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2章 揮師嘉峪關

嘉靖六年五月二十八日,徐晉率着十餘萬北伐大軍離開了燕然山,一路揮師南下,浩浩蕩蕩地往嘉峪關方向開去,而桑哈德和吐羅火兩人目送着明軍遠去,連日來繃緊的神經總算得到了片刻放鬆。

桑哈德和吐羅火雖然與徐晉簽訂了和約,但是隻要明軍一日不撤走,他們便一日不得心安,再加上大明天子的詔書遲遲未到,請封的事還沒有着落,他們自然也擔心會節外生枝。

要是大明天子的胃口比徐晉還大怎麼辦?要是大明天子索要更多怎麼辦?到時候是開打,還是繼續妥協,無條件地滿足明國人的胃口?

所以,在等待大明天子詔書的這段日子,桑哈德和吐羅火每天都在忐忑不安中度過,這種滋味實在不好受,不過現在好了,明軍揮師南下,兵鋒指向了吐魯番,桑哈德和吐羅火頓覺壓力大減,嘿嘿,滿速兒這蠢貨真是個救苦救難的活菩薩啊,願真主保佑他,保佑他頭鐵扛揍,哈哈!

“桑哈德兄弟,徐晉離開前命咱們引兵逼近哈密,咱們要不要照辦?”吐羅火問道。

桑哈德目光一閃道:“照辦,必須得照辦了,靖國公爺的這個面子還是必須給的,嘿,反正咱們也沒什麼損失,只是給滿速兒這老東西施加點壓力而已。”

話說吐魯番和瓦剌綽羅斯部接壤,經常發生衝突,而桑哈德和滿速兒更是數度交手,所以桑哈德很樂意看到明軍對吐魯番出手,如果有可乘之機,他甚至會毫不猶豫地撲上去補刀,咬一口是一口,畢竟有便宜不佔白不佔。

當然,如果明軍不是吐魯番人的對手,桑哈德會選擇袖手旁觀,假如明軍大敗更好,趁勢就能把燕然山以東的領土收回來,嘿嘿,一舉兩得,這就是所謂的鶴蚌相爭,漁翁得利了吧。

所以說,明軍與吐魯番開戰,二者無論誰輸誰贏,獲益的都只會是瓦剌,桑哈德這傢伙精着呢,算盤打得噼裡啪啦響。

…………

靖國公徐砍頭要來了,消息傳到了嘉峪關,很快,不僅整座肅州城震動了,就連數百里之外的甘州城也震動了,陝西行都司的最高軍事指揮官高鼎,親自率領麾下的一衆武官急急趕往嘉峪關,準備接待的事宜。

在此有必要解釋一下什麼叫行都司,行都司即行都指揮使司,所以陝西行都司的全稱就是陝西行都指揮使司。

大明的省級官府機構主要分爲三個,分別是承宣布政使司(政)、提刑安察使司(法)、都指揮使司(軍)。

都指揮使司是省級最高的軍事指揮衙門,一般情況下,一個省只有一個都指揮使司,但是,陝西比較特殊,它有兩個,一個是都指揮使司,治所設在西安,另一個就是行都指揮使司,治所就設在甘州。

由於陝西的地理位置比較特殊,邊境線與多個敵對國家接壤,必須常年軍事化管理,再加上疆域跨度大,一個都揮使司顯然不足以應對,所以便在甘州增設了一個行都揮使司,協助統管附近州府的軍務。

陝西行都指揮使司下轄十二衛,外加四個守禦千戶所,如果滿員的情況下,兵力可達七萬多人,目前陝西行都司的都指揮使名叫高鼎。

嘉靖六年六月初三,平虜大將軍,靖國公徐晉終於率着主力大軍抵達嘉峪關外,陝西行都司都指揮使史高鼎,已經率着一衆下屬在關城外恭候多時了。

高鼎約莫五十許歲,臉形方正,束起長鬚,倒是頗有幾分儒將之風。遠遠見到徐晉那杆威風凜凜的帥旗後,高鼎立即便神色一整,鄭重其事地正了正衣冠,然後率衆策馬迎了上去。

高鼎顯然是打聽到黃大燦乃靖國公徐晉的同窗好友,所以特意把黃大燦這個六品小官也帶在身邊,畢竟有熟人在場好說話嘛。

老實說,高鼎的品秩雖然不低,正二品武官,但此刻依舊有點忐忑不安,沒辦法,徐晉的來頭太大了,先不說靖國公是超品的存在,光就是徐砍頭的名頭就夠嚇人的,現時更加統兵十數萬,手握尚方寶劍,生殺大權操於一手。

最要命的的是,前不久嘉峪關才被吐魯番人攻破,要不是靖國公麾下的謝三槍和裴行謹剛好趕到,恐怕肅州城都要淪陷了。在自己的轄區內發生如此嚴重的事故,高鼎自然害怕徐晉會問責了。

不過,眼下最忐忑的還是肅州衛的指揮使伍常威,還有指揮同知竇宏武,畢竟他們倆纔是直接責任人。

且說高鼎率衆來到帥旗下,擡眼一看,便見到一名儒衫青年騎在一匹神駿的白馬上,生得是脣紅齒白,劍眉朗目,氣質儒雅溫潤,舉手投足間都透出一股從容自若,而且儒衫青年的四周如同衆星拱月一般,簇擁着一干戰將。

“這位應該就是大名鼎鼎的徐砍頭徐常勝了。”高鼎心想,當下不敢怠慢,連忙翻身下馬,對着徐晉恭敬地施禮道:“陝西行都司都指揮使高鼎,參見靖國公!”

“參見靖國公。”甘州衛指揮使伍常威等一衆武官亦紛紛下馬行禮。

徐晉微笑着抱拳回禮,然後下馬與高鼎寒暄了幾句,目光最後轉到了一人身上,欣喜地道:“少雲兄,一別經年,風采依舊,可喜可賀啊!”

黃大燦此刻亦是激動得臉色通紅,當年長亭送別的情景還歷歷在目,一眨眼已是匆匆六載,同學仍然少年,熟悉的笑容依舊從容!

“子謙兄,別來無恙,可喜可賀!”黃大燦的眼眶都有點溼潤。

高鼎心中暗喜,看來這次帶上黃大燦是對的,徐晉和黃大燦兩人的交情確實不淺。

徐晉微笑道:“少雲兄,本帥先辦公事,待閒暇了再聚私誼吧。”

黃大燦一揖道:“理當如此,吐魯番使者如今就在肅州城中,靖國公請!”

徐晉點了點頭,在一衆將官的簇擁之下進了嘉峪關城,因爲關城太小,十餘萬大軍就駐紮在城外。

第615章 大明寺事件(中)第542章 大內宗設第646章 五峰船主的崛起第314章 激烈衝突第609章 大獲全勝第243章 冷板凳第1152章 未必是壞事第980章 贈字第392章 響馬第686章 一門三誥命(求票求訂閱)第162章 被鄙視了第140章 上門要人第606章 守株待兔VS請君入甕第1310章 肅州之危(中)第846章 震怒第11章 同牀共枕第1318章 意外收穫第845章 鐵騎漫卷西風去第128章 少年一曲臨江仙(求票求訂閱)第177章 矬鵝能戰第703章 奇兵乍現第861章 風波起,禍將降第813章 出大事了第1331章 暴露第679章 擒獲第81章 病了第519章 倭寇第892章 舉薦第1290章 葉爾羌風雲(上)第81章 病了第228章 徐砍頭第637章 禍水不留第323章 耍流氓第1085章 談判無果第233章 窩裡鬥(兩張合一)第907章 平虜大將軍第719章 失敗的叛亂第570章 情義第167章 南贛巡撫王守仁第934章 一網打盡(中)第713章 乾柴烈火第725章 芙蓉帳暖第280章 除夕夜,小登科(大章)第1127章 絕地大反擊(中)第1025章 荒島求生(中)第1118章 牛刀小試(下)第276章 風雪破廟(中)第1327章 實戰(下)第1063章 君子與小人第700章 一劍西來第386章 瞎操心第507章 硬骨頭第811章 西洋人來了第476章 再下一帖第265章 以子之矛第675章 夜襲,大帥駕到(完)第1210章 滿速兒汗的自負第915章 徐總督火燒通州(下)第396章 點化開光第1237章 出使第777章 這盛世必如你所願第52章 小奴兒被擄第751章 香港島之戰(中)第671章 猜測第1273章 深藏不露第534章 死了第1320章 一隻香囊引發的猜想第427章 通風報信第1152章 未必是壞事第1165章狹路相逢(上)第404章 組建親軍第325章 金殿傳臚,翰林修撰(求票)第523章 神乎其技第877章 獄中相見(兩章合一)第316章 登基,議禮之始第1167章吃帥(上)第933章 一網打盡(上)第592章 三倭齊聚第1138章 窮追不捨第295章 賞春文會(完):魁首懼內?第1230章 破城(下)第404章 組建親軍第396章 點化開光第803章 播種希望第936章 一網打盡(四)第688章 俞大猷募兵第814章 皇上召見第856章 暗探第308章 山陵崩第168章 芭蕉襯雨動秋心第185章 高手第737章 四國聯軍第693章 控制局勢(兩章合一)第525章 細川武殊第1347章 貪功第1039章 拒接聖旨第254章 仇恨第775章 這口氣,爭了!第933章 一網打盡(上)第333章 欽差副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