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9章 出使倭國

倘若一名出使別國的使臣率領的不是使團,而是一支強大的武裝艦隊,那這名使臣是外交大使,還是三軍統帥呢?反正,此時徐晉便懷揣着大明嘉靖帝遣責日本天皇的詔書,而身後還跟着一支武裝到牙齒的大明艦隊。

這支大明艦隊由五百艏三桅以上的大船組成,總兵力過萬,配備了佛郎機火炮五百門,傳統火炮五百門,燧發槍三千杆,西洋火繩槍兩千杆,老式火銃五千杆,幾乎全員火器。另外還搭載了一千匹戰馬,強大得讓人窒息。

該艦隊的兵力分別由五百營、狼兵和定海衛(王直部)組成。在此值得一提的是,如今的的五百營已經擴營爲三千人,並正式更名爲神機營,依舊由王林兒、謝二劍、戚景通三人統率。

艦隊是八月下旬從長江口出發的,趁着北風還未颳起橫渡東海,直撲日本國南部的九州島,經過十天的航行,艦隊終於在九月初一抵達大隅島附近海面。

此刻正值旭日東昇,天邊霞光萬道,浩浩蕩蕩的大明艦隊出現在大隅島的西南海面,迎着朝陽,帆影旌旗遮天蔽日。大隅島上的倭國人都驚呆了,恐懼就像瘟疫般迅速蔓延開來,人們狼奔豕突四散躲逃,要麼就是緊閉門窗,躲在屋裡瑟瑟發抖,祈求日照大神保佑平安。

大隅島主辛太郎此刻亦是驚恐萬狀,當初他借錢借船給徐海復仇,還派出弟弟辛五郎協助徐海,剛開始時確實嚐到了甜頭,弟弟辛五郎把從大明沿海搶掠到的物資源源不斷地運回來,結果好境不長,短短半年不到,徐海就被明軍剿滅了,就連他的弟弟辛五郎也被明軍斬殺。此刻大明的艦隊竟然出現在大隅島附近海面,試問辛太郎哪能不害怕?

可是,害怕有用嗎?說句時髦的話,早幹嘛去了?招惹別人的時候就得做好被幹趴的準備!

徐晉一聲令下,明軍艦隊便呈戰鬥隊形在大隅島附近海面散開,猛烈的炮火隨即往島上傾瀉,短短半個小時便把港口的防禦工事,還有船隻都炸得稀巴爛。幾乎沒遇到像樣的抵抗,明軍便成功登陸了。

全員配備火槍的明軍強大得讓人絕望,大隅島的武裝隊伍幾乎是一觸即潰,那些倭國武士要麼被射殺,要麼扔下武器哭爹喊娘地四散逃命。

很快,島主府便被攻陷了,大隅島主辛太郎被五花大綁着,像死狗般扔到了徐晉的面前。

眼下已經是九月深秋,天氣轉涼了,徐晉一襲玉色的長衫作文士打扮,猩紅的披風迎風獵獵,居高臨下地審視着辛太郎。

“跪好了,這是我大明天朝的使節,靖海侯徐晉徐大人。”毛海峰厲聲喝道。

毛海峰即王直的義子,接受招安後,現任定海衛的指揮僉事,此前便提到過,此子在日本居住過很長一段時間,是個精通倭語和葡萄牙語的“海歸”。正因爲如此,徐晉這次出使日本才特意帶上毛海峰這個日本通。

辛太郎聽聞這位脣紅齒白,氣質儒雅的年青男子竟然就是鼎鼎大名的“大明戰神”徐晉,嚇得臉色又白了幾分,急忙以頭搶地跪伏,用生硬的漢語顫聲道:“大隅島主辛太郎叩見徐大人!”

徐晉去年出任直浙總督,率明軍蕩平了賊寇,殺得倭寇聞風喪膽,大內宗設、細川武殊、織信美子等全栽在他手中,僅織信美子一人率殘餘僥倖逃回了日本。所以如今徐晉在倭國可謂是“兇名”赫赫,還被冠以大明戰神的名頭。

徐晉冷冷地喝道:“辛太郎,你可知罪?”

辛太郎以額觸地,屁股撅得高高的,像只把腦袋埋進沙子的鴕鳥一般,戰戰兢兢地道:“辛太郎知罪,在此向天朝請罪,向徐大人請罪!”

徐晉凜聲道:“既然知罪,來人,就地正法!”

一名神機營悍卒立即跨步上前,抽出腰刀飛起一腳把辛太郎踹翻,後者驚恐地大叫:“大人饒命啊!”

卡嚓……

但見刀光如同匹練般揮落,辛太郎當場身首異處,血淺五步,死於非命。

太史公曰:夷狄者,禽獸也,畏威而不懷德。這句話放在倭國人身上最貼切不過了,倭國人無疑是個狼性民族,你越跟他講仁義道德,他反而越覺得你軟弱可欺,相反,你如果把他打痛打怕了,他反而對你俯首帖耳地遵從。君不見二戰時期,米國佬往倭國扔了兩枚核彈,倭國自此便乖乖地當了大半個世紀的狗,至今還唯米國馬首是瞻。

作爲穿越者,徐晉對這個民族的本質看得太透徹了,所以剛抵倭國便毫不手軟地宰了一名島主立威,好教那些倭國人得知,大明不是好招惹的,犯強明者,雖遠必誅!

徐晉宰了辛太郎後,立即下令佔領全島,收集物資,重新修築防禦工事,並宣稱此島爲大明領土,倭國人未經允許不得擅自登島,否則格殺勿論。很明顯,徐晉是要把大隅島打造成明軍的基地,作爲日後控制倭國的橋頭堡。

徐晉一邊加緊修築大隅島工事,一邊派出使節傳檄九州島,令九州島諸國大名十天內趕到大隅島迎接天朝使臣,同時勒令大內氏、細川氏、織信氏家族首腦,必須半個月內趕到大隅島向大明請罪,另外,還限令日本天皇和幕府將軍一個月內趕到大隅島迎接天朝聖旨,否則明軍艦隊將揮師東京。

徐晉這道檄令一經傳出,日本舉國上下皆爲之大震。

話說倭國目前正處於戰國時期,地方大名割據稱霸,彼此征戰不休,說是一盤散沙也毫不爲過,不僅天皇名存實亡,就連室町幕府也名存實亡了,幕府將軍促利義晴完全失去了對國家的控制,地方武士集團空前強大。

不過,徐晉這支大明艦隊的到來,很快便引起了日本國內局勢的變化,譬如九州島的地方大名便迅速地達成了聯盟,準備團結起來對付明軍這支外來勢力。

而幕府將軍促利義晴也趁機收回了一部份權力,號召全國團結起來,爲天皇而戰,爲榮譽而戰,全力以赴趕走大明入侵者。

在倭國衆多的地方軍閥中,最緊張的自然就要數大內氏、細川氏和織信氏了,畢竟徐晉點名要他們這三個家族的首腦到大隅島領罪。

嘉靖三年九月初八,正是我花開後百花殺,距離大隅島最近的九州島諸國聯軍,率先向大隅島上的明軍發動了進攻。

在此值得一提的是,倭國大體上分爲三個部份,分別是南部的九州島、中部的本州島、北部的北海道島,而京都就在本州島。

且說這次的九州島聯軍兵力有三萬餘,對外號稱十萬大軍,由大內氏和細川氏兩家率領,浩浩蕩蕩地殺向大隅島。

一場大戰一觸即發!

第779章 出使倭國第396章 點化開光第1283章 訪佳人第1130章 回到原點(元旦快樂)第520章 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第458章 詠紅梅兩首第1248章 生兒子難第117章 無不散之宴席第1112章 春天快到了第448章 老爺回府第1144章 搶攻第350章 突發民變(二)第645章 江南如煙,樓船聽雨第1053章 暴走的嘉靖第42章 小乞丐(2更)第1054章 變生波節第225章 第二把火第560章 一百萬兩(兩章合一)第155章 獻瑞第1183章 將不畏死,兵不惜命(下)第115章 飛上枝頭第717章 有故人來第598章 追擊第122章 出沒風波里第750章 香港島之戰(上)第922 廣寧門第1191章 懲罰,養蛇第1145章 奇兵天降(上)第736章 無敵艦隊第353章 命裡犯衝第1254章 賈閣老雄起(上)第324章 探花郎第728章 口技能殺人第478章 憤怒了第979章 形容一下第1329章 追蹤(下)第1351章 刀下留人第615章 大明寺事件(中)第852章 徐子謙特來拜訪第641章 大雨越獄(求票)第360章 分頭行動第497章 通過測試第990章 徐字帥旗有些話要講第42章 小乞丐(2更)第787章 滿載而歸第252章 一句話的威力第1334章 橫掃第305章 三個混球第677章 血淚第1011章 借腦袋一用第791章 回家真好第1334章 橫掃第456章 五百營第869章 撤離第41章 手帕惹的禍(1更)第1351章 玉門關決戰(中)第1046章 真相漸露第1127章 絕地大反擊(中)第1122章 豬隊友第1151章 春生,有雨第95章 孫巡撫要來了第61章 寧王世子第1184章 有軍法在第811章 西洋人來了第682章 言出必行徐總督第719章 失敗的叛亂第339章 又撿了一個第144章 院試(上)第419章 新泰會戰(完)第1019章 兵分三路(完)第1123章 繼續往北第772章 小豬配騎第341章 危機突起(求票)第1109章 出兵第1227章 敦煌血戰(中)第1179章 黎朝遺臣第70章 採樵圖第1316章 郡王掛帥第266章 上饒來人第751章 香港島之戰(中)第739章 大難不死第95章 孫巡撫要來了第508章 尚方寶劍(兩張合一)第694章 悍兵到手,俞家軍(新年求票)第684章 一網成擒第521章 高手第199章 寧王反了第251章 衝突第399章 王堂起義第1353章 撿了個便宜第802章 心照不宣第50章 連射三箭第820章 人事震動(下)第1207章 又生一計(下)第1157章 驚天一箭第204章 加一堆篝火大封推感言第681章 戰利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