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1章 大禮疏

在現代,對於高考黨來說,六月是離別季,而眼下的京城也是離別季,新科進士們陸續拿到了吏部的任命,外放的紛紛離京啓程返鄉,離開之前好友都免不了擺一場送別酒。明時坊的各大酒樓,京郊的長亭短亭,均是書生們送別的身影,徐晉也參加了幾場江西省同年的送別宴。

六月下旬,外放的新科進士都基本走光了,徐晉也恢復了兩點一線的生活。不用上早朝的好處就是每天可以舒服地睡到天亮,淡定地吃完早餐後再到翰林院上班,偶爾遲到早退也沒人管。

徐晉的工作悠閒而平靜,而朝堂卻絲毫也不平靜,甚至充滿了火藥味。

就在六月十六日的朝會上,禮部右侍郎石珤充當急先鋒,再次將“議考”提了出來。所謂“議考”,顧名思義就是討論皇考,說白了就是要確定嘉靖帝的父親是誰!

以內閣首輔楊廷和爲首的傳統大臣,堅決要求小皇帝稱弘治帝爲皇考,而稱親生父母爲皇叔考和皇叔母。朱厚熜自然不肯,但奈何勢單力孤,根本辨不過引經據典的羣臣,一怒之下乾脆退朝擺駕回宮。

然而,自認爲佔理的傳統大臣顯然不打算給嘉靖帝喘息的機會,誓要一鼓作氣把“皇帝老子”的事給定下來,所以各廷臣,還有科道言官的奏本就好像雪花般飛到小皇帝的案頭。

朱厚熜又驚又怒,他本就是性子執拗的人,羣臣的咄咄逼人反而把他徹底激怒了,乾脆命司禮監把所有奏本留中不發,足足裝了幾大籮筐,就差沒有當場拿到御膳房燒掉。

大明朝的文臣都有一股子不怕死的尿性,小皇帝的做法並未讓他們氣餒,反而更加的鬥志昂揚,奏本天天照遞上去,氣得朱厚熜七竅生煙,偶爾也會偷跑出宮找徐晉訴苦。

……

六月二十八日,天氣晴好,徐晉如日常般回到翰林院上班,在院署裡消磨了個把時辰,接近中午時便偷溜了出去,他今天約了一名燒玻璃的老工匠淡鏡子的事。

“徐翰林留步!”

徐晉剛溜出翰林院,正準備離開便聽到有人喊他,不禁嚇了一跳,還以爲被抓了辮子,回首一看,不由暗鬆了口氣道:“原來是秉用兄!”

來人正是張璁,捋着須乾笑了兩聲:“子謙兄,倒是在下唐突了,這是準備上哪去?”

張璁今年四十有八,如今是觀政進士的身份,還沒有具體授官,所以還穿着深藍色的進士服,頭戴烏紗進士巾,顯然剛參加完朝會回來。

溜號被同僚撞見,饒是徐晉臉皮厚也有點不好意思,扯謊道:“正準備到街上下館子吃午飯,院署裡的飯菜,呵呵,秉用兄懂的!”

張熜不禁恍然,公飯是大廚房提供的,味道確實不如外面飯館的美味,像徐晉這種“養處尊優”的年輕人不愛吃也很正常,於是笑道:“正好在下也餓了,子謙兄若不介意,不如同去?”

徐晉不禁無語,他本是要溜回家的,外面的飯菜再好也不如娘子的“愛心餐”,不過此時已經騎虎難下了,只好硬着頭皮道:“固所願也,秉用兄請!”

於是兩人結伴來到街上,找了一家還算乾淨的酒樓。徐晉本來想在大堂中隨便找個位置的,但張璁卻要了個雅間,並且言明他請客。

徐晉不由心中一動,張璁無事獻殷勤,看來是有所求啊!

果然,酒足飯飽後,張璁便從懷中摸出一本奏本,陪笑着道:“子謙兄,在下近日臨朝觀政,略有心得,所以寫了個奏本,想請子謙兄參詳一二。”

“秉用兄客氣了!”徐晉不動聲色地接過奏本打開一看,不敢暗靠了一聲,這不正是後世著名的《大禮疏》嗎!

“朝議謂皇上入嗣大宗,宜稱孝宗皇帝爲皇考,改稱興獻王爲皇叔父興獻大王,興獻王妃爲皇叔母興獻大王妃者,然不過拘執漢定陶王、宋濮王故事,謂爲人後者爲之子,不得復顧其私親之說耳……

夫天下豈有無父母之國哉!臣廁立清朝,發憤痛心,不得不爲皇上明辨其事……”

此時張璁給徐晉看的赫然正是聞名後世的《大禮疏》,也正是張璁上的這份奏本,掀起了嘉靖初年的“大禮議”之爭,直接導致朝臣分裂成兩派,一派是以楊廷和爲首的濮儀派,另一派是以張璁和季萼爲首的新貴派。

爲何張璁這份《大禮疏》會有如此大的威力?

因爲它就像利劍一樣戳中了楊廷和的弱點啊,楊閣老之所以能夠理直氣壯地讓朱厚熜改認弘治帝爲父,其依據就是漢代定陶王,還有宋代濮王的先例,這兩人都是以藩王的身份繼承皇位,他們繼承了皇位後都改認了先帝爲皇考。

而張璁的《大禮疏》卻恰恰抓住了這點爲突破口,因爲無論是漢代定陶王,還是宋代濮王均是從小就被養在宮中,當成皇位繼承人來培養,而朱厚熜的情況卻不同,他從小就住在藩國,由他的親生父親興王撫養,從來沒答應過要認弘治帝爲父。另外,朱厚熜還是獨子,根據禮法,獨子是不能過繼給別人的。

所以,經張璁這份《大禮疏》一反駁,楊廷和主張的最有力依據便站不住腳了,原本堅定地支持楊閣老的大臣開始出現分裂,有人轉而支持張璁,當然也有部分投機客是爲了討好皇帝。

嘉靖帝正苦於孤立無援,突然得到張璁這《大禮疏》,自然如獲至寶,張璁也因此得到了嘉靖帝的賞識,在楊廷和去職後他便開始發跡了,官職就好像坐火箭般飆升。

這時,徐晉合上奏本,心情頗爲矛盾,他曾是商海浮沉的老狐狸,又如何不明白張璁把《大禮疏》給自己“斧正”的目的,無非是想通過自己把奏本交給小皇帝罷了,要知道他這份奏本若通過內閣上遞,肯定是會被截留的,極有可能到不了小皇帝的案頭。

在情感上,徐晉自然很想幫助朱厚熜,但理智又告訴他,這份《大禮疏》正是引發“大禮議”之爭的導火索,最後的結果是導致楊廷和,還有其他閣臣全部去職。當然,這些都是次要的,最重要的是嘉靖帝開始沉迷鑽研“禮”,大肆興建廟宇,大搞各種祭祀活動,這玩意除了勞民傷財,於國於民都沒啥鳥用。

張璁見徐晉看完,眼底掩藏着希冀,捋着須問:“子謙兄覺得如何?還請不惜賜教!”

徐晉頗爲糾結,點頭道:“有理有據,甚好,皇上看到這份奏本應該會龍顏大悅!”

張璁聞言暗喜,笑道:“子謙兄,這份奏本……那個,能不能麻煩你轉交給皇上,如今朝中的情況,呵呵,子謙兄懂的!”

徐晉把張璁的《大禮疏》收入懷中,隨口道:“再看吧,若有機會見到皇上,我會替秉用兄呈上去。”

張璁大喜,拱手道:“如此有勞子謙兄了!”

張璁之所以這麼放心地找徐晉幫忙,不是因爲他和徐晉的交情有多鐵,而是覺得徐晉是不折的扣的“保皇黨”,對皇上有利的事,肯定是不會拒絕的。

兩人吃完飯了開了酒樓,徐晉也不再掩飾,直接打道回府,而張璁則回官署繼續上班。

第1091章 左右翼決戰第479章 待遇優厚第606章 守株待兔VS請君入甕第525章 細川武殊第1357章 陰謀陽謀第1162章 瀚海第559章 家裡有礦第865章 嘉靖駕到第1355章 有心栽花,無心插柳第344章 積善人家第744章 問題解決第1251章 水淹三軍,大猷揚威第891章 重見天日第445章 脣槍舌戰(下)第939章 請君入甕(中)第45章 春節第146章 院試(下)第516章 三個主事,借力打力第476章 再下一帖第188章 念念不忘第773章 謝家四炮第42章 小乞丐(2更)第1132章 閣臣第990章 徐字帥旗第697章 結伴南下第923章 內鬥第112章 提學大宗師第466章 兵仗局第41章 手帕惹的禍(1更)第457章 朕要給你驚喜第104章 挺身而出第46章 上元節(一)第745章 隨行府城第933章 一網打盡(上)第1189章 一戰定君臣(下)第428章 鯉魚脫卻金鉤去?第360章 分頭行動第1312章 肅州之危(完)第386章 瞎操心第787章 滿載而歸第1259章 不靠譜第708章 大勝入城第941章 請君入甕(完)第702章 靖安侯第952章 兩方比鬥(上)第350章 突發民變(二)第305章 三個混球第367章 朱婷鈺第1236章 機會來了第344章 積善人家第487章 君臣論政第652章 街上偶遇第879章 俺答伐明,冰馨身份(兩章合一)第411章 圍剿隔馬山(下)第801章 嚴嵩的野望第963章 兩個道士第796章 循循善誘第1317章 連夜入宮第876章 王直反了第824章 奉旨巡邊第569章 巨盜與名將第795章 陸炳撕破臉第1210章 滿速兒汗的自負第1224章 進退失據第478章 憤怒了第300章 考前爭論第932章 先下手爲強(六)第120章 回孃家第682章 言出必行徐總督第894章 俺答破關第652章 街上偶遇第02章 要糧第958章 風雪夜語第1355章 有心栽花,無心插柳第432章 天道好還第982章 掛帥出兵第784章 狐狸尾巴第791章 回家真好第246章 畫虎屠龍終成空第1151章 春生,有雨第750章 香港島之戰(上)第594章 長街血戰第476章 再下一帖第1238章 衝突第1266章 遊園(下)第1304章 遲來的婚禮第607章 葫蘆咀血戰(兩章合一)第254章 仇恨第1349章 激烈爭搶第1030章 中風?第125章 裝瘋賣傻第69章 網羅人才第969章 年後選婚第157章 寧王令旨第799章 自作聰明第888章 獻帝墨寶第592章 三倭齊聚第756章 奪城(下)第1150章 韃靼第一勇士第611章 陸炳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