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沒有資格

又是楊善這個異類!張益覺得很有必要把楊善下放到基層,可他是正三品的侍郎,外派爲官,怎麼着也得是個封疆大吏。這是調離權力中樞,還是讓他威風八面?難道讓這老貨最後風騷一把?

這個死秀才實在不讓人省心哪。

張益這裡舉棋不定呢,宋誠上奏摺舉薦楊善爲都察院左都御史。楊善爲親軍正名的奏摺剛上兩天,宋誠就舉薦他,這不是內幕交易又是什麼?

朱祁鎮當然準了,可聖旨到內閣,封回了。

事件也從朱祁鎮不遵祖制,新軍該歸誰管轄急速轉爲左都御史由誰擔任。

都察院和錦衣衛,一文一武,兩把尖刀。這兩個機構一向爲百官所忌憚,都察院是清流,是讀書人風骨的展示場所,也只有文官才能進入,而成爲左右都御史,無疑是很多文官夢寐以求的事。

俞士悅因爲率御史們到午門靜坐,初初以爲朱祁鎮經歷被俘後性情大變,喜寧、王文、陳循的下場都是有目共睹的。他覺得,如果被貶官,已是最好的結局,才把長子老妻送回老家。可等了幾天,朱祁鎮不僅沒有降罪的意思,反而有人舉薦他爲左都御史,只是被朱祁鎮留中而已。

沒有斥責舉薦的人,只是留中,可見在朱祁鎮心中,他是不錯的人選,雖然局勢未明,再進一步還是有希望的。俞士悅表面沒說什麼,但要說內心對這個官職一點沒希翼,那是不現實的。

宋誠莫名其妙地亂入,有如一顆小石子,讓平靜的水面泛起陣陣漣漪。你說你一個武將,手伸得也太長了,管到都察院的任命上來,算怎麼回事?

俞士悅依然如往常一樣上公廡處理政處,看着沒什麼特別之處,可內心很不平靜,要不要組織人彈劾宋誠的爹西寧侯宋傑呢?

宋傑今年三十六歲,不知是宋瑛太出色,還是咸寧公主太寵愛,總之他一直在混日子,出格的事沒幹過,顯擺的事也沒幹過,大家都以爲,有朝一天宋瑛和咸寧公主沒了,他撐不起西寧侯府。

可誰也沒有想到,他有一個在勳貴圈當小霸王的兒子,在勳貴圈混得開也就算了,居然在咸寧公主薨和宋瑛陣亡後,立下救駕大功,一躍成爲錦衣衛指揮使,朝廷數得上號的人物。

不知多少人眼紅宋傑,父母在的時候,給他撐起一片天,父母沒了,兒子強宗勝祖,讓他得以繼續混日子。

可再混日子的人,若要雞蛋裡挑骨頭,還是有一兩件事能拿出來說道說道的。要不要給宋誠一個教訓呢?

宋誠就沒有他這麼猶豫了,內閣封回,他馬上登門拜訪張益,門子入內通報的功夫,剛好張陽從府裡出來,一見宋誠,臉色十分不好看,可還不得不上前施禮:“見過宋大人。”

他被逼在府中讀書,快被逼瘋了,求了祖母,才得以出府閒逛,沒想到剛出府,就見宋誠一身麒麟服站在臺階上,臺階下一羣飛魚服,拉風得不行。

他最不願意見的就是宋誠了,想退回去又來不及,宋誠瞧見他了,笑吟吟看他呢。

宋誠道:“張公子奉祖命來迎接本官嗎?哎呀呀,何必如何客氣。”

鬼才出來迎接你。張陽臉色更難看幾分,道:“宋大人稍待,張某這就打發人去請家祖。”

張陽轉頭吩咐小廝入內通報,大門打開,張益大步出來,笑容滿面道:“哎呀,宋大人大駕光臨,寒舍蓬蓽生輝哪。”

怎麼說宋誠也於他有救命之恩,對待恩人該有的態度還是應該有的。

宋誠笑道:“張閣老客氣了。”

你要不要臉啊,就這麼大刺刺跟我祖父平輩論交?張陽一萬個不服氣,可人家麒麟服在身,他不服氣還真不行。

張益和宋誠把臂而行,走了兩步,像是才突然想起張陽矗在那裡似的,臉一板,喝道:“還不回去讀書?今天要不要把今早交待你讀的文章背出來,老夫決不輕饒。”

張陽淚奔,他今天沒看黃曆,纔會這個時候出門嗎?

“來來來,宋大人,這邊請。”張益跟變臉似的,轉過頭又笑容滿面,和宋誠把臂同行,一直把宋誠讓到書房,分賓主坐下。

老僕上了茶,張益道:“回京後政務繁忙,一直未能過府拜訪,還望宋大人不要見怪。”

土木堡之役,首輔曹鼐不幸罹難,隨駕的內閣只存一個張益,回京後,他理所當然成爲首輔。因爲他運氣好,遇到宋誠,爲宋誠所救。人只有活下去,纔有可能,纔有希望,不是嗎?

不管孫子和宋誠多麼不對付,甚至他一羣孫子輩捆一塊也比不上宋誠一根手指頭,可宋誠對他的救命之恩是實打實的。所以,客氣話還是要說的。

宋誠笑吟吟道:“好說。”竟是對張益的客氣話全部收下。

張益笑容僵了一下,現在的年輕人,都這麼不謙虛嗎?難道不知道老夫只是客氣一下?

宋誠喝了一口茶,道:“聽說閣老把聖旨封回了,不知是什麼原因?”

你能不能迂迴一下啊,這才坐下,就開門見山?張益被茶水嗆着了,好不容易咳嗽完,緩過氣,道:“宋大人說的是舉薦楊思敬爲左都御史之事?老夫以爲,楊思敬能言善辯,爲御史是不錯的,可擔任左都御史,卻是有些不夠格。”

宋誠意味深長地看他,你確定楊善聽到你這句話,不會噴死你嗎?

“宋大人年輕,想必不知道楊思敬只是一個秀才吧?”張益眼眸閃過一抹得意的光,楊善以秀才的身份進入官場,幾十年下來,沒少被埋汰,可以說對他的學歷無人不知了。

宋誠道:“那又如何?楊大人資格老啊,太宗(當時未改廟號成祖)靖難時追隨太宗至今,歷多少朝了?我算算。”

他還當真扳起手指,有板有眼地算起來。

張益道:“宋大人這就不懂了,應該先論出身,再論中舉先後。”

如果同是兩榜進士,自然應該先論中舉先後,可若是進士和舉人論出身,舉人就應該回避。舉人尚且如此,何況楊善一個秀才?

第153章 兄弟(求訂閱)第16章 恩人第80章 魚餌第197章 誰人多第107章 說好的血性呢?第213章 應對之道第230章 不見第216章 要活的第73章 朕意已決第239章 歸來第69章 不死不休(求收藏)第123章 服軟第45章 大勝第112章 大難不死第111章 皇帝不易第148章 隱情第175章 親戚情份第38章 脫困第97章 機會還是折磨第34章 用計第142章 再遇刺客第110章 色厲內荏第62章 重登帝位第224章 必須站隊第211章 殺了第105章 倚老賣老第232章 就要回京了第210章 哪裡來的自信第89章 人選第163章 準備中第113章 再起風波(求收藏)第22章 怎麼還沒死第120章 不能這樣算了第168章 滋事第190章 出征第100章 不服軟不行(求收藏)第130章 不戰而勝第93章 得力助手第218章 什麼情況第213章 應對之道第66章 倔強第13章 軍心第152章 君臣相得(求訂閱)第106章 東廠廠公第209章 你打不過的第76章 凌遲第175章 親戚情份第208章 行軍途中第29章 想報仇第239章 歸來第112章 大難不死第168章 滋事第143章 震驚第157章 宋誠的心計第165章 達到目的第148章 隱情第199章 俘虜第55章 一已之私(求收藏)第224章 必須站隊第125章 雲裡霧裡第100章 不服軟不行(求收藏)第43章 敵營亂第119章 各有所謀第92章 各有目的第249章 火氣都大第254章 一門兩侯第82章 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第24章 也先的驕傲第211章 殺了第250章 急怒第9章 漢奸第203章 俘虜第135章 刺客第238章 要想辦法第222章 都是閒出來的第24章 也先的驕傲第197章 誰人多第146章 君臣定計第141章 多種選擇第30章 女大夫第67章 是他第7章 也先怒了第118章 各退一步第27章 不夠殺第48章 害怕(求收藏)第165章 達到目的第168章 滋事第148章 隱情第135章 刺客第145章 宣戰第145章 宣戰第232章 就要回京了第4章 殺敵纔是王道(二)第159章 心太急第189章 後手第163章 準備中第159章 心太急第183章 舊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