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廷議

此後幾天,樑佩君都是早早回了自己的房間歇息,根本不給墨離和她獨處的機會。白天見了他也是低着頭躲着走,每次都臉紅紅的,也不和他說話。

墨離不由得有些鬱悶,可是卻又找不着理由來說她,心想她畢竟只是一個十七歲的小蘿莉,又自小心氣高,於是也不以爲意,讓她緩緩再說。

阮氏自然也知道樑佩君每晚獨自回房睡的事情,不過這事情有些特別,也有些尷尬,於是也便裝聾作啞不予理會,讓他們自己慢慢去調節去。

就這樣,轉眼到了正月初九。

這天,崇禎接到一份來自三邊總督楊鶴的奏章,說是去年陝西災荒不斷,無數的災民流離失所,無以爲食,樹皮、草根,都吃完了,餓瘋了的人們甚至易子而食,場面之慘烈令人不忍目睹。許多人爲了活下去紛紛參加了各種各樣的民變亂軍,殺官造反。

楊鶴上書請求朝廷下撥糧食,開倉濟民,既可造福民生,亦可大大減少各地流民鋌而走險,聚衆叛亂,同時對一些被逼造反起事且無多大劣跡惡行的民變施行招撫的政策,從而維護國家江山的穩定。

崇禎將楊鶴的奏章反覆看了兩遍,卻還是遲疑不決,於是便在朝會上詢問起衆大臣的意見來。

戶部尚書畢自嚴出班啓奏道:“皇上,天下萬民,皆爲吾皇子民,如今陝西等地民衆受災嚴重,三邊總督楊鶴大人提議由朝廷統籌調撥一批糧食,運往災區開倉濟民,微臣認爲此舉甚善,可體現吾皇乃愛民如子的聖明之君,如此,則可天下歸心,振興社稷。”

崇禎微微點頭,這畢自嚴爲人公正廉直,識大體、顧大局,清正幹練,頗有經濟之才,一向爲他所倚重。

前年韃子入寇京師之時,天下勤王兵馬40萬雲集京師四周,糧草軍餉供應成了嚴重的問題。

畢自嚴連續月餘目不交睫,衣不解帶,晝夜不停地手批口答處理後勤供應事務。在他的精心籌劃下,糧餉供應及時,爲挫敗清軍圍城立了大功。

清兵退走後,畢自嚴累得頭臉腫得像鬥一樣大,口吐鮮血不止。

崇禎非常感動,晉升他爲太子太保。

畢自嚴又說道:“不過如今國庫空虛,錢糧緊張,處處用度均捉襟見肘,若是各級官員再生貪念,貪墨賑災糧款,必然會導致饑民無數,社會動盪,所以,微臣以爲,這次賑災必得派一兩幹臣親力督辦,嚴格施行方可。”

武英殿大學士、禮部尚書何如寵亦出班讚道:“皇上,畢大人所言甚是,如今災荒連連,饑民四起,朝廷既要開倉濟民,以示吾皇浩蕩恩澤,更要嚴厲整頓吏治,方可使得官場清正廉明,鞏固我大明國祚,布威天下。”

崇禎點點頭,說道:“好,那便派人到陝西開倉濟民,疏導災情,儘快恢復生產和秩序,這件事關係重大,弘載愛卿,此事便由你負責督辦吧!”

弘載即是錢象坤,武英殿大學士,號麟武,會稽人,與溫體仁是同鄉,亦是師生,此時爲禮部右侍郎。

錢象坤此時連忙出班領旨:“微臣領旨,定不負聖恩。”

崇禎忽然又說道:“陵川城墨離叛亂一事,諸位愛卿可有何建議?”

何如寵奏道:“皇上,微臣聽說這個墨離曾經也是我大明邊關守將,去年曾在錦州擊退後金韃子的進攻,後來其上司劉天祿勾結韃子半途截殺墨離不成,反而被墨離所殺,墨離也因爲此事而被祖大壽逐出軍中,沒想到竟然卻在平陽府落草爲寇。

此前曹文詔剿滅不成,回來卻說墨離此人有意接受招安,而並非窮兇極惡之徒,微臣認爲這事情可信度還是較高的,因爲墨離本來便是我大明軍將,長期在軍中效力,想必忠心還是有的,故而微臣覺得,似乎可以考慮派人與之接洽之後再作定奪。”

何如寵話音剛落,畢自嚴也跟着奏道:“皇上,何大人言之有理,微臣覺得這墨離若能招安,對朝廷來說,倒也不失爲一個好消息,一則朝廷不用再派大軍前去征討,自古兵馬未動,糧草先行,這大軍不用開拔,國庫亦不必耗費過多錢糧。

其二,由此前曹文詔征剿的情況來看,墨離這些部衆似乎戰鬥力也很是不低,若是能夠收服爲朝廷所用,則我大明又將新添一支能戰之師,皇上可派遣其鎮守邊疆,重回遼東。這墨離和韃子素有血仇,今又夢聖上恩典重用,想來定能爲皇上下死力鎮守遼東。

再者,陵川城這支流寇若真能安心歸降,並受到皇上重用的話,將對其他匪寇流賊也是一個很好的榜樣,有了墨離這個成功先例,到時候再去招撫他們,就會事半功倍了。”

崇禎聽了,不置可否,沉吟半響後轉而問道:“各位愛卿還有什麼建議嗎?溫愛卿,你認爲呢?”

溫體仁是個老狐狸,他見崇禎聽了何如寵等重臣的建言後並不表態,仍然還詢問其他大臣的意見,就知道崇禎內心裡其實不想招安墨離。

墨離是袁崇煥的部下,之前又擅殺上司劉天祿,這在崇禎的心裡肯定留下了很不好的印象,所以崇禎此刻的表現其實就表明他內心的想法,但又不能明說。

溫體仁想了想,出班啓奏道:“啓稟皇上,微臣以爲這墨離身爲大明軍將,卻知法犯法,擅殺上官,被逐出軍中後又公然聚衆造反,與朝廷作對,實非人臣之道,即使招安後,也恐難保日後不再多生事端,惹出禍亂來。微臣認爲,還是派兵剿滅的爲好。”

崇禎微微點了點頭,心想這溫體仁就是甚得朕心,他這話算是說到了朕的心裡去了,這墨離乃是那蠻子的直屬部將,想來受那蠻子蠱惑日久,性子激烈難馴,甚是難以令人放心。

崇禎正想說話,忽然殿外一名隨堂太監鍾德生匆匆稟報:“啓稟陛下,大學士孫承宗請求入宮覲見!”

第162章 陵園遇刺第47章 生產訓練兩不誤第30章 路遇小蘿莉第123章 邊關告急第160章 封賞,分化第214章 受挫第271章 新皇即位第12章 烈火霸龍第273章 血戰大淩河第57章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第155章 轉攻寧遠?第83章 夜襲陵川城第16章 小姨子千里送煎餅第90章 聲東擊西第201章 論功行賞第267章 京城告急第180章 風雪大戰,高起潛見死不救?第253章 美人,本官懼內第154章 四大總兵第148章 整軍備戰第241章 武昌失陷第77章 科技才能救國第177章 萊州危急第85章 開啓土改新模式第247章 長沙之戰第150章 城破第71章 第一次大整編第41章 振臂一呼第94章 紅夷大炮第120章 李過第62章 如何處理柳緋紅第245章 招兵買馬第158章 自求多福第210章 封賞,自律的皇上第59章 首戰結束第114章 逼近河曲第193章 曹變蛟來援第210章 封賞,自律的皇上第20章 一怒沖天第138章 一碗肉湯第4章 手雷第101章 第一個除夕夜第177章 萊州危急第70章 有事也是好事第110章 氣氛緊張第267章 京城告急第165章 平叛之策第216章 鏖戰棋峰山第209章 襄陽告急第72章 曹變蛟來了第186章 欺人太甚第230章 把你第三條腿打骨折第252章 偶遇李巖第282章 多爾袞之死第135章 關鋒出援第220章 宜將剩勇追窮寇第232章 大戰前夕第218章 大屠殺第117章 正軍紀第85章 開啓土改新模式第251章 拯救張獻忠妻妾第201章 論功行賞第174章 飛來橫財第7章 三英戰鰲拜第144章 佩君中箭,阿濟格斷後第254章 一個依靠第121章 穩定秩序第76章 凱旋而歸第234章 你恐怖,我比你更恐怖!第118章 進攻河曲第76章 凱旋而歸第199章 孔賊敗了第176章 糧草危機第31章 大水衝了龍王廟第4章 手雷第3章 打野戰的關鍵第125章 出兵遼東第82章 分歧第67章 下山第172章 到底誰會死?第16章 小姨子千里送煎餅第122章 開採礦場第169章 浦臺之戰第75章 曹變蛟的抉擇第82章 分歧第95章 夜襲,又見夜襲第217章 滿天星第114章 逼近河曲第130章 再遇蘇蘇第34章 夜半血戰第227章 李養純反攻新遼軍第42章 夫人,他要自己做大王第53章 iloveyou與晚安第62章 如何處理柳緋紅第67章 下山第87章 曹文詔與林建嶽第120章 李過第196章 雪鷹初現第74章 交鋒第198章 神出鬼沒的雪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