1056章 股票第653章 伏子第69章 龍歸滄海第726章 經筵開出的小花第45章 撫軍第209章 別贛南,論時事第394章 鄭家往事求雙倍月票第712章 破城第857章 仁者愛人第232章 帝崩第284章 共同的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