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章 什麼情況

除非像老針這樣的高手,在留心的情況下才能發現有人潛進來的蛛絲馬跡,而軍士們和高手相比,差距不是一般的大,沒有發現,並不奇怪。

雖然不是軍士們的錯,但輪值的軍士還是受到責罰,每人捱了十軍棍。相比原先以爲的會被斬首,現在只是小受懲戒,已經是宋誠和井源額外開恩了。千戶和軍士不僅沒有怨言,反而十分慚愧。

發生這樣的事,井源作爲三軍主帥,有很大責任,他連夜重新佈防,增派交叉巡邏隊,這下子,真如相武野望所說的,一隻蚊子都飛不進去了。

足利義政對相武野望很有信心,篤定他能暗殺成功,自他離開京都後,馬上着手進行下一步,即反倭份子宋誠死後,倭國要如何就明朝不宣而戰和明朝交涉,如何把滯留在倭國的明軍坑殺,搶奪明軍的物資,再從明朝皇帝那裡儘可能撈到好處。

還有,島根有什麼秘密?他派出的人回來稟報,被明軍押送到島根的倭人成天在挖地。

其實宋誠也很無奈,技術所限,沒有探測儀器,只好瞎挖。好在倭人夠多,在島根範圍內總能挖到,只是挖到多少丈纔出銀礦的問題。

現在時日尚短,銀礦還沒發現,足利義政派去的人不敢靠近,只敢遠遠地觀望,看起來就像倭人們在挖坑似的。

明軍押倭人到島根挖坑?事情肯定沒有這麼簡單。

足利義政迫切想要知道真相,認爲這是明軍攻佔一大半倭國土地的真相,他派出的人無法接近明軍,只能通過使者,從臚鴻寺的官員口中探出來了。

松下十三怎麼說也曾出使過,卻什麼消息都沒帶回來。足利義政百忙之中不忘把倒黴的松下十三打了一頓。

這次,他準備派出的使者是第一心腹松下十一。松下十一也做好從臚鴻寺官員口中探出機密的準備。

松下十一帶着天皇和足利義政指責大明這個藩主國欺凌弱小的國書,朝大明京城出發了。

天皇接到足利義政的信後,下令各大名出兵,大名們打得不亦熱乎,哪有空餘兵力?可是天皇有命又不能違抗,表面文章還是要做的,於是或派出一兩百人應付了事,或是大手筆派三四百人,來到京都相助足利義政。

足利義政全部兵力九千多人,連同京都的青壯男子,一共湊了三萬人,悄悄嚮明軍大營進發。他可探聽清楚了,明軍只有兩萬餘人,其中三四千人分駐各地,諸如長崎、福罔等佔領的地方,又有兩千餘人在島根看守挖地的倭人,這樣算下來,明軍大營只有一萬多明軍。他信心滿滿,打着以二敵一,把明軍全殲的主意。

各心腹謀士以及家臣一路阿諛奉承,都道:“將軍此次定然殲滅明軍,聲威大振,殲明軍後馬上掃平各大名,一統我國。”

足利義政飄飄然,好象明軍已兵敗如山倒,明朝皇帝爲了彌補此次偷襲,大加賞賜。

“哈哈哈——”他放聲大笑,笑聲遠遠傳了出去,驚得路邊樹上兩隻鳥兒拍着翅膀撲愣愣地飛起。

走到半道,他在路邊看到相武野望的屍體,驚疑不定,不知道相武野望怎麼死了,又怎麼會被人丟在路邊。

他派人去查探,離明軍大營十里,派去的人被攔住了,這人遠眺發現這座營帳安靜得很,看了半天,什麼都沒看出來,只好回去報告足利義政。

足利義政叫到過大明的松下十三過來詢問,松下十三哪曉得這是什麼情況,他剛捱了打,可不敢說不知道,於是胡說八道一番,糊弄過去。

一場大雨過後,道路泥濘難走,足利義政的軍隊無法前進,只好停下來。

明軍東北角的池塘水漲得太滿,漫了上來,很多不足半尺長的魚在泥濘地裡撲騰,就是一直無法跳進池裡。

這個池塘原本魚很多,因爲明軍連續捕撈,現在只有這些不足半尺的小魚,離這裡不遠還有另一個池塘,最近明軍吃的魚都從那裡捕撈,那裡隨着漲水游出池塘的魚就大多了。

宋誠和井源、顧興祖相對而坐,面前放兩碟子點心,信子在旁邊烹茶。三人看起來悠閒得很,一點也不像大戰就要爆發。

宋誠遇刺,雖然有驚無險,但信子還是很擔心,再三確定宋誠沒事才放心,又道:“相武野望身手很好,要不是大人提前發現,只怕……”

想想就覺得可怕,萬一大人睡夢中被殺……

宋誠揶揄:“我若遇害,你豈不是可以恢復自由?說不定還能重新當回大內氏家主。”

大內氏的軍隊子民不是被擄去島根挖礦,就是被運到威海衛當奴隸,沒有人,哪裡來的大內氏?她重新恢復自由,只怕不是成爲六國守護者大內氏的家主,而是會被活活餓死。

信子也清楚得很,她只能依靠宋誠而活,這也是她很快改變態度,以婢女自居的原因。她恭敬地道:“大人取笑了,奴婢聽說大人遇刺,嚇得魂都沒了。”

這話不管真假,宋誠是不信的。

或許是和瓦剌廝殺多年的緣故,井源對異族奴婢沒有半點好感,眼睛不時瞟向信子,她泡的茶也不喝。宋誠估摸他有什麼事,讓信子退下,自己煮水泡茶,道:“倭人都讓捉光了,沒人種青菜,再這樣下去,怕是不行。”

井源自是意識不到不吃青菜有什麼大問題,道:“送上去的奏摺也該到了,不知朝中諸公會怎麼做。”

皇帝也要平衡大臣們的利益,而文官們向來各懷鬼胎,武將們又沒有治理政務的經驗,萬一以倭國孤懸海外,棄之不理,豈不糟糕?

宋誠微笑道:“皇上想做開疆拓土的明主,不會輕易放棄的。”

他對朱祁鎮有信心,一個二十四歲的年輕人,可以在沒有戰場經驗的情況下御駕親征,最後成爲俘虜,獲救回京後卻不改初衷。這樣一個人,怎會放棄到手的領土?

朱祁鎮不會放棄倭國,他曾和宋誠多次談及,要把倭國納入大明版圖。

事情確實如宋誠預料那樣,朝臣們經過幾天辯論後,決定打下來的地方設府治理,只是對倭人的處理尚沒有統一意見。

第151章 有詐(求訂閱)第14章 不見提督第166章 求親第106章 東廠廠公第227章 接風宴第198章 服未第212章 大怒的足利義政第200章 我投降第256章 安插人手第18章 太可怕了第70章 爲朕分憂第151章 有詐(求訂閱)第98章 風雪中第70章 爲朕分憂第151章 有詐(求訂閱)第193章 可怕的機會第5章 殺敵纔是王道(三)第27章 不夠殺第34章 用計第173章 要糧要命第178章 以牙還牙第104章 新馬車第189章 後手第99章 誰難堪第243章 色字頭上一把刀第200章 我投降第58章 來了第67章 是他第77章 萬事起頭難第11章 你們皇帝被俘了第4章 殺敵纔是王道(二)第133章 死心不息第163章 準備中第11章 你們皇帝被俘了第238章 要想辦法第146章 君臣定計第64章 家族第140章 通過了第164章 心計第 206章 願活第218章 什麼情況第216章 要活的第200章 我投降第49章 朕乃皇帝非太上皇也第227章 接風宴第124章 以牙還牙第25章 信用問題(求收藏!)第113章 再起風波(求收藏)第83章 風骨第152章 君臣相得(求訂閱)第11章 你們皇帝被俘了第2章 敵侵第161章 成長第158章 找碴第121章 被圍了第129章 內訌第251章 雄心第27章 不夠殺第131章 迅雷銃第164章 心計第222章 都是閒出來的第163章 準備中第229章 打一場第203章 俘虜第120章 不能這樣算了第123章 服軟第78章 嚇壞了(求收藏)第123章 服軟第125章 雲裡霧裡第96章 交換條件第80章 魚餌第60章 廢黜第141章 多種選擇第144章 倭人第81章 湊熱鬧第142章 再遇刺客第78章 嚇壞了(求收藏)第256章 安插人手第180章 兩虎相爭第64章 家族第156章 生病第210章 哪裡來的自信第212章 大怒的足利義政第242章 禽獸啊第173章 要糧要命第32章 激也先(求收藏)第245章 鬧彆扭第61章 事成第102章 新仇舊恨第15章 毒計第246章 亂了第244章 君臣相見第142章 再遇刺客第100章 不服軟不行(求收藏)第81章 湊熱鬧第246章 亂了第100章 不服軟不行(求收藏)第227章 接風宴第124章 以牙還牙第60章 廢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