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9章 滄海桑田

海邊的風特別大,容易把雲層吹過來,也容易把雲層吹散,所以不會長久地保持某種天氣,這不,昨天還陰雨綿綿,今天卻是個陽光普照的大晴天。

徐晉一大清早便在朱紈等人的陪同下前往鹽場視察。爲了方便取海水煮鹽,所以鹽場都建在海邊開闊的灘塗上,掘地爲池,將海水引灌入其中備用。

譬如眼前這座富安鹽場便挖了不少蓄水池,放眼望去如星羅棋佈,鹽工們挑着木桶來回奔忙。距離蓄水池不遠的地方建有成行成排的草棚,草棚下面砌有煮鹽的鹽竈,近百個鹽竈同時開火煮鹽,但見烈焰熊熊,濃煙滾滾,場面非常壯觀。

話說竈戶們用來煮鹽的燃料都是草木,所以燒起來噼裡叭啦的,而且菸灰還特別大,被猛烈的海風一吹,頓時飄得到處都是。徐晉只是在鹽場逛了一小會,官袍上便落了薄薄一層草木灰,鹽運司判官許迵十分機靈地帶着一行人往上風區走去。

徐晉撣了撣官袍上的草木灰,皺眉問道:“許判官,難道我朝還沒有曬鹽法?”

許迵笑道:“回欽差大人,自是有的,曬鹽法自宋朝起便有了,如今福建那邊的鹽場都是用曬鹽法。”

徐晉不由奇道:“那爲何這裡還用落後的煮鹽法?”

許迵眼神有些閃爍地解釋道:“欽差大人有所不知了,曬鹽法雖然更加簡單省事,產出量亦要大得多,但是曬鹽法也有不足之處,那就是製出的鹽太粗了,品質遠不及用鐵鍋煮出來的鹽,所以兩淮兩浙的鹽場都一直沿用煮鹽之法。”

徐晉的一雙劍眉不由皺了起來,這解釋看似是有道理,實則是狗屁不通,要知道曬鹽法比煮鹽法先進得多,省時省力省成本,產出量還能提高n倍,即使曬出來的鹽太粗,難道不能再過濾提純一次,反正這也沒多少技術含量,懂得曬鹽法的應該也懂得提純纔對。

這時朱紈卻一指不遠處的鹽竈問道:“徐大人看到鹽竈上的盤鐵沒有?”

朱紈所指的盤鐵,其實就是架在鹽竈上的鐵鍋,這鐵鍋可不得了,直徑近三米寬,重達數百斤,必須得二十人以上才能協同操作,一部分人往鍋裡倒入滷水,一部分人負責燒火,一部份人負責煮制,通常一個晝夜下來才能煮出兩百斤鹽。

徐晉心中一動,點頭道:“看到了,有何玄機?”

朱紈淡道:“這種煮鹽的盤鐵只有官府有能力鑄造出來,普通百姓自己不可能弄出來,而且官府還規定,竈戶們只能用這種盤鐵煮鹽。這種盤鐵得二十人以上才能協同使用,自然就得數戶以上的勞動力合夥煮鹽,如此一來,便能起到互相監督的效果,鹽戶想藏私鹽便難以辦到了。”

徐晉不禁恍然大悟,原來兩淮兩浙地區的鹽場還在使用落後的煮鹽法,目的就是爲了更好地控制竈戶,從源頭上扼殺私鹽的產生啊,真特麼的日了狗,這不是典型的因噎廢食嗎?

爲了壟斷食鹽,官府愣是放棄了更加先進的曬鹽法,逼着竈戶使用更落後的煮鹽法,簡直是吃人不吐骨,可苦了江浙沿海的幾十萬竈戶,除了交鹽稅,還得交草蕩稅(煮鹽的燃料來自河灘的草蕩,割草要交稅),一年到頭剩不了幾個子兒,日子越過越窮。

朱紈雖然爲人剛直,嚴厲打擊私鹽,但是作爲產鹽區的父母官,他亦深知沿海竈戶的疾苦,正因爲如此,他纔在徐晉面前點明原因,目的自然是希望徐晉這位天子近臣能向皇上反映情況。既然連土地都能重新丈量,爲何不能推動鹽法改革,造福沿海的幾十萬貧苦竈戶?

徐晉自然明白朱紈告訴自己這些的原因,但氣憤過後很快就冷靜下來。現在的食鹽於大明,就好比後世的石油於共和國一樣重要,佔據了國家相當一部份的財稅收入,每年都能爲國庫帶來相當可觀的收益,當政者自然想方設法把它壟斷在手裡。

譬如共和國的油料,各種附加稅便佔據了油價的一半。假如有一天出現一種新的替代能源,又或者連普通老百姓都有技術輕鬆弄到石油,那麼政府自然就會放寬對石油的壟斷。

食鹽便是一個很好的例子,隨着技術和生產力的提高,人類已經能輕鬆生產出食鹽,再加上製鹽的海水取之不盡,政府自然就放棄繼續壟斷食鹽了。

落後的生產力必然會被先進生產力所代替,所以徐晉相信,即使自己不去推動,曬鹽法終究會取代煮鹽法的。當然,如果能夠推動放開海禁,朝廷能從海上貿易中獲得鉅額的收益,自然就不會繼續死盯着食鹽這一項進賬了,那時再普及曬鹽法,應該會事半功倍。

因此,歸根究底,還是要開放海禁啊。

總而言之,發展是解決一切問題的良藥,一個國家的經濟如果停滯不前,甚至是倒退,那肯定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當社會問題集中爆發時,接踵而來的必然是革命,推倒一切重來。

徐晉視察完鹽場便穿過灘塗,走上了范公堤,準備前往西溪巡檢司檢閱部隊。

范公堤是北宋政治家兼文學家范仲淹主持修建的捍海大堤,全長近300公里,用來防止海潮對沿海農田和鹽場造成破壞。

“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範文忠公言行一致,這條捍海大堤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確實爲後世百姓謀了莫大的福祗啊。”徐晉站在范公堤上,望着遠處蔚藍的大海感嘆道。

朱紈點頭道贊同:“功在當代,利在千秋,子謙兄此句甚妙。”

徐晉啞然失笑,後世爛大街的一句話,在明朝人聽來都有新鮮感。

朱紈眉毛一挑道:“子謙兄何故發笑?”

徐晉一指遠處的大海,感觸地道:“一時有感而發,子純兄,你看堤外那幾十米的灘塗,想當年範公在此修築捍海大堤,那時的海水想必是漫到堤下的,如今海水卻後退了幾十米,露出了大片的灘塗。滄海變桑田也不過如是罷了。”

朱紈實在跟不上徐晉的跳躍性思維,只能隨口接道:“如果是漲大潮,海水還是勉強能漫到堤下的!”

徐晉無奈地笑了笑,其實五百年後,這裡的海岸線後退得更加厲害,足足露出了幾十裡寬的灘塗,讓東臺縣的面積增加了近倍,范公堤也被改造成了國道線,由北往南貫穿全縣。這種滄海變桑田的時空錯亂感,也就只有徐晉這個孤獨的穿越者能感受到。

沿着范公堤一直往北行數裡地,有一條淡水河注入大海,這裡的河口水較深,倒是適合少量的海船靠岸停泊,而西溪巡檢司的營地就修建在這裡。

第1140章 土默特本部第809章 她姓薛?第1282章 坐地起價第272章 萬物有其理(兩張合一)第322章 名次初定第1024章 荒島求生(兩章合一)第985章 刺殺,棄卒第1117章 牛刀小試(上)第1003章 李大義的陰險第580章 花魁大賽(上)第12章 郭管家的報復(求票)第166章 裝孫子第597章 名將的屁股第37章 小財迷第47章 上元節(二)第645章 江南如煙,樓船聽雨第1345章 幹一票大的第463章 打折扣的清田莊第1129章 絕地大反擊(完)第128章 少年一曲臨江仙(求票求訂閱)第384章 裂痕第621章 營救第41章 手帕惹的禍(1更)第240章 請君入甕,擒拿第691章 老子的兵第643章 馬車接回門第406章 一紙調令第617章 原形畢露第644章 碰了一鼻子灰第536章 伯虎徵明第892章 舉薦第609章 大獲全勝第453章 全新的嘉靖帝第907章 平虜大將軍第1171章 靖國公火燒元上都(下)第384章 裂痕第744章 問題解決第588章 倭襲東臺縣(上)第562章 風暴第533章 欽差狡猾第1054章 變生波節第489章 加入第1018章 兵分三路(下)第421章 圍而不攻第472章 爭貢之役第664章 攘外先安內第05章 笨鳥先飛第240章 請君入甕,擒拿第798章 你受傷了?第1097章 烽煙起第513章 拙劣伎倆VS簡單粗暴第1262章 你得負責第398章 敲詐第438章 羅公公,久違了第699章 火速馳援第671章 猜測第734章 犁庭掃穴第471章 小婉臨盆第495章 侍讀換尚書第220章 拜山頭(求票)第524章 名妓的傲第40章 栽培第1250章 揚長避短第537章 期待第890章 好走不送第709 陰險的坑第1336章 再施奇兵(上)第233章 窩裡鬥(兩張合一)第747章 出兵吧,我出錢!(兩章合一)第261章 風口浪尖第505章 找尋第787章 滿載而歸第930章 先下手爲強(四)第988章 大青山中(中)第1346章 殺俘第1207章 又生一計(下)第1288章 女諸葛第1318章 意外收穫第799章 自作聰明第762章 御駕南巡第68章 知府私宴第984章 野心勃勃第851章 上黑台山第670章 環環相扣第271章 戲法第228章 徐砍頭第345章 再遇白蓮第47章 上元節(二)第129章 搶先自薦第319章 殿試(上)第29章 消寒文會(三)第19章 坑第1258章 北靖王第819章 人事震動(中)第981章 選婚使第1238章 衝突第232章 二月二,倒黴頭第1237章 出使第293章 賞春文會(六):初春初夏第973章 怨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