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3章 君子與小人

事實證明,平時性子柔弱溫和的人,一旦認準了某件事,要比那些性格剛強的人更加倔,十頭牛都拉不回,永福公主便是如此,嘉靖和蔣太后苦口婆心,好說歹說,依舊沒辦法改變她出家修行的想法,又不敢逼迫過急,最後只好口頭答應了永福公主,先來個“拖”字訣,然後再從長計議。

約莫半個時辰之後,朱厚熜鬱悶地離開了壽康宮,他不能待太久,畢竟還有那麼大一個爛攤子需要他收拾善後呢。

嘉靖離開壽康宮後,立即便前往文華殿,召集四名閣臣商量善後的事宜。

嘉靖好面子不假,但有些面子丟了是要認的,畢竟紙包不住火,遮遮掩掩只會欲蓋彌彰,不過徒增笑料罷了,所以嘉靖與四名閣臣商量過後,乾脆下了一封詔書,宣佈永福公主的婚禮取消,並且簡要地說明了取消婚禮的原因,以彰顯天朝大國的氣度和自信。

於是乎,一場盛大的婚禮便有疾而終了,各屬國前來觀禮的使臣倒也識趣,收了朝廷賞賜的豐厚禮物便各自打包準備走人了,反正他們萬里迢迢跑來觀禮的一個目的就是打秋風,只要好處沒落下,管你大明公主是出嫁還是出家。

當然,各國的使臣走是暫時不能走的,因爲現在京城九門還在戒嚴,錦衣衛幾乎傾巢而出,四處緝拿白蓮餘孽呢,不僅錦衣衛,就連刑部和順天府的捕快衙役均盡數出動了。

這也難怪,駙馬竟然是白蓮反賊,經常出入禁宮的道士也是白蓮反賊,實在是聳人聽聞,出了這種事,整座京城不裡裡外外清洗幾遍都說不過去。

可以預見,很快將會有大把人人頭落地了,也會有大把人因此而丟掉烏紗帽。

且說徐晉向蔣太后稟報完擊斃“駙馬”的事便離開了慈寧宮,所以永福公主“投水自盡”的事他並不知曉,當然,爲了顧及帝皇家的面子,嘉靖是不會允許這種事傳到外廷去。

徐晉領着三名嬌妻出了皇宮,先送她們回府小聚了片刻,又馬不停蹄地趕回六部,因爲按照規矩而言,領兵出征的將帥回京後得到兵部報到,辦理相關手續,交還調兵印信等。

本來,徐晉自己就是兵部的一把手,但是他前段時間墜海失蹤,大家都以爲他遇難了,經過廷議後追封他爲靖國公,兼贈太保,而空出來的兵部尚書位置則由老相識伍文定接任了。

然而,伍文定連屁股都還沒坐熱,徐晉卻死而復生回京了,如此一來,兩人的情況便尷尬了。正所謂一個蘿蔔一個坑,如今伍文定坐了兵部尚書的坑,那徐晉就沒坑埋,怎麼辦?總不能讓伍文定滾蛋,把坑讓回給徐晉吧?

或許有人會講,嚴嵩不是倒臺了嗎?禮部右侍郎的職位空出來了。但是,禮部右侍郎只是禮部的三把手,能跟兵部一把手的職位相提並論嗎?

從兵部尚書到禮部右侍郎等於降職了,徐晉是有功之臣,此次出海平叛險死還生,最後卻降了職,實在說不過去,嘉靖也不會同意,而伍文定呢?他是通過正常廷推升任兵部尚書的,沒有任何過錯,無緣無故你能讓他滾蛋,人家不要面子啊?朝廷辦事也得講規矩不成?

再掃一眼其他五部,一把手都是齊齊整整的,都察院一把手也不缺人,而除了內閣就沒地方擺徐晉這尊大佛了,然而還是那句話,年齡是硬傷啊,才二十五歲的徐晉想入閣,還是先把頜下的鬍子熬長了再說。

所以說,伍文定和徐晉此刻的處境頗爲尷尬!

在兵部,原屬於自己的辦公室中,徐晉見到了老相識伍文定,後者倒是神色如常,在得知徐晉的來意後,伍文定公事公辦,按照程序給徐晉辦理了各項交接手續。

在此值得一提的是,徐晉的東洋總督印信墜海時遺失了,丟印這種事可大可小,就明朝而言,由於丟印而丟官的例子並不鮮見,有些人甚至因此丟了腦袋,不過,徐晉丟印事出有因,並不是馬伕大意造成的,倒也情有可願。

幸而,伍文定爲人清正,並沒因爲徐晉丟了總督印信而詰難他,只是如實登記在冊了事。

辦理完各項手續後,徐晉便站起來告辭道:“伍大人事務繁忙,本官便不打擾了。”

“徐大人且慢!”伍文定卻站起來叫住了徐晉。

徐晉停住腳步,客氣地道:“伍大人還有事?”

伍文定看着眼前這位舉手投足均從容自若的年青人,眼中閃過一絲複雜之色,想當年大家在王守仁共同鎮壓寧王之亂時,自己乃吉安知府,王公手下的二號人物,而徐晉還只是個微不足道的小秀才。

但是,短七八年時間,這個微不足道的的小秀才便放射出讓人炫目的華彩,不僅後來居上,而且年經輕輕便位居六部尚書,還晉了封國公,着實令人咋舌!

伍文定不得感嘆王守仁看人眼光之準,當年他便斷言此子會成爲大明的棟樑之材,如今果然應驗了,現在的徐晉乃大明不折不扣的棟樑,沒有他,去年俺答圍城時,大明的國祚恐怕就斷絕了。

“徐大人,本官已經寫好了奏本,請求皇上撤回你的國公封號,明日早朝之時便會當廷上書。”伍文定目光不偏不倚地直視着徐晉。

徐晉的反應竟然十分平靜,微笑地拱了拱手道:“謝過伍大人提醒,本官明日上朝自會向皇上提出辭去國公的爵位。”

伍文定聞言不由心中一鬆,他本來還擔心徐晉貪戀國公爵位,如此看來倒是自己小看他了,於是拱手回了一禮,端起茶杯示意送客。

徐晉轉身施施然地行了出去,伍文定看了一眼他的背景,便坐下繼續埋頭工作了,絲毫也不擔心自己此舉會否得罪徐晉這個當朝紅人。

正所謂人紅是非多,伍文定不眼紅徐晉,但他擔心太“紅”會毀了徐晉這根棟樑,所以決定給徐晉淋些冷水降溫。正所謂烈火烹油,物極必反,佔盡好處並不見得是件好事。

徐晉從兵部大院出來後便打算回家了,現在的他雖然掛着靖國公和太保的頭銜,但都不是實職,真正的實職是兵部尚書,但現在已經被伍文定坐了,所以說辦完手續交差後,徐晉連東洋總督都不是了,變成了不折不扣的富貴閒人,只有回家抱老婆孩子了。

不過,這也正合徐晉之意,自打二月份離京,到如今已經有七個月了,也該回家好好地陪陪妻兒了!

一想到家中的妻兒,徐晉便心裡暖洋洋的,加快腳步往六部大院外行去,然而剛行到禮部的官署附近時,遠遠便見到一行人迎面走來,瞧那清一色的緋紅官袍就知都是衆部院的大佬們了。

果然近前一看,爲首者竟然是現任內閣首輔金獻民,還有東閣大學士兼禮部尚書顧欽順、吏部尚書方獻夫、戶部尚書秦金、刑部尚書胡世寧。

徐晉連忙迎了上前拱手爲禮道:“徐晉見過諸位大人。”

金獻民雖然是內閣首輔,羣臣的領袖,但是徐晉還頂着國公的頭銜呢,地位尊崇,所以只好連忙帶頭還禮。

“呵呵,今日幸得靖國公運籌帷幄,粉碎了白蓮反賊的陰謀,並且捨身爲餌,果斷擊斃李大義和陶仲文這兩個白賊妖人,要不然後果不堪設想。靖國公爺真不愧是我大明之棟樑,百官之楷模啊!”吏部尚書方獻夫捋着稀疏的鬍鬚恭維道。

徐晉微不可察地皺了皺劍眉,此人身爲吏部尚書,六部之首,竟然如此不顧形象,當衆拍自己馬屁,要不是用心不良,就是個諂媚行事之人,所以不動聲色地道:“方大人過譽了,本官只是僥倖罷了,都是託了皇上和太后之福。”

“靖國公過謙了!”方獻夫捋須笑道。

金獻民皺了皺眉,淡道:“徐大人今日之舉過於孟浪了,正所謂君子不立危牆之下,徐大人置自己的安危不顧,逞一時之勇,實屬不該,此風斷不可長。

另外,徐大人既然得知駙馬便是白蓮反賊,應該儘早下令抓捕的,而不是爲了一網打盡而置皇上於危險之地,李大義此賊武功高強,倘若突然發難傷了皇上,爾雖百死而莫贖也!”

金獻民這頓訓斥不可謂不嚴厲,在場的官員都微微色變,目光齊刷刷地落在徐晉身上。

正當大家以爲年少氣盛,位高權高的徐大人會頂回去時,徐晉的表現卻讓他們大跌眼鏡。

只見徐晉謙虛地道:“金大人所言是,本官的確考慮不周,行事魯莽了,受教了!”

金獻民本來已經鉚足了勁,就等着徐晉反駁,然後藉故狠狠地訓斥徐晉一頓,一方面打擊徐晉的威望,一方面樹立自己作爲首輔的權威,可惜徐晉根本不接招,金首輔頓時便像一拳打在了綿花上,無處着力。

金獻民憋了一肚子話無處發揮,就好像拉屎拉到一半被打斷了一般難受,最後只好轉移話題道:“徐大人可是到兵部辦事?”

徐晉點頭微笑道:“正是。”

金獻民點了點頭便繼續前行,東閣大學士兼禮部尚書羅欽順對着徐晉若有深意地點了點頭,也舉步行了開去,其他部院官員陸續跟上,簇擁着金首輔進了禮部大院

預想中的好戲並沒有上演,吏部尚書方獻夫不由大失所望,他眼珠一轉,故意落後幾步又折了回來,對着徐晉低聲道:“徐大人可方便借步說話?”

徐晉眼底閃過一絲微不可察的嘲諷,他兩世爲人,如何瞧不出方獻夫那點小把戲,剛纔在人前一口一句靖國公地稱呼自己,現在卻改口叫徐大人,前後不一,很明顯是用心不良,表面恭維,實則是捧殺,這貨不安好心啊!

徐晉跟着方獻夫行到一邊,不動聲色地道:“方大人有何賜教?”

方獻夫微笑道:“徐大人言重了,賜教不敢當,只是想提醒一下徐大人而已!”

“哦,方大人還請直言!”

方獻夫往禮部的大門看了一眼,這才“義憤填膺”地低聲道:“徐大人勞苦功高,戰功赫赫,此次出海更是險死還生,被封爲國公是理所當然的,但是……首輔大人對此頗有微詞,已打算向皇上書收回你的國公爵位和太保官銜,徐大人要當心了!”

“此事當真?”徐晉皺眉道:“本官與首輔大人並無恩怨!”

方獻夫嗤笑一聲道:“徐大人與金首輔無恩怨不假,可是徐大人深受皇上寵信,在民間風評極好,風頭已蓋過了首輔大人,呵呵。”

方獻夫呵呵兩聲,算是點到爲止!

徐晉拱了拱手道:“謝過方大人提醒!”

“徐大人客氣了,本官只是爲徐大人鳴不平而已,本官還有公務在身,先行告辭了!”方獻夫說完便轉身進了禮部的大門。

徐晉若有所思地看着禮部的大門,方獻夫這種挑拔的手法雖然拙挘了些,但其未必就在說謊,自己確實風頭太盛了,蓋過了金獻民這個首輔,他要領袖百官得就樹立權威,打壓自己再正常不過了,剛纔藉故訓斥自己,目的不就是如此嗎?

當然,換作是自己處於金獻民這個位置,恐怕也會這樣做,要不然老大不好當,隊伍也不好帶。倒是方獻夫這傢伙大大的壞,無非是想挑起自己和金獻民之爭,他好從混水摸魚罷了。

入閣拜相幾乎是所有爲官者夢寐以求的,因爲它代表文官的最高榮譽,很明顯,方獻夫想入閣!

只要金獻民和徐晉鬥起來,無論最後誰勝出,他這個吏部尚書都是獲利者,金獻民倒了,他有很大希望後補入閣,而徐晉鬥敗了,又等於擠走一個強有力的競爭者,可樂而不爲呢?

所以說,表面損害你利益的人也有可能是君子,譬如兵部尚書伍文定,而表面爲你着想的人也有可能是小人,譬如吏部尚書方獻夫!

第1208章 吳皇后進言第911章 怨憤第206章 以國士報之第555章 異類第174章 徽商羅龍文第1133章 山寨危機(上)第1084章 惡人先告狀第1260章 撿到寶了第589章 倭襲東臺縣(中)第604章 大肆搜殺第849章 第一次正面交鋒第858章 捷報第973章 怨恨第1277章 晚宴(下)第1039章 拒接聖旨第513章 拙劣伎倆VS簡單粗暴第1069章 臣不敢辭第229章 守城之戰(上)第536章 伯虎徵明第205章 臨危受命(大章)第917章 郭勳的窘迫第350章 突發民變(二)第489章 加入第995章 逼反第1032章 不正常第1297章 坑貨守敦煌第575章 財貨與美人第28章 消寒文會(二)第167章 南贛巡撫王守仁第310章 迎接新君第1024章 荒島求生(兩章合一)第796章 循循善誘第1173章 帥旗還在第448章 老爺回府第734章 犁庭掃穴第380章 信守承諾第751章 香港島之戰(中)第949章 追擊俺答第393章 刺殺第64章 變生波節第131章 索畫第139章 一線希望第433章 瘋狂的宋知府第760章 王翠翹的心願第102章 公開身份第671章 猜測第189章 六龍獻瑞第589章 倭襲東臺縣(中)第1145章 奇兵天降(上)第465章 造福婦人第863章 龍離京第668章 宋大眼第1176章 仇人見面第469相逢於道左第157章 寧王令旨第336章 金錢美色第1283章 訪佳人第1353章 撿了個便宜第961章 廷議(上)第1176章 仇人見面第1238章 衝突第1087章 福王第1350章 玉門關決戰(上)第845章 鐵騎漫卷西風去第901章 參見大帥第256章 籌碼,宴請第220章 拜山頭(求票)第1097章 烽煙起第594章 長街血戰第620章 去留第479章 待遇優厚第539章 滄海桑田第1110章 同贈君一句第999章 淑妃有喜第808章 滾刀肉第1105章 廷議(上)第764章 喜極生悲,中風第200章 追兵殺至第773章 謝家四炮第779章 出使倭國第652章 街上偶遇第522章 三大商幫第867章 軟禁第943章 慈寧宮之危第994章 伏罪第1316章 郡王掛帥第80章 流言蜚語第962章 廷議(中)第1354章 回到原點第129章 搶先自薦第682章 言出必行徐總督第543章 海上炮戰第389章 玩狠的第226章 午時三刻第1343章 也是豬隊友第1183章 將不畏死,兵不惜命(下)第156章 皇帝之寶第188章 念念不忘第879章 俺答伐明,冰馨身份(兩章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