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入川(1)

橫亙在王梓竣眼前的是瀘州南面納西境內的鳳凰山。此山雖不陡峭險峻,但是山下的鳳凰湖卻水域寬闊,湖內還有十幾座小島,成爲了天然屏障。鳳凰山附近數十萬畝的森林,若要繞道而行怕是要多走三天才能到瀘州。

據偵查,鳳凰山上有一股山民武裝,自稱‘復’,鳳凰湖的數座小島上有復修築的工事,阻止着一切企圖靠近鳳凰山的人。

谷少安制定了一份作戰計劃:用船載着山炮連爲火力掩護,其他人乘小船強行登島,逐島爭奪,預計時間大概要三十六個小時,王梓竣立即否決了這個計劃。即使三十六個小時能通過鳳凰湖,前面的鳳凰山上還有武裝,若是硬拼,損傷了實力,即使到了瀘州也沒有能力解圍。

這年,公元一九一五年十二月,袁世凱冒天下之大不韙,悍然變更國體,龍袍加身,承襲帝制。霎時間,羣情洶涌、舉國激憤,討袁烽火遍地燃起。蔡鍔、唐繼堯、李烈鈞聯名通電宣佈雲南獨立,併成立軍政府,組織護,出兵討袁。袁世凱驚懼萬分,急忙調兵遣將,入川鎮壓護。

袁世凱任命虎威將軍曹錕爲行軍總司令,統帥三路人馬撲向四川。

第三師是十天前離開嶽州進入四川境內的。吳佩孚的第六旅一馬當先,入川后打了兩場勝仗,殲敵幾百人,鼓舞了士氣。第一團主要任務是防守六旅的側後,所以一直沒有機會上陣。這次瀘州正被蔡鍔所部護圍攻,已危在旦夕。吳佩孚緊急抽調一團,向王梓竣下了死命令,三天內務必解瀘州之圍。

經過一天的強行軍,第一團趕到了鳳凰山下,距瀘州不到五十里,近在咫尺,可是卻被鳳凰山上的所謂‘復’所阻。先鋒連準備渡過鳳凰湖時,遭到了襲擊。

這復和護一字之差,意思卻迥然不同。王梓竣琢磨着這復大概是滿清餘孽,企圖維繫清朝統治或打着這個旗號的山賊土匪之流。時間緊迫,要爭取儘早前往瀘州,復與初來乍到的第三師並無過節和怨仇,王梓竣決定跟復談談條件,希望他們能放一團過去。

王梓竣派比較穩重的彥世鴻充當信使,向他交代一番,說只要能放一團過去,不管他要復清國還是復什麼國,統統答應,等日後再收拾他們。另外還要留心鳳凰山的工事情況,一旦他們強人所難,就只好強攻。

彥世鴻帶着兩個警衛員,一邊打着白旗一邊喊話,要跟他們談判。不多時,從湖心的一座小島上駛出一艘小船,將他們帶向對岸。

王梓竣焦急地等待着彥世鴻,三個小時以後,彥世鴻三人才被送了回來。彥世鴻一見王梓竣就搖頭嘆息,說:“他們的條件太苛刻了,我沒辦法答應。”

王梓竣問:“什麼條件?”

彥世鴻:“一千條步槍、二百支手槍、二十挺機槍、十萬發子彈!”

王梓竣一拍桌子,恨聲道:“他們好大的胃口!這些數目是我一團的所有裝備,他們根本就沒有誠意!”

趙震宇和陳寬按捺不住,怒氣衝衝地叫嚷着:“還以爲咱們怕了他們!咱們這就跟他們較量較量,殺他個片甲不留!”

王梓竣穩定一下情緒,問彥世鴻:“你可曾看到他們的防禦情況?”

彥世鴻遺憾地搖搖頭:“船一靠岸就被他們矇住了眼睛,到了屋裡才恢復。下山的時候也被蒙上了。”

倒是谷少安沉得住氣,問他:“他們是些什麼人?到底有什麼目的?是不是與護是一路的?”

彥世鴻輕蔑地哼了一聲,說:“他們像是一羣瘋子,說出來的話瘋瘋癲癲!我問他們復是什麼意思,他們竟說自己是明朝後裔,要恢復大明江山!你說,他們不是瘋子是什麼?!”

衆人都哈哈大笑起來,王梓竣卻如五雷轟頂,一下子跌坐在椅子上,喃喃道:“大明江山……恢復大明江山……”

谷少安瞧出他的異樣,忙問道:“團長!怎麼了?”

王梓竣不答話,癡癡呆呆。衆人面面相覷,不知如何是好。

半晌,王梓竣才慢慢恢復如常,讓其他人先回去待命,只留下了彥世鴻。

王梓竣面色凝重,細細問及彥世鴻在鳳凰山經歷的一切。彥世鴻說,眼睛上的蒙布被揭下後就已在一間房子內,裡面有十幾個人,爲首的是一位大概六十歲左右的老者,但是開口講條件的是他身旁的一位年輕人。那老者話語不多,都是年輕人在講。年輕人說完條件要他天亮以前答覆,否則就不讓一團從鳳凰山經過。

彥世鴻不知道王梓竣爲何神態異常,講得小心翼翼很全面生怕漏掉一處。

聽他講完,王梓竣想了想,似乎做出了決定,拿起筆來在紙上寫了一些什麼。寫完後將紙摺好,交給彥世鴻,說:“再辛苦你一趟,把這個交給復的頭領……切記,不可遺失、不可給他人觀看,只交給那老者!”

彥世鴻看出事態重大,不敢掉以輕心,接過書信揣在貼身衣服的兜裡,仔仔細細地放穩妥。當晚,彥世鴻獨自一人打着火把來到鳳凰湖,喊復來接他。

夜色已深,王梓竣命令一團將士就地宿營,等天明再做計較。王梓竣在臨時指揮所裡焦急地等待着彥世鴻的消息。腦子中反覆響着彥世鴻的話:他們大明後裔……要恢復大明江山……

剛纔王梓竣所寫是當年南明弘光王朝國破時潞王、福王、魯王、益王這四王曾約定的暗語。不論四王哪一脈的後人都要熟知且保守秘密,以求復明時機來臨時可以互相聯絡共襄義舉。

王梓竣心裡忐忑不安,焦躁地踱來踱去。

第三十三章 休養(中)第三十二章 意外收穫(中)第十章 恩怨(下)第六章 仇讎(下)第二十三章 對手(上)楔子第二十六章 英武山第五章 家門慘案第三十三章 休養(下)第二十三章 對手(中)第二十八章 風起雲涌(下)第三十三章 休養(中)第十二章 禍起(下)第十章 恩怨(上)第三十七章 罷兵(下)第二十章 增編湘軍(下)第三十一章 豫南(下)第二十章 增編湘軍(下)第三十三章 休養(中)第三十二章 意外收穫(中)第一章 奉天城外第三十七章 罷兵(上)第二十六章 英武山第四十章 血戰羣雄(2)第八章 中計(上)第十六章 妙尼塵夢(3)第二十八章 風起雲涌(上)第三十九章 軍火(上)第十三章 北洋新軍(上)第十六章 妙尼塵夢(1)第四十章 血戰羣雄(1)第三十章 示人以弱(下)第三十六章 南方求救第四十章 血戰羣雄(4)第十五章 志向(上)第十四章 禍福惟人(上)第十七章 嶽州第二十八章 風起雲涌(下)第三十章 示人以弱(下)第二十三章 對手(中)第十五章 志向(上)第三十五章 病癒第二十三章 對手(中)第二十三章 對手(中)第三十九章 軍火(下)第二十五章 路途兇險(中)第七章 北溝爲匪(下)第八章 中計(下)第二十一章 入川(1)第二十一章 入川(3)第三十七章 罷兵(下)第二十一章 入川(6)第二十五章 路途兇險(下)第十一章 初試鋒芒(下)第十五章 志向(下)第二十三章 對手(中)第十九章 剿匪(中)第十三章 北洋新軍(下)第二十一章 入川(6)第三十九章 軍火(下)第七章 北溝爲匪(下)第二十六章 英武山第十章 恩怨(下)第二十三章 對手(上)第三十七章 罷兵(下)第四十章 血戰羣雄(2)第十章 恩怨(下)第二十一章 入川(4)第二十三章 對手(下)第六章 仇讎(上)第四十章 血戰羣雄(1)第四十章 血戰羣雄(1)第四十章 血戰羣雄(2)第三十章 示人以弱(上)第十一章 初試鋒芒(下)第四十章 血戰羣雄(1)第十一章 初試鋒芒(下)第三十章 示人以弱(上)第十二章 禍起(上)第二十八章 風起雲涌(下)第二十二章 罌粟凋敗(下)第一章 奉天城外第三十七章 罷兵(上)第三十四章 親吳賄曹第十六章 妙尼塵夢(1)第十九章 剿匪(中)第二十八章 風起雲涌(下)第九章 醜惡的真相(下)第二十三章 對手(下)第四十章 血戰羣雄(3)第二十七章 艾蓮娜(下)第八章 中計(上)第八章 中計(下)第三十六章 南方求救第十五章 志向(下)第一章 奉天城外第十九章 剿匪(下)第九章 醜惡的真相(下)第三十九章 軍火(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