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上門要人

小樓一夜聽春雨,明朝深巷賣杏花。

寧王府中有一處院落築起了一座三層高的秀樓,周圍植滿了杏樹,而這座秀樓被稱爲杏花樓。眼下已經是初秋時節,自然沒有杏花,甚至杏樹的葉子都開始枯黃,平添了幾分蕭索。

此時,被佈置成佛堂的杏花樓一層內正檀香嫋嫋,一名穿着樸素的婦人跪在佛像前的蒲團上,手持一串佛珠,虔誠地默唸着《地藏菩薩本願經》,這是一卷用於超度亡魂的佛經。

這名婦人正是寧王朱宸濠的正妃婁素珍,上饒縣大儒婁諒之女,嫁給寧王之前便是遠近聞名的才女和美人。寧王朱宸濠對自己這名原配妻子也極爲寵愛,由於婁素珍喜歡杏花,寧王便讓人在王府中建了這座秀樓,四周遍植杏花,並且取名爲杏花樓。

只是自前年起,婁妃便從杏花樓中搬了出來,並且把一樓改建成了佛堂,每晚必在佛堂中念一遍經文才會回房就寢。

此刻,婢女小蝶正靜靜地站在婁妃的身後,作爲侍候婁妃的貼身丫環,她自然知道王妃爲什麼要把杏花樓改建佛堂,還每天都到佛堂中唸經,實在是王爺這些年作的殺孽太多了,王妃這是在替王爺贖罪,超度那些冤死的亡魂啊!

就拿前年來說吧,王府中的典寶太監閻順秘密跑到京城揭發王爺私刻官印,結果狀沒告成,反而被王爺勾結的權貴整得發配孝陵衛充軍。由於這件事,王爺殺了奉承(親王府中一種太監官職)周儀一家六十口人,還大肆屠殺典杖查武等,共計三百多人,真的是殺得血流成河,慘絕人寰。一時間,寧王府中人人自危,最後還是王妃再三懇求,王爺這纔沒有繼續追查誅連,否則死的人還會更多。

這時,婁妃終於唸完了經文,把那串佛珠放下,婢女小蝶連忙上前扶起王妃,然後駕輕就熟地端起盛放佛珠的托盤放到佛像前的供桌上,然後扶着婁妃離開秀樓。

小蝶一邊扶着婁妃往寢室行去,一邊道:“王妃娘娘,眼看着已經入秋,奴婢到牢裡給宋大人送飯,發覺裡面怪冷的,宋大人現在還蓋單被呢!”

“噢,那你待會着人給宋大人拿一牀被子去吧!”

婁妃暗歎了一口氣,丈夫的野心她自然一清二楚,可是作爲婦道人家她能有什麼辦法,除了委婉地勸諫,就是建一座佛堂天天唸經,以期用這種方式來減輕丈夫罪孽,祈求闔府上下平安無事。

南昌知府宋以方不肯依附寧王,而他偏偏又是南昌府的直接行政長官,自然對寧王府造成諸多掣肘,寧王朱宸濠乾脆便把他幽禁起來,由同知柯正把持了府衙。

話說宋以方在孫遂還沒上任之前就被幽禁在寧王府了,到現在已經有一年多時間,婁妃出於同情和內疚,對宋知府頗爲照顧,每日三餐都會派自己的婢女給他送飯食。

小蝶趁機道:“噢對了,奴婢今晚到牢裡送飯時,發現新關進來一個從上饒縣來的趕考書生,聽說是得罪了世子殿下,所以被世子殿下派人抓起來了!”

婁妃秀眉頓時蹙了起來:“明天就要院試了,那豈不是要毀人家前程嗎,宗兒越發的不像話了,你去讓侍衛把人放了吧……等等,上饒縣來的書生?他叫什麼名字?”

“徐晉……啊,難道是他!”小蝶下意識地掩住了小嘴。

前幾個月,徐晉那首《採樵圖》傳得沸沸揚揚的,因爲這件事王爺還大發雷霆,懷疑王府中有奸細,派人大肆排查,着實有不少人遭了殃,小蝶作爲婁妃的貼身丫環自然也是懷疑的對象之一,要不是有婁妃護着,恐怕也難逃皮肉之苦。

婁妃臉色微沉,那首《採樵圖》是她寫來委婉勸諫丈夫的,她也不相信遠在上饒的一名小書生,竟然寫出一首跟自己一模一樣的詩。

“去把那名書生帶來見我……算了,還是我自己走一趟吧。”

婁妃顯然擔心自己的婢女指不動那些士衛,所以決定親自走一趟,弄清那首詩到底是怎麼回事。

……

……

巡撫衙門的後院是孫遂起居飲食的地方。話說孫遂去年剛到江西就聽聞寧王的種種惡行,且似有反意,所以他便把家眷都送返了老家,只帶着兩名僕人來到南昌上任。

所以,偌大的巡撫衙門顯得極爲冷清,除了幾個喚使的婢僕,就是負責孫遂安全的五十名親兵。

本來只有武職的將軍才能配備親兵,文職官員可沒有這種待遇,不過孫遂前段時間調兵剿匪,還加着提督剿匪的頭銜,相當於江西境內的剿匪大元帥。

此時,孫遂正在書房內接待來訪的提刑按察副使許逵。話說這段時間鄱陽湖盜賊鬧得厲害,前幾天孫遂便視察江防去了,今日下午纔回到南昌城中。

許逵爲人剛直敢言,是江西境內爲數不多沒有依附寧王府的官員之一,所以孫遂對許逵極爲器重,但凡有重要的事情都會把他找來商量。

此刻的書房內,孫遂和許逵兩人正站在書案旁觀看鄱陽湖一帶的地形圖,商討着圍捕鄱陽湖大賊凌十一的對策。

這時一名老僕來到書門前稟報道:“老爺,費閣老家的兩位公子說有急事求見!”

孫遂聞言放下手中的筆道:“汝登,你明天還要主持院試,今天就到此爲止吧,且回去休息。”

許逵點了點頭,現在時辰也不早了,估計還有半個時辰就要宵禁,這個時候費家兄弟還跑來找孫巡撫,應該是遇到大麻煩了。

客廳內,費懋賢和費懋中焦急萬分地等候着。話說在上饒縣時寧王世子便要動手殺徐晉,而且被驅逐之前也揚言要報復,警告徐晉最好不要到南昌趕考,此時徐晉被抓到了寧王府中,恐怕小命難保啊!

“拜見孫大人,許大人!”費懋賢和費懋中見到從屏風後轉出來的孫遂和許逵,連忙上前見禮。

孫遂疑惑地問:“民獻民受,這麼晚了,你們不休息準備明天的院試,跑來找老夫何事?”

費懋中急道:“孫大人,徐子謙被寧王世子抓進王府去了,遲了恐怕有性命之憂啊,民受懇請大人趕緊去救一救他。”

此言一出,孫遂不由面色大變,許逵更是脫口罵道:“豈有此理,寧王世子安敢無法無天。”

孫遂面色冷沉,寧王府在江西境內早就無法無天了,沉聲道:“兩位賢侄莫急,老夫這就去寧王府要人。”

“下官與孫大人同去!”許逵義憤填膺地道,他雖然對徐晉的激進思想頗有微詞,但對徐晉的才華還是極爲欣賞的。更何況許逵爲人剛直,眼裡揉不得沙子,而徐晉正好是來趕考院試的考生,身爲主持院試的提學大宗師,這件事他自然要管。

費氏兄弟大喜道:“謝兩位大人相助,子謙有救了!”

費氏兄弟倒是有點盲目樂觀了,在上饒縣孫遂可以用暴力壓迫寧王世子低頭,但在南昌這招顯然是行不通的,先不說寧王府士衛衆多,就算寧王府沒有士衛,孫遂也不可能強闖一名親王的府邸救人,否則他早就把被幽禁的南昌知府宋以方救出來了。

除非當今皇上下令,否則沒有哪個官員敢強闖搜查一名親王的王府,更何況是寧王這種手握兵權的藩王?

所以,孫遂也不敢把話說滿,只是說上門要人,而不是上門救人,說白了就是打嘴炮,至於人家肯不肯放人,就看你這嘴炮夠不夠威力了。

第679章 擒獲第1018章 兵分三路(下)第1182章 將不畏死,兵不惜命(上)第944章 千鈞一髮第1166章 狹路相逢(下)第349章 突發民變第489章 加入第93章 羣賊殺到(求收藏)第1116章 沙漠伏兵第974章 懷疑第383章 意見相阻第441章 眯到眼睛了第980章 贈字第07章 冤家路窄第1222章 圍城打援(下)第665章 摔了一跤第715章 全面反擊第1045章 我等着你第1113章 祭旗出兵(兩章合一)第72章 有人通賊(求票求收藏)第681章 戰利品第124章 文膽之謀第273章 進京第1363章 怨憤第1316章 郡王掛帥第690章 彪悍的義烏人第1016章 兵分三路(上)第31章 五香羊雜第1240章 兩權相害取其輕第61章 寧王世子第1296章 大破哈密第1118章 牛刀小試(下)第269章 不問蒼生問鬼神第652章 街上偶遇第707章 望門三寡第1133章 山寨危機(上)第1097章 烽煙起第379章 屠刀祭起第133章 被打擊了的老男人第1336章 再施奇兵(上)第1096章 燙手山芋第118章 狠心第582章 花魁大賽(下)第1321章 哈密之困第784章 狐狸尾巴第670章 環環相扣第973章 怨恨第500章 火兒第1331章 暴露第583章 花魁大賽(完)(兩章合一)第1177章 俺跑跑第761章 天賦還在第848章 摧毀板升城第405章 授予旗牌第377章 京中反應第1116章 沙漠伏兵第1274章 警惕第480章 嫁衣第702章 靖安侯第322章 名次初定第982章 掛帥出兵第274章 小婉病倒第400章 兵刀起第1041章 張經的悼文第783章 應是六百萬第543章 海上炮戰第807章 “土匪”夫婦第1300章 四時畫像第1202章 南北捷報第972章 落水第1242章 軟柿子?第127章 書法比拼第952章 兩方比鬥(上)第1182章 將不畏死,兵不惜命(上)第269章 不問蒼生問鬼神第1016章 兵分三路(上)第1348章 你追我趕第1358章 大反攻(完)第47章 上元節(二)第620章 去留第458章 詠紅梅兩首第1055章 機不可失?第559章 家裡有礦第655章 欽差駕到第398章 敲詐第1180章 張璁獻計第430章 大獲全勝第957章 一拍即合第538章 巡行東臺第709 陰險的坑第742章 不斬來使第1059章 爲了你唄第256章 籌碼,宴請第912章 博迪大汗第1100章 雙雙回府第927章 先下手爲強(上)(兩章合一)第604章 大肆搜殺第1215章 正常操作第1203章 順明安樂第977章 二侯一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