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6章 收穫頗豐

在德國考察期間,受梁啓超的委託,蔡元培還拜訪了著名的哲學家奧伊肯。同時,通過張君勱與法國哲學家柏格森聯繫,敦請這兩位學者訪華。後來,奧伊肯自己確有困難,推薦了杜裡舒來華講學。

奧伊肯,生於德國東弗裡西亞奧利希城一個郵局管理人家庭,母親是傳教士的女兒,虔信宗教。奧伊肯自小便喜歡深思人生,酷愛讀書。1863年入哥廷根大學,一度去柏林大學學習,主要興趣是古代哲學和歷史,特別喜歡亞里斯多德。畢業後,曾任中學教員。1871年任瑞士巴塞爾大學教授,1874年任耶拿大學教授,直至1920年退休。40多年中,每天黎明前在河邊林間空地講學,深受學生歡迎。其間,曾以交換學者身份赴美國哈佛大學講學。

奧伊肯的主要著作有:《近代思想的主潮》(1878)、《精神生活在人類意識和行爲中的統一》(1887)、《大思想家的人生觀》(1890)、《爲精神生活的內容而戰》(1896)、《宗教之真理》(1901)、《一個新人生觀的基本路線》(1906)、《人生的意義與價值》(1907)、《認識與生命》(1912)、《當代倫理學與精神生活的關係》(1913)、《奧伊肯論文集》(1914)、《人與世界──生命的哲學》(1918)、《人生回顧》(1920)等。他的著作文字曉暢易懂,毫無康德、黑格爾式文體的晦澀,洋溢着“爲天地立心,爲生民立命”的熱情。

1908年,爲了“表彰他對新知地熱切探求、思想的洞察力、廣闊的視野和熱情、雄渾的表現手法,及在他許許多多作品中運用這種手法,維護和發展了生活的理想主義哲學”,被授予諾貝爾文學獎。

杜裡舒(外文名Hans Driesch,1867~1941年),德國人,生機主義哲學家

生機主義哲學又稱爲生機論、活力論,是19世紀末20世紀初在德、法等國流行的一種哲學觀點,屬於生命哲學的一種。

這種哲學觀主要建立在生物學基礎之上,利用生物學、生理學等科學發現來論證其觀點。生機論主張生物自身的發展、變化並不受物理、化學原則的支配,而是因爲生物體內部有一種自主自在的動力,這種動力自由釋放、不可度量,是非理性的。

與之相對的機械論則主張生物的生、老和繁殖等現象,像機械一樣受自然界的物理、化學原則支配。杜裡舒利用實驗生物學的方法,以不可驗的動力說明生物自身具有特別的自主性,提出了形而上學的生機論,即新生機論。

他在《生機論之哲學》的演講中,以三個生物自主律的證明,提出了生機論最有力的證據,

第一,杜裡舒通過試驗發現,在海膽卵分裂過程中,任取其中的一個細胞或者將其細胞擾亂,都能發展成爲一完整的幼蟲。他認爲這是因爲“每一細胞都有發展成一生機體之可能”。他把這種現象稱之爲“平等可能系統”。杜裡舒把生物學上的這種現象昇華爲一種哲學理論,提出了他的生機哲學的基本概念。

第二,從生物的發生來看,任何生物體最終都是由一個細胞分裂發展而來的,這個細胞經過無數次分裂而終於形成一複雜的生機體。機器不能經多次分裂還是一完整的機器,所以生物的遺傳與發生不能由機器說解釋。

第三,他認爲“行動的特點,第一靠他的歷史的基礎”。他解釋說,以前的刺激和事實便是歷史的基礎。關於歷史的基礎方面,不只人有,動物也有,機械論對此無法進行解釋。

1922年10月14日,杜裡舒偕同夫人乘船抵達上海,其後杜裡舒在上海、南京、武漢、北京、天津等地進行巡迴演講(至1923年6 月)。其講演稿由張君勱、瞿世英等翻譯和整理出版了《杜裡舒演講錄》(1923年由商務印書館出版發行)。留在南京大學(時稱國立東南大學)授課一學期,開出“生機哲學”、“哲學史”、“歐美新近哲學思潮”等課程。

此次歐洲之行,對蔡元培來說,可謂是對歐洲人文傳統和近代文明的一次巡禮。他參觀了數以百計的各類機關、設施、名勝、景觀,對西方文化有了更加全面具體的瞭解。他瞻仰了盧梭、黑格爾的故居,參觀了拿破崙一世的紀念館。又一次重遊了萊比錫,再次光顧了歌德寫作《浮士德》的奧愛布赫小酒館,也漫遊了古氣森森的龐培城和古羅馬時代遺留下的建築羣,有幸飽覽了梵蒂岡教皇宮內的拉斐爾、米開朗基羅等大師的藝術傑作。

與此同時,他也廣泛領略了近代科技的輝煌成果。曾非常有興致地參觀了巴黎大學語言學研究所的語音實驗設備,走訪了六O六發明人歐立希的研究所,還現場直觀體現先進醫療技術的複雜手術。

保羅•歐立希是一名年輕的德國醫生,爲了有效殺死細菌並且減輕患者痛苦。在他的老師科赫首創的“細菌染色法”的提示下,經過長期的試驗,最後通過對一個名叫“阿託西”的治療非洲錐蟲病的藥物進行結構改變,終於在1909年的春天,他研究的“阿託西” 六O六號藥劑取得了驚人的成功。這個藥物被人們稱爲“梅毒的剋星”。

另一方面,蔡元培也切身體會到了歐戰給各國人民造成的心理創傷。特別是一位德國教授所表現出來的急切復仇情緒,給蔡元培留下了特別深刻的印象。這使他深刻體會到了,《凡爾賽條約》對戰敗國德國的苛刻的勒索,埋下了復仇的種子和民族仇恨。

想到自己和同學們曾經做爲戰勝國的欣喜若狂,卻從沒有爲失敗國人民的一方着想過,蔡元培心裡很不是滋味。他想到的是,戰爭對這個世界的傷害是多方面的,激起國家之間,民族之間,特別是人民之間的仇恨,有時比財產損失對這個世界破壞更大。

在異國他鄉,蔡元培見到不少留學或旅居的學生和朋友,諸如傅斯年、劉半農,章行嚴、徐志摩、林語堂等。他的許多活動,都是這些人陪同的。

1921年6.月.4.日,蔡元培從法國乘船到了美國紐約。

紐約的中國留學生去碼頭迎接他,發現他只帶很少的行李,沒帶秘書,也沒帶隨從,竟然是孤身一人,其本身就像一位年長的留學生。他沒去驚動中國駐紐約的領事館和大使館的外交人員,就住在哥倫比亞大學的小旅館裡。

楊蔭榆看到大家衆星捧月的情景,不禁感嘆道:“我算是真佩服蔡先生了。北大的同學都很高傲,怎麼到了蔡先生的面前都成了小學生了?”

在一次歡迎會上,蔡元培先講“點石成金”的故事,引得全場鬨然大笑。蔡元培講這個故事,用意是要啓發中國留學生,學習專門知識固然重要,掌握科學方法纔是關鍵。

他說:“你們掌握了科學方法,將來回國後,無論在什麼條件下,都可以對中國做出貢獻。”老校長的這番諄諄教導,足夠大家歡喜受用一生。

蔡元培是第一次踏上美國這個“新大陸”。他由東向西,遍訪華盛頓、芝加哥、西雅圖、洛杉磯等重要城市,參觀了哥倫比亞大學、紐約大學、哈佛大學、芝加哥大學以及國會圖書館、卡耐基研究院等學校和機構。與孟祿、李佳白、芮恩施等知名人士會晤。

孟祿(Paul Monroe,1869年—1947年)美國教育家。生於印第安納州,1897年獲芝加哥大學哲學博士學位。1902年任哥倫比亞大學師範學院教授;1915~1923年任該院院長。是教育“心理起源論”的代表人物。

李佳白,英文名“Gilbert Reid”(1857~1927),近代美國在華傳教士。尚賢堂及其報刊創辦人。

芮恩施(Paul Samuel Reinsch,1869—1923)美國學者、外交官,美國當時著名的遠東事務權威之一,1913年出任美國駐華公使。

蔡元培在這個新興的國度,充分體味到了崇尚實用的學術風氣。即使在“形而上”領域,也呈現“實用哲學漸超過於康德黑格爾派之觀念論”的趨勢。

與在歐洲不同的是,蔡元培每到一地必作講演,總計達三十餘次。演說內容大多涉及國內新文化運動的介紹和東西文化融合的思想。也向國外華人介紹北大的改革和現狀,並募集款項。

同年8月中旬,他代表中國教育部,率中國教育代表團出席在檀香山召開的太平洋各國教育會議。在這次會議上,蔡元培向大會提交了《小學教育採用公共外語》和《舉行太平洋各國聯合運動會》兩項提案。前者主張對十歲以上小孩開設世界語課程,後者則建議太平洋地區每年舉行一次運動會,由各國輪流舉辦。

同月底,蔡元培一行人離開夏威夷,乘船回國,於9月14日返抵上海。

在不到十個月的時間裡,蔡元培做了一次名副其實的環球旅行。他以其在教育界的崇高威望和對新文化運動的傑出貢獻,受到歐美知識界的尊敬和熱情禮遇。

法國政府授予他“榮光寶星”稱號,里昂大學授予他文學博士榮譽學位,紐約大學授予他法學博士榮譽學位。

應該指出,蔡元培的歐美之行,擴大了中國在世界的影響,使中國的教育界與各先進國家建立了高層次的廣泛聯繫,對二十世紀中外文化交流起到了積極作用。

第276章 不堪一擊第221章 得遇明主第87章 吳祿貞第38章 高密事件第465章 發起成立中國民權保障同盟第524章 所謂“問題”與“主義”的論爭第179章 司馬昭之心第364章 非常選舉第89章 出師未捷第343章 瀋陽和保定會議第111章 進入新的時代第419章 翰林造反第33章 告密第525章 歷史需要的是真相第55章 反擊第420章 加入暗殺團第449章 殺君馬者道旁兒第292章 馮國璋和段祺瑞第486章 學寫詩第231章 安民告示第139章 慶典第177章 所謂的民意第530章 白話詩第236章 大蘿蔔章第505章 異曲同工第463章 始料不及第243章 無奈離開老窩第604章 效法歌德第311章 閻王票子第390章 內幕第162章 國恥第562章 改組“中基會”的風波第360章 唐繼堯的選擇第364章 非常選舉第11章 大院君李罡應第227章 洪山寶塔會議第608章 胡適與唐德剛第411章 點翰林第587章 魯迅逝世後第404章 鍾靈毓秀第411章 點翰林第347章 惡有惡報第549章 神會大師第140章 袁世凱的心病第192章 貴州護國起義第592章 最後十分鐘第170章 汪鳳瀛和梁啓超第544章 科學與玄學的論戰第481章 學在“澄衷”第90章 汪袁配合第50章 過街老鼠第576章 不主張對日抵抗第179章 司馬昭之心第73章 在家上任第562章 改組“中基會”的風波第296章 兵分兩路第196章 陸榮廷第52章 段芝貴賄買高位第283章 “川、黔”之戰第164章 芥蒂第192章 貴州護國起義第413章 投身新教育第14章 平定政變第267章 改組內閣第259章 北洋軍入浙第184章 來自各方的聲討和規勸第610章 關於陳垣第245章 刀下留人第158章 歐戰第453章 從未被人忘記第522章 杜威來華講學意義深遠第545章 一場轟轟烈烈的愛第51章 倉惶跑回天津第243章 無奈離開老窩第347章 惡有惡報第170章 汪鳳瀛和梁啓超第65章 保路運動第227章 洪山寶塔會議第548章 再出國門第218章 風水寶地第335章 徐世昌還是真心想和的第395章 話分兩頭第427章 領銜新的教育部第285章 召集非常國會第189章 聖戰揭幕第208章 四川前線停戰第313章 如此選舉第159章 樑士詒的預言第183章 嵩山四友第200章 成立軍務院第459章 北京大學的”蔡元培時代” 落幕第567章 麻煩未了第415章 驚世駭俗第503章 杜威的哲學思想第477章 胡適回憶其母(原文)第399章 沈鴻英露出真容第354章 李純突然暴死第491章 求博第238章 分道揚鑣第550章 漫遊的感想