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呼聲

當時駐守武漢地區的清兵約有二十二個營多一點,除五個營參加起義,完全成爲革命軍隊以外,還剩下十七個營,大約相當於起義軍的三倍。其中以總督衙門的警衛部隊火力最爲猛烈,因爲機關槍配備較多,又大多是老兵,射擊技術好,實戰經驗也豐富。

而起義部隊畢竟沒有嚴密的組織和指揮。

此時督府師爺張梅生建議死守官署。他向瑞澂進言:新軍譁變,事出有因。如今只是一時躁動,不但立足未穩,而且羣龍無首。只要堅守靜待援軍趕到,再設法告知士兵既往不咎以安撫人心,可保大局無虞。

而瑞澂的小妾廖克玉卻死勸瑞澂離開總督官署,去長江上的楚豫號兵輪上指揮。理由也很充分:上了兵輪進可攻退可守。老爺萬金之體,留在這裡一旦有什麼閃失,一家人如何是好?何況此時不走,過一會就走不脫了!

站在總督和清廷的角度,師爺張梅生這次說的無疑是對的,指揮員怎麼可以擅離指揮的位置。

清政.府湖北軍政最高長官博爾濟吉特•瑞澂,他這次又恰恰沒有聽從師爺張梅生的。對待武昌起義,他總是和正確的意見過不去,帶領全家老小從後院撤到了長江的軍艦上。

博爾濟吉特•瑞澂,清末大臣。字莘儒,號心如,蒙古族,滿洲正黃旗人。大學士琦善之孫,黑龍江將軍恭鏜之子。一九零零年八國聯軍入侵北京,因留守北京有功,擢升九江道。一九零五年調任上海道。一九零七年先後任江西按察使、江蘇布政使、江蘇巡撫。同年十月升任兩江總督,一九一零年升任湖廣總督。

可以說,他所做的一切都是有利於起義軍,可謂與對手配合默契。

此時起義軍現場成立的四十人敢死隊正勇往直前,人人心裡明白:今晚不攻下督署,明早大家黃泉路上再見。

而守衛總督官署的士兵一見瑞澂都跑了,我們還在這裡守什麼?

起義軍大而大之是爲共和而戰,小而小之是爲了自己的生存拼命,這樣的部隊其戰鬥力是可以想象的。守衛總督官署的士兵是爲什麼而戰呢?爲了個總督的已經逃命留下的空總督衙門嗎?

瑞澂離開總督府上艦,反而指揮失靈,清軍大亂。凌晨一點三十分,整個武昌都被起義軍所控制。第二天,武漢三鎮都落到了起義軍手裡。

武昌起義之後,各地起義容易得讓人不敢相信;而武昌起義之前,起義是很難的事情。

從一九零六年到一九一一年,孫.中.山先後發動領導了多次武裝起義,屢屢受挫,都未能達成預期。尤其是廣州黃花崗一役,林覺民、喻培倫等精英的犧牲更是讓革命黨人損失慘重。

所以,當孫.中.山在美國收到武昌即將起義的電報時,他內心其實是拒絕的。他想回電讓湖北新軍暫時不動,一定要慎之又慎地等待時機,避免重蹈黃花崗的覆轍。

十月十二日,正準備吃完早餐去回電的孫.中.山買了一份早報,掃了一眼,感覺全身的血都不流了:一行醒目的黑體大字專電“革命黨人佔領武昌”。

當日,中華民國軍政.府鄂軍都督府成立,黎元洪被推舉爲都督,改國號爲中華民國,並號召各省民衆起義響應。

武昌起義爆發的一九一一年十月十日,袁世凱正在當壽星,和親朋和老部下等一起慶賀他的五十二歲的壽辰。(袁世凱的生日是農曆八月二十日。這個日子在他出生的一八五九年是公曆九月十六日,而在辛亥年也就是一九一一年,這個日子則是公曆的十月十一日,是武昌首義的第二天。)

這一天,洹上村賓朋滿座,袁世凱的心腹親信趙秉鈞、張錫鑾、倪嗣沖、袁乃寬、王錫彤等都前來爲他賀壽。袁世凱在養壽園大擺酒宴,還請來戲班助樂。

筵宴中,突然收到電報:革命黨在武昌起義,武昌被革命黨人佔領。

滿堂賓客相顧失色。驚恐中人們已無心祝壽,於是劇宴皆止,衆賓客轉而議論起武昌變亂之事來。

有人說起義的士兵不過是數營,瑞澂和張彪必能平定。

有人說鬧事者不過是爲搶奪財物,三天二日,大軍壓境,自會做鳥獸散。

有的說,革命黨的首領孫.中.山和黃興均不在武昌,人無頭不走,鳥無頭不飛,羣龍無首,焉能成事。

大家議論紛紛,意見各異。但有一點是相同的,就是武昌的舉事成不了氣候。

聽着大家的議論,袁世凱一直撫髯微笑,不作一語。

倪嗣沖見了問:“不知袁公對此有何見教?”

袁世凱語出驚人:“瑞澂和張彪這兩個人我知道,都是無能之輩,指望他們什麼事也幹不成。載灃少不更事,內閣總.理大臣奕劻昏庸無能,沒有主持大局的能力。聽說革命黨人佔據武昌後正在進兵漢陽和漢口,來勢不得小視。加上路權之爭造成的一派亂像,難啊!”

袁世凱說着嘆了口氣,看他的面部表情,與其說是嘆息,毋寧說是興災樂禍。

趙秉鈞趁機說:“天下大亂,除了宮保出山,誰人能扭轉乾坤?”

袁世凱趕忙制止,說這話可不敢亂說,他自己已經是處江湖之遠的山人。

袁世凱嘴裡這樣地說,心裡可不是這樣地想,他預感到自己應該是重出江湖了。

接下來的幾天,他幾乎不離電報室,密切關注着各地的消息。

做了一系列的安排後,差人帶着一大筆銀票,去孝敬內閣總.理大臣奕劻。這個時候爲什麼送銀子,奕劻當然心知肚明。

袁世凱知道奕劻不會讓他失望,滿懷信心地靜候佳音。

革命黨人攻下武昌,瑞澂、張彪棄城逃走的消息傳到了北京,清廷一片慌亂。

經過一番研究,十月十二日,清廷命陸軍大臣蔭昌率陸軍兩鎮赴武昌鎮壓起義,湖北軍隊及各地赴援的部隊也都歸蔭昌節制。同時,令海軍提督薩鎮冰率領軍艦,會同長江水師往援。

下令將瑞澂革職留任,暫署湖廣總督,戴罪立功。

蔭昌雖在德國學過軍事,但從未帶兵打過仗,無作戰經歷,沒有調兵遣將的實戰經驗。

由於陸軍部未直接統轄一兵一卒,於是他向載灃請旨,命軍諮府正使馮國璋爲軍統,抽調已赴直隸永平參加灤州秋操的吳鳳嶺所轄的第四鎮、王佔元所轄的第二鎮第三混成協、李純所轄的第六鎮第十一協這些北洋主力,新編爲第一軍。

因見征討軍武器精良且訓練有素,蔭昌並未把武昌的事情看得很嚴重,他認爲大軍壓境,平叛將指日可待。

當他率全體幕僚在北京西車站登車南下時,郵傳大臣盛宣懷追至車上。將漢陽地圖一紙面交蔭昌,並請下令前線軍官,進攻漢陽時保護鐵廠使少受損失,即賞銀十萬兩。

盛宣懷下車告別時,蔭昌曾豪情滿懷地對他說:“你就預備賞錢吧。”

但到了真正排兵佈陣、行軍打仗的時候,蔭昌才知道自己是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什麼準備沒有就急於出兵,糧餉、彈藥等物資短時間內亦難以籌集和調撥,入鄂的先頭部隊因等候彈藥,無法向前推進。更頭痛的是,所帶北洋軍因袁世凱經營多年,從上到下,只知有袁世凱,而不知有他人,蔭昌根本指揮不動。

沒有袁世凱不行,這正是袁世凱最需要的。

武昌起義在把朝廷搞得人心惶惶的同時,各國列強也在擔驚受怕。他們不知道武昌起義的宗旨,擔心還和義和團一樣,對外國人不利。

爲了保住各自在華利益,他們一方面把軍艦開進長江水面,表面上打出了嚴守中立的旗號,其實是在監視革命黨人。

另一方面則積極地爲清廷出謀劃策。

剛剛收到袁世凱銀票的奕劻和列強的聯繫緊密,應該是他跟列強暗示了什麼。而袁世凱也確實爲列強所看好,被寄予厚望。

於是,各國公使和各方代表幾乎異口同聲地呼籲:啓用袁世凱。

英、法、德、美四國銀行的美國代表司戴德和法國代表賈思納都發聲:“清廷必須選用鐵腕人物,力挽狂瀾,推動憲法改革,叛亂失去了矛頭,就不難粉碎。”

銀行方面強烈要求:“必須要有袁世凱這樣的人來保證政.府的穩定。”特別強調:“袁世凱在訓練新軍方面做過許多工作,他是制止叛亂,召喚回不忠誠的軍隊,以及同起義首領中的某些人達成協議,化解危機的唯一人物。”

英國駐華公使朱爾典本就是袁世凱的好朋友,自袁世凱被開缺後,一直在爲袁世凱鳴不平,這一次叫得最兇。

美國駐華公使嘉樂恆建議公使們採取聯合行動,共同就重新啓用袁世凱而對清廷施壓,獲得了駐京公使團的一致贊成。

美國還親自派人,如宮覲見,用命令的口氣,要求清廷:“不要任用袁世凱做一個尋常的高級官吏,而是作爲朝廷的顧問和皇權的執行者”

清廷的內閣總理大臣奕劻,協理大臣那桐、徐世昌,本就與袁世凱交情極深,一有機會就替袁世凱說話。這一次見機會難得,一起給載灃施加壓力。

第50章 過街老鼠第494章 與基督教擦肩而過第291章 各方的較量第385章 黎元洪的新內閣第225章 三大秋操第358章 談錢傷感情第187章 唐繼堯第576章 不主張對日抵抗第270章 風雲突變第365章 兩湖的亂局第551章 第三條路第168章 籌安會的表演第33章 告密第173章 樑士詒的自救第155章 勞乃宣其人第117章 搞垮首屆內閣第326章 十四點和平原則第513章 《中國哲學史大綱》第293章 西原借款第197章 廣西護國獨立第267章 改組內閣第307章 攻閩之戰第590章 逼上梁山第66章 機會第545章 一場轟轟烈烈的愛第424章 學術成果2第524章 所謂“問題”與“主義”的論爭第304章 平江阻擊戰第465章 發起成立中國民權保障同盟第222章 治軍嚴仁第511章 完婚第192章 貴州護國起義第520章 胡適談五四運動第54章 所謂的據實復奏第563章 我們走那條路第558章 新文化運動與國民黨第349章 發了瘋的段祺瑞第558章 新文化運動與國民黨第599章 北大開學第479章 新人物第495章 胡適與辛亥革命第386章 好景難長第605章 自由主義是什麼第104章 隆裕太后第529章 評判的態度第281章 黯然離開第152章 古今中外獨家創始的選舉法第493章 基督教的召喚第157章 禁賭第151章 天壇“祀天”第265章 參戰問題第263章 事態擴大第97章 中山先生第405章 八股文第148章 袁記約法第258章 浙江局勢第325章 僅用了二十二天第401章 黎元洪走天津第275章 洪流滾滾第219章 成了中國海軍的一員第439章 進德會第52章 段芝貴賄買高位第101章 小人之心第587章 魯迅逝世後第510章 胡適和韋蓮司第508章 胡適《文學改良謅議》第79章 黃興開出的條件第121章 黎元洪和張振武第336章 張瑞璣第383章 風口浪尖的黎元洪第249章 就職第481章 學在“澄衷”第36章 署理山東第500章 經歷了兩次美國大選第202章 撤銷帝制第115章 唐紹儀其人第132章 袁世凱不肯善罷甘休第529章 評判的態度第354章 李純突然暴死第33章 告密第292章 馮國璋和段祺瑞第56章 禍從口出第546章 感情的事第238章 分道揚鑣第383章 風口浪尖的黎元洪第486章 學寫詩第519章 五四運動中的胡適第550章 漫遊的感想第362章 桂系的潰敗不可避免第81章 戰漢陽第536章 杜威和五四運動第14章 平定政變第66章 機會第465章 發起成立中國民權保障同盟第420章 加入暗殺團第454章 最爲迫切的問題第167章 洪憲六君子第319章 倡導和平第197章 廣西護國獨立第315章 徐世昌當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