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4章 改革喪禮

正當胡適忙於教書著述之時,1月23日,胡適接到了一個他無論如何都無法接受的消息。

上午,胡適聽到郵遞員在外面叫自己的名字,僕人閻海應了一聲,開門出去。胡適突然產生了一種不的預感,母親好長時間沒有來信了,莫非……

閻海拿回一張電報胡適慌忙搶過,果然是績溪上川侄子思永、思齊拍來的,說母親於11月23日1時病逝。頓時,胡適的心沉到了無底深淵,臉色蒼白,拿電報的手都不聽使喚地抖起來。

聽到婆婆去世的噩耗,江冬秀立時大哭起來。

“我要是知道媽媽這麼快就走,我怎的也要和她在一起呀!”江冬秀無法自制。

“不要哭。”

胡適自己雖然已驚呆,但還能想到江冬秀有孕在身。他隨即想到,這次江冬秀來,母親似有預感,雖然捨不得她來,考慮兒子的幸福,還是催她來了。自己準備12月回家的,母親爲什麼不通知自己生病的事呢?自己無論如何要提前回家的呀!

想不到去年回家完婚,竟是與母親的永別,胡適哪裡受得了呢?自父親去世,母子相依爲命。在績溪家鄉,母親把活的希望和樂趣全放在兒子的身上。爲了兒子的前途,獨子14歲時,就讓其去上海獨闖天下,可憐她把自己的對獨子的愛深深地埋在心裡。14年來,母子只見了三面啊!一個上午,胡適和江冬秀眼淚不斷。

母親的突然去世,給胡適的打擊是沉重的,他在回到家的當天,寫下了《民國七年十二月一日奔喪到家》一詩:“往日歸來,才望見竹竿尖,才望見吾村,便心頭亂跳,遙知前面,老親望我,含淚相迎。“來了?好呀!”——更無別話,說盡心頭歡喜悲酸無限情。偷回首,揩乾眼淚,招呼茶飯,款待歸人。今朝,——依舊竹竿尖,依舊溪橋,——只少了我的心頭狂跳!——何消說一世的深恩未報!——何消說十年來的家庭夢想,都一一雲散煙銷!——只今日到家時,更何處能尋他那一聲‘好呀,來了!’”

歸國一年多的胡適,已經在北大站穩腳跟,在社會上名氣很大,可以有條件報答母親的養育之恩了,可是母親卻突然去世了。這種“子欲孝而親不在”的痛苦和遺憾深深折磨着他。

他在給韋蓮司的信中說:“二十多年來,她爲我吃盡了各種苦,而我剛剛有能力報答她,卻沒來得及給她帶來些許幸福。”

原來想自己一有所安頓,就接母親到自己身邊,儘儘孝道。想不到苦命的母親連一天福也沒有享,就這麼去了。而且,臨死前,兒子兒媳都不在身邊。將來,這個侄子那個外孫要依仗他胡適到北京來謀事供職,他最親的親人卻永遠分享不到了 ,想到這裡,胡適又失聲痛哭起來。

北大的學生,這些身懷赤子之心的學子,在給敬愛的老師送行時,勸說老師節哀的同時,還不忘提醒老師當藉此機會,改革喪禮。

民國時代,皇帝下臺,破舊迎新。喪禮因爲封建色彩濃厚,從政府,到民間,都在喊着改革。他胡適就是喊改革喊得聲音最響亮的那一個。

回國後一直大張旗鼓地呼籲“改良喪禮”, 自己母親喪禮,胡適打定主意,從自己做起。

此前。北京通俗講演所請胡適講演“喪禮改良”,講演日期定在11月27日。不料胡適的講演還沒有開講,先輪到他自己實行“喪禮改良”了。

11月28日,胡適與江冬秀匆匆啓程回績溪奔喪。南下安徽老家之前,胡適跟夫人,在北京,先把“訃帖”寫好了。

“訃帖”,向親朋好友報告老媽去世的帖子,相當於今天的訃告。

胡適改良媽媽的喪禮,第一步,就從寫“訃帖”開始。

過去,“訃貼”中有一堆很假很封建的套話,跟親朋好友報喪的時候,喜歡在“訃貼”上,自稱“不孝子某某某”。

跟人說媽媽死了,不說生什麼病遭什麼災,不直接說死因,非要自己給自己扣屎盆子,說自己“罪孽深重”,自己不死,反而把禍水引向老媽,導致媽媽死了。

胡適覺得,這種鬼話,必須改革掉。

他覺得,過去“訃貼”上,哀告親友的時候,常用的“泣血”兩個字,也要刪掉。你有那麼悲傷嗎?你媽媽死了,你難過,這是真的,可是,你會哭得吐血嗎?胡適覺得,這些自欺欺人裝模作樣的字詞句,統統都要刪掉。

胡適還把“訃貼”的署名人給改了。

過去,死個人,不是小家庭的事,是家族的事。胡適的媽媽死了,不是他和他哥的事,是他們胡氏家族的事,按照舊規矩,署名的時候,他們兄弟作爲“孤哀子”,排在前頭,後面還要加上一大堆胡氏家族的親戚的名字,什麼侄子,孫子,侄孫子,呼啦啦一個接一個。

在所有的名字都寫完了,添上四個字:“拭淚頓首”,就是說這麼多胡氏家族的晚輩,全部跪在地下,擦着眼淚,對接受“訃貼”的親朋好友說-----

胡適“訃貼”的署名人。只留了自己和哥哥的名字,把“拭淚頓首”改成了“謹告”。

總之,徽州古老的長篇大論,規矩衆多的“訃貼”,到了胡適這裡變成了:“先母馮太夫人,於中華民國七年十一月二十三日,病殞於安徽績溪上川本宅。胡覺、胡適謹告。”

這個訃告,之後刊登在《新青年》雜誌上。據說,很多人把它當作範文來學習。

不敢斷定,我們今天的訃告寫作,是胡適開的先例,但是,胡適寫的這個“訃貼”,跟我們今天見到的訃告所差無幾。

2月1日,胡適攜妻及侄子到了績溪。先到了中屯外婆家,還沒有進門,胡適就哭了出來。老人家自己還在,兒女一個一個去世了,怎麼不叫胡適悲傷啊!。

上川老家到了,望着熟悉的村落,胡適彷彿到了陌生的地方。11年前和去年的歸國、結婚的3次回家,還沒有到家,遠遠望見村子裡的竹竿尖,胡適的心就怦怦亂跳,他知道,母親一定站在村口的溪橋邊,含着淚,迎接他的歸來。

每次回來,母親總是淡淡地說:“來了?好呀!”就沒有話說了。心頭多少歡喜悲酸,多少情思,全在這淡淡的幾句話裡了。回到家裡,母親總是揹着兒子,偷偷地揩去眼淚,招呼嗣糜喝茶吃飯。如今,竹竿尖依舊,村口的楊林橋依舊,卻沒有了昔日心頭的怦怦亂跳;從此,村口的溪橋旁再也沒有了母親的身影。見到熟悉村莊,胡適兩眼一熱,大顆的淚珠流了下來。

在美國,自己設想了幅多麼美好的男耕女織的圖畫呀!那時設想,在家鄉蓋屋置田江冬秀招呼農活,自己讀書做文章,一邊服侍老母,讓她延年益壽。如今,這一切都成了消煙散雲。

到家了,昔日是喜,今日是悲;到家了,昔日是盼,今日是怕;到家了,昔日是滿門歡樂,今日是一片淒涼-----

所謂不見棺材不落淚,看到停在院裡的棺材,胡適和江冬秀放聲大哭、淚如雨下-----

家裡的一件件東西,還有母親的餘溫;帶回來的夜來香花籽,還沒有種下;母親養的雞鴨還在院子裡覓食,慈愛的母親卻永遠地去了。

徽州是那個著名理學家朱熹的故鄉,不但盛產筆墨紙硯,還出產“禮學家”,凡事都要講個“禮”。講“禮”,就得花錢。喪禮,更得花錢。

依照徽州的風俗,他們家的親友都要送錫箔、白紙、香燭;講究的人家還要送“盤緞”、紙衣帽、紙箱擔,等等。

但是,心中念念不忘改良喪禮的胡適,歇了一下,給各處有往來交誼的人家寫了一個“告白”:“本宅喪事擬於舊日陋俗略有所改良。倘蒙賜吊,只領香一炷或輓聯之類。此外如錫箔、素紙、冥器、盤緞等物,概不敢領,請勿見賜。伏乞鑑原。”

江冬秀問:“爲什麼不叫送?徽州的風俗,家有喪事,家庭親着都要送錫箔、白紙、香燭;講究的人家還要送“盤緞”、紙衣帽、紙箱擔等件。”

“家家送錫箔和白紙,太多了,燒也燒不完,喪事完了,還是打折扣賣給店家。這是浪費。”胡適放下毛筆說。

晚上,胡適和家人談起母親最後的日子。原來,今年冬天,母親氣喘病初發,她以爲可能和往年一樣,就會自己好的。不料11月11日,母親先像是患感冒,接着嘔逆咳,不能吃飯。醫生誤開了“三陽表劫”藥劑,服下後,母親心煩出汗,非常困憊。又請了別的醫生來看,已經奄奄一息,不能挽回了。11月23日晨1時,胡適母親逝世,享年僅46歲。

過去,喪禮不但要燒,還要請和尚,道士,也要有哭喪棒,戴高梁孝子帽。一不做二不休,要改就徹底改,這所有的一切,胡適都取消了。

第5章 去買官第317章 徐大總統世昌第421章 留學德國第343章 瀋陽和保定會議第125章 中國憲政之父第440章 學科改革第173章 樑士詒的自救第162章 國恥第287章 傅良佐督湘第274章 號召討逆第562章 改組“中基會”的風波第430章 第三次奔赴歐洲第16章 柳暗花明第332章 拒籤“和約”第180章 兩揖一讓第175章 日本的圖謀第159章 樑士詒的預言第190章 歷史佳話第66章 機會第365章 兩湖的亂局第369章 桂系的日子不好過第3章 科舉之路第301章 馮國璋心灰意冷第477章 胡適回憶其母(原文)第31章 戊戌變法第597章 北大三寶第73章 在家上任第396章 江防事變第58章 離開老巢第350章 大戰在即第372章 徐、靳之間關係惡化第427章 領銜新的教育部第364章 非常選舉第190章 歷史佳話第77章 燎原的烈火第190章 歷史佳話第206章 各有所求第128章 “宋案”審理之爭第449章 殺君馬者道旁兒第374章 吳佩孚倒樑第441章 美育第556章 人權與約法第545章 一場轟轟烈烈的愛第385章 黎元洪的新內閣第240章 國旗國都之爭第191章 護國軍擴軍籌餉第465章 發起成立中國民權保障同盟第5章 去買官第562章 改組“中基會”的風波第451章 百花齊放第268章 張勳第524章 所謂“問題”與“主義”的論爭第117章 搞垮首屆內閣第445章 與林紓的爭論第34章 自保第274章 號召討逆第608章 胡適與唐德剛第198章 廣東也宣佈護國獨立第355章 說來話長第264章 對德態度第370章 孫中山力主北伐第159章 樑士詒的預言第345章 張毒菌第168章 籌安會的表演第125章 中國憲政之父第391章 曹錕出重拳第591章 胡適和陳光甫第76章 大後方起火第122章 如此黑暗第490章 康奈爾大學第590章 逼上梁山第28章 下重藥第71章 您不走嗎第423章 學術成果1第144章 天壇憲法草案第208章 四川前線停戰第442章 春風化雨第138章 總統選舉第8章 約定第428章 大學令第367章 吳佩孚的“東征西討”第614章 轉折點第24章 幸運第3章 科舉之路第553章 新月社重整旗鼓第387章 最大問題第375章 樑士詒請辭第218章 風水寶地第78章 漢口之戰第215章 和觀音同日出生第533章 提攜後進第430章 第三次奔赴歐洲第10章 選擇和機遇第115章 唐紹儀其人第584章 胡適與丁文江第81章 戰漢陽第15章 挫折第457章 謀求教育獨立第547章 關於東西方文明第250章 《約法》之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