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6章 戶部郎中

皇帝大婚罷朝十天,不過官員們並未放假,依舊每天都得回官署上班,其中最忙碌的自然要數禮部了,各種繁瑣的祭禮接連不斷。

八月十八日下午,內閣召開了一輪小範圍的廷議,只有內閣四老和六部尚書參加,主要是討論靖安伯徐晉的復職問題。

話說五月份的端午節,由於兩位公主“微服出城”事件,徐晉擔責辭去了翰林侍讀一職,但是上個月燧發槍試造成功,小皇帝打算論功行賞,讓徐晉官復原職,下旨令內閣討論通過。

本來前幾天內閣便討論過這件事,以楊廷和爲首的楊黨自然不希望徐晉復職,所以最後把小皇帝的聖旨封還,並且提議把徐晉擢升爲南京兵部郎中(正五品)。

南京是明朝的舊都,同樣留有一套部院班子,雖然官職品秩跟京師的部院相同,但遠離天子,遠離權力中心,所以南京的部院只是安置閒官的冷板凳罷了。

很明顯,楊廷和的意圖是要明升實降,把徐晉弄出京去,遠離皇帝的身邊。然而小皇帝也不傻,立即把內閣的奏本打回重議,所以,今天是內閣第二次舉行會議,討論徐晉的復職問題。

此時,只聽內閣首揆楊廷和輕咳一聲,將大家的注意力吸引過來,淡道:“皇上不同意徐子謙調任南京兵部郎中,令內閣重議,喬大人覺得還有什麼合適的空缺可以安排?”

吏部尚書喬宇正是楊黨一系的,捋着須沉吟道:“空缺還有不少的,但是適合徐子謙的卻不多,嗯,嶺南廣州府倒是缺一名同知,本官以爲讓徐子謙出任也未尚不可。”

同知乃知府的副手,品秩是正五品,確實比從五品的兵部員外郎高了一品,但是地方五品同知如何能跟五品京官相比,更何況同知只是副手,還要是南蠻之地的同知,想出政績太難了。

“嗯,徐子謙年紀輕輕,外放地方歷練幾年定能爲國之棟樑,本官附議!”兵部尚書彭澤也是楊黨,所以明知這是對徐晉的打壓,依舊睜着眼睛說瞎話。

禮部尚書毛澄更加直接,冷道:“只要徐子謙不是官復翰林侍讀,本官均沒意見,此子盡然有才,但是慣於奉迎君上,非君子也,實不宜爲天子近臣。”

費宏皺了皺眉,淡道:“老夫不同意!”

毛澄立即相譏道:“費閣老莫非想徇私,難道不怕滿朝文官非議?”

費宏義正辭嚴地反駁道:“老夫舉賢不避親仇,此心可昭日月,何懼他人非議。子謙的纔能有目共睹,經他所辦之事,無有不成者。如此人才不留在中樞,反而下放到地方任副職,豈不是浪費?”

戶部尚書孫交捋着頜下已經全白了的山羊鬚,點頭道:“費閣老所言極是。徐子謙還是生員便率軍對抗寧王,山東一行更是平滅了數萬反賊,另外,他還首昌清田莊和推廣蕃薯,均是利國利民之舉。這次進獻燧發槍,並且督造成功,必定能大大提高我軍的戰力。老夫認爲,如此赫赫之功,別說官復翰林侍讀,直接擢升爲翰林侍讀學士也不爲過。”

楊廷和麪色微沉,禮部尚書毛澄和戶部尚書楊潭是他的左臂右膀,只是現在楊潭被貶到南京,孫交坐了戶部尚書的職位,對他這個首輔形成了不小的制肘,畢竟戶部尚書是財政大臣,手握財政大權,而很多事情都得花錢。

毛澄目瞪着孫交反駁道:“本官承認徐子謙確是個精於實業的人才,但他並不適合擔任天子身邊諫臣,更遑論有帝師之實的翰林侍讀學士了。孫大人推舉這種品德有瑕疵之人爲帝師,到底作何居心?”

孫交冷笑道:“那毛大人屢屢打壓後起才俊又是何居心?難道不是朋比爲黨,排斥異己?”

孫交此言一出,包括楊廷和在內都凜然變色,官員之間結黨營私是大忌,歷朝歷代都會引起皇帝的猜忌和不滿,最後都沒好下場。如今楊廷和在朝中一家獨大,雖無結黨之名,但已有結黨之實,只是明白人看穿不說穿而已。

當然,楊廷和自出任首輔以來,處事還算相對公正的,在他的領導下,政務被打理得井井有條,說他結黨不假,但結黨營私就有些過了。

毛澄怒視着孫交,大聲喝道:“孫志同,爾安敢污衊本官?”

孫交嘿嘿地冷笑一聲不接茬,都是官場老油條了,有些話點到即止,沒必要撕破臉,最後鬧得你死我活。

刑部尚書張子麟連忙出面打圓場道:“兩位大人稍安勿躁,咳……本官有個提議,戶部不是正好有缺嗎,不如就讓徐子謙出缺吧。”

話說孫交原是戶部左侍郎,楊潭被貶後他暫代了戶部尚書之職。儘管楊廷和向皇上提議廷推戶部尚書人選,但連續廷推了三個人選,均被小皇帝朱厚熜否決了,所以這幾個月一直由孫交暫代戶部尚書。楊廷和也是被小皇帝磨得沒辦法,最後只能同意孫交正式就任戶部尚書。

孫交坐正了戶部尚書,那麼原來戶部左侍郎的職位自然就空出來了,於是原右侍郎升爲左侍郎,又從別的部院調了一位來擔任戶部右侍郎。這樣一來二去的,戶部便空出了一個郎中的位置。

所以,如今刑部尚書張子麟的意思是讓徐晉出任戶部郎中一職。

和稀泥搞平衡,這也算是國人的辦事特色了,張子麟現在就是典型的和稀泥。首輔楊廷和意圖把徐晉調出京,而皇上不同意,次輔費宏也不同意。於是乎張子麟便來個折衷,提議把徐晉調到戶部,這樣子徐晉既不能繼續留在翰林院,又不必外調,兩方面的訴求都照顧到了。

和稀泥這種處事方式雖然討厭,但無疑是一種有效的解決問題辦法,因爲它平衡了當事雙方的利益,更容易讓雙方接受,不至讓矛盾進一步激化。

所以張子麟這建議一提出,同爲中立派的工部尚書林俊便馬上表示附議,三輔毛紀和四輔蔣冕亦先後表態同意。

戶部尚書孫交捋須笑道:“讓徐子謙來戶部,本官自然是沒意見的,徐子謙能把數千畝貧瘠山地變成搖錢樹,戶部正需要這種人才。”

吏部尚書喬宇和兵部尚書彭澤均保持緘默,他們在等老大楊廷和表態,至於禮部尚書毛澄,只要徐晉不是官復翰林侍讀,他都能勉強接受。

楊廷和暗皺了皺眉,他的本意是把徐晉調出京,但如今六位尚書有三位同意徐晉入戶部任職,而毛紀和蔣冕兩人也同意了,這份量已經足夠蓋棺定論。

楊廷和不由暗歎了一口氣,心中生出一絲挫敗感,如今的內閣顯然不是他能完全掌控得了了,無奈地點頭道:“既然大家沒意見,那徐子謙便擢升爲戶部郎中,本官這便票擬呈報皇上。”

內閣半數通過,再加上有小皇帝卡着,楊廷和也明白不可能把徐晉調出京任職,只能無奈作出妥協。當然,楊閣老雖然不喜徐晉,但卻認同徐晉的才能,倒也希望徐晉能在戶部有所建樹,緩解大明財政緊張的局面。

正如孫交所講,徐晉能把數千畝貧瘠山地變成搖錢樹,解決五百營的軍餉問題,說不定在戶部也能給大家帶來奇蹟呢?

此時此刻,徐老爺還在家中度蜜月呢,小皇帝給他放了半個月婚假,所以還不知道自己竟然又官升了一品,由兵部員外郎(從五品)擢升爲戶部郎中(正五品)。

第1193章 波斯美女第678章 死裡逃生第835章 刺殺(中)第1038章 主動請辭第1206章 又生一計(上)第801章 嚴嵩的野望第269章 不問蒼生問鬼神第281章 失眠了第1078章 吳皇后的變化第485章 伯爺之威第679章 擒獲第451章 變本加厲(加更)第581章 花魁大賽(中)第426章 財政拮据第806章 又到杭州第927章 先下手爲強(上)(兩章合一)第782章 家族內訌(下)第1036章 父子圖謀第126章 花魁蕭玉雪第998章 絆馬排釘第323章 耍流氓第789章 蔡夫子第1302章 前因後果第1199章 徐砍頭來了?第581章 花魁大賽(中)第894章 俺答破關第275章 風雪破廟(上)第226章 午時三刻第911章 怨憤第1125章 以退爲進第913章 大膽的想法第234章 擲地有聲(求票)第1270章 蔥嶺芳蹤第376章 病倒第672章 夜襲,大帥駕到(上)第1118章 牛刀小試(下)第1320章 一隻香囊引發的猜想第947章 此畫爲證第773章 謝家四炮第1117章 牛刀小試(上)第718章 權力是毒藥第207章 急中生智第1237章 出使第354章 不請自來(求票)第559章 家裡有礦第1354章 回到原點第831章 踏破鐵鞋無覓處第1204章 燙傷第1223章 攤牌第1017章 兵分三路(中)第1206章 又生一計(上)第1104章 午門爭論第1361章 捷報頻傳第588章 倭襲東臺縣(上)第1036章 父子圖謀第202章 忠義第1169章 吃帥(下)第823章 李福達第722章 孤山寺外波斯人第49章 上門踢館第1017章 兵分三路(中)第751章 香港島之戰(中)第55章 例考排名第1061章 流言惡語第1232章 傳旨欽差(中)第618章 突圍逃脫第391章 自求多福吧第1263章 得意忘形第1355章 大反攻(上)第253章 作惡多端第294章 賞春文會(七):乘人之危第1213章 壞人的邏輯第938章 請君入甕(上)第360章 分頭行動第1024章 荒島求生(兩章合一)第75章 讀書人的威風第207章 急中生智第380章 信守承諾第370章 疙瘩瘟第279章 第三個春節(大章)第1281章 爭鬥第60章 吳三八第812章 技術轉讓第826章鹿死誰手?第381章 拿下第757章 南洋都護府第1108章 廷議(完)第1318章 意外收穫第16章 登徒子(求收藏)第79章 興王次子(求票)第356章 他是個好官第144章 請帖(求票)第1240章 兩權相害取其輕第972章 落水第16章 登徒子(求收藏)第1293章 殺出宮門第337章 天地不仁第613章 月下弄簫人(兩章合一)第29章 消寒文會(三)第514章 張家末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