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 田地管理上的問題

“總而言之,附近農民們的日子雖然比以前好過許多,也沒有那麼多亂七八糟的苛捐雜稅,可是由於地裡的產出着實有限,每每到了春冬之季,日子便和往常一樣難熬,家裡已經沒什麼餘糧只能餓着肚子……”副官長看着手頭的筆記本沉聲介紹。

“什麼,春冬兩季餓肚子?”王進吃驚的睜大了眼睛,滿臉的不可思議。

這個世界是怎麼了,竟然會有這樣可笑的事情發生?穿越前他小時候就是在農村長大的,對於農村的情況清楚得很。可能農村的經濟確實不怎麼樣,不出外打工手頭都沒什麼錢,但兩季糧食的收成起碼可以保障不會餓肚子,安徽和湖北一樣也屬於南方吧?

可是等他經過仔細的調查,終於弄清楚了心中疑惑的時候,心中傻眼的同時更加鬱悶難耐:時代的代溝咋就那麼大捏?

原來,他錯誤的把後世農村的經驗搬到了現在,在認知上擺了一個大大的烏龍……

原來此時淮南農村秋種的概念非常淡薄,主要耕作規律是一年一熟制。冬季絕大多數是冬曬或冬漚,只有少數稻田種值綠肥及大麥、蠶豆,油菜等兼用綠肥,旱年則收,澇年則漚,以此蓄水防旱,冬養夏用。保收的兩熟田很少。

由於品種陳舊,水肥不足,防蟲無藥,栽培技術低下,一季二、三百斤,兩季五、六百斤,常年糧食畝產四、五百斤。

旱地基本無灌溉條件,冬閒或秋閒的農田多,丘陵、平原只有一年兩熟,冬種麥、菜及豆類,產量不穩;夏種雜糧、小籽棉、油料,耕作粗放,常遇水旱災害,產量低而不穩。主要種植方式是夏糧(油菜)——單季稻兩熟制,常年畝產600斤左右。冬閒——旱糧(山芋、玉米、芝麻)一熟制。夏糧(小麥)——黃豆、山芋、花生二熟制。夏糧——玉米、黃豆,常年畝產300多斤。

還有軍政府強力推廣紅薯和土豆,這兩樣的產量相比其它糧食作物真是高得驚人,這才能勉強供應安徽越來越龐大的糧食需求。可是還有很多擁有田地的農民自行其事,專種水稻等高價值糧食作物,根本就不聽軍政府的指揮統一安排協調。

爲了摸清楚淮南農村的現實情況,王進不顧身邊護衛和淮南軍政府一干人等的強烈反對,執意化裝到附近的田間地頭調查收集第一手資料。

其實經過流民聚集區刺殺事件之後,淮南軍政府加強了對本地民衆和流民們的掌控和管理,將之前工作中的疏漏填補完整。所謂的加強控制和管理,就是對淮南廣大的鄉村實行嚴格的戶籍管理,實行一種變相的村鎮保甲制。

每一個村莊作爲一個最基本的保甲單位,每一個鄉鎮作爲一個大型的保甲單位,如此層層反推上去,最終達到軍政府對村鎮的完全掌握和管理。

這樣的政策其實在如今的亂世當中本來很難推廣,瞧瞧外省那些軍閥們幹出的好事,無節制的胡亂抓壯丁充實軍隊實力,搞得民怨沸騰流民遍野,單單這些就能夠讓所有的民衆對於戶籍保甲制度有一份天然的抵抗。可是此次刺殺事件卻給了軍政府最好的出手時機和藉口,誰要是敢陽奉陰違或者不配合的話,就等着享受刺客同夥嫌疑人的高級待遇吧!

村鎮原居民們都是十戶人家一聯保,而流民聚集區的要求則更爲嚴格,不僅要有十位相熟的鄉親互相聯保,而且還要將自家的所有資料全部填清楚,隨機抽調同一村落的鄉親們互相驗證。凡是有任何模糊或者說不清楚的流民家庭,都會被軍政府單獨搬遷到一個特定的區域居住生活,享受軍政府嚴格監視的特殊‘招待’。

可以說,現在是安徽軍政府對淮南地區掌控最爲嚴密的時候,王進在淮南地界的安全完全沒有什麼問題。只不過他的身份太過敏感和重要,軍政府上下神經繃得緊緊的生怕他出什麼差錯,他們的反應有些過頭了,其實完全沒必要如此的緊張。

蹲在田間村頭,幾天的時間過去了,被開始灼熱的春末陽光曬黑了少許的王進將田地裡的這些情況都瞭解的比較清楚,對村民們的困難和落後的田間管理有了一個十分清晰的概念和了解。

淮南的老百姓還是有田地的,很多人都將近有一畝的土地,地主所佔的土地一般要佔村莊土地的10-20%左右。之所以村民們這麼貧困,一方面是之前清政府層層的盤剝和動亂,將整個農村經濟搞得支離破碎;另一方面不能不說是生產結構以及設施不完善導致生產力低下,整體利用效率低下的原因。

相比起後世完善的農田水利網絡,王進心道看來安徽的農村還是需要進行一場農田水利,還有耕作制度上的徹底改造啊!

不是他矯情,穿越前他沒怎麼幹過農活,記憶最爲深刻的就是收割打穀的那幾天,他跟着舅舅一家忙得團團亂轉,叫苦不迭可也只有區區幾天時間而已。至於水稻插苗的時候,那完全就是一種玩鬧的心態,對於精細而微的田間管理真心不怎麼了解。

可是話又說回來了,沒吃過豬肉難道還沒見過豬走路嗎?

老家山上的田地給他最深刻印象的,就是那一條條細細的猶如蜘蛛網一般四通八達的水渠網絡。說老實話,老家那裡的地勢比較高,水資源比起處於平原地帶,又傍着一條淮水的淮南根本沒法比較。可就算如此,如果不遇上特別乾旱的年份,老家那裡的田地從來都沒見過出什麼狀況。

再看看臨近淮水的淮南農村,擁有這麼便利的地理優勢,竟然還會分出水田和旱田,可見在水利溝渠上的建設是多麼的一塌糊塗。再加上一些粗糙的田間管理手段,不是王進吹牛隻要農民兄弟們能夠完全按照他所說的去操作,每年的糧食產量起碼要多上三分之一……

第一百八十五章 ‘被’生病第二十三章 霍山‘試驗田’第十八章 狼狽爲奸(求收藏)第二十六章 商量第九十一章 擴張第一百八十六章 老袁的手段第六十六章 軍火交易第九十七章 暫避第十四章 斤斤計較奸商李(修改)第二百四十九章 以夷制夷第一百一十九章 我老袁還活着第一百五十五章 都是演技派第一百六十四章 擋箭牌第四十八章 讓人忌憚的宗族勢力第二百七十三章 老袁的憤怒第一百四十三章 浮躁和瘋狂第六十一章 起義進行中5(騷亂)第二百九十二章 安排第一百六十九章 起義之炸彈襲擊第三十二章 背叛的代價(求收藏)第五十七章 起義進行中1(暗中的毒蛇)第一百五十八章 倒黴的‘替罪羊’第一百三十四章 民意大旗第五十四章 新奇第一百五十一章 計劃第一百四十六章 各有算計(第三更求收藏訂閱)第一百九十七章 來意第一百五十三章 歸來第三百一十四章 援軍五萬第一百七十九章 分歧第六十一章 西城王老總!第八十九章 孫先生很不滿意第一百三十章 解決糾紛第二十六章 欣慰(求收藏)第五十八章 留學的困難第二百一十六章 窘迫第一百三十五章 又是無間道!第一百六十九章 來自安慶的震撼第一百五十七章 慘烈第八十八章 隔閡和定親第一百五十八章 演戲!第六十章 煩心事!第一百七十二章 把握未來(求訂閱)第一百二十一章 搶時間!第一百八十六章 隨他們去吧第一百三十一章 試探和談判條件第二百五十四章 禍從天上來第四章 “光頭王”回來拉!第十一章 起義(求訂閱)第四十一章 勞心又勞力(求訂閱)第一百一十章 留洋的刺激!第七十五章 ‘保路運動’!第十九章 山谷小鎮第五十六章 巴結討好第九十四章 斧頭幫第二百四十七章 軍械第一百七十一章 善後和家的溫馨第一百六十一章 問計!第十六章 紅眼病(求收藏)第四十三章 兵敗如山倒!(求訂閱)第六十四章 可笑的僵持第八十三章 太平洋菸草第五十章 不智第一百五十四章 南京失守?(求收藏訂閱)第二十五章 城破(求訂閱)第一百一十七章 驚喜連連!第二百九十五章 戰略調整和裝甲部隊隊二百九十章 內槓第四十一章 目標—合肥!第一百一十七章 失望不已的黎元洪第八十四章 原來是他!第五十九章 軍力擴張!第一百章 計較!第一百七十二章 起義之官府動向第十三章 僞鈔第三十五章 樹欲靜而風不止(求收藏)第一百零六章 山人自有妙計第九十章 減租減息和栽贓陷害!第七十八章 一石激起千層浪!第九十四章 訓練!第一百八十八章 捅簍子第三百零四章 袁世凱的打算第七十五章 死了心第一百四十章 人才濟濟第一百三十六章 談判第六十三章 蒼蠅專叮有逢的蛋!第七十七章 兩‘將’到手!第一百一十一章 老‘袁’出山第二百零四章 回到霍山第十六章 國會選舉前的各方動作第一百六十六章 動盪!第七十三章 低頭第六十六章 被忽悠了(求收藏)第三十四章 午夜追逃(求收藏)第一百四十一章 兩個壞消息第九十九章 調停第十二章 離開前的最後準備(第三更)求收藏~紅票第一百七十四章 愛國者搗蛋第五十九章 起義進行中3(不容樂觀)第二百零二章 視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