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7章 李自成之死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

對於李自成來說,是非成敗轉送空這句話用在他身上,再恰當不過。

拿下燕京,眼看就要成爲天下共主,建立萬世基業,轉眼之間卻又變回了四處流竄的下場。

望着滾滾東去的江流,李自成在山神廟前徘徊良久,暗暗嘆息。

他問跟在身邊的侍衛隊長農大年道:“秦牧答應的糧草運來了多少?”

“回皇上,運上大別山的已經有兩萬石,加上咱們原有一些,足夠支撐十天半個月的了。”

秦牧沒有食言,他派僉事趙寒去來商議合擊清軍,建議李自成暫時退入蘄水、黃梅之間的大別山南麓,與秦軍隔江而據,守望相助。而秦軍願意給大順軍無償提供一些糧草與武器補給。

大別山西鄰武昌,南望湖廣,東下可取安慶,往東北可兵進廬州(合肥)、淮南。是中華腹地的戰略要衝。

秦牧讓李自成退入大別山,不但有合作誠意,而且用心良苦。

但李自成並不領情,他覺得大別山雖然可作爲軍事要衝,但卻不適合作爲根基之地經營。

一般而言,適合做爲根基之地的要象關中那樣,四面要塞,利於防守,中間平坦,利於耕作生產。

而大別山剛好相反,四面平坦,中間羣山聳立。

四面雖然都適合耕作,但你根本守不住耕作成果,也就是說大別山根本不適合作爲根基之地。

如果是將大別山作爲進軍江漢平原、江淮平原的橋頭堡倒是很適合。

因此李自成雖然被迫退上了大別山,在山上立起了大大小小上百座防禦營寨,但他並沒有打消南下湖廣的想法。

這次親自帶小股親兵來長江邊察看情況,就是爲橫渡長江作準備。

“咱們建造了多少船隻?”

農大年爲之愕然,脫口答道:“上山時,皇上不是問過了嗎?”

“朕問過了?”

“是的皇上。方纔微臣已經回答皇上,咱們已經建造了兩百來艘船。”

李自成有些恍然,心中暗暗嘆息,自己今年不過三十九歲,並不算老,記性怎麼如此差了?以前自己的記性非常好,雖然戎馬倥傯,但手下上報的糧草數目,每天招募士兵的數量,甚至軍中總旗以上的人名。就算隔了幾年再見,也能一口叫出來。

如今這是怎麼了?忘性怎麼這般大了呢?想到這裡,一種很不吉利的預感猛然冒上心頭,使他不禁心頭一顫:難道老天真的要亡我了嗎?

一時間,他背上汗津津的,不敢再繼續胡思亂想。連忙解釋道:“大概是這些天沒有睡好,太累了。”

確實,李自成髮髻散亂,鬍鬚如虯。風塵僕僕,神色憔悴,加上一隻眼蒙着黑眼罩,看上去哪有半點皇帝的樣子。倒象個四處逃竄的土匪。

“皇上,吳三桂攻山受挫,已經退去,皇上大可不必擔心。等咱們在大別山穩住了腳根,再北上奔取中原又有何不可。”農大年本來想說咱們當初還不是這樣流動作戰,現在重來一次又如何。但終究是沒敢說出來。

李自成心頭一陣發苦,現在面對的已不是那個糜爛的大明瞭,想象當初一樣重新來過談何容易。

更重要的是,當初沒有稱帝,敗了就敗了,重新來過就是了,

但如今稱帝了,卻遭遇如此慘敗,被別人攆得四處逃竄,誰還相信你是真龍天子?

正所謂站得越高,摔得越狠。

就象一個人登山,你沒有登上頂峰時,從半山腰滾下去,還有機會重新來過;

一但你登上了頂峰,要嘛你站穩了,舉頭紅日白雲低,五湖四海皆一望。

要是你沒站穩,從頂峰摔下去就是萬丈深淵.....

看吧,當初敗得再慘,都還有人來投奔,現在哪裡還有一個人來投奔,倒是滿朝文武已經快逃光了。

尤其退往大別山半途上,連牛金星和他的兒子牛佺也逃了。

牛金星是大順朝丞相,皇帝之下第一人。他的逃跑給李自成十分沉重的精神打擊,以至這些天徹夜難眠。

“你們先退下,朕累了,先睡一會兒。”

農大年帶着一羣侍衛連忙退下去。李自成進入山神廟,往幹堆裡一躺,枕着長江的濤聲,不一會兒竟然沉沉睡去了。

大順皇帝李自成這一睡,竟再也沒機會醒過來。

附近一個村民無意中從後山闖入山神廟,見有一條大漢躺在乾草上呼呼大睡,左眼戴着黑眼罩,手上盡是老繭,村民以爲是土匪,嚇得轉頭便要逃走,但在轉頭那一瞬間,他看到了大漢腰間玉佩。

天下大亂,村民日子過得極爲窮困,眼前的玉佩對他有着無窮的吸引力,促使他鼓起勇氣,一步一步挪上去,在心都快跳出胸腔的那一刻,他舉起鋤頭,狠狠地砸了下去..........

農大年一羣侍衛聽到聲響,在外頭詢問了幾聲,不見李自成回答,這才進來查看,發現李自成已是血肉模糊,喪命乾草堆裡。

“皇上!”

農大年與一羣侍衛肝膽俱裂,有侍衛衝到山神廟後面,發現後牆竟有一個大破洞,從破洞探望,見有人扛着鋤頭飛奔下山。

農大年等人忽遇這等大變,已驚慌失措,在山神廟抱着李自成的屍體嚎哭了一會兒,被仇恨衝昏了頭的農大年,下令近百侍衛下山,將附近的幾個村子的村民全部屠光,替李自成報仇。

現在大順軍正面臨艱難的困境,要是理智一點,應該先儘量隱瞞李自成的死訊,但農大年的屠村之舉,無疑等於是向外界泄露了天機。

正在漢陽城頭與清軍血戰的秦牧很快就接到了這個消息。

“什麼?李自成死了?”

“大人,咱們的人仔細查探過了,此事確鑿無誤。”

“怎麼會這樣,怎麼會是這樣?李自成死在哪兒?怎麼死的?”秦牧記得原來的歷史上,李自成是死在九宮山,他原想這回李自成過不了江,應該不會這麼快死了,誰知道竟然還是死了,難道這真是天意?

“回大人,是在蘄州南面的鳳凰山,就在長江邊上,據說李自成在山神廟裡睡覺,被當地的村民誤以爲是土匪打死的,李自成的侍衛對鳳凰山下的村民進行報復性的屠殺,是以咱們的人才接到消息。”

“屠殺?他孃的,一羣蠢豬。”秦牧脫口罵了一句,匆匆叫來劉永志,將指揮漢陽作戰的大權暫時交給他。自己隨即坐船返回武昌總參。

司馬安他們也接到了這個消息,一見到秦牧,立即說道:“大人,必須立即派人過江,穩定大順軍所部。”

“嗯,司馬先生認爲派誰去合適。”

這次派去的人選不同於往時派去談判的人,一定要能夠審時度勢,當場拍板決定一些大事才行。

邵華此時主動站出來說道:“大人,讓屬下去吧。”

邵華相當於總政治部主任,由他去分量是夠了,秦牧當即點頭道:“好,邵先生準備一下,即刻出發吧。無論如何要先穩住他們,實在不行的話,可以答應他們相應的條件,但要他們將家眷撤過江來。”

“大人放心,屬下曉得。”邵華應說完匆匆離開。

司馬安接着說道:“大人,估計清軍也會很快接到消息,阿濟格受阻於漢陽城下,破城無望,一但得知李自成喪命的消息,極有可能移師大別山,趁大順軍羣龍無首之機大舉進攻,咱們得做好準備,一但大順軍餘部答應歸附,得立即渡江增援才行。”

“嗯,何先生請儘快擬出渡江作戰方案。”李自成一死,就象推骨牌一般,很多事都必須重新調整,秦牧又問道:“李過和高一功那邊,一時還不會得到消息,你們說說,咱們應該如何施爲?”

ps:哪呢,兄弟們疲軟了嗎?請求火力支援。

..

第1062章 配套第666章 坐立不安第252章 艦炮第905章 猴急第887章 王歸晨在行動第631章 趕鴨子上架第255章 黑雲壓城第346章 又見金秀才第835章 靜夜思第20章 一路剿匪第28章 雨夜奔襲第1168章 盡收各部第1032章 及時的捷報第996章 趣事第1111章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第507章 江南山漸青第1083章 殺出盧浮宮第80章 煙迷九龍嶂第398章 多事之冬第654章 蒙古衛拉特法典第503章 含煙畫繡坊第26章 朱騰戰死第554章 漢城亂戰第1051章 利益考量第701章 馬尼拉海戰(三)第1046章 莫愁湖上第967章 避而不戰第864章 埋伏第783章 進軍巴達維亞第335章 北伐伐誰?第1080章 蒙娜麗莎的微笑第662章 西班牙人偷襲第497章 帝王之怒第1006章 公主和女皇第613章 科爾沁之秋第596章 兵馬未動,大義先行第314章 壯士一去不復還第328章 恭喜秦王第736章 別有洞天第148章 李定國斷尾求生第747章 梅子黃時雨(三)第570章 夜襲九連城第1091章 合縱連橫第31章 大秦鐵騎第20章 一路剿匪第53章 甕底游魚第911章 祥瑞活寶第690章 哀兵必勝第674章 旋璣第133章 戰略轉移第687章 報君黃金臺上意第887章 王歸晨在行動第570章 夜襲九連城第757章 夜戰黃岩礁第1148章 沒有硝煙的戰爭第877章 信不信由你第586章 城下血戰第609章 乾清宮裡初見大玉兒第84章 李自成的戰略走向第833章 合作模式第203章 請將不如激將第1037章 過猶不及第324章 一瀉之威第340章 暴風驟雨第989章 劉佬佬進大觀園第483章 女人的問題第914章 對外援助第910章 土崩瓦解第703章 西苑經筵第606章 雙喜臨門第527章 第一次,爆!第440章 撥刀相向酒內情第317章 醉翁之意不在酒第51章 巨闕無鋒自浩然第179章 金風細細動秦淮第412章 久別重逢第315章 脈脈雙含水蜜桃第622章 修史的重要性第805章 白登嶺第17章 怎樣當好一個知縣第80章 煙迷九龍嶂第641章 蘭州的消息第112章 烈火焚城第505章 王夫之的唯物論第316章 不思報國反成仇第111章 驅狼吞虎第188章 搶銀子嘍第626章 禍水第745章 梅子黃時雨第624章 吳克善上表內附第197章 夜宿湘江第461章 關中和山東第1160章 莫斯科沒有眼淚第744章 風暴在醞釀(六)第532章 葡萄牙使者第464章 先下手爲強第318章 大戰泗州第352章 烈火焚城第237章 血戰荊門第675章 揚帆啓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