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8 磺胺的威力

自從張學良、于鳳至夫婦搬進三樂堂,孫氏兄弟就忙活起來,專門弄了兩間房給他們戒大煙。好在鴉片癮發作時,張學良夫婦嘴裡都塞着布團,不然那恐怖的呼嚎聲就能嚇壞小朋友。

戒菸之餘,張學良沒事就拉着周赫煊討論共產主義,他的秘書潘文育也經常加入進來。

至於那位於鳳至於大姐,則整天跟孟小冬泡在一起唱戲、聽戲,順帶着跟費雯麗混得很熟。于鳳至還時常帶着孟小冬、費雯麗,出席天津的高級社交場合,跟名人政要、下野寓公、洋人領事們混得很熟。

特別是費雯麗,幾乎驚豔了整個天津的洋人圈子,明裡暗裡追求送花的洋鬼子不知道有多少。

對於《資本論》這種基礎的共產主義書籍,張學良完全可以向潘文育請教,他找周赫煊討論的問題更具有實際性。這天上午,張學良剛被捆了兩個小時,他喝着雞湯說:“明誠,蘇聯的第一個五年計劃已經結束,我聽說取得了空前的成功。它全國的職業工人數量翻倍,國民收入也翻了倍,共產主義制度真的有那麼厲害?”

周赫煊說:“蘇聯的一五計劃能夠成功,要多虧它運氣好。”

“不止是運氣好吧?”潘文育稍微質疑了一句,他現在的身份是地下黨,不敢表現得太熱愛蘇聯。

“當然不止是運氣好,但能夠實現工人數量和國民收入翻倍,裡面肯定有運氣的因素。”周赫煊笑道。

張學良問:“怎麼講?”

周赫煊解釋說:“蘇聯進行一五計劃的第二年,就正好遇到世界經濟危機。歐美各大資本主義列強,深受經濟危機的影響,歐美的資本、技術和人才自發地轉移到蘇聯尋求出路。美國是全球最大的移民國家,但這幾年卻出現對外移民潮,據不完全不統計,這幾年先後有10萬美國技術工人和工程師申請移居蘇聯。”

張學良驚訝道:“十萬美國技術工人和工程師移民蘇聯,這可是一筆巨大的財富。”

周赫煊笑道:“蘇聯的馬格尼託哥爾斯克鋼鐵廠,是以美國鋼鐵公司的格里工廠爲藍本設計的,設計人員大部分來自美國。蘇聯最大的第聶伯河水電站,也是引進的美國技術設備,僱傭的也是美國技術專家。正在修建的高爾基汽車廠,是美國福特公司援建的新廠,斯大林格勒拖拉機廠更是整套在美國建設,再拆運到蘇聯去……這種情況數不勝數,包括德國、法國、英國的一些公司也在跟蘇聯合作。去年蘇聯購買的機器設備,已經超過全世界機械設備出口總額的50%。”

“原來如此,蘇聯真是交了好運。”張學良羨慕又無奈地感嘆。他也曾趁着經濟危機,購買美國設備、聘請美國工程師,來擴大瀋陽兵工廠的規模,可惜日本人一來就悲劇了,許多來不及運走的機械全部毀掉。

潘文育聽到周赫煊所說的數據,也是目瞪口呆,他還真不知道蘇聯趁機發了大財,只以爲蘇聯靠着制度的優越性快速發展。

震驚之餘,潘文育問道:“爲什麼中國就不能學習蘇聯,趁機進口列強的機械設備和技術人員呢?”

張學良做爲北方大軍閥,他是知道一些情況的,不過還是等着周赫煊解惑。

周赫煊分析說:“首先是體制問題,蘇聯屬於共產主義國家,它的一五建設計劃乃國家推進。比如要建一個水電站,立即可以從全國調來相關人才,並由國家提供充足的資金,政治上也是通行無阻。而中國呢?你看看這幾年中央政府和地方軍閥在幹什麼?他們在拼命搜刮百姓,籌集軍費用於內戰。即便政府想要發展工業,那也首先發展軍工產業和輕工業,因爲軍工產業握着槍桿子,而輕工業來錢快。想要把中國發展成工業強國,必須有計劃的建設起完備的工業體系。但很可惜,對於掌權者來說,建設國家工業體系不如打內戰重要。”

張學良有些臉紅,辯解道:“主要還是錢不夠。”

“是的,這是個很重要的原因,”周赫煊點頭說,“比如六帥,即便東三省沒有丟失,再加上整個華北地盤。這數省的收入維持幾十萬軍隊就夠嗆了,還要發展教育,支付行政人員的薪水,財政根本無法支撐地方工業體系建設。”

潘文育請教道:“蘇聯也很窮啊,他們在實施一五建設計劃的時候,國家經濟還不如沙俄時代。爲什麼,蘇聯就有錢大肆建設工業呢?”

周赫煊笑道:“首先,蘇聯是統一的國家。其次,蘇聯有專制獨裁的政府。”

潘文育糾正道:“周先生,蘇聯是共產主義國家,不是獨裁專制國家。”

“蘇聯是無產階級專制政體,這是寫進了蘇聯憲法的,你跟我說不是獨裁專制的國家?”周赫煊無語道。

潘文育強調說:“無產階級專政,是廣大的無產階級共同管理、發展和享有國家。”

周赫煊笑了笑,懶得再爭辯,他繼續說:“蘇聯是統一的獨裁的政府,所以它能調配無窮的民間潛力。蘇聯的一五建設計劃,你們不要光看工業發展,還要看到農業的情況。”

“蘇聯的工業又是什麼情況?”張學良還真沒有關心過。

周赫煊說:“蘇聯的一五計劃,農業集體化屬於重要組成部分。斯大林要求在國內大規模建設集體農莊,許多地方爲求效果,採用的方式非常激進。比如一些地區,把農民的住宅、小牲畜和家禽都公有化了,對富農更是實行殘酷的打擊手段。一旦某人被劃爲富農,地方政府立即沒收其財產,甚至將他們掃地出門。就在前兩年,蘇聯有60萬富農被剝奪財產,50多萬富農被強迫遷徙到荒蕪之地做苦力。到去年底,蘇聯基本上已經沒有富農了,而貧農的財產也全部集體化。”

張學良聽得渾身冒冷汗,驚道:“那現在蘇聯的農民,跟沙俄時代的農奴有什麼區別?”

“當然有區別,”周赫煊笑道,“對政府不滿的農民,要麼死了,要麼做苦力去了。而剩下的農民,卻都擁護着蘇聯政府,他們的生活或許不如沙俄時代,但從心裡把自己視爲國家的主人翁,他們非常努力的在建設蘇聯。”

“這怎麼可能?”張學良感覺在聽天方夜譚。

周赫煊說:“因爲共產主義給他們帶來了希望,這是一種精神的認同。”

潘文育想要反駁,但又不敢暴露身份,只能把話憋在心裡。

周赫煊又說:“蘇聯是個農業大國,斯大林從農民那裡搶來財產,全都用來發展工業了,你蘇聯的工業發展速度能不快嗎?”

張學良連連搖頭:“這種方法不可取,農民全都成了犧牲者?”

周赫煊道:“我卻很贊同蘇聯的做法,如果能夠在中國實行的話,從長遠來看,這未嘗不是一件好事。”

“可這會迫害死很多農民。”張學良說。

周赫煊反問:“六帥,你認爲現在中國的農民過得很好嗎?照樣民不聊生。如果中國有一個強權政府,能夠壓榨一代甚至兩代農民,用農民的血汗來催生中國工業,我相信是值得的。”

張學良喃喃道:“這太冷血了。”

“這叫冷血?前段時間的烏克蘭大饑荒才叫冷血!”周赫煊冷笑道。

潘文育愕然問:“蘇克蘭大饑荒是怎麼回事兒?”

周赫煊說:“烏克蘭是蘇聯最重要的產量區,大量的富農被集體逮捕和流放,這些富農都是農業經驗豐富的農民。這些人一離開,烏克蘭的農業生產技術和生產率大大下降。有些農戶爲了避免被劃分爲富農,乾脆不再耕種土地,導致去年的烏克蘭糧食產量暴跌,農民們都得餓肚子。你知道蘇聯政府是如何應對的嗎?”

潘文育問:“運糧救濟?”

“當然不是,”周赫煊笑道,“變本加厲地向蘇克蘭農民徵糧,禁止農民擁有任何農產品,就在前兩個月,至少有近10萬烏克蘭農民被捕,罪名是盜竊集體農莊財物。從去年到現在,烏克蘭地區至少餓死了幾百萬農民吧。”

張學良聽得目瞪口呆,潘文育的第一反應就是周赫煊在撒謊。

周赫煊閉上雙眼:“這是一個農業大國,想要快速發展爲工業大國,必須經歷的階段,用農民的血來撐起國家工業。蘇聯必須這樣做,因爲它外敵環伺,沒有時間慢慢發展。斯大林非常幸運,遇到了世界經濟危機,相信只要撐過了這個階段,蘇聯的國家實力很快就能躋身世界前列。”

張學良問:“如果中國走共產主義道路,也必須這樣發展嗎?”

“那要看情況,”周赫煊說,“如果外部條件允許,國際局勢相對安穩,那自然是有時間慢慢發展的。但恐怕很難,中國就是一塊肥肉,比蘇聯更好欺負千百倍。可就算餓死幾百上千萬農民,至少也比現在民國的情況好得多,如今每年餓死、病死的農民可不止千萬。”

“那倒也是,長痛不如短痛。”張學良無奈嘆氣。

607 資本家的本性570 南下957 未來的漢學家746 訪客盈門339 全民熱議1006 一場鬧劇而已325 哥大邀請006 穿越者的茫然379 一場爛仗165 應對之計482 王子的邀請008 民國第一詩人251 懸乎220 故事181 美國推銷員446 見血722 黑得喪心病狂853 拉貝日記793 做客507 中國也有大師601 現代派249 上門1021 災情的背後026 天下大勢773 大事化小488 犯賤358 瘋狂855 無意間做出的漂亮決定457 窩囊廢市長107 一把火031 冬皇730 輩分亂了832 釣魚城100 副刊就緒806 後話021 大賢遺野367 香山旅遊團435 危局1056 佈局049 喬遷新居278 婚期將近431 中國工人458 談不攏啊895 周明誠的缺點066 褚二爺667 拜訪452 拖死日本纔是正途854 整理資料077 避難067 比誰拳頭大270 麻煩真多838 史觀852 揭露者246 機器和人力的比賽240 教育部現狀153 學生們最痛恨的作家974 白肉009 大帥有請987 挖坑236 黨即是法304 豆汁兒231 喜530 叛徒,也是烈士028 憂喜自得078 蠢得像頭豬279 震驚:女婿要上天!222 變天585 全新版本163 偶遇109 砸玻璃1037 史迪威和花生米149 我是他未婚妻377 紅顏薄命200 訪談節目765 中國人也是能夠的255 迎回周校長371 緣分366 戰爭與貧困279 震驚:女婿要上天!660 中國航空協會293 捐贈793 做客415 範哈兒794 袍哥救國會1002 不可接觸者680 幻燈片995 朱紹良897 七月311 步步錯907 超級抗日英雄的誕生619 論戰再起764 夾道歡迎367 香山旅遊團557 不要跟哲學家聊天423 收徒117 輕啄826 死字旗082 打一頓就好了953 理想與現實421 東華帝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