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權落日

14、華僑旗幟

購買了一些零碎物品後,徐東需要找個地方吃點新鮮食物,長期的海上漂泊,不利於身體健康。不遠處的華人飯店是不錯的選擇。

徐東帶着包裹,進入大廳,只見最中間的牆上掛着一副匾額:上書天下窮人是一家,的大字。非常顯眼,但道盡了南洋華僑、華人的辛酸創業史和團結一致互幫互助的精神。

徐東點了幾個菜,準備開始吃飯時。隔壁桌突然傳來爭執的聲響。

“如今大清皇帝已死,小皇帝登基。康有爲還要我等同胞繼續籌錢贊助完全沒有必要。我看還是把我們這次籌到的錢交給孫先生比較合適。”一位聲音較爲粗重的男子說。

“自古忠君愛國,康老聖人,以衣帶詔的先帝密旨,已經在海外獲得廣大同胞的認可。恕我不認同無君無父的孫先生。這個錢一定要給康皇一派”一個聲音尖銳的男子一副義正詞嚴的說道。

“什麼無君無父,他那韃子政權,從未給我等任何幫助,從未視海外同胞爲子民。而這些錢正是被大清視爲叛逆的海外賊子們,一分一分的湊起來的,錢不能絕對再給他了。”粗重男子不忿的繼續爭辯。

“自古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小子你不可忤逆聖皇。”尖銳男子對曰。

“兩位仁兄,不必爭吵,此事我等海外僑民定會慎重考慮。”白衣男子說道。

“對,對,對。兩位先生不遠萬里來到南洋,先吃飯,吃飯。”一位長者模樣的人勸道。

“道不同,不相爲謀,恕在下就不奉陪了。”尖銳男子憤而起身徑直離開。

“譚先生,李先生這樣走了,不太好吧。”長者模樣的人低聲問道。

“走了更好,沒羞沒躁的僞道學先生。我們現在非常需要經費支持,不久前的廣州起義,我們就是因爲缺錢購買彈藥,好多起義的義士,慘死在韃子的手下。”被稱爲譚先生的人不無惋惜的說道。

“這事我們聽說了,真是可惜。”白衣男子說道。

徐東看着離席而走的李先生不無感慨,海外募捐的款項,是革命黨人的主要經費,被保皇黨分走不少,這足以說明,中國普通人本質上對君權的認可,一直殘存不滅。

“幾位先生,冒昧打擾,能否同桌就餐呢。”徐東起身笑着對幾人說道。

“不方便”。譚先生毫不猶豫的道。

“看兄臺這髮式,革命黨呼?”白衣男子問道。

“我還不是革命黨,我是海外留學生。準備回去參加革命。”徐東說道。

“原來是同道衆人,歡迎,歡迎。”譚先生似乎反應過來,立刻上前拉着徐東的手說:“先生海外留學,學的是什麼專業,革命需要各種人才,如果有學軍事最好不過。”

“說來也巧,我是在柏林讀的軍校。”徐東答。

“都說無巧不成書啊,看看,看看。老弟趕緊就坐,我等邊吃邊談。”白衣男子拉着衆人坐下吃飯。

經飯局徐東瞭解到,本次華僑在陳嘉庚先生的發起籌備下,總共募捐到錢一百萬,各類槍械五百枝,炸藥若干。

白衣男子叫陳得水,是嘉庚先生手下的一個經理。長者模樣人的叫林忠,他兩都是來自福建那邊的華人。

這次負氣出走的李先生是從日本過來的,他代表康梁推動君主立憲。之前南洋華僑已捐獻了數十萬錢給他們,此次再來是聽說南洋籌到鉅款。

譚先生也是從日本過來,是受孫中山指派,這次籌款是得到各界大力幫助,本以爲會很輕鬆獲得南洋僑界的支持,沒想到,康梁的代表也前來爭奪。

根據徐東的瞭解,在華僑的社會裡,他們兩派鬥爭得很厲害。可以說是把華僑社會分裂成兩部分。

後代很多人不注意,其實當時支持康梁的人很多,因爲他們是有地位的,當過皇帝的老師。而且,他們逃出來是幸運得不得了—本來康有爲、梁啓超都會被殺掉的,運氣好逃出來了,所以他們地位是很高的,大家都很尊重他們,尤其他們是很有學問的人。

但是孫中山也有強處,他是普通人,尤其在華僑私會黨的影響很大。又因爲孫中山是從私會黨裡面出來的,當時的興中會,後來的至公組織都是這個背景的,所以,華僑社會裡平民很同情他。

而且華南的反滿精神還保持着,尤其是在私會黨裡。私會黨是天地會、上帝會背景,在新馬,1949年以後私會黨還有一些保留着反清復明的儀式,天地會的勢力還是有的。所以,孫中山大多是靠會黨他們的幫助。而康有爲的支持者一般是大商人,走正統的路線。

這次不知道有徐東的參與,能否把康梁派的分潤行爲打消掉部分。省的康有爲帶着鉅款去買神馬的海島,造成民國誕生艱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