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1 美國推銷員

亨利·尼諾是位猶太人,準確的說,是日耳曼和猶太混血。

他父親來自德國,以前經營着幾家葡萄酒廠,娶了個猶太女人做老婆。根據猶太教義,一切皈依猶太教,以及猶太母親所生的人,都屬於猶太人。

亨利童年時,家裡非常有錢,他高中時都還讀的是貴族學校。

自從第一次世界大戰,到1929年經濟危機期間,美國以一種咆哮的姿態在發展。各行各業突飛猛進,隨便做點啥生意都能賺錢,唯獨釀酒業是個例外。

шшш ⊕ttkan ⊕¢ O

就在家裡的葡萄酒生意紅紅火火時,亨利的父親打算擴大生產規模。他把名下的兩座葡萄酒莊園都抵押出去,購置了新式釀酒設備和生產線,還從法國請來頂級的釀酒工程師。

然後,就沒有然後了……

聯邦政府突然頒佈了一條美國有史以來最愚蠢的法律——禁酒令。

亨利家中債臺高築,從百萬富翁淪爲底層貧民,他的父親也吞槍自殺。

本來已經被名校錄取的亨利,不得不放棄學業謀生,他要負責照顧母親和兩個弟弟、三個妹妹。

“叮咚,叮咚!”

亨利按響富人區某住宅的門鈴,很快有個家庭主婦來開門。

亨利微笑道:“太太你好,我是……”

“推銷員?”家庭主婦看了看他拎着的大箱子,毫不客氣地打斷道,“抱歉,我不需要買任何東西。”

亨利笑容依舊,自信地說:“我想您的丈夫一定需要,我推銷的是葡萄磚。”

家庭主婦還沒吱聲,裡面就衝出來一個禿頂中年,他驚喜地問:“真的是葡萄磚?”

“當然,這種葡萄磚採用了最傳統的技術,是我母親和妹妹在家裡自制的,口味非常純正,”亨利說着說着,突然表情變得嚴肅起來,“先生,法律是神聖的。做爲守法公民,你一定不要添加糖和酵母,否則這種葡萄磚將會發酵成酒。”

禿頂中年笑道:“那是當然,像我這種有名的律師,怎麼可能違反法律?你一定要把發酵成酒的過程,詳詳細細地告訴我,我纔能有效的避免情況發生。”

亨利禮貌的說道:“我們可以進屋再說,您覺得呢?”

“當然,快請進吧。”禿頂中年高興道。

亨利拖着大箱子進去,拿出一方葡萄磚說:“像這麼大的葡萄磚,你不應該摻0.5加侖的水,也絕對不能添加50克的糖。至於酵母,我堅決反對使用華倫特的酵母,那種酵母太容易發酵釀酒了。”

禿頂中年拿出筆記本和鋼筆,義正言辭道:“請你把過程講述一下,我該如何準確地規避把它釀造成酒。”

“好的,我幫你寫下來吧。”亨利說。

“你識字?哦,那就太好了。”禿頂中年歡喜道。

亨利一邊寫規避釀酒過程,一邊跟禿頂中年痛斥酒精的害處。最後兩人達成交易,禿頂中年買下他帶來的所有葡萄磚,並熱情地握手說:“小夥子,我非常欣賞你維護法律的態度。如果你有規避釀造烈酒的材料和方法,我希望能夠與你繼續交流。畢竟烈酒比葡萄酒危害更大,我們必須堅決的防止它出現!”

“非常榮幸,我改天再來登門造訪。”亨利笑道。

兩人剛剛說完,外面突然傳來哐哐哐的敲門聲,緊接着幾個持槍便衣衝進來。

禿頂中年呵斥道:“這是我的私人住宅,神聖不可侵犯,請你們立刻出去!”

“我們是fbi禁酒探員,請你接受搜查!”

來人亮出身份證明。

禿頂中年臉色微變,小聲咒罵道:“這幫該死的狗崽子!”

fbi剛剛成立的時候,只不過是隸屬於司法部的小角色。但因爲禁酒令,這個組織被催生爲龐然大物,他們可以無視憲法,以禁酒的名義隨意闖入私人領地。

直到最後,fbi成長爲連美國總統都談之色變的猛虎。

“這是什麼?”fbi禁酒探員指着葡萄磚問。

亨利幫忙解釋道:“這是葡萄磚,一種極具營養的乾果食品。”

禿頂中年附和說:“對,我非常喜歡吃乾果,特別是葡萄,那味道真是太美妙了。”

fbi探員自然清楚其中貓膩,但法律的漏洞人人可鑽,他們對此也無能爲力。當下對葡萄磚不管不顧,開始搜查這家人的地下室和車庫,最後從壁櫥裡找出幾瓶果酒。

fbi探員立即開出1000美元的罰單,禿頂中年則據理力爭,跟這些探員討論禁酒法令,引經據典地證明自己沒有違法。

好吧,最後是花100美元賄賂探員,雙方皆大歡喜——100美元,足夠此時的美國普通工人工作兩個半月了。

而做成生意的亨利,則飛快地跑進股票交易所,把今天賺的錢大部分換成股票,只留下少數生活開支以備不時之需。

1927年的美國,製造業形式不斷下滑,失業人數連創新高,但股市卻如火如荼。到1928年初,股市已經瘋狂了,甚至連鄉村小鎮裡不識字的農婦,都整天談論着股票。

亨利這幾年靠販賣酒類相關產品,已經賺足上千美金,陸陸續續都投進了股市當中。如果這些錢變現取出,大概有5000多美金,足足翻了五倍有餘。

亨利打算再過一年,他就拿這些錢做啓動資金,建個小廠專門生產葡萄磚,重整家族釀造事業。

給母親和弟弟妹妹買了些麪包,亨利又扭頭走進一家書店,問店員道:“有新書嗎?”

店員殷勤地介紹說:“元旦這天有十多本新書出版,請跟我來!”

亨利喜歡讀書,他本來的理想是做一名學者,尤其愛好地理、歷史和文學,可惜爲了養家他不得不當推銷員,把自制的葡萄磚賣給廣大守法客戶。

“咦,詹姆斯·卡貝卡的《銀馬》,不是一年多以前就出版過嗎?”亨利指着一本新書問。

店員解釋道:“這次出版的是精裝修訂版,而且新加入了幾篇小故事。”

“是嗎?那我一定要讀讀。”亨利笑着說道。

從1919年到1939年,是美國文學的黃金年代。這20年間,美國一共出現七名諾貝爾文學獎得住,其中包括五位小說家、一位詩人和一位劇作家。

美國的國民也喜歡買書讀書,特別是20年代,因爲社會蓬勃發展,中產階級大量增多,底層平民的識字率和存款也在不斷提高,美國出版界呈現出一片繁榮景象。

興盛的出版市場,甚至提高了出版商的道德思維。

尤其是那些大型出版社,認爲圖書是一種特殊物品,具有公共價值,好的圖書應以智性價值、審美價值和社會價值爲尊。他們把出版圖書奉爲“觀念的行業”和“紳士的生意”,觀念的先導性是圖書的靈魂。

有時候發現一本好書,大型出版社甚至寧願不賺錢,也要瘋狂地去推廣發行,他們堅信讓讀者接觸真正的好書纔是出版的使命。正因如此,這個年代美國圖書出版行業的年利潤率只有3%到4%,甚至低於銀行存款利息,但出版商們仍然樂在其中。

這種情況,直到80年代纔開始轉變,那時的圖書出版成爲第二娛樂業,出版出圖也衍變成純粹的商業行爲。

當然,即便是20年代的美國出版業,賺錢仍舊放在第一位,努力推廣不賺錢的好書,也不過是增加出版社影響力的手段而已——千萬別相信資本家的良心。

亨利從書架上取下《銀馬》,又走到一部分爲上下兩冊的圖書面前,他問道:“這部《大國崛起》,是哪位著名學者的作品?”

店員介紹說:“這是一箇中國學者寫的,聽說歷史學界評價極高,馬卡斯先生還專門爲這本書作序。”

“是哈佛大學的馬卡斯先生嗎?”亨利問。

“是的。”店員笑道。

亨利禮貌地問:“我可以先翻閱一下嗎?”

店員說:“當然可以,請便。”

亨利打開《大國崛起》的上冊,首先讀了馬卡斯的序,只見上面寫道:“《大國崛起》一書,我曾陸陸續續讀過它的部分篇幅,都是我在歐洲的朋友寄來的。我非常高興它能在美國正式發行,此書論據清晰、鞭辟入裡、雅俗共賞,不論是專業的學者,還是普通的市民,都可以從中找到樂趣。如果你是一位歷史專業的學生,或者是歷史愛好者,那麼千萬不要錯過……”

馬卡斯先生推薦的,一定是好書!

亨利這樣想着,開始翻閱正文。他從《葡萄牙篇》讀起,不知不覺便陷入其中,完全忘了自己還在書店裡。

大概過了半個小時,店員終於忍不住提醒:“先生,你是否決定了要買它?”

“啊?哦,當然,”亨利如獲至寶地說,“我必須買下來,這是一部神奇的作品,我從沒看過如此偉大的世界史著作。”

《大國崛起》的美國定價,全套1美元80美分。不便宜,但也不貴,普通工人一天的工資都不到,如今美國工薪階級的週薪大概在12到14美元。

亨利捧着《大國崛起》和《銀馬》回家,他連吃飯都顧不上,抱着麪包邊啃邊讀,完全忽略了時光的流失。

手機用戶請瀏覽m.閱讀,更優質的閱讀體驗。

188 法國採訪189 告別324 隆中對496 實驗成果472 修身、治國和心理學195 文明413 新出爐的教科書1056 佈局091 活曹操709 中國運動員到來826 死字旗650 常凱申的四不精神713 又是個特務頭子457 窩囊廢市長251 懸乎833 雞犬不留789 公審640 貪婪的英國人542 應聘399 水落石出723 挑動風雲1058 大結局271 川越990 土匪窩001 初到津門750 打飛機看奧運564 怕死和不怕死的788 快意恩仇的袍哥被堵在人堆裡畫風突變406 老徐的煩惱465 扯淡會議336 蔣作賓411 搪瓷流水線935 “圓滿解決”689 推波助瀾039 調職625 大中華戲院288 諾貝爾候選人403 中央大學也缺錢325 哥大邀請807 途中838 史觀364 一猜就中848 貿易和戰爭後記 二257 又要抄書了394 影壇一姐240 教育部現狀472 修身、治國和心理學882 西南聯大256 狗皮膏藥校長090 學霸太多180 留在身邊425 前往重大086 空前絕後的證婚詞595 名人匯聚664 交易571 凝聚527 北平分會成立1054 香港659 捐飛機475 國際反法斯西同盟1012 周維烈的高考534 收徒弟087 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證669 成舍我498 支招792 同監來訪868 反應262 科幻小說300 思想615 賭徒367 香山旅遊團886 閒扯003 仙俠宗師692 齊聚704 柏林412 建廠計劃051 斷髮明志863 中國人和猶太人的交易148 坦白058 傳說中的周先生682 追逐英雄717 殺了吧849 給老蔣提條件784 退貨!446 見血172 美國出版商216 借兵660 中國航空協會661 徵招學員633 改變計劃225 三樂堂934 老蔣的憤怒317 心驚膽戰605 斯諾採訪971 過渡195 文明175 接頭見面後記 二837 任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