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8章 追秦牧

荊門縣南面的東山之上,陽光暗淡,東風輕弱無力,白色的招魂幡低垂不卷,數千將士凝立不動,天地間一片肅穆。

在花子山凹下奮勇當先,壯烈犧牲的將士,包括趙堅手下戰死的一千六百人的遺體,正在安葬,看着同袍的遺體掩沒在泥土中,想起他們捨生忘死,衝破敵陣的壯舉,許多士卒忍不住流下了眼睛來。

秦牧臂纏白綾,站在三軍陣前,神情莊嚴。他手持着酒杯,大聲朗誦着悼詞:“.......是誰浩劫催成,馬革分歸,蟲沙競化,更摧殘瘴雨蠻煙;試回看,越裳殄瘁,漢幟蒼茫,這無限國殤,各向天涯遙布奠。

何處巫陽招得,關山月黑,塞上雲昏,盡淹滯忠魂義魄;倘他日,三界輪迴,九幽度脫,願都爲壯士,重入沙場愾同仇!”

秦牧大聲唸完,撒酒爲祭,三軍將士隨即同聲嘶吼起來:“倘他日,三界輪迴,九幽度脫,願都爲壯士,重入沙場愾同仇!”

“倘他日,三界輪迴,九幽度脫,願都爲壯士,重入沙場愾同仇!”

“倘他日,三界輪迴,九幽度脫,願都爲壯士,重入沙場愾同仇!”

這是悼詞,也是誓言,是生而爲英,死而爲靈的軍魂在凝結。

秦牧如此鄭重的祭奠,是對死者的告慰,也是對生者的勉勵。

不能讓兩百慷慨赴死的英烈白死,秦牧要用他們壯烈的犧牲鑄成秦軍的軍魂。

三軍將士在嘶吼聲中躹躬三拜,山風漸起,吹得白幡橫飛而起,獵獵作響,彷彿犧牲的英魂在空中盤旋,士卒們抹去眼睛,挺起胸膛。握緊拳頭,咬緊牙關,向天上的的英魂再行軍禮以敬,目光變得無比堅定。

趙堅的身上的傷口是秦牧親自幫他包紮的,對他,秦牧給予高度的禮遇,同時將他手下戰死的的一千七百多士卒追認爲英烈,用與秦軍相同的規格下葬祭奠,這不但贏得了趙堅的心,也贏得了他餘下的兩千士卒的心。

“趙將軍。你這傷需要好好調養一陣才行,你手下將士傷者也不少,同樣需要休整。請趙將軍轉告大家,先安心把傷養好,其他的本官一定會妥善安排,論功行賞,軍餉糧草,傷亡撫卹,本官都會一視同仁。”

“多謝大人。”

趙堅只有二十八歲。但看上去就象是四十歲,長得膀大腰圓,一臉虯鬚,身高足有一米九零。

霍勝、凌戰等人雖然也都是彪形大漢。但和他相比卻明顯小了一號,就是高大威武的劉猛,也有所不及,這傢伙就象座鐵塔一般。他的性格和他和外貌一樣,直爽粗豪。

千鈞一髮的危急關頭,正是他身先士卒。奮勇殺敵,才使得手下的士兵能在城破後,還能堅持巷戰。

“趙將軍不客氣,也請趙將軍放心,本官言出必行,等趙將軍養好傷,本官一定給你補足雙倍的士卒。”

“願爲大人效死。”趙堅一抱拳,牽動了傷口,嘴巴不禁一咧,但強忍着給秦牧行完了軍禮。

秦牧自知以目前的兵力,要反攻襄陽辦不到,劉體仁雖然慘敗,袁宗第的總兵力仍的四萬多,加上襄陽城高牆厚,就算調來武昌的幾萬大軍,要攻下襄陽恐怕也不容易。

於是秦牧決定採取蠶食的策略,派蘇謹率五千騎兵北上,一來接應李九,二來挾大勝之威,對襄陽周邊的大順軍進行蠶食,能攻就攻,不能攻就憑藉騎兵的機動性打運動戰,大順軍總不能全縮在城裡不出來。

再由凌戰接防荊門、鍾祥。趙堅協防,荊州則交給後續趕到的寧遠,做好這些安排之後,秦牧沒有在荊門久留,匆匆趕往武昌去了。

武昌城裡,從廬州趕過來的盧九德如同熱鍋上的螞蟻一般,坐立難安,他是鳳陽監軍,京師失陷,崇禎縊死的消息傳來,他就與鳳陽總督馬士英立即達成了共識,決定力挺福王。

在淮安與福王暗議之後,他便爲此積極奔走,由馬士英派人前去遊說劉澤清和高傑,他則西奔廬州,遊說高傑。之後又一日急奔四百里,飛赴武昌而來。

秦牧實際控制着江西和荊湖之地,擁兵十多萬,雖然他不象高傑、劉澤清這些人一樣,動不動就號稱擁兵幾十萬,但他卻控制着最大的地盤;

而且去年他那點人馬就能大敗張獻忠幾十萬大軍,前後又滅了左良玉十多萬人馬,如此輝煌的戰績令人側目,要擁立新君,豈能繞開他?

現在其他人都在爲擁立新君的事爭執不休,上下其手;

偏偏秦牧好象忘了擁立新君纔是當務之急一般。

他先是下令湖廣、江西大舉祭奠崇禎,然後三軍縞素興兵北上討賊;

盧九德到武昌撲了個空,聽說秦牧正親率大軍在荊門與李自成的叛軍血戰呢。

秦牧行軍之快,讓盧九德爲之乍舌,前幾天還聽說在岳陽,轉眼就到荊門了,若不是前方戰報不斷傳來,盧九德還以爲馬永貞在誑他呢。

“馬將軍,秦大人他.......”

“盧公公,本將已經說過了,襄陽不但是荊湘門戶,也是整個江南的戰略要衝,左良玉不顧天下安危,棄守襄陽,使朝廷失去這個戰略要衝。秦大人如今正率軍反攻,若不能奪回襄陽,擁立誰恐怕都保不住江南半壁,盧公公可記得南宋之亡,就是由襄陽失守開始?”

“哎呀馬將軍,如今首要之務是擁立新君,唯有如此才能安撫天下,鼓舞軍心士氣,有關擁立之事,秦大人他可曾有所表示?”

“沒有,秦大人一心討賊,爲君父報仇雪恨,這擁立之事,自有南京諸公主持其事。”馬永貞一推二五六。

這也不怪他,擁立新君之事,秦牧確實未曾提及過,他也不知道秦牧意向如何,哪裡敢亂表態。

wωw▪ тTk Λn▪ ¢○

盧九德聽了差點沒跳起來,“自有南京諸公主持其事。”這句話讓他聯想到了許多事;

秦牧未出仕前,在金陵與姜曰廣等人交好,東林也力捧他,據說他補缺會昌知縣,還是復社四公子中的侯方域和冒闢疆爲他奔走求告才得來的。

秦牧與東林有如此淵源,馬永貞又來這麼一句,是不是意味着秦牧和東林黨達成了一致,要力挺潞王呢?

若真是如此,有了秦牧做後盾,就算劉澤清、高傑和黃得功都支持福王,恐怕也難以成事。

“馬將軍,咱家必須見見秦大人,這告辭了。”

“盧公公且慢,剛剛接到戰報,秦大人已在荊門大敗賊兵,殲敵上萬,如今已在折返武昌的路上,盧公公稍等幾日,秦大人便到了。”

“事急矣,咱家實在等不得了,請馬將軍告知,秦大人走的是哪條道,咱家這就去迎秦大人。”

“公公既然等不得,本將就不多留了,秦大人正乘船沿漢水南下。”

“多謝侯爺,麻煩侯爺給咱家安排一艘快艇,咱家必有後報。”

馬永貞不知道秦牧作何打算,倒也沒有留難盧九德,很快爲他安排了一艘快船。

盧九德便匆匆逆流而上,前去迎接秦牧。

而與盧九德一樣,滿世界追着秦牧跑的絕不止一人,桂王之子朱由榔便是其中之一。

桂王朱常瀛是萬曆皇帝第七子,封於湖廣衡州,去年張獻忠南下湖廣時,桂王一家見機得早,一口氣逃到了廣西梧州。

秦牧收復湖廣時,桂王已病重臥牀不起,難以及時返回衡州,只派兒子朱由榔回衡州打理王府;

朱由榔回來之後,發現除了朝廷明文賜給的田地外,王府這麼多年“經營”獲得的大部分土地都被秦牧給分了,爲此朱由榔還準備到長沙找秦牧理論。

只不過駐守衡州的是馬六兩,這傢伙是秦軍將領中匪性最重的一個,朱由榔被他折騰得差點沒改口叫他爹。

最後六兩將軍還理直氣壯地對朱由榔說道:“按制,沒有聖旨藩王不能隨便離開封地,你要去長沙理論可以,先拿聖旨來瞧瞧。”

秀才遇到兵,有理說不清,朱由榔被折騰多了,也老實了。

秦牧下令湖廣江西大祀崇禎,北京城破,崇禎縊死的消息反而是遠在衡陽的朱由榔先得知,他心思也活了,拼命去討好六兩將軍和衡州知府,這樣的大事,馬六兩不敢胡來,便放他北上了。

朱由榔帶着大量財寶,甚至還有兩個美人,飛赴長沙,可惜秦牧比他更快,他到長沙時,秦牧已經率軍“北伐”了。

朱由榔同學連大氣也顧不得喘,把財寶扔在長沙,只帶兩個美人乘車急追而來,把兩個美人顛得花容慘淡,體軟骨酥,好不容易到了荊州,又聽說秦牧正在荊門與賊軍大戰,戰況未明,他可不敢往戰場裡闖。

等荊門大捷的消息傳到荊州,朱由榔連夜起程,總算在秦牧離開荊門時給趕上了。

秦牧看到他時,這哥們一身塵土,跟難民差不多。

帶來的兩個美人也好不到哪裡去,一眼望去,跟叫花子似的。

不過秦大官人眼光老辣,能透過表層的塵土,看透內在的本質,嗯,不錯,不錯,五官絕美,身材婀娜,不過........

謝謝。

.(

第361章 趕赴江陰第994章 外使覲見第422章 風雪滿滁州第245章 湯若望第981章 應變第17章 怎樣當好一個知縣第554章 漢城亂戰第840章 戈壁風雲第69章 龍歸滄海第624章 吳克善上表內附第1163章 夜騎高加索第66章 衝冠一怒爲紅顏(三)第618章 御花園之“火”第367章 同仇敵愾第436章 秦王旌旗遮天來第515章 鄭彩的消息第1000章 江戶風雲第478章 亂拳打死老師傅第367章 同仇敵愾第1036章 輿論導向第839章 阿爾泰山的雪第194章 洗劫江南第364章 雁奴第517章 西方人眼中的中國第621章 乾清宮夜話(下)第781章 君子報仇第716章 喜報傳來第984章 介入的理由第748章 梅子黃時雨(四)第19章 誰是狼誰是羊第725章 海軍聲音第329章 傳國玉璽第1125章 亂局第650章 八部聯軍第34章 雙雙遇險第203章 請將不如激將第494章 月光下的暗影第278章 千家慟哭逢國殤第514章 挖坑第695章 西班牙之野望第405章 馬六兩與湯秀才第300章 四川大亂第200章 新糧.新政第264章 包二的戰爭第1章 初到秦淮第649章 以邊養邊第1129章 圖謀馬鞍山第1027章 按部就班第616章 漢奸的下場第962章 扶不起的阿三第693章 進退維谷第158章 國色天香董小宛第1120章 我本善良第1072章 大逃亡第1159章 政變第1135章 亞歐分界線第45章 撫軍第84章 李自成的戰略走向第876章 震撼第246章 勝似閒庭信步第284章 共同的夢想第197章 夜宿湘江第105章 步步驚心(二)第196章 千古奇女子秦良玉第832章 沙州大撤退第450章 挺進徐州第1032章 及時的捷報第428章 那一團火焰第55章 大姑娘上花轎第275章 氣壯山河第1085章 援軍第975章 爭執第630章 帝都風水第269章 背水一戰第789章 滿城皆兵第447章 又值烽煙四起第167章 天人合一VS知行合一第427章 夜半歌聲第203章 請將不如激將第853章 審計司第1156章 戰爭與平和第489章 暗流洶涌第782章 蘇祿海上的狼第23章 贛州危局第141章 給張獻忠來頂綠帽?第857章 仁者愛人第542章 呂宋排華事件第1063章 七寸第602章 落了毛的鳳凰不如雞第611章 定邊策第928章 橄欖枝第835章 靜夜思第623章 牧羊姑娘第702章 馬尼拉海戰(四)第172章 又起戰雲第605章 滿清最後一位親王第215章 活捉瘟神第211章 以匪之名第807章 迎頭痛擊第518章 風雲變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