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4章 淪亡之因

綠蟻新醅酒,泥紅小火爐。檐前飄白雪,窗下綻紅梅。一鉤簾幕紅塵遠,半室琴書韻味長。

秦牧穿着一身黑色繡邊的常服,與司馬安、傅青主、顧炎武三人圍坐在火爐邊,爐上酒香瀰漫,爐邊幾碟小菜,簡單而隨意。

在坐的四人,年紀最大的司馬安也不過四十來歲,傅青主四十,顧炎武三十三。這冬日的黃昏,幾人隨意的圍坐在一起漫談。

傅青主在哲學、儒學、佛學、道學、詩歌、書法、繪畫、金石、考據等方面皆有精湛的造詣。不過秦牧更感興的是他對武術方面的研究。

傅青主的武功秦牧沒有親眼見過,不過知道他練的是道家的氣功。第一次見到他時,他一身道袍,那蕭然物外,自得天機的風采,着實教人難忘。

傅山本名傅鼎臣,父母給他起的這個名字具有濃厚的封建政治理想和傳統禮教色彩。後來他自己把名改成了傅山,字青主。

這一改就充滿了山林氣,他自己有詩云:“既是爲山平不得,我來添爾一峰青。”從這詩中不難感受到在他的思想中透出一種超然物外的自得。

秦牧隨口問道:“傅學士,到了我這年紀,可還能練氣?”

傅青主、司馬安、顧炎武三人的目光一下子就集中到了秦牧身上,一直以來,秦牧出入皆佩劍,連上朝也不例外,頗有些春秋戰國時王侯貴族之風。

《說苑.善說》中記述楚國的王族襄成君“始封之日。衣翠玉、帶玉佩劍,履縞。立於流水之上”?。

由此可見,佩劍和玉在春秋戰國時期還是一種冊封貴族儀式上必不可少的物件。

劍和玉,有着特別的意義。

君子如玉,佩戴玉石是要時時警醒自己,道德修養與品格應像玉石一樣。外帶溫潤,內具堅韌;寬以待人,嚴以律己;光華內斂不彰不顯。

如果說玉代表的是君子的品質,那麼劍代表的就是君子的志氣。

古之君子皆佩劍,劍者,兵之君子器也,繫於腰間,用之則行。不用則藏,以身養劍,由此成靈,或威武、或仁愛、或剛正、或機巧、或樸素無華、或氣衝斗牛,莫不發君子之志氣!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

秦牧好佩劍的爲行不僅頗有上古君子之風,也正在慢慢影響着整個秦國,現在金陵城裡。讀書人不再是人手一把摺扇,搖來搖去,附庸風雅。不少人已經將摺扇棄之。在腰間配上了寶劍。

這些行爲司馬安等人可以不管,但秦牧突然問起練氣之術,卻讓司馬安警惕了起來,可別變成嘉靖皇帝,沉迷在道術裡不理政事纔好。

司馬安當即勸道:“秦王身爲一國之主,當以軍政大事爲重。這練氣尋丹之事,非明主所應問詢......”

“呃?”秦牧愣了愣,灑然一笑道,“司馬先生想多了。本王問練氣之術,非爲成仙,只爲健體。”

司馬安毫不迴避地看着他的雙眼,以確定他的話的可信度。

秦牧懶得多解釋,乾脆轉開話題道:“兩宋之前,中國再積弱,也未曾全境陷於異族之手過,兩宋之後,前有遼金元,今有滿清,皆是咄咄逼人,使中國幾乎沒有還手之力,諸位覺得這是偶然還是必然,或者是我們的政體出了問題,以至於屢有淪亡之險?”

秦牧的話題轉變得有些突兀,不過幾人對他天馬行空的想法都比較習慣了。

柳如是以侍女的身份,站在廳門邊,洗盡鉛華的她,有一種迴歸真我的秀麗,玲瓏有致的身材有着少女的一樣的窈窕,又散發着一種成熟的韻味。

聽了秦牧這個問題,她不禁悄悄望了秦牧一眼,凝神細聽。

司馬安想了想說道:“在臣看來,與其說中國是被異族打敗,還不如說是被自己的文化所打敗。兩宋之前,強大如匈奴、突厥,都沒有國家概念,自遼國佔領燕雲十六州開始,他們大量吸引了我漢人文化,有了國家概念,不再象原來的遊牧部族那樣,興也勃然,敗也忽焉。加上他們生於苦寒之地,依然保存遊牧民族的彪勇,因此他們具備了淪亡我漢人江山的實力。”

秦牧淡淡地說道:“這也就是說,遊牧民族在不斷進步,而我漢人卻凝滯不前,失去了文化的先進性,所以我們一再面臨亡天下的危險。”

對此,傅青主不予苟同,他辯解道:“秦王言過其實了,異族所能學到的,只不過是我漢人文化的一些皮毛,說咱們失去了文化上的先進性,這未免有些言過其實。”

秦牧舉杯自飲一口後說道:“在本王看來,不管他們是學去了我漢人文化的精髓,屏棄了漢人文化中的蠅營狗苟,還是如傅學士所言,只學了點皮毛。但有一點卻不容置疑,他們一直在進步,而且是在快速進步,而我漢人卻停滯不前;

與唐宋相比,大明無論是學術、科技、再到最基本的民衆生活,有多大改變呢?別跟我說咱們的火炮比唐宋利害,大明的鳥銃是仿日本人的,佛朗機炮、紅夷大炮是跟夷人學的。

在文化層面上,漢唐的朗朗大氣不見了,剩下的只是女人臭不可聞的裹腳布。從文人士大夫的審美情趣上,就可以看出咱們的思想扭曲成了什麼樣子,諸位認爲這也叫進步?”

秦牧的話,讓在坐的三人驚愕不已,三人雖然都不是腐儒,但秦牧這話似乎有把儒家文化比着女人的裹腳布的嫌疑,這太讓他們震驚了。

秦牧接着說道:“如今不光是北方的遊牧民族在進步,全世界都在進步,而我們呢?時至今日,儒家學說,朱程理學,已經到了不容挑戰的地步,誰若說一句不好,就是離經叛道;

不管何種學說,一但它被奉上了神壇,他就失去了進步的可能。儒家學說越來越封閉,越來越尊大,不容挑戰,唯我獨尊。這本身其實就是對儒學的一種糟蹋。

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儒學如果不能吸納其他學說,不斷完善自我,超越自我,遲早會被別人超越,被人屏棄。

儒學漸趨於封閉,導致了我漢人的思想整體也日趨僵化,所以漢唐之後,咱們進步越來越小,甚至連生存的空間都遭到了巨大的威脅。

常言說得好,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看看如今的讀書人,成天就知道在秦淮河上風花雪月,做了兩首無病呻吟的詩詞,便洋洋得意,有幾個讀書人真的去行萬里路了?

睜開眼睛看看,西夷從萬里之外,都打到咱們家門口來了,咱們漢人有幾個走出過國門?有幾個知道中國之外的世界是什麼樣子?

秦秋時期孫子便留下知己知彼,百戰不殆的名言。到時今咱們漢人卻關起門來妄自尊大,再這樣下去,我中國今日不亡,明日也必亡。

各位想想吧,知道漢唐之後,中國一次次面臨全境淪亡的根本原因在哪裡了嗎?傅學士、顧學士都是學術方面的精英,本王希望你們能負起這個負責,引導國人放眼看世界,別再總是將目光盯在女人的小腳上,”

本來一場平和的交談,司馬安三人萬萬沒想到最後秦牧竟然說這樣一番話來,這番對他們的衝擊可用石破天驚來形容。

之前,所有人都將中國的淪亡歸罪於天災人禍,歸罪於君昏臣庸、土地兼併,歸罪於吏治敗壞、士族殘酷剝削。

從來沒有人把天下淪亡的原因歸罪到儒學的保守封閉、思想的僵化上面。

秦牧的話給了他們極大的震動,以至於三人沉默着,久久不能語。

柳如是則下意識地低頭看了看自己的腳,她有着一雙三寸金蓮,走起路來弱柳如扶風,以前她曾爲此頗爲自得。

然而秦牧剛纔那番話,一下子將女人的小腳定性爲文人士大夫審美情趣扭曲的產物。

她讀書破萬卷,有自己的辨知能力,感覺秦牧的話非常有道理。不管如何,她下定決心,以後再也不裹腳了。

他擡起頭來時,看到司馬安、傅青主、顧炎武三人正起身,神情恭敬向秦牧施禮。

ps:這些天也太冷清了,心裡不得勁。加上我母親這兩天頭疼發燒,每天要帶她去吊針,侍奉湯藥。以至於我遲遲不敢動筆去寫本應到來的戰爭場面,總感覺缺少激情。

向兄弟們求些月票,鼓勵一下,提振一下士氣。

昊遠頓首再拜!

第484章 工業革命之野望第709章 心悸的T字橫頭第328章 恭喜秦王第262章 死神的盛宴第453章 不解風情第996章 趣事第399章 鄭家來使第975章 爭執第347章 赳赳老秦,復我河山第318章 三天兩夜第49章 老馬識途第903章 聰明反被聰明誤第842章 賑災預案第61章 春心蕩漾第338章 洛陽大撤退第839章 阿爾泰山的雪第272章 紅娘子求援第1037章 過猶不及第766章 攻守異位第295章 天命所歸第528章 慶功宴第994章 外使覲見第348章 帶血的吶喊第680章 風動廣西第752章 被迫撤離第848章 指紋第1000章 江戶風雲第430章 孤城一片催戰雲第899章 留個暹羅作點綴第54章 兩不安生第1117章 太子遇刺第91章 婚禮之變(2)第47章 雲巧兒的菜第461章 關中和山東第759章 朕不是背水一戰第988章 軟實力第237章 血戰荊門第991章 寶貝第868章 灞橋春第171章 模擬實戰練兵第59章 往死裡練第101章 斬盡殺絕第944章 天花預防第411章 兵貴神速第3章 侯方域的怒火第630章 帝都風水第835章 靜夜思第760章 幕後財團第219章 未雨綢繆第226章 全城狂歡第1138章 決戰羅姆套第598章 科爾沁的女人第581章 神奇的夜襲第74章 田一畝的損招第6章 笑容裡藏着殺豬刀第803章 一念之差第318章 三天兩夜第679章 內監司的發明第1098章 隔岸觀火第286章 勸進第820章 巨闕出鞘第446章 犁庭掃穴第180章 學院起風波第362章 誰知女兒心第5章 我要上青樓第273章 偷雞不成蝕把米第913章 倒戈第559章 碭山烽火蹄聲亂第815章 乘勢取青藏第141章 給張獻忠來頂綠帽?第1094章 印度風雲第1060章 倫敦掠影第394章 鄭家往事第613章 科爾沁之秋第426章 鵲橋難搭第1046章 莫愁湖上第765章 即將到來的海上決戰第799章 青藏未來第597章 王大當家的投名狀第999章 橫須賀第348章 帶血的吶喊第836章 牛頓,看你往哪裡跑第935章 這是危機嗎第889章 天山省第689章 迷途的狼第926章 海如風要挺進印度第489章 暗流洶涌第182章 手握春秋筆,揮毫寫史詩第576章 崩坍的大清門第1084章 亂戰第4章 驚魂一刀第911章 祥瑞活寶第80章 煙迷九龍嶂第310章 蒙軻借東風第863章 寒夜凝冰第460章 精減機構第687章 報君黃金臺上意第80章 煙迷九龍嶂第412章 久別重逢第962章 扶不起的阿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